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联合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 2.C 3.C 4.(4 分)①首段论述了 20 世纪 30 年代现代派诗人受新月派、象征派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意象意 境化和意象知性化的不同追求。②主体部分以现代派诗人、诗歌为例,分别论述了意境派和知性派不同 的风格特点。③最后一部分分析形成两种不同意象追求的根本原因。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二点给 3 分,答出三点给 4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 分)①选用“明月”“桥”“窗子”“梦”等唐宋诗词常用意象,营造了朦胧迷离的氛围。②意 象的选择来自日常生活,又有隐喻与象征,意蕴无穷。③富有知性特征。象征性的画面中蕴含深刻的哲 理。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2 分,给满 6 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解析】1.以偏概全,原文“或自然而然渗透到其创作之中,或因诗人的刻意追求而使得某些诗 美因素得以凸显与强化”。 2.错在强加因果。 3.第三段的主要观点是更年轻的青年诗人多用唐宋诗词的意象,诗风呈现强烈的意象意境化色彩, 而C项没有体现这些。 6.D 7.B 8.(1)句子①运用比喻描写了“我”站在高楼上向下看时的幻象,将晕眩比作大鸟,“猛”“啄” 细腻传神地刻画了“我”对高空作业的恐惧。 (2)句子②通过用“扇”“裹挟”描写因恐惧而产生的幻象,及呕吐等情形,形象地刻画出“我” 在克服心理问题之时所经历的痛苦折磨,展现出“我”坚强的意志。 (3)体现了恐高对“我”的巨大威胁,以至于此情此景之下,“我”心神不定、摇摇欲坠,读者也 不禁为他担忧。 9.①从表层看,这是对“我”经历高空被困后身体状态的描写,体现出“我”身体的疲惫与虚弱; ②从深层看,“成为一只蜘蛛”呼应标题,暗示“我”在城市生活中如同蜘蛛般渺小、艰难,即便 努力奋斗,仍难以摆脱困境,同时也表现出“我”在经历种种磨难后的精神麻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深化了文章关于底层劳动者在城市生存困境的主题。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我’与城市的这种矛盾注定了我变成‘蜘蛛’的结局”错误,影响结局的还有“我”严苛的 自我要求。 B.“描绘出‘我’饱受非人的束缚与压迫”错误,“身上绑着很多绳子”主要是为了表现“我”高 空作业的状态,表明工作的艰辛,并没有体现饱受非人的束缚与压迫。 C.“一个出身城市底层的打工者”错误,原文是“从乡下出来时,我已经下了决心”,可见主人公 是来自乡下。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段落情节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歧视与嘲讽”错误,小女孩和爸爸将“我”比作蜘蛛,主要是从“我”在高空作业时的外形 状态出发,并非体现歧视与嘲讽。故选B。 10.CEH 11.B 12.D 13.(1)范增屡次向项羽递眼色,多次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来暗示项羽,项羽沉默着没有反应。(数, 屡次、多次;目,递眼色;三,多次。句意通顺 1 分。) (2)如果轻率地把大权交给其他人,那么自己将会成为第二个楚怀王,成为第二个宋义。(轻,轻 率地、轻易地;予人以权,状语后置句;且,将。句意通顺 1 分。)7 14.(1)范增:项羽“为人不忍”(妇人之仁);(2)韩信:项羽吝惜封爵;(3)王夫之:项羽多疑、 任人唯亲。 【解析】10.为汉王之腹心者项伯也,其兄弟也;追而迫之刭者吕马童也,其故人也。 11.A.正确,均为“……的原因”。B.错误,主谓之间/提宾的标志。C.正确,喜爱/吝惜, 舍不得。D.正确,被排挤/被攻占。 12.“项羽无所畏惧,即使在睡梦之中也想着挥动戈戟与敌军作战”错。 【参考译文】 材料二: 韩信列举项羽的过失说:“有功劳的人应当封爵,但项羽将印都摩挲损坏了,也舍不得授予别人。” 由这句话可以看出,韩信只是名义上被任命为大将,却不能参与天下大计的制定,而且最终难以保全自 身的原因全在于此。封赏爵位,是顺应上天的意愿赐给有功的人来尊崇他们,而不是作为君主收买天下 人心的手段。而且封爵一定都能使人荣耀吗?封爵之所以能使人荣耀,在于其难以获得。如果君主轻易 将其授人,那么普天之下的人都会想侥幸猎取它;如果君主慎重封赏,那么天下之人都会把它视为莫大 的荣耀。项羽不惜委屈自己,礼贤下士,却吝惜代表上天意愿的爵位,这难道就是不合乎道义而必定走 向败亡吗?至于项羽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吝惜封爵。韩信的说法,不如陈平的说法公正。陈平说:“项 王所喜爱重用的人,不是项氏一族,就是妻子的兄弟,除此之外即使有奇才也不能重用。”所以项羽并 不是不知人,只是有人蒙蔽了他。平庸猥琐的众亲戚们,掌握着大权,士人们又怎么能够不被排挤和抑 制呢?虽然如此,项羽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项羽是靠奸诈而崛起的;他以臣子身份侍奉怀王却杀死了 他,跟随宋义做副将却杀害了他,看到汉王刘邦抢先入关便压制他,田荣的人马前来归附,项羽却杀害 掠夺他们。项羽接连因嫉妒而残害别人,是因为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怀疑别人都在嫉妒陷害自己。 轻率地残杀他人的人,必定会在自己周围招来十分怨恨自己的仇人,而这些仇人自然是不能亲近和任用 的。他左顾右盼,发现只有自己的兄弟和姻亲值得信赖,可以重用以作为援助。如果轻率地把大权交给 其他人,那么自己将会成为第二个楚怀王,成为第二个宋义。所以他每天惴惴不安、战战栗栗,在睡梦 之中也能看到戈与戟相交的格斗情景,又怎么能够不对天下人抱有深深的猜疑呢?然而他的猜疑并不能 挽救他覆亡的命运。在楚阵营中作刘邦内应、被刘邦引为心腹的是项伯,他是项羽的叔父;穷追不舍, 将项羽逼迫到乌江自刎的是吕马童,他是项羽的老朋友。在惨败之后仍然跟随项羽的有三十多名骑兵, 其中却没有一个是项羽亲近的兄弟姻亲。项羽怀着奸邪之心想求得亲友援助,最终却落得孤立无援。并 不是项羽舍不得封赏的那些人因为怨恨而残害他,实际上项羽的内外亲属已背叛他很久了。 15.D 16.同:①壮志未酬的失意者形象;②忧时忧国的爱国者形象;③历经沧桑的暮年老者形象。 异:①陆诗抒情主人公任侠尚武,昂扬进取;②杜诗抒情主人公儒雅持重,沉郁悲戚。 评分参考:“同”答出任意一点给 1 分,满分 2 分:“异”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15.“内心的苦闷之情得以排解”错误,结合下文可知,诗人虽已年迈,但侠气犹存,报 国之志仍在,可惜宝刀与军衣都闲置在那里,可见诗人并没有用武之地,内心的苦闷自然也未能消解。 17.(1)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2)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3)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 舟(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18.(3 分)①誊-誉;②咨料-资料;③胡需-胡须。 评分标准:每修改对一处,得 1 分;改错不得分。共 3 分。 19.(4 分)[示例]A我们看到的秦俑都已失去了色彩 B为何会有如此绚丽的色彩 评分标准:每空 2 分。共 4 分。 20.(3 分)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强调这些多彩的历史景观并非是真正像唤醒一个生命体那样使其醒 来,而是借助现代 AR 技术手段,让原本看不到的、消逝在历史中的色彩重新呈现在人们眼前。 评分标准:答出表示特殊含义,得 1 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 2 分。共 3 分。 21.(4 分)①武士俑样本上衣以粉绿、红、粉紫为主。②武士俑下衣以粉绿为主,红、粉紫、天蓝 次之。8 评分标准:每点 2 分;学生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符合题意,亦可酌情给分。共 4 分。 22.(4 分)[示例]游客们,大家好!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秦俑,他们原本通体施彩,有 10 多 种颜色。这些颜料多是天然矿物质,少数是合成物。出土后这些色彩迅速消失,如今借助 AR 技术能够 重现其多彩原貌。 评分标准:开放性试题。内容信息丰富准确,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即可。共 4 分。 23.【题目解析】材料中乡村货郎改造“流动直播间”助力山区孩子教育,社区志愿者在河南暴雨 时帮扶受困居民,街头早餐摊主为环卫工提供免费热粥,这些事例呈现出平凡人在不同生活场景里的担 当。由此,作文主题可围绕“平凡人的担当微光”展开,探讨平凡个体以日常行动,为他人生活、社会 温暖注入力量,展现平凡人担当对弱势群体帮扶、社会温情营造、文明风尚传承的重要意义,以及这份 担当所凝聚的温暖价值。 【参考立意】 (1)微光汇聚,平凡铸就伟大——论个体担当的社会价值与力量; (2)平凡灵魂中的不凡内核——论责任意识与主动作为的可贵; (3)时代呼唤“微光”——论个体担当在应对挑战与构建共同体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