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大家排好队 —— 还是排队好》是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 16 课第一课时内容。教材通过 “发礼物排队与拥挤对比、生活中排队场景(乘车、上下楼梯等 )”,引导学生感知排队的意义(公平、有序、文明 ),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社会公德心的基础内容,助力学生建立 “排队好,要遵守” 的认知。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排队经历,但对 “排队的意义(公平、秩序 )” 理解浅显,存在 “插队、拥挤” 行为。他们对直观对比场景(排队 vs 拥挤 )感受强烈,需借助体验活动、案例分析,明白排队的价值,养成自觉排队习惯。核心素养分析政治认同:感受 “排队” 是社会文明秩序的体现,认同排队是公民遵守公共规则的基本素养。 道德素养:养成自觉排队的道德习惯,明白排队能保障公平、维护秩序、彰显文明。 法治观念:初步渗透 “公共秩序规则” 意识,知道排队是遵守公共秩序的要求,需自觉践行。 健全人格:通过认识排队意义,增强规则意识与社会适应力,培养守序、礼让的人格特质。 责任意识:强化 “维护排队秩序” 的责任担当,主动排队,提醒他人遵守排队规则。教学重点对比感知排队与不排队的差异,理解排队的意义(公平、有序、文明 )。 初步建立自觉排队的意识,知道在公共场景(发礼物、乘车等 )要排队。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将 “排队好” 的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长期自觉在公共场景排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含排队与拥挤场景对比动画、生活排队视频 )、“排队体验道具”(模拟礼物盒、排队标识线 )、“排队小考官” 情景卡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创设 “班级发神秘礼物” 情境,先让学生 “自由争抢礼物”,再组织 “排队领礼物”,提问:“两种方式,你感觉哪种好?为什么?” 引出 “还是排队好” 主题。 学生活动:参与争抢与排队体验,对比感受,表达对排队的认可,感知排队价值。 设计意图:以亲身对比体验导入,激活学生对排队意义的直观认知,自然开启新课。二、讲授新课 第一模板:还是排队好 环节 1:“排队 vs 拥挤大对比” 教师活动:播放教材 “发礼物排队与拥挤”“乘车 / 楼梯排队与混乱” 场景图片,提问:“排队和不排队,场面、心情、结果有啥不同?” 引导总结(排队 — 有序、公平、开心;不排队 — 混乱、争抢、不愉快 )。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踊跃分享对比感受,理解排队对维护秩序、保障公平的意义。 设计意图:借教材场景对比,让学生清晰感知排队的价值,建立认知基础。 环节 2:“生活排队大搜索” 教师活动:发放 “排队观察卡”,布置任务:“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要排队(如食堂、校门口 ),记录下来并说说排队的好处!” 结合课件展示 “医院、银行” 等排队场景,拓展认知。 学生活动:回忆生活,填写观察卡(记录排队场景、好处 ),回教室分享(如 “食堂排队能快速打到饭” )。 设计意图:通过 “生活关联”,让学生发现排队的普遍性与重要性,强化规则意识。 环节 3:“排队实践小剧场” 教师活动:设置 “排队闯关”(发礼物排队、乘车排队、上下楼梯排队 ),用 “排队体验道具” 模拟场景,让学生分组演练,强调 “守秩序、懂礼让(如让老人先排 )”,教师指导细节(站位、等待耐心 )。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分组演练,学习排队礼仪,强化自觉排队的行动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 “实践 + 表演”,让学生沉浸式应用排队规则,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三、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排队小考官” 教师活动:设置 3 道排队情景题: 情景 1:食堂打饭,前面同学慢,能插队吗?(不能,要耐心排队 ) 情景 2:乘车时,看到老人,该怎么做?(让老人先排队上车,或自己主动排队在后面 ) 情景 3:上下楼梯,大家都在走,能奔跑插队吗?(不能,要排队靠右走,保安全 ) 让学生判断、模拟行动,发放 “排队小明星” 卡,强化行为规范。 学生活动:认真分析情景,积极模拟排队行为,争取小明星卡,巩固排队认知。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判断与模拟,强化排队行为的实践应用,推动习惯养成。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编念儿歌:“排队好,秩序妙,公平文明不能少;发礼物,乘车船,楼梯上下排排好;耐心等,懂礼让,老人儿童要关照;我是排队小明星,公共秩序我维护!” 提问回顾:“今天知道哪些地方要排队?排队有啥好处?” 学生活动:跟读、创编儿歌,用简短语言分享收获与实践打算。 设计意图:以儿歌梳理知识,强化记忆,让一年级学生轻松总结,激发排队行动动力。五、作业布置 教师活动:发放 “排队小卫士记录卡”,说明任务:“一周内,在生活中主动排队 3 次以上(如食堂、校门口 ),记录‘排队小事’,周末分享‘我的排队故事’!” 学生活动:领取记录卡,主动实践排队,记录经历,强化习惯养成。 设计意图:通过持续实践,推动学生将排队意识转化为习惯,强化公共秩序责任。板书设计第 16 课 大家排好队 —— 还是排队好 → 对比感知:排队(有序、公平、文明 ) vs 不排队(混乱、争抢、不愉快 ) → 生活场景:发礼物、乘车、上下楼梯、食堂…… → 行动要求:自觉排队、懂礼让、守秩序教学反思教学中通过体验、演练强化了学生排队意识,但在 “引导学生主动提醒他人排队” 上指导不足。后续可增加 “排队劝导小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提醒插队行为,培养维护公共秩序的责任感,助力更全面养成排队习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大家排好队第16课第四单元 我们讲文明(统编版)一年级上第1课时 还是排队好1234567素养目标新知导入新知讲解课堂练习课堂总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1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感受 “排队” 是社会文明秩序的体现,认同排队是公民遵守公共规则的基本素养。道德素养:养成自觉排队的道德习惯,明白排队能保障公平、维护秩序、彰显文明。法治观念:初步渗透 “公共秩序规则” 意识,知道排队是遵守公共秩序的要求,需自觉践行。健全人格:通过认识排队意义,增强规则意识与社会适应力,培养守序、礼让的人格特质。责任意识:强化 “维护排队秩序” 的责任担当,主动排队,提醒他人遵守排队规则。2新知导入创设 “班级发神秘礼物” 情境,先让学生 “自由争抢礼物”,再组织 “排队领礼物”,提问:“两种方式,你感觉哪种好?为什么?” 引出 “还是排队好” 主题。3新知讲解板块一:还是排队好播放教材 “发礼物排队与拥挤”“乘车 / 楼梯排队与混乱” 场景图片,提问:“排队和不排队,场面、心情、结果有啥不同?” 引导总结(排队 — 有序、公平、开心;不排队 — 混乱、争抢、不愉快 )。环节 1:“排队 vs 拥挤大对比”这里有神秘的礼物,大家来拿呀!我也想要!你喜欢哪一种发礼物的方式 发放 “排队观察卡”,布置任务:“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要排队(如食堂、校门口 ),记录下来并说说排队的好处!” 结合课件展示 “医院、银行” 等排队场景,拓展认知。环节 2:“生活排队大搜索”设置 “排队闯关”(发礼物排队、乘车排队、上下楼梯排队 ),用 “排队体验道具” 模拟场景,让学生分组演练,强调 “守秩序、懂礼让(如让老人先排 )”,教师指导细节(站位、等待耐心 )。环节 3:“排队实践小剧场”没秩序,不文明。排好队,才公平。……情景题:情景 1:食堂打饭,前面同学慢,能插队吗?(不能,要耐心排队 )情景 2:乘车时,看到老人,该怎么做?(让老人先排队上车,或自己主动排队在后面 )情景 3:上下楼梯,大家都在走,能奔跑插队吗?(不能,要排队靠右走,保安全 )6课堂练习5课堂总结排队好,秩序妙,公平文明不能少;发礼物,乘车船,楼梯上下排排好;耐心等,懂礼让,老人儿童要关照;我是排队小明星,公共秩序我维护!” 提问回顾:“今天知道哪些地方要排队?排队有啥好处?发放 “排队小卫士记录卡”,说明任务:“一周内,在生活中主动排队 3 次以上(如食堂、校门口 ),记录‘排队小事’,周末分享‘我的排队故事’!”6作业布置7板书设计第 16 课 大家排好队 —— 还是排队好→ 对比感知:排队(有序、公平、文明 ) vs 不排队(混乱、争抢、不愉快 )→ 生活场景:发礼物、乘车、上下楼梯、食堂……→ 行动要求:自觉排队、懂礼让、守秩序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堂无忧】第16课《大家排好队》第1课时 还是排队好 教学课件.pptx 【课堂无忧】第16课《大家排好队》第1课时 还是排队好 教案设计.docx 视频素材:排队乘车与拥挤乘车.mp4 视频素材:班级排队领礼物.mp4 视频素材:生活中的排队现象.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