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节 密度的应用物理观念:利用公式ρ=的推导公式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知道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科学思维: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科学探究:学会用密度鉴别物质。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探究过程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教学重点:利用公式ρ=的推导公式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教学难点: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教师演示:课件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神奇的气凝胶”,播放至最后课件展示两幅图片。 教师提问:小小鲜花上放置了一个比花儿大了那么多的一个叫作“全碳气凝胶”的固体,为何花儿没有被压瘪 “全碳气凝胶”这种物质具有什么特性 学生:密度非常小。 教师:各种新型材料的研究发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密度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密度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4节 密度的应用”。 感受科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公式,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如何求质量 如何求体积 学生:公式ρ=,计算质量:m=ρV,计算体积:V= 。 探究点一 利用密度求出质量 学生自学课本154页,自学后完成“变式1”。 变式1:一辆油罐车装了30 m3的石油,小明想测量石油的密度,从车上取出30 mL石油,测得它的质量是24.6 g。 (1)石油的密度是多少 (2)这辆运油车所装的石油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在练习上写出解题过程,两名学生上台板演。 学生之间相互纠错。教师课件展示解题过程。 解:(1)石油的密度ρ===0.82 g/cm3。 (2)根据公式ρ=可得这辆运油车所装的石油的质量 m=ρV=0.82×103 kg/m3×30 m3=2.46×104 kg。 为密度知识的应用做铺垫 学生板演,规范学生解题过程答:(1)石油的密度是0.82 g/cm3。 (2)这辆运油车所装的石油的质量是2.46×104 kg。 探究点二 利用密度求出体积 学生自学课本155页“利用密度求出体积”,自学后完成“变式2”。 变式2:一捆铜丝的质量为89 kg,铜丝的横截面积是25 mm2。求这捆铜丝的长度。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解题过程,两名学生进行板演。 学生之间相互纠错。教师课件展示解题过程。 解:由ρ=得,铜丝的体积V===10-2 m3, 铜丝的横截面积S=25 mm2=2.5×10-5 m2, 铜丝的长度l===400 m。 答:这捆铜丝的长度是400 m。 探究点三 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过渡: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生活中可以利用密度这一性质来鉴别物质。 学生自学课本155页“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到156页“密度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之前的内容,自学后完成“变式3”。 变式3:假设王冠之谜故事里,金匠拿回来的王冠与国王所给的黄金的质量都是450 g,阿基米德将王冠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25 g,请通过计算分析这个王冠是纯金的还是掺假的。(纯金的密度是19.3 g/cm3)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解题过程,两名学生进行板演。 学生之间相互纠错。教师课件展示解题过程。 解:由ρ= 得,V冠=V溢水= ==25 cm3, 王冠的密度ρ===18 g/cm3<19.3 g/cm3, 所以王冠不是纯金的。 讨论交流:本题还有什么方法验证王冠是否掺假 学生1:根据王冠的体积和纯金的密度计算出质量,然后与王冠的质量(450 g)进行比较,若大于450 g,说明掺假。 学生2:根据王冠的质量(450 g)和纯金的密度求出体积,与王冠的体积(25 cm3)比较。 教师:人们在生活中喜欢佩戴饰品,但一般不是由一种材料制成,这时测量密度可以对其做出初步判断。若不同物质的密度相等的情况下,可以用其他方法来鉴别物质。如:气味、颜色、透明度、硬度、可燃性等等。 探究点四 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过渡:密度的知识应用除了以上三个方面以外,你还了解密度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有哪些重要应用吗 组织学生阅读自学课本156页最后两段的内容,并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列举密度在生活中一些应用。 通过课本例题的变式训练,学会举一反三 巩固密度知识,加深理解,并学会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身边的事情,学以致用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展示: 1.商业中鉴别牛奶、酒等的浓度、农业生产中配制盐水选种。 2.根据不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1)交通工具、航空器材中,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能减小自身重量,提高性能。 (2)在产品包装中,常采用密度小的泡沫塑料作填充物,防震,便于运输,价格低廉。用泡沫做舞台道具,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泡沫密度小,质量更小,便于移动和使用。 教师:某一种新材料的问世及其应用,往往会引起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阅读“材料与社会发展”,了解人们认识、利用材料的历程。 密度知识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呢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风与风车”。 了解自己生活中使用到的物理知识,有关心社会的成长责任感 拓宽知识视野,了解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三、归纳概括 课堂小结 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然后各小组发言总结。 1.利用密度求出质量:m=ρV 2.利用密度求出体积:V= 3.利用密度鉴别物质:ρ= 4.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和能力第4节 密度的应用1.利用密度求出质量:m=ρV2.利用密度求出体积:V=3.利用密度鉴别物质:ρ=一空瓶质量为200 g,装满水时总质量为700 g。若用来装另一种液体,装满后总质量为600 g,则该液体可能是什么液体 解:V水===500 cm3,V水=V瓶=V液,ρ液===0.8 g/cm3。查密度表可知,此液体可能是酒精。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社会和生活。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始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讨论分析来了解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