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古代诗歌三首《宿建德江》同步练习A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 古代诗歌三首《宿建德江》同步练习A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宿建德江》同步练习A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1. 移舟bó( )烟渚,日暮客愁新。
2. 野kuàng( )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 暮色中的江渚被yān wù( )笼罩,像一幅淡墨画。
4. 诗人站在船头,望着远处的山影,心中chóu绪( )万千。
5. 江风轻拂,船桨划过水面,留下一圈圈bō wén( )。
(二)选词填空
停泊 停靠 停留
1. 渔船在岸边( )了一夜,清晨才扬帆出海。
2. 我们的船暂时( )在烟渚边,等雾散了再出发。
3. 他在桥头( )了片刻,望着江水默默出神。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用“因为……所以……”连接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江清月近人。(扩写句子,加入景物细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人把对故乡的思念藏在了诗句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宿建德江》及相关背景,完成练习。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背景:孟浩然一生未仕,常年在外漫游。这首诗是他漫游途中夜宿建德江时所作。)
1. 诗中“移舟”“泊”两个动作,暗示了诗人怎样的状态?
2. “日暮客愁新”中,“新”字有什么妙处?
3. 结合背景,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中的“月”对诗人有什么意义。
三、课外阅读
(一)阅读《夜泊枫桥》,完成练习。
夜泊枫桥
船在枫桥边停稳时,夕阳刚沉到山后。岸边的枫树红得像燃着的火,却被渐浓的暮色晕成了暗红。我坐在船尾,看水面浮着的枫叶慢慢漂远,像一封封没写完的信。
天完全黑了,桥边的渔火亮起来,昏黄的光落在水里,碎成一片晃动的星子。没有风,只有船板偶尔吱呀一声,和远处隐约的钟声——该是寒山寺的吧?
忽然想起家乡的小院,此刻母亲该在灯下缝补衣裳,父亲或许正对着棋盘发呆。这里的钟声再清越,也抵不过家里的柴米香。水面的月影晃了晃,像被谁揉了揉眼睛,我抬手抹了抹脸,才发现眼眶湿了。
1. 文中哪些景物让作者联想到了家乡?请简要概括。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 结合全文,说说“这里的钟声再清越,也抵不过家里的柴米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阅读《江夜思》,完成练习。
江夜是安静的。船停在芦苇荡边,芦苇叶上的露水偶尔滴落,“嗒”一声,又被江水的轻响吞没。
我数着天上的星子,数到第十七颗时,水面浮起了月亮。它不像城里看到的那样远,好像弯下腰就能舀进船里。月光把我的影子投在船板上,又瘦又长,像个没睡醒的人。
离家已经三个月了。出发时母亲塞的桂花糕,在行囊最底层结了块,却还能闻到一点甜。江水拍着船帮,像母亲在耳边说“慢些走”。我摸出贴身带的家书,信纸被江风掀得哗啦响——其实信早就看完了,字都能背下来。
月亮升高了,芦苇的影子在水里摇摇晃晃。我把家书折成小船,轻轻放进江里。它漂不远的,却好像这样,思念就能顺着水,流回故乡去。
1. 文中多次描写“月亮”,它和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关联?
2. “我把家书折成小船,轻轻放进江里”这一行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3. 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思念”?请至少找出两处。
四、作文
题目:《那晚,我望着月亮》
要求:
1. 描写月夜的景色,融入自己的一段回忆或感受。
2. 语句通顺,有具体细节,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A卷答案
一、基础知识
(一)
1. 泊 2. 旷 3. 烟雾 4. 愁 5. 波纹
(二)
1. 停靠 2. 停泊 3. 停留
(三)
1. 因为日暮时分,诗人将船停泊在烟渚边,所以新的愁绪涌上心头。
2. 示例:江水清澈见底,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仿佛游到了船边,离人这样近。
3. 对故乡的思念被诗人藏在了诗句里。
二、课内阅读
1. 暗示诗人漂泊途中、暂作停留的状态,体现了他的奔波与无依。
2. “新”字写出愁绪不是旧有的,而是因“日暮”“泊烟渚”的新情境刚刚产生,突出了眼前景物对心境的触动,也让愁绪更显真切。
3. 诗人漂泊在外,孤独无依,而“月”主动“近人”,像一个懂他的同伴,给他带来一丝慰藉;月亮的明亮也反衬出天地的空旷,更显诗人对温暖与陪伴的渴望。
三、课外阅读
(一)
1. 枫叶(像没写完的信)、钟声(让人想起家乡的声音)、月影(触动思念)。
2. 比喻,将枫叶比作没写完的信,生动写出枫叶漂泊无依的样子,暗合作者思乡却无法倾诉的心境。
3. 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异乡的景物再美、再动人,也比不上家乡的平凡日常带来的温暖。
(二)
1. 月亮是作者在江夜中唯一的“陪伴”,它的出现触发了作者的思念;月光的柔和也让思念更显绵长。
2. 表现了作者无法归家的无奈,以及希望思念能传递到故乡的迫切心理。
3. 示例:①“出发时母亲塞的桂花糕……还能闻到一点甜”;②“我摸出贴身带的家书……字都能背下来”。
四、作文(略,根据描写是否具体、情感是否真挚评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