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建平县高中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 二 语 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下册。一、阅读(72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对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与时俱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能源安全新格局,以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2》(下称《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高。2021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 43.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原煤产量41.3亿吨,创历史新高;原油产量1.99亿吨,连续三年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20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8%;电力生产全年新增发电量超过7500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报告》同时提到,我国能源消费增长依然较快,2021年全年能源消费同比增长达5.2%,在全球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下,我国一度出现能源区域性、时段性供应紧张的情况。对于未来国家能源需求,中国工程院武强院士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2020年我国每人每年耗能约3.5吨标准煤,按照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假设人均能耗翻一倍,2050年将增加到7吨。如果我国能源进口依赖度和能效科技水平不变,那么我国能源总产量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也翻一倍,达到80多亿吨标准煤产量,才能满足人均能耗翻倍的需求。在他看来,根据我国目前“缺油、少气、贫高品位铀、相对富煤”的能源禀赋特征,再加上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明显的问题,即中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比重超过70%,而重要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同时考虑水土气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全球气候变化等约束条件,21世纪中叶我国很难有效提供如此巨大的能源产量来满足需求。武强认为,要解决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就需要赶好“开源、节流、升级”三驾马车,多途径实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切实把能源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可再生能源是开源的主要增量。我国可再生能源丰富,除了风、光、地热等已开发的,我国在煤层气、页岩气和煤炭地下气化等方面的开发潜力同样巨大。由于可再生能源天生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其规模化开发利用必须首先研发调节技术。在解决了具体技术问题后,干热岩、可燃冰和“人造太阳”等能源储量巨大的新能源,也能作为重要的能源供给。我国能源“提效节流”的空间还很大。 目前创造1万美元GDP 需消耗约3.4吨标准煤,远高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差距的原因除了能效科技水平不足,也与产业结构有关。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以低能耗、高精尖技术产业为主,而我国则以矿山、化工、冶金、水泥等高能耗、单向度产业为主。鉴于我国能源禀赋特征,我们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尽快打造煤炭工业升级版,着力推进化石能源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摘编自章建华、里雨曦、党亚萌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之一,其应用和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代表了世界核电技术先进水平的“国和一号”,是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标志性成果,集中国核电技术和产业创新之大成。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建成投运后,平均每年发电量可达603.5万度,节约标准煤约188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167吨。“72”“56”“60”“153.4 万”这些数字可以勾勒出“国和一号”的工程效果图: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发生事故后系统自主处理,无须人工干预时间为72小时;建造周期仅56个月;电站主体设备设计寿命为60年;单机组发电功率达153.4万千瓦。“国和一号”打造了一条先进的产业链。它带动核电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推动能源产业实现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核电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建筑安装、调试运行等企业、机构协同创新。产、学、研、用全产业链实现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在已有核能发电基础上,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开启了涵盖光伏发电、核能供热、海水淡化、海上风电、核能制氢等项目的“零碳、智慧、综合”能源发展新模式。“光伏发电”面向核电厂的楼宇集群,综合布置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设施,实现了供能的清洁化替代;“核能供热”可满足威海市2700万平方米的供热需求,助力山东省清洁供暖产业发展;“海水淡化”近期将建成日产1万吨海水淡化项目,未来将扩容至日产10万吨,以实现周边供水,保障战略备用水源;“海上风电”将打造集“海上风电+海水制氢+海上牧场+海上观光”于一体的海洋资源立体化开发示范项目。“国和一号”依托智慧能源管控平台,精准采集、显示和处理核、风、光、氢等多能源数据,实时监控,智能调控,达到多能源互补,保证供需平衡。“国和一号”作为我国调整能源产业结构的代表,在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积极扩大产业链“朋友圈”,带动产业创新和集群式发展。由此可见,做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摘编自赵冉、丁怡婷、左丰岐等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必须依据我国能源现状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B.《报告》显示,我国2021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及增速都较上年有明显提高,煤、油、气、电的产量也都创历史新高。C.“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效果显著:系统安全技术水平高,工程建造周期短,设备寿命长,发电能力强,且节能减排。D.“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的“海上风电”建设项目,将实现多元一体的海洋资源立体化开发,带动产业集群式发展。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我国能源进口依赖度和能效科技水平不变,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估算,届时能源总产量需比现在增加一倍。B.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必须首先研发调节技术,这是由可再生能源天生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等特性决定的。C.目前我国能耗远高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除了能效科技水平较低,还与产业结构有关,这表明我国在能源“提效节流”方面有不少工作要做。D.“国和一号”依托智慧平台,精准处理能源数据,达到能源互补,保证供需平衡,推动了能源高质量发展,端牢了我国能源饭碗。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例子来说明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将干热岩、可燃冰和“人造太阳”等能源储量巨大的新能源作为重要的能源供给。B.基于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基本国情,提升煤炭能效现有水平,并推进煤炭工业升级。C.推动“海水淡化”项目建设,实现日产10万吨淡水目标,以保障周边及战略用水。D.根据我国“缺油、少气”的能源特征,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要以高效低碳为目标。4.请简要说明“国和一号”工程给我国未来能源产业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4分)5.两则材料采用哪些方法说明我国能源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虎雏再遇记(节选)沈从文①四年前我在上海时,曾经做过一次荒唐的打算,想把一个年龄只十四岁,生长在边陬僻壤,小豹子一般的乡下人,用最文明的方法试来造就他。虽事在当日,就经那小子的上司预言,以为我一切设计将等于白费,所有美好的设想,到头必不免落空,我却仍然不可动摇地按照计划作去。我把那小子放在身边,勒迫他读书,打量改造他的身体改造他的心,希望他在我教育下将来成个知识界伟人。谁知不到一个月,就出了意外事情,那理想中的伟人,在上海滩生事打坏了一个人,从此便失踪了。一切水得归到海里,小豹子也只宜于深山大泽方能发展他的生命。我明白闹出了乱子以后,他必有他的生路。对于这个人此后的消息,老实说,数年来我就不大再关心了。但每当我想及自己所作那件傻事时,总不免为自己的傻处发笑。②这次湘行到达辰州地方后,我第一个见到的就是那只小豹子。除了手脚身个子长大了一些,眉眼还是那么有精神,有野性。见他时,我真是又惊又喜。 当他把我从一间放满了兰草与菜莉的花房里引过,走进我哥哥住的一间大房里去,安置我在火盆边大柚木椅上坐下时,我一开口就说:“祖送,祖送,你还活在这儿,我以为你在上海早被人打死了!”③他有点害羞似的微笑了,一面为我倒茶一面却轻轻地说:“打不死的,日晒雨淋吃小米包谷长大的人,哪会轻易给人打死!”④我说:“我早知道你打不死,而且你还一定打死了人。我一切都知道。”说到这里时,我装成一切清清楚楚的神气。“你逃了,我明白你是什么诡计。你为的是不愿意跟在我身边好好读书,只想落草为王,故意生事逃走。可是你害得我们多难受!那教你算字的长胡于先生,自从你失踪后,他在上海各处托人打听你,奔跑了三天,为你差点儿不累倒!”⑤“那山羊胡子先生找我吗 ”⑥“什么,‘山羊胡子先生’!”这字眼儿真用得不雅相,不斯文。被他那么一说,我预备要说的话也接不下去了。⑦可是我看看他那双大手以及右手腕上那个夹金表,就明白我如今正是同一个大兵说话,并不是同四年前那个“虎雏”说话了。我错了,得纠正自己。于是我模仿粗暴笑了一下,且学作军官们气魄向他说:“我问你,你为什么打死人 怎么又逃了回来 不许瞒我一字,全为我好好说出来!”⑧他仍然很害羞似的微笑着,告给我那件事情的一切经过。⑨旧事重提,显然在他这种人并不什么习惯,因此不多久,他就把话改到目前一切来了。他告我上一个月在铜仁方面的战事,本军死了多少人。且告我乡下种种情形,家中种种情形。⑩谈了大约一点钟,我那哥哥穿了他新作的宝蓝缎面银狐长袍,夹了一大卷京沪报纸口中嘘嘘吹着奇异调门,从军官朋友家里谈论政治回来了,我们的谈话方始中断。 到我生长那个石头城苗乡里去,我的路程尚应当有四个日子,两天坐原来那只小船,两天还坐了小而简陋的山轿,走一段长长的山路。在船上虽一切陌生,我还可以用点钱使划船的人同我亲热起来。而且各个码头吊脚楼的风味,永远又使我感觉十分新鲜。至于这样严冬腊月,坐两整天的轿子,路上过关越卡,且得经过几处出过杀人流血案子的地方,第一个晚上,又必需在一个最坏的站头上歇脚,若没有熟人,可真有点儿麻烦了。吃晚饭时,我向我那个哥哥提议,借这个副爷送我一趟。因此第二天上路时,这小豹子就同我一起上了路。临行时哥哥别的不说,只嘱咐他“不许同人打架”。看那样子,就可知道“打架”还是这个年轻人的快乐行径。 在船上我得了同他对面谈话的方便,方知道他原来八岁里就用石头从高处砸坏了一个比他大过五岁的敌人。上海那件事发生时,在他面前倒下的,算算已是第三个了。近四年来因为跟随我那上校弟弟驻防淑浦,派归特务连服务,于是在正当决斗情形中,倒在他面前的敌人数目比从前又增加了一倍。他年纪到如今只十八岁,就亲手放翻了六个敌人,而且照他说来,敌人全超过了他一大把年龄。好一个漂亮战士! 这小子大致因为还有点怕我,所以在我面前还装得怪斯文,一句野话不说,一点蛮气不露,单从那样子看来,我就不很相信他能同什么人动手,而且一动手必占上风。 船上他一切在行,篙桨皆能使用,做事时灵便敏捷,似乎比那个小水手还得力。船搁了浅,弄船人无法可想,各跳入急水中去扛船时,他也就把上下衣服脱得光光的,跳到水中去帮忙。照风气,一个体面军官的随从,应有下列几样东西:一个奇异牌的手电灯,一枚金手表,一支盒子炮。且同上司一样,身上军服必异常整齐。手电灯用来照路,内地真少不了它。金手表则当军官发问:“护兵,什么时候了 ”就举起手看一看来回答。至于盒子炮,用处自然更多了。我那弟弟原是一个射击选手,每天出野外去,随时皆有目标啪的来那么一下。有时自己不动手,必命令勤务兵试试看。但这小豹子既跟在我身边,带枪上路除了惹祸可以说毫无用处。我既不必防人刺杀,同时也无意打人一枪,故临行时我不让他佩枪,且要他把军服换上一套爱国呢中山服。解除了武装,看样子,他已完全不像个军人,只近于一个好弄喜事的中学生了。 我不曾经提到过,我这次回来,原是翻阅一本用人事组成的历史吗 当他跳下水去扛船时,我记起四年前他在上海与我同住的情形。当时我曾假想他过四年后能入大学一年级。 现在呢,这个人却正同船上水手一样,为了帮水手忙扛船不动,又湿淋淋的攀看船舷爬上了船,捏定篙子向急水中乱打,且笑嘻嘻的大声喊嚷。我在船舱里静静的望着他,我心想:幸好我那荒唐打算有了岔儿,既不曾把他的身体用学校锢定,也不曾把他的性灵用书本锢定。这人一定要这样发展才像个人! 他目前一切,比起住在城里大学校的大学生,开运动会时在场子中呐喊吆喝两声,饭后打打球,开学日集合好事同学通力合作折磨折磨新学生,派头可来得大多了。 等到船已挪动水手皆上了船时,我喊他:“祖送,祖送,唉唉,你不冷吗 快穿起你的衣来!” 他一面舞动手中那支篙子,一面却说: “冷呀,我们在辰州前些日子还邀人泅过大河!” 到应吃午饭时,水手无空闲,船上烧水煮饭的事完全由他作。(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回忆“我”强迫虎雏读书失败的教育经历,表明了“小豹子也只宜于深山大泽方能发展他的生命”的观点。B.虎雏在寒冬里主动去帮助水手扛船的这一细节,突出了他勇敢热情的性格特征,也饱含着作者对他的赞赏之情。C.“我”与虎雏再次相遇,他与学校里的某些大学生迥然不同,我感受到了他身上保留的性灵美,心中不免庆幸。D.沈从文创作大量关于湘西的作品;是出于热爱故乡、讴歌美好人性以及批判青年知识分子情感勇气薄弱的目的。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虎雏”“小豹子”都是主人公祖送的特定称谓,运用比喻突出了他浓厚的野性气息。B.“最文明的方法”“知识界伟人”均是反语,调侃了“我”曾试图改造虎雏的荒唐想法。C.“打不死的,日晒雨淋吃小米包谷长大的人”的语言描写,表现了虎雏旺盛的生命力。D.文章在叙述与虎雏再次相遇过程中引入地方民风的介绍,使内容丰富,有地域特色。8.文中两次写虎雏“害羞似的微笑”有何深意 请简要分析。(6分)9.矛盾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有力因素之一。《虎雏再遇记》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处处有矛盾。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及智宣子卒,智襄子①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 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 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 ”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骨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 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③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 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一》,有删改)材料二;世人之论也,靡不贵廉让而贱财利焉,及其行也,多释廉甘利。之于人徒知彼之可以利我也,而不知我之得彼,亦将为利人也。知脂蜡之可明灯也,而不知其甚多则冥之。知利之可娱己也,不知其积而必有祸也。前人以病,后人以竞,庶民之愚而衰暗之至也。予故叹曰:何不察也 愿鉴于道,勿鉴于水。 象以齿焚身,蚌以珠剖体。呜呼哀哉!无德而富贵者,固可豫吊也。且夫利物莫不天之财也。天之制此财也,犹国君之有府库也。赋赏夺与,各有众寡,民岂得强取多哉 故人有无德而富贵,是凶民之窃官位盗府库者也,终必觉,觉必诛矣。盗人必诛,况乃盗天乎 是故无功庸于民而求盈者,未尝不力颠也;有勋德于民而谦损者,未尝不光荣也。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亡者,好义而不彰者也。(节选自王符《潜夫论·遏利》、有删改)【注】①智襄子:名瑶,又称智伯。②尹铎:晋卿赵怏的家臣。晋顷公时,晋卿赵鞅派尹铎治理音阳。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彼骄而轻A敌B此惧C而相亲D以相亲之兵待E轻敌之人F智氏之命G必不长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致,送给,给与,与《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的“致”意思不同。B.潜,副词.偷偷地.秘密地,与《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意思相同。C.徒,同一类人,与《屈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的“徒”意思相同。D.盈,富裕,与《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盈”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智国听说智瑶戏弄韩康子、侮辱段规的行为,劝谏他提防灾祸,智瑶却认为只有他能给别人降临灾祸,别人不敢兴风作浪。B.智瑶率军攻打赵氏,赵襄子准备出逃,赵襄子的随从先后建议去长子、邯郸和晋阳,赵襄子最终听从了随从的想法去了晋阳。C.材料二通过对比人们在言论和行为上的差异,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重利轻义现象,强调明辨义利的重要性。D.王符认为,人们对于财富不能无止境地索取,强行多拿;人如果没有德行而富裕显贵,最终一定会被发现并受到应有的惩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4分)(2)世人之论也,靡不贵廉让而贱财利焉,及其行也,多释廉甘利。(4分)14.材料二有关“遏利”的论述,最能揭示智伯遭遇族灭原因的是哪句 摘抄出这一句,并以智伯失败的经过,阐述这一句表达的观点。(5分)(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 题。江上看山[注]苏 轼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注】此诗是苏轼早期的作品,为嘉祐四年(1059年),年仅二十三岁的苏轼出川(由眉州赴汴京)时,途经荆州时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山峦比喻成奔马,透露出了船行水上之迅疾。B.颔联中“忽”字体现出前山形态改变之快,“杂沓”体现出后岭“惊奔”之状。C.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画面鲜明,意趣横生。D.全诗以诗人船上所见为线,由山到人,再由人到山,实现了诗意的循环递进。16.朱熹对此诗的评论为:“一滚(“滚”此处形容诗歌如水流般迅速流转、畅达自然、一气呵成)说尽无余意。”请结合这句话,谈一谈你对本诗内容的理解。(6分)(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 , ”。(2)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控诉的两句是“ , ”。(3)与右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 ,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列锦”是一种“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叠加联合在一起,用以叙事、写景、抒情的修辞手法”。这种表达法是一种有意或无意中摒弃动词或介词,纯以名词构句或以名词与名词短语的连续铺排而构句,是汉语中所特有的一种修辞创造。《诗经·国风·草虫》一诗开篇:“喓喓草虫,趯趯阜螽”二句,就是现今所见最早的“列锦”修辞文本。①作为汉语中有着悠久历史的修辞手法,②“列锦”最初运用于诗歌中。③由于其独特的表达效果,④让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诗人都有意模仿运用并在结构形式上予以创新。⑤其后的各个历史时期,⑥诗歌不仅中有“列锦”,赋、词、曲甚至小说中都有运用。 不过,从整体上看,“列锦”与诗歌结缘最深, 。( ),中国诗歌的发展,由古诗到近体诗是一大转变。而由近体诗到现代白话诗,则更是一种质的转变。由于白话诗打破了近体诗格律的规定,不讲究对偶,而且不再以单音节词构句,虚词的使用比较普遍,因此造成了现代诗歌中的“列锦”结构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诗歌中的“列锦”,还是有不少继承古代诗歌“列锦”的结构模式。可以说,现代诗歌中的“列锦”结构模式与古代相比,是既有继承,也有变化,其中以变化发展为主流。18.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19.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无论是现代诗还是古诗,“列锦”的运用都较其他文体显得更为灵活。B.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列锦”的运用都较其他文体显得更为灵活。C.无论是现代诗还是古诗,“列锦”的运用都较其他文体显得更为普遍。D.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列锦”的运用都较其他文体显得更为普遍。20.填入文中第三段括号内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名闻遐迩 B.众所周知 C.显而易见 D.人人皆知21.下面两幅画,是根据我们学过的使用了列锦的古诗句所绘。请任选一幅,写出所对应的古诗句(不少于两小句),从列锦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特征和表达效果。(4分)22.论文写作常通过解决一个个紧密关联的问题来完成。请写出四个问句,作为本文的写作提纲。(4分)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李密在《陈情表》中写道:“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他既非断然弃“忠”,亦未盲目守“孝”,而是以生命的刻度丈量责任的轻重缓急————暂缓应召赴任,先护祖母余年,待尽孝后再尽忠。这份陈情,既是对矛盾的坦诚直面,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主动排序。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建平县高中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 B(“煤、油、气、电的产量也都创历史新高”表述不正确。)2. D(“端牢了我国能源饭碗”说法不正确。端牢饭碗是武强提出的愿景和目标,目前尚未实现。)3. C(材料一第四段观点为“要解决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就需要赶好‘开源、节流、升级’三驾马车”。C项,“海水淡化”与发展能源无关。)4.①做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核能。②在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扩大能源上下游产业链范围,带动技术、产品、产业等方面全产业链升级。③开启能源发展新模式,在光伏发电、核能供热、海水淡化、海上风电、核能制氢等项目上实现“零碳、智慧、综合”能源发展新模式。(答对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5.①引用。如引用《报告》内容(数据)和武强的话。②举例子。举荣成“国和一号”核电的建成投运及带来的积极效益。③列数据。如“2021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3.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3%”“2021年全年能源消费同比增长达5.2%”等,用具体数据直观呈现能源生产、消费等现状。④作比较。将我国创造1万美元GDP的能耗与西方发达国家对比,突出我国在能源利用效率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体现现状。⑤分类别。在材料一中,针对解决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将措施分为“开源、节流、升级”三个类别分别阐述。(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6. D(文本中未提及“批判青年知识分子情感勇气薄弱”,属于无中生有。沈从文的湘西题材作品多聚焦于赞美原始生命力与乡土文明,而非批判知识分子。)7. B(反语需通过语境体现讽刺或调侃,但原文第①段中“最文明的方法”“知识界伟人”是“我”当初的真实设想,并非反语。作者是在事后反思自己的“荒唐”,而非用反语调侃当时的想法。)8.①“害羞”表明虎雏面对长者、尊者提问时依然有着乡下孩子的腼腆和质朴。②“微笑”表明虎雏虽然举止野蛮粗鲁,但有着基本的道德素质。③与虎雏勇敢野性的一面形成强烈反差,丰富了人物性格,凸显了他的人性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①小豹子和我生活环境的矛盾。②小豹子天生的野性和我想将小豹子改造为最文明的人的矛盾。③小豹子的自然、淳朴与野性,与都市文明的矛盾更是展露得不露痕迹。④小豹子帮忙扛船的动作身手和城里大学生对比中的矛盾。(每点2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10. B D F(原文标点为: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11. C(意思不同,文中的“徒”是“只,仅仅”的意思。)12. B(随从没有建议去晋阳,去晋阳是赵襄子自己的想法。)13.(1)还是(投奔)晋阳吧,那是先主的属地,尹铎又待百姓宽厚,人民一定能同我们和衷共济。(“其……乎”“属”“宽”各1分,句意1分)(2)世俗之人的言论,无不崇尚廉洁谦让而鄙视物质利益,但等到他们做事的时候,却多半抛弃了廉洁而贪图物质利益。(“靡”“贱”“释”各1分,句意1分)14.知利之可娱己也,不知其积而必有祸也。(或:蔑有好利而不亡者,好义而不彰者也)阐述:智襄子向韩氏、魏氏、赵氏讨要领地,韩氏、魏氏献出封邑,赵氏不肯,智襄子便率韩、魏两家一起讨伐赵氏。中途韩、魏两家倒戈,与赵氏联合以水倒灌智氏大营,智襄子兵败被杀。正是因为好利而不知遏止,触发三家利益,才遭到族灭的祸患。(摘抄出句子,给2分;阐述合理,给3分;意思对即可)15. D(“由山到人,再由人到山”“循环递进”错误,全诗始终围绕“江上看山”展开,末句“孤帆南去”仍属舟行视角,并未形成“由山到人,再由人到山”的循环递进。)16.①画面快速更迭:以“走马”“惊奔”等连续动态意象,一气呵成展现群山掠过的迅疾画面,没有多余的停顿与修饰。②视角转换迅速:从平视群山到仰看山上微径及行人,视角转换自然流畅,没有拖沓之感。③场景转瞬即逝:最后想与山上行人言语,船却如飞鸟南去,刹那间场景变换,诗人不加雕琢地将这一短暂场景记录,整体叙述流畅直接,符合“一滚说尽无余意”的特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7.(1)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2)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3)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海鸥无事 闲飞闲宿[每空1分,第(3)小题仅为示例,答案中只要含有“鸥”字即可给分]18.第一处:第③句修改为“其独特的表达效果”或者第④句修改为“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诗人都有意模仿运用并在结构形式上予以创新”。第二处:第⑥句修改为“不仅诗歌中有‘列锦’,赋、词、曲甚至小说中都有运用”。(每指出并修改正确一处得2分)19. D(思考时需关注前后文逻辑及词语搭配。横线前强调“‘列锦’与诗歌结缘最深”,横线后应承接这一话题,突出诗歌中“列锦”运用的特点。“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的表述,与后文先“古诗”后“现代诗”的论述逻辑一致;“普遍”侧重范围广、常见,“灵活”侧重表达方式,后者在文中并未提及,前文已将范围限定在古诗和现代诗中,由此可知这里强调的不是表达方式,而是常见性,即此处强调“列锦”在诗歌中使用更常见,用“普遍”更贴切。)20. A(需要把握两点:一是括号处需要填入一个表示“广为人知”意义的词语,用于引出中国诗歌发展的背景知识;二是要区分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别。B项“众所周知”、C项“显而易见”、D项“人人皆知”都符合“广为人知”的语境要求而B项“名闻遐迩”指名声传扬到各地,常用于形容人、事物或地方的知名度,不适用于客观事实的陈述。)21.示例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特点:诗句分别以三组名词,每组三个,联合在一起,将诗人看到的景物呈现出来。表达效果:诗人运用列锦的手法,以多种意象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示例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特点:诗句的出句和对句一共罗列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通过物象的叠加呈现出早晨的景象。表达效果: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任意答出一幅图所描述的诗句2分,示例一中任意答出两小句即可,特点1分,表达效果1分)22.①什么是“列锦” ②“列锦”和诗歌有着怎样的关系 ③什么造成现代诗歌中的“列锦”结构模式发生了变化 ④“列锦”在现代、古代诗歌中呈现怎样的关联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3.【写作指导】材料以李密《陈情表》中“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的陈词为核心,展现其在“忠君”与“孝亲”矛盾中的权衡智慧————未舍弃任何一方责任,而是通过“先孝后忠”的时序安排,实现价值的理性排序。写作时可从三个维度展开:首先分析李密选择背后的价值观————孝道并非对忠君的否定,而是对生命时序的尊重;其次可联系当代社会探讨责任冲突时的抉择智慧,如个人发展与社会义务、家庭与事业的平衡;最后可升华到生命价值的实现方式,强调在矛盾中主动选择而非被动逃避的积极意义【参考立意】①生命的时序丈量责任,价值的排序彰显智慧。②主动抉择而非被动妥协,是面对伦理困境的真正勇气。③以理性权衡破局,用感性坚守本心。④化解价值冲突,需要坦诚的沟通与动态的平衡。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等到智宣子去世,智襄子智瑶当政,他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宴饮。席间智瑶戏弄韩康子而且侮辱段规。智瑶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就规劝智瑶说:“主公您不提防灾祸,灾祸就一定会来了!”智瑶说:“灾祸都取决于我。我不给他们降临灾祸,谁还敢兴风作浪!”智瑶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想不给。段规说:“智瑶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将会讨伐我们,不如给他。他拿到地更加贪婪,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必定向人动武用兵,这样我们就可以免于祸患而伺机行动了。”韩康子说:“好主意。”便派遣使臣去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给智瑶。智瑶大喜,他又向魏桓子索地,魏桓子想不给。任章说:“智瑶无缘无故索要领地,各位大夫必然惧怕;我们给智瑶地,他一定会骄傲。他骄傲而轻敌,我们却因惧怕而互相亲善;用精诚团结之兵来对付狂妄轻敌的智瑶,智家的命运一定不会长久了。”智瑶又向赵襄子要蔡和皋狼的领地,赵襄子不给。智瑶勃然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甲兵前去攻打赵家。赵襄子准备出逃,问:“我到哪里去呢 ”随从说:“长子城最近,而且城墙坚厚又完整。”赵襄子说:“百姓精疲力尽地修完城墙,又要他们舍生入死地为我守城,谁能和我同心!”随从又说:“邯郸城里仓库充实。”赵襄子说:“搜刮民脂民膏才使仓库充实,现在又因战争让他们送命,谁会和我同心!还是(投奔)晋阳吧,那是先主的属地,尹铎又待百姓宽厚,人民一定能同我们和衷共济。”于是前往晋阳。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二人,说:“我听说唇亡齿寒。现在智瑶率领韩、魏两家来围攻赵家,赵家灭亡就该轮到韩、魏了。”韩康子、魏桓子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掉智军守堤官吏,使大水决口反灌智瑶军营。智瑶军队为救水淹而大乱,韩、魏两家军队乘机从两翼夹击,赵襄子率士兵从正面迎头痛击,大败智家军,于是杀死智瑶,又将智家族人全部诛灭。材料二:世俗之人的言论,无不崇尚廉洁谦让而鄙视物质利益,但等到他们做事的时候,却多半抛弃了廉洁而贪图物质利益。对于那些人而言,只知道物质利益可以使自己有益,却不知道自己得到了那些物质利益,也将成为他人之利。就好像知道脂膏蜡油可以使油灯发光,却不知道它们太多了就会使油灯熄灭。知道物质利益可以使自己快乐,却不知道积累过多的财物必定会有灾祸。从前的人为它担忧,现在的人却争逐它,平民百姓的愚蠢与堕落昏暗真是达到了极点!所以我叹息说:为什么不仔细考察一下呢 希望大家用道德准则来对照一下自己的思想行为,不要只用水来照自己的形象。大象因为那珍贵的牙齿而引火烧身,蚌因为含有珍珠而被剖开身体。唉!对于没有德行而富裕显贵的人,本来就可以预先为他吊丧。况且对人有利的东西无不是上天的财富。上天控制这些财富,就像国君掌握国家仓库一样。收取、赏赐、剥夺、给予,各有多少,人哪能强行多拿呢 所以人如果没有德行而富裕显贵,这就是恶人窃取了官位而偷了国家仓库,最终一定会被发觉,发觉后就一定要惩处了。偷别人的东西一定要惩处,何况是偷上天的呢 所以,对民众没有功劳而追求富足的人,从来没有不立即垮台的;对民众有功勋恩德而谦让的人,从来没有不光彩荣耀的。从古到今,上到天子,下至百姓,没有贪图财利而不灭亡的,没有爱好道义而不扬名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