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同步练习B卷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一、基础知识(一)根据拼音写汉字1. 清风半夜鸣chán( ),蛙声在远处回响。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qǔ( )蛙声一片。3. 两三点雨山qián( ),打湿了路边的野草。4. 路转溪桥忽jiàn( ),茅店的灯光在林边闪烁。5. 夏夜的黄沙道,是词人yè( )行时的美好邂逅。6. 星子在天末shǎn( )烁,像被人撒在蓝布上的碎银。(二)选词填空偶尔 偶然 偶然1. 夜里的田野很安静,( )有几声虫鸣打破沉寂。2. 我( )在旧书里翻到一张老照片,想起了童年的夏夜。3. 他平时很少出门,这次去乡下是( )的决定。朦胧 模糊 隐约1. 月光下,远处的山影( ),像一幅淡墨画。2. 泪水模糊了视线,眼前的景物都变得( )不清。3. 草丛里( )传来虫鸣,却找不到声音的来源。(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用“先是……后来……”描述词人的所见所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拟人手法改写,赋予“明月”“清风”人的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仿写句子,用“……里说……,听取……一片”描写春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 结合赏析,说说“鹊惊、蝉鸣、蛙叫”这些“自然声”有什么表达效果。2. “稻花、茅店、溪桥”这些“寻常景”为什么能让词人感到亲切?3. 你认为“以俗为雅”在词中具体体现在哪里?举一例说明。三、课外阅读(一)阅读《乡村夜路》,完成练习。走在乡下的夜路上,脚边的草叶擦过裤腿,带着露水的凉。没有路灯,月光就是最好的灯,把路照得明明灭灭——亮的是石板,暗的是草坑,像给路镶了一道银边。“慢点走,前面有座小桥。”爷爷在身后喊。他的声音穿过夜色,比白天更清晰。我停住脚,果然听见流水声,叮咚叮咚,像有人在桥下弹琴。路边的玉米地传来“窸窣”声,是田鼠在搬粮食吗?爷爷说:“是玉米在长呢,它们夜里长得最快。”我凑近玉米秆,果然闻到一股青涩的香,带着生长的劲儿。转过一道弯,忽然看见几点灯光——是村口的小卖部。“你看,我说过不远吧。”爷爷笑着说。灯光下,有人坐在竹椅上摇扇,谈笑声混着收音机里的戏曲声飘过来,像一块暖烘烘的糖。夜路走起来慢,却让人把日子看得更清楚:玉米在长,流水在唱,连灯光都带着人情味儿。1. 文中“月光就是最好的灯”这句话有什么妙处?2. 作者为什么说“夜路走起来慢,却让人把日子看得更清楚”?3. 文中的“流水声”“玉米香”“谈笑声”分别体现了乡村的什么特点?(二)阅读《蛙声里的童年》,完成练习。奶奶家的后院对着一片稻田,夏夜的蛙声是童年最熟悉的背景音。那时我总爱趴在窗台上,数蛙声:“一只、两只……”奶奶说:“蛙声数不清,数清了就不叫了。”她还说,青蛙是“稻子的保镖”,吃害虫,所以要好好待它们。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去田埂上“找青蛙”。手电光扫过稻田,看见青蛙蹲在稻叶上,鼓着腮帮子“呱呱”叫,像在喊“丰收啦”。我们刚要伸手,就被奶奶拦住:“别吓着它们,它们在工作呢。”后来我去了城里,再也没听过那样的蛙声。直到去年夏天回奶奶家,夜里又听见蛙声,还是那么热闹。奶奶说:“你听,它们还在等你呢。”我忽然明白:蛙声里藏着我的童年,也藏着奶奶的牵挂。1. 文中奶奶说青蛙是“稻子的保镖”,这一说法有什么好处?2. 结合全文,说说“蛙声里藏着我的童年”的含义。3. 作者为什么说蛙声“还是那么热闹”?四、作文题目:《最难忘的乡村声音》要求:1. 选择一种乡村的声音(如蛙声、蝉鸣、风声等),描写它的特点和带给你的感受。2. 语句通顺,有具体场景和细节,字数不少于500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同步练习B卷答案一、基础知识(一)1. 蝉 2. 取 3. 前 4. 见 5. 夜 6. 闪(二)1. 偶尔 2. 偶然 3. 偶然2. 朦胧 2. 模糊 3. 隐约(三)1. 示例:先是看见社林边的树影,以为还离茅店很远;后来转过溪桥,熟悉的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真是又惊又喜!2. 示例:明月踮着脚爬上枝头,不小心惊飞了栖息的喜鹊;清风提着裙摆走过,叫醒了半夜的蝉儿,让它们唱支歌。3. 示例:桃花香里说春信,听取燕语一片。二、课内阅读1. 这些声音是乡村夏夜最真实的声音,不刻意雕琢,却充满生活气息;它们让静态的夜景变得生动,仿佛能让人“听见”夏夜的热闹与生机。2. 因为这些景物是乡村生活的常见元素,词人熟悉它们;同时它们带着自然的质朴,没有距离感,所以让人觉得亲切。3. 示例:“听取蛙声一片”中,“蛙声”是最寻常的自然声音,却被用来表现丰收的氛围——用通俗的意象表达真挚的情感,这就是“以俗为雅”。三、课外阅读(一)1. 把月光比作“最好的灯”,既写出月光照亮夜路的作用,又赋予月光温暖的意味;“明明灭灭”“镶银边”等描写,让月光下的路更有画面感。2. 因为夜路走得慢,能让人仔细感受周围的一切(如流水声、玉米香),从而体会到乡村生活的细节和温情,明白日子的本真就是这些寻常的美好。3. 流水声体现乡村的灵动,玉米香体现乡村的生机,谈笑声体现乡村的人情温暖。(二)1. 用“保镖”比喻青蛙,生动写出青蛙吃害虫、保护稻子的作用,充满童趣,也体现奶奶对青蛙的喜爱。2. 因为蛙声是童年夏夜的背景音,和“数蛙声”“找青蛙”等童年回忆紧密相连,听到蛙声就会想起那时的快乐。3. 因为蛙声不仅是自然声音,更承载着童年记忆和奶奶的牵挂,所以在“我”听来,依然像童年时一样充满活力和亲切感。四、作文(略,根据以下标准评分:声音描写具体,有场景细节,情感真挚,语句通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