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同步练习A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一、基础知识(一)根据拼音写汉字1. 明月别枝惊què( ),清风半夜鸣蝉。2. 稻花香里说丰nián( ),听取蛙声一片。3. 七八个星天wài( ),两三点雨山前。4. 旧时茅店shè( )林边,路转溪桥忽见。5. 夏夜的黄沙道上,qīng( )风带着稻花的香气。6. 蝉鸣、蛙声,在夜空中交织成动听的yīn( )律。(二)选词填空闪烁 闪耀 闪亮1. 星星在夜空( ),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2. 阳光下,河面( )着金色的光,格外耀眼。3. 萤火虫尾部( ),在草丛间划出细碎的光痕。清新 清爽 清凉1. 雨后的空气格外( ),带着泥土的气息。2. 晚风拂过脸颊,带来一丝( ),驱散了夏夜的热。3. 稻花的香气( )宜人,让人想起丰收的场景。(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不仅……还……”连接,突出夏夜的动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加入想象,补充“说丰年”的具体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仿写句子,用“一两个……三四片……”描写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练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 词的上片“鸣蝉”“蛙声”这些声音,在夏夜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 “稻花香里说丰年”中,“稻花香”和“丰年”有什么关联?3. 结合全词,说说“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茅店”对词人来说有什么意义。三、课外阅读(一)阅读《夏夜的稻田间》,完成练习。夕阳刚沉到田埂尽头,稻田间就漫起一层薄凉的风。我提着小马灯,跟着爷爷去查看稻田——他总说“夜里的稻子才肯说心里话”。稻穗已经沉甸甸地弯了腰,灯照过去,能看见饱满的谷粒泛着浅黄。风过时,稻叶互相摩擦,沙沙的声音像一群人在小声说话。“你听,它们在数颗粒呢。”爷爷蹲下身,轻轻拨开一株稻穗,“这穗至少有三十粒,今年收成错不了。”不知何时,月亮升了起来。月光淌在稻叶上,像撒了一层碎银。远处忽然传来“呱呱”的蛙声,一开始是一只,后来变成一片,像是在应和爷爷的话。爷爷说:“青蛙是稻子的朋友,它们在帮稻子守夜呢。”走累了,我们坐在田埂上。小马灯的光落在爷爷的手上——那双手布满老茧,却能准确摸出谷粒的饱满。蛙声还在继续,混着稻叶的沙沙声,像一首悠长的歌。我忽然懂了:爷爷说的“稻子说心里话”,其实是他和土地的约定。1. 文中“夜里的稻子才肯说心里话”这句话有什么含义?2. 作者为什么说蛙声“像是在应和爷爷的话”?3. 结合全文,说说“爷爷的手”和“土地的约定”有什么关联。(二)阅读《月光下的老槐树》,完成练习。村口的老槐树有上百年了,枝桠伸得很远,像一把巨伞。夏夜的月光落在树桠上,碎成一地摇晃的光斑。我和奶奶常坐在槐树下乘凉。奶奶的蒲扇摇啊摇,扇起的风带着槐花的香。“你听,树在喘气呢。”奶奶指着树干上的树洞,“里面住着萤火虫,它们在给树讲故事。”我凑近树洞,果然看见几点微光忽明忽暗,像星星掉在了里面。远处的稻田里,青蛙“呱呱”地叫,蝉在槐树上“知了知了”地应和。奶奶说:“它们在比赛唱歌,看谁能把月亮唱得更亮。”我抬头看月亮,它好像真的更圆了些,清辉洒在奶奶的白发上,像镀了一层银。有一次,我在树下捡到一片带露的槐树叶,脉络像极了奶奶手上的纹路。奶奶说:“树和人一样,都有自己的故事。”后来我才知道,这棵树是爷爷年轻时栽的,如今爷爷不在了,树还替他守着村口的月光。1. 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老槐树和“我”的情感联系?2. 奶奶说“树和人一样,都有自己的故事”,这里的“故事”指什么?3. 结合全文,说说“月光”在文中的作用。四、作文题目:《夏夜的发现》要求:1. 描写夏夜的一处景物或一种声音,写出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比如“原来蛙声里藏着丰收的秘密”)。2. 语句通顺,有具体细节和真实感受,字数不少于500字。参考答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同步练习A卷答案一、基础知识(一)1. 鹊 2. 年 3. 外 4. 社 5. 清 6. 音(二)1. 闪烁 2. 闪耀 3. 闪亮2. 清新 2. 清凉 3. 清爽(三)1. 示例:明月不仅惊飞了枝头的喜鹊,还伴着清风,让半夜的蝉也忍不住鸣叫起来。2. 示例:稻花的香气里,仿佛传来农民们的交谈:“今年雨水足,稻子肯定饱满!”青蛙也呱呱地应和,像在说“没错,没错”。3. 示例:一两个蝶儿花间,三四片叶儿檐下。二、课内阅读1. 这些声音以动衬静,既写出夏夜的生机,又反衬出乡村的宁静;同时让画面更鲜活,仿佛能听到夏夜的“呼吸”。2. “稻花香”是丰收的信号——稻花饱满才会散发香气,而香气越浓,说明稻子长得越好,自然让人联想到“丰年”。3. 茅店是赶路时的歇脚处,“忽见”的茅店不仅能遮雨休息,更因“旧时”的熟悉感,给词人带来温暖和安心,像“意外的老朋友”。三、课外阅读(一)1. 指夜里的稻子能让爷爷通过观察(如谷粒饱满度)判断生长情况,体现爷爷对稻田的熟悉和对庄稼的用心。2. 因为爷爷刚说“今年收成错不了”,蛙声就“一片”响起,像是在赞同爷爷的话,充满生活趣味。3. 爷爷的手布满老茧,是常年劳作的见证;他能准确判断稻子长势,体现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这就是他与土地“约定”——用心守护,期待丰收。(二)1. 示例:①“我和奶奶常坐在槐树下乘凉”,槐树是祖孙相伴的见证;②“捡到一片带露的槐树叶,脉络像极了奶奶手上的纹路”,树叶让“我”想起奶奶。2. 指树的生长故事(如爷爷栽树、百年树龄)和人的生活故事(如爷爷的过往、“我”的童年)。3. 月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照亮老槐树、祖孙的身影,营造温馨的氛围;同时象征着不变的记忆和亲情。四、作文(略,根据以下标准评分:景物描写具体,有独特发现,情感真挚,语句通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