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光的色散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5 光的色散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5节 光的色散
物理观念: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色光组成的。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知道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体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科学探究:经历关于光的色散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科学态度与责任:形成色光合成白光的观念,具有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增加学生对色散的兴趣和体验。
教学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教学难点:色散的原因。
教师演示:课件、三棱镜、圆形烧瓶等。
学生实验:手电筒、三棱镜、水槽、平面镜、水等。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见过彩虹吗 播放《彩虹的传说》短视频,提出“为什么天空中会有彩虹呢 ”,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光的色散 过渡:“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雨过天晴后,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像一座“彩色的桥”悬挂在半空中,同学们想不想现在就亲眼看见美丽的彩虹呢 教师:下面我们让太阳光经过三棱镜,然后照到白屏上来试试看。 学生实验1 ①让一束光(太阳光或手电筒光)穿过狭缝射在三棱镜上,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屏离棱镜不要太远)。 学生实验2 ②在水槽里装上水,槽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通过平面镜反射到白屏上,观察白屏上反射光的颜色。 播放牛顿光的色散实验,学生观看视频。 小组讨论:通过以上现象能够说明什么 小组展示: (1)光是白色的,它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2)这个实验同时也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总结:彩虹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原理是光的折射。 归纳总结:太阳光是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作光的色散。 探究点二 色光的混合 教师提出问题:自然界色彩缤纷,电脑显示屏的画面同样很艳丽,这些艳丽的色彩画面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动手操作的欲望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增强信心
学生实验3 用圆形烧瓶充当放大镜,紧贴电脑显示屏,观察白色区域发出的光是由哪几种单色光组合成的。 学生:红、绿、蓝三种单色光组合而成。 教师归纳总结:白色区域发出的光由红、绿、蓝三种单色光组合成的。我们把这三种色光称为三原色光。 播放光的三原色混合视频,了解光的三原色混合。 探究点三 看不见的光 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太阳的可见光谱。 (一)自主学习:红外线及其利用 自学指导:请大家自学课本111页红外线部分,回答以下问题。 (1)在可见光谱的红端以外的部分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作什么 (2)红外线有哪些应用 学生讨论交流: (1)在可见光谱的红端以外的部分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 (2)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增强。用红外胶片拍摄“热谱图”;电视机、空调的遥控器; 监控器的摄像头;红外线夜视仪…… (二)自主学习:紫外线及其利用 请大家自学课本111~112页紫外线部分,回答以下问题。 (1)在可见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作什么 (2)紫外线有没有危害呢 紫外线有哪些应用 学生讨论交流: (1)在光谱中的紫光之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作紫外线。 (2)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轻者使皮肤粗糙,重者致癌。 (3)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紫外线能使钞票、商标里的荧光物质发光,进行防伪;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在医院里用紫外线灯进行灭菌消毒。 培养学生的自学、分析归纳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感受科技带来的神奇,从物理走向生活,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5节 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二、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三、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1.红外线的应用
2.紫外线的应用
分解太阳光:把一张白纸铺在被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将一透明玻璃杯装满清水放在白纸上面,慢慢调整杯子和白纸的位置,使阳光能透过水杯射到白纸上。注意观察看到的现象。
实验现象:
这一实验说明:               ,其中偏折角度最大的是    光。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光的色散时,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成长,同时给予必要的点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表象知识,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学生实验,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学习方式,积极构建动态课堂、高效课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