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光的直线传播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光的直线传播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物理观念:了解什么是光源,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科学思维: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科学态度与责任: 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光沿直线传播的探究及应用。
教学难点: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教师准备:课件、激光笔、牛奶、水及容器、搅拌器、喷壶。
学生准备:激光笔、喷雾器、牛奶、水及容器、玻璃砖、蜡烛、火柴、自制小孔成像器具(纸杯、蜡烛、火柴、半透明塑料薄膜、剪刀)、台灯等。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神奇的光现象》,你从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光现象 学生:极光、彩虹、海市蜃楼、影子、倒影…… 教师:有了光,我们才可以看到一个清晰明亮的世界,光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那么,光是从哪里来的 它是如何传播的 它有哪些性质呢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光现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四章第1节。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光源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那么神奇的光现象,那么如此美丽的光是哪儿来的呢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90页,讨论交流,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光源 2.列举生活中的光源,并尝试进行分类。 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作 光源 。 2.光源可以分为 天然光源 和 人造光源 。 提出问题:月亮、镜子、钻石、金子是光源吗 (课件) 学生:月亮、镜子、钻石、金子自身不能发光,所以不属于光源。 归纳总结(课件展示):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太阳这样的光源叫作自然光源,蜡烛这样的光源叫作人造光源。 光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点二 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的直线传播及条件 过渡: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那么光是如何传播的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 学生思考回答:阳光、月光、星光从太空中传播到地球上,说明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光在其他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 课件展示图片:生活中一些有关光传播的现象。 学生:光沿直线传播。 我们的经验真的可靠吗 首先我们看一个实验,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 演示实验:光在空气中传播。打开激光笔,然后沿光的路径喷洒水雾,出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空气中出现一条笔直的红色光束,说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教师:光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路径也是直线吗 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分组实验,探究光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特点。 课件展示实验提示: 1.让激光笔发出激光射向水中,观察其传播路径。(温馨提示:为了增大可见度,可向水中滴入少量墨水) 2.让激光笔发出激光射向玻璃中,观察其传播路径。 学生分组实验,做好分工,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一名同学进行实验,另一名同学说出现象和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光在水和玻璃中沿直线传播。 教师: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请大家认真观察下面的实验。 3. 播放实验视频,光在不均匀的牛奶溶液中的传播路线是弯曲的,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后,光又能沿直线传播。 组织学生归纳得出: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而是沿曲线传播。 由以上实验,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 组织学生归纳得出:同种均匀介质。 课件展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二)光线 过渡:我们如何表示光的传播情况 请大家自学课本92页“光线”部分,思考什么是光线 光线实际存在吗 为什么引入光线 教师点拨:光线是为了方便研究光学问题而建立的物理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三)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为了使学生亲身感受光的直线传播,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随后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实验。 学生实验:讲桌上放置点亮的白炽台灯,每个学生两只手各拿一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让眼睛穿过小孔观察光源。 启发学生分析:只有当眼睛、两个小孔和光源恰好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眼睛才能看见从光源发出的光。 1.激光准直(播放视频) 挖隧道时用激光准直,引导掘进方向。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先让学生根据生活场景猜想光的传播方式,再亲自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引起认知冲突,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通过牛奶溶液由不均匀到均匀,光线由弯曲传播到直线传播的动态过程,突破了“均匀介质”的难点
2.影子的形成(播放视频手影游戏) 教师: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光沿直线传播。当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在物体的背后形成影。 3.小孔成像现象(学生实验) 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认识一种新的现象——小孔成像。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利用手中的器材按照教材进行实验。 教师:你能画出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吗 学生画出小孔成像的光路图,教师课件展示光路图,学生自我纠错。 探究点三 光的传播速度 播放打雷下雨的短视频,提问:为什么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请大家自学课本93页“光的传播速度”部分,识记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了解光在水和玻璃中的速度大小。 学生自学后展示 1.打雷和闪电同时发生,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 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快,可达 3.0×108 m/s ,常用符号 c 表示。光在空气中的速度非常接近c。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 c ,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 c 。 归纳总结:光速比声速快,光在真空的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真空中的光速的近似值为c=3×108 m/s ,空气中的光速非常接近于c,光在水和玻璃中的光速大小为c和c。 感知光速之大:引导学生据书上插图形象理解光速:如果一个人以光速绕地球飞行,他在1 s内(打个响指、一跺脚)可以绕地球转7.5圈。 通过讨论,联系实际,从物理走向生活,加深对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线
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 激光准直
2. 影子的形成
3.小孔成像
四、光的传播速度
真空中(空气中)的光速:c=3×108 m/s
 利用手电筒、乒乓球、足球等模拟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1.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多个学生动手的实验,如让学生分别观察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情况以及小孔成像实验,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2.让学生及时动手动笔,例如画出“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和“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规范作图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