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熔化和凝固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熔化和凝固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物理观念:认识熔化和凝固,认识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条件。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知道熔点和凝固点。能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
科学思维:经历探究物体熔化时温度跟加热时间的关系的过程,初步体会图像法、对比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初步体会归纳推理和论证思维。
科学探究:经历探究物体温度跟加热时间的关系的过程,加深对熔化过程的理解。
科学态度与责任:经历探究物体温度跟加热时间的关系的过程,有严谨求实、规范操作的态度和意识。经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的过程,感受物理与生活和社会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教学难点: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
教师演示:课件、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 mL)、水、试管、温度计、海波、蜡、萘、铁、铜、铝、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多媒体等。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非遗中国——千年铁花》,“打铁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是中国古代匠师们在铸造器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表演技艺,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打铁花”的过程中,铁发生了什么变化 视觉震撼,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物态变化 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课本P66“物态变化”部分,回答下面问题: 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哪三种 答: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质的存在状态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物质的存在状态与温度有关 3.什么叫物态变化 答: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作物态变化。 探究点二 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教师演示实验: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玻璃片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蜡块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过程 学生: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在玻璃片上、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教师:蜡块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状态变化。 学生:先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固态。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创设学生熟悉的探究情境,引起学生思考,消除科学探究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热情
归纳总结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作熔化。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油等。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固。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 师:谁还能举一些熔化和凝固的例子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PPT展示。 (二)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实验装置,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答: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计时表、海波、石蜡、水等。 (2)组装实验器材时由下而上还是由上而下组装 答:由下而上。 (3)为什么使用“水浴法”加热 答:使固体受热均匀且缓慢。 (4)如何设计实验 答:取适量的海波和蜡块放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插入正在加热的热水中,用温度计测出它们的温度变化,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 时间/min01234…海波的温度/℃石蜡的温度/℃
2.进行实验 将全班同学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研究海波的熔化实验,另一部分研究石蜡的熔化实验;再将两部分同学分成四人一小组进行实验,注意做好分工,每个同学明确自己的任务。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熔化的规律。小组分工合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和论证 (1)教师实物投影学生根据实验绘制的海波和石蜡的温度—时间图像,分析海波和石蜡熔化的规律。 学生1:海波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石蜡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学生2:石蜡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海波的熔化图像 石蜡的熔化图像 (2)小组讨论:根据图像分析海波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的状态和温度变化。 学生:熔化前吸热温度升高,固态;熔化中吸热温度不变,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吸热温度升高,液态。 另一组同学代表分析石蜡熔化时温度及状态变化。 石蜡熔化过程:全程吸热温度升高,逐渐变软变稀直至熔化成液态。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节省上课时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探究点三 熔点和凝固点 海波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石蜡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请同学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晶体、非晶体 2.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有哪一些 3.什么是熔点 凝固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 1.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一类固体叫作晶体;如冰、海波、各种金属等。 另一类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作非晶体;如石蜡、松香、玻璃等。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作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3.晶体凝固时也有固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作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课件展示晶体凝固时温度变化图像,学生讨论交流物质凝固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作凝固点; 2.凝固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只有达到一定温度时才开始凝固; 4.凝固过程放热。 阅读课本P69小资料“一些晶体的熔点(标准大气压)”;知道冰和常见晶体的熔点。 探究点四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课件展示:熔化和凝固在生活及生产中的具体应用的图片。 问题:在我们周围生活中还见到哪些其他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小组代表回答:利用冰块熔化吸热,可以给冷冻食品保鲜。北方的冬季很冷,为了妥善保存蔬菜,都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使窖内温度不致太低,保护蔬菜不被冻坏。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数学的知识找到两个物理量的关系,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作熔化。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固。
3.熔点和凝固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作熔点。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作凝固点。
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利用简单的生活物品进行实验画出凝固和熔化的图像。
2.查资料,熔化和凝固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书中很重要的一节,内容上熔化的规律较多,学生在做实验和分析实验数据时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在时间分配上,着重在做实验和分析实验数据上,并且做实验时全班同学分成了两大组,每组只做一个实验,这样给他们实验留下了足够时间。教学时应特别重视对图像的分析,帮助学生找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