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七校联考”物理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 《墨经》中对时间概念下了正确的定义:“久,弥异时也”.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上午8:30上第一节课,上午8:30表示的是时间B. 时钟指针所指的某一位置表示的是时刻C. 3 s内与第3 s内指的是同一段时间D. 第2 s指的是从第2 s末到第3 s初2. 如图所示,用手拉弹簧使弹簧伸长,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B. 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C. 发生形变后的弹簧对手指产生弹力D. 手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手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3.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地球仪上,P点为赤道与0°经线的交点,Q点为赤道与东经90°经线的交点。一只蚂蚁从P点沿0°经线向北爬行到北极点,然后又沿东经90°经线向南爬行到Q点,则蚂蚁从P点运动到Q点的整个过程中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A. 路程为2πR,位移大小为2R B. 路程为πR,位移大小为RC. 路程为πR,位移大小为R D. 路程为2πR,位移大小为R4. 物理关系式不仅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单位间的关系。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一个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l,这个力对物体做的功W=F·l,以及功的单位J(焦),下列组合单位与J(焦)相同的是( )A. B. N·s C. D.5. 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小车上,有质量为和的两个小球(),两个小球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A. 一定相碰 B. 不一定相碰C. 一定不相碰 D. 无法确定6.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因单根弹簧的弹性限度有限,某同学将两根同样的轻质弹簧并联起来,如图所示,测得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则单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B. C. D.7. 猴子从竖直杆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沿杆匀加速下滑,滑过杆长的后改为匀减速下滑,最后刚好到达地面。则猴子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 2:3 B. 3:2 C. 2:1 D. 1:28. 下图中可以表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是( )A. B. C. D.9. A、B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从此刻开始计时,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时间内,关于两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的速度越来越大B. 时间内,物体A的速度始终大于物体B的C. 时间内,两物体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D. 时间内,两物体的平均速率相等10. 如图,快递员工通过倾斜传送带将包裹从A处运往较低的B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且始终以一定速度v逆时针转动。在某时刻将小包裹(看作质点)轻放在传送带的A处,小包裹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关于小包裹从A运动到B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μC. 若μ>tanθ,则可能先加速再匀速 D. 若μ>tanθ,则可能先加速再减速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11.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沙桶的加速度,连接在小车后面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时通过改变沙桶的质量,实现外力的改变,桌面水平,与小车相连的细线与桌面平行,重力加速度g = 9.80 m/s2。(1)若某次实验中测得沙桶及滑轮的总质量为0.253 kg,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10 N,则本次实验中沙桶加速度的理论值a1 = 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若该次实验结束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 0.1 s,用刻度尺测得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s1 = 2.35 cm、s2 = 5.21 cm、s3 = 7.11 cm、s4 = 8.89 cm,则该次实验中纸带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沙桶加速度的实验值a2 = 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沙桶加速度的理论值与实验值不相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原因即可)。12.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 理想实验法 B. 控制变量法C. 等效替代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2)下列的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是( )A. 细线与之间的夹角应尽可能大于B. 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方向,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点静止在同一位置C. 细线应尽可能长一些D. 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3)某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N;(4)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的是力和合力的理论值B. 图中是力和合力的理论值C. 是力和合力的实际测量值D. 本实验将细绳都换成橡皮条,同样能达到实验目的13. 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质量为5kg,在5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2s内匀加速前进了4m,g取10m/s2,在这个过程中:(1)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2)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多少。14. 用三根细线a、b、c将重力均为G两个小球1和2连接,并悬挂如图所示。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细线c水平。求:(1)细线a、c分别对小球1和2的拉力大小;(2)细线b对小球2拉力大小。15. 为迎接市高中男子足球联赛,学校足球队演练了“边路突破,下底传中”的战术,即攻方队员带球沿边线前进,到底线附近进行传中。如图所示,足球场长100m、宽75m,攻方前锋小张在中线处将足球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在地面上的运动可视为初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的匀减速直线运动。(1)若无人触及被踢出后的足球,求足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并判断此种情况下足球是否会滚出底线;(2)若在足球踢出的同时,小张沿边线向前追赶足球,追赶过程的运动可视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求他追上足球前与足球间的最大距离;(3)若在(2)中情况下,小张的速度增大到最大速度后,以此最大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通过计算判断他能否在足球停下前追上足球。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七校联考”物理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CD【10题答案】【答案】A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11题答案】【答案】(1)1.10(2) ①. 左 ②. 1.06(3)细线与滑轮间有摩擦,或沙桶运动过程中存在空气阻力【12题答案】【答案】(1)C (2)AB(3)3.80 (4)ACD【13题答案】【答案】(1)(2)【14题答案】【答案】(1) ,;(2)【15题答案】【答案】(1),不会(2)(3)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