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修辞(期末专项培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修辞(期末专项培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专项培优 修辞
1.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B.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C.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B.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C.月亮姑娘仿佛正悄悄地对身边的小星星说话。
D.透过树隙,瀑布似一阔幅白绢正从机杼上吐泻而下。
3.下面没有运用拟人化手法来描写的是(  )
A.松鼠常常直竖着身子,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B.一只画眉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动听的歌。
C.珍珠鸟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脊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
4.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B.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C.到了开花的季节,一条条街道都成了彩色的长河。
D.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5.下列句子中,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特点的一项是(  )
A.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B.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D.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是设问句。
B.“你喜欢看什么课外书?”和“你怎能不喜欢看课外书呢?”两个句子意思一样。
C.“进入太空之后,既然关掉发动机,火箭仍可继续前进。”关联的使用不正确。
D.弟弟说:“我爱中国。”这句话改为转述句应为:弟弟说,我爱中国。
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B.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C.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D.这小家伙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
8.写出下面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它(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2)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3)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9.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2)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3)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4)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    
10.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在记忆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4)人们说白鹭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11.选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排比 C.夸张 D.反问
(1)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2)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3)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4)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分则嫌白,黛之一分则嫌黑。    
1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   
(3)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    
(4)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十里飘香。    
1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3)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米,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14.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2)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3)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4)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我呢,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么?   
15.选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排比 C反问 D比喻
(1)在记忆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2)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3)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4)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分则嫌白,黛之一分则嫌黑。    
16.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2)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4)起先,小鸟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站在书架上,一会儿又跳到画框上去了。   
(5)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7.请你写出下面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2)桂花开时,香飘十里。    
(3)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4)鲸的身体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以乌贼、鱼类为食,有的还能捕食大鱼和海兽。    
(5)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的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18.判断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反问 E.排比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双选)      
(2)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3)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19.我会填修辞手法
(1)这巴掌大的地儿站不了几个人。   
(2)广场成了水的世界。   
(3)老师反复讲过的内容,你还不会?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20.写出下列句子用的修辞手法。
(1)少年时代的两种声音像两股风不断向我吹来。   
(2)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   
(3)这件事该怎么办呢?还是我自己去处理好了。   
21.在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画“√”。
(1)石头像雹子一样。   
(2)屋子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   
(4)雨来好像长大了。   
22.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他芝麻大的官也发挥作用。   
(2)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   
(3)当风提着裙子姗姗走来,安恬的海面顿时泛起密匝匝的弧纹。   
(4)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   
期末专项培优 修辞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B.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C.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
【考点】比喻.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比喻句的掌握。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的构成必须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一个是所描绘的对象,即被比喻的事物,叫作“本体”或“主体”;一个是用来作比的事物或现象,叫作“喻体”或“客体”。
【解答】A.是比喻句。本句把桨在水里划的声音比喻为乐曲。
B.说明榕树非常茂盛,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
C.“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到了小小的月亮”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
故选:A。
【点评】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B.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C.月亮姑娘仿佛正悄悄地对身边的小星星说话。
D.透过树隙,瀑布似一阔幅白绢正从机杼上吐泻而下。
【考点】比喻.
【答案】C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A.把“书”比作“长生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把“身子”比作“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把“月亮”当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把“瀑布”比作“白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下面没有运用拟人化手法来描写的是(  )
A.松鼠常常直竖着身子,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B.一只画眉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动听的歌。
C.珍珠鸟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脊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
【考点】拟人.
【答案】A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拟人句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A.没有运用修辞。
B.从“唱着动听的歌”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C.从“神气十足”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故选:A。
【点评】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4.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B.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C.到了开花的季节,一条条街道都成了彩色的长河。
D.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考点】对比.
【答案】A
【分析】考查了写作手法。文章的写作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解答】A.把“这里的桂花”和“家乡的桂花”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故乡桂花的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B.是两个并列句,没有用对比的手法。
C.把“开花的街道”比作“彩色的长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没有运用对比的手法。
D.结合“一亿五千万”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故选:A。
【点评】文章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场面描写、借物喻人、以小见大、点面结合等等,各种手法在具体的文段中去加以体会,仿写运用。
5.下列句子中,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特点的一项是(  )
A.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B.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D.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考点】对比.
【答案】A
【分析】考查了对比手法。文章的写作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解答】A.对比;
B、C、D没有用对比。
故选:A。
【点评】文章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场面描写、借物喻人、以小见大、点面结合等等,各种手法在具体的文段中去加以体会,仿写运用。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是设问句。
B.“你喜欢看什么课外书?”和“你怎能不喜欢看课外书呢?”两个句子意思一样。
C.“进入太空之后,既然关掉发动机,火箭仍可继续前进。”关联的使用不正确。
D.弟弟说:“我爱中国。”这句话改为转述句应为:弟弟说,我爱中国。
【考点】设问;关联词;句义;改写句子.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设问、关联词、句义、改写句子。设问句是一个语法名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
【解答】A.有误。“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是反问句。
B.有误。“喜欢看什么课外书?”是疑问句,提问喜欢什么课外书;而“你怎能不喜欢看课外书呢?”是反问句,你应该喜欢看课外书。
C.正确。句子间是假设关系。应该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
D.有误。第一人称变成第三人称。即:弟弟说:“我爱中国。”这句话改为转述句应为:弟弟说,他爱中国。
故选C。
【点评】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根据内容的需要,设问可以采取连用的形式。有的文章直接用设问做标题,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B.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C.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D.这小家伙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
【考点】反问;拟人.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或者加强语气进行强调的一种修辞方法。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比喻: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解答】A.本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用疑问的形式表达了世界上糟糕的诗够多。
B.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鹭比作诗。
C.本句未运用修辞手法。
D.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珍珠鸟”从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珍珠鸟的可爱。
故选C。
【点评】辨析修辞时,要根据句子特征与修辞的特点来完成。
8.写出下面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它(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比喻 
(2)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排比 
(3)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拟人 
【考点】修辞手法.
【答案】(1)比喻;
(2)排比;
(3)拟人。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1)这是比喻句,把“小珍珠的身体”比喻成“球儿”。
(2)这是排比句,用连续四个“她喜欢”写出了织女对人间的喜爱。
(3)这是拟人句,把“秋天”赋予人的特点。
故答案为:
(1)比喻;
(2)排比;
(3)拟人。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9.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夸张 
(2)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比喻 
(3)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排比 
(4)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  拟人 
【考点】修辞手法.
【答案】(1)夸张;
(2)比喻;
(3)排比;
(4)拟人。
【分析】考查了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1)这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用“香飘十里”表现桂花香的浓郁。
(2)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书”比喻为“长生果”。
(3)这是用连续三个“爱……”引导的排比句。
(4)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月亮”人的特点。
故答案为:
(1)夸张;
(2)比喻;
(3)排比;
(4)拟人。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0.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在记忆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比喻 
(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排比 
(3)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比喻 
(4)人们说白鹭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拟人 
【考点】修辞手法.
【答案】(1)比喻;
(2)排比;
(3)比喻;
(4)拟人。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1)这是比喻句,把“读书生活”比喻为“画页”和“乐章”。
(2)这是用连续三个“有的……”引导的排比句,写出了鸟儿的姿态。
(3)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屋子”比喻为“蒸笼”。
(4)这是拟人句,把“白鹭”赋予人的特点。
故答案为:
(1)比喻;
(2)排比;
(3)比喻;
(4)拟人。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1.选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排比 C.夸张 D.反问
(1)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D 
(2)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A 
(3)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C 
(4)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分则嫌白,黛之一分则嫌黑。  B 
【考点】修辞手法.
【答案】(1)D;
(2)A;
(3)C;
(4)B。
【分析】考查了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1)这是反问句,用反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
(2)这是拟人的手法,赋予“月亮”人的特点。
(3)这句话运用夸张的描述,写出了桂花香味的浓郁。
(4)这是用连续四个“那……”引导的排比句。
故答案为:
(1)D;
(2)A;
(3)C;
(4)B。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比喻 
(2)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 反问 
(3)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  拟人 
(4)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十里飘香。  夸张 
【考点】修辞手法.
【答案】(1)比喻;
(2)反问;
(3)拟人;
(4)夸张。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1)这句话将“白鹭”比作“一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这句话是一句反问句,反问人在地道里不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3)“悄没声儿”“溜”赋予了月亮以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十里飘香”夸大了桂花的香味。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1)比喻;
(2)反问;
(3)拟人;
(4)夸张。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夸张 
(2)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反问 
(3)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米,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列数字 
(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比喻 
【考点】修辞手法.
【答案】(1)夸张;
(2)反问;
(3)列数字 举例子;
(4)比喻。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1)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根据例句:“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可知,一个人拿着木棒就能把“孑口”守住,形容这个人可挡万人。
(2)反问:是反过来问提问的人。根据例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可知,我们不敢因为一块玉得罪强大的秦国。
(3)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数字要有可靠根据。注意事项列举时间年代不属于列数字。
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根据例句:“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米”,“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可知,通过列举“一亿五千米、要走三千五年、飞二十几年”这几个数字形容太阳距离我们非常远。通过列举“日夜不停地走、坐飞机”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说明了太阳距离我们很远很远。
(4)比喻: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意思是: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文中把巨大能量比喻成狂雷,形容力量的强大。
故答案为:
(1)夸张;
(2)反问;
(3)列数字 举例子;
(4)比喻。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4.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比喻 
(2)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拟人、反复 
(3)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反复 
(4)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拟人、对偶 
(5)我呢,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么? 反问 
【考点】修辞手法.
【答案】(1)比喻;
(2)拟人、反复;
(3)反复;
(4)拟人、对偶;
(5)反问。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1)把“书”比作“长生果”,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2)结合“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可知运用了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
(3)结合“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4)赋予“芦苇”以人的动作行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一一对应,运用了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5)结合“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么?”,可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1)比喻;
(2)拟人、反复;
(3)反复;
(4)拟人、对偶;
(5)反问。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5.选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排比 C反问 D比喻
(1)在记忆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D 
(2)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A 
(3)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C 
(4)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分则嫌白,黛之一分则嫌黑。  B 
【考点】比喻.
【答案】(1)D;
(2)A;
(3)C;
(4)B。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1)把“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比作“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故选D。
(2)把“绿地”看作了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故选A。
(3)无疑而问,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故选C。
(4)由“那……,那……,那……”引导的排比句。故选B。
故答案为:
(1)D;
(2)A;
(3)C;
(4)B。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6.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夸张 
(2)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拟人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比喻 
(4)起先,小鸟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站在书架上,一会儿又跳到画框上去了。 排比 
(5)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反问 
【考点】修辞手法.
【答案】(1)夸张
(2)拟人
(3)比喻
(4)排比
(5)反问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1)花香“十里飘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
(2)把“小鸟”看作了人,有了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3)把“书”比作“朋友”,是比喻句。
(4)“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站在书架上,一会儿又跳到画框上去了”结构相同,为并列关系,是排比句。
(5)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是反问修辞。答案就在问句之中。此句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本句是反问句。
故答案为:
(1)夸张
(2)拟人
(3)比喻
(4)排比
(5)反问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7.请你写出下面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反问 
(2)桂花开时,香飘十里。  夸张 
(3)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比喻 
(4)鲸的身体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以乌贼、鱼类为食,有的还能捕食大鱼和海兽。  设问 
(5)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的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拟人 
【考点】修辞手法.
【答案】(1)反问;
(2)夸张;
(3)比喻;
(4)设问;
(5)拟人。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认真分析所给句子在修辞方面的特点,然后完成。
【解答】(1)本句无疑而问,增强了否定的语气,运用了反问的手法。
(2)句中将桂花的香味进行了夸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3)句中将“浆在水中划发出的声音”比作“乐曲”,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4)本句无疑而问,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手法。
(5)句中将月亮当作人来写,赋予月亮人的行为特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故答案为:
(1)反问;
(2)夸张;
(3)比喻;
(4)设问;
(5)拟人。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学会辨析与运用修辞手法。
18.判断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反问 E.排比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双选) A  C 
(2)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C 
(3)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D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C 
【考点】比喻.
【答案】(1)A C;
(2)C;
(3)D;
(4)C。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1)把“五岭”比作“微波细浪”,把“乌蒙山”比作“泥丸”,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同时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2)把“掌声”比作夸大为“雷鸣”,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3)无疑而问,运用了反问的修辞;
(4)把“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故答案为:
(1)A C;
(2)C;
(3)D;
(4)C。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9.我会填修辞手法
(1)这巴掌大的地儿站不了几个人。 夸张 
(2)广场成了水的世界。 比喻 
(3)老师反复讲过的内容,你还不会? 反问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对偶 
(5)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设问 
【考点】修辞手法.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句子的特点,结合平时对于修辞手法的学习与理解进行判断。
【解答】(1)“巴掌大”将地方小的程度进行了夸张,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2)将“广场”比作“水的世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3)无疑而问,增加了肯定的语气,运用了反问的手法。
(4)对仗工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5)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手法。
故答案为:
(1)夸张;
(2)比喻;
(3)反问;
(4)对偶;
(5)设问。
【点评】修辞手法的辨析是小学语文中的重点与难点,在平时的学习、阅读与写作中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辨析与应用。
20.写出下列句子用的修辞手法。
(1)少年时代的两种声音像两股风不断向我吹来。 比喻 
(2)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 反问 
(3)这件事该怎么办呢?还是我自己去处理好了。 设问 
【考点】修辞手法.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1)把“两种声音”比喻成“两股风”,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2)这是一个反问句,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如: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
(3)这是设问的手法,提出问题“这件事该怎么办呢?”,解答问题“还是我自己去处理好了。”
故答案为:
(1)比喻;
(2)反问:
(3)设问。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1.在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画“√”。
(1)石头像雹子一样。 √ 
(2)屋子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 
(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 √ 
(4)雨来好像长大了。 × 
【考点】比喻.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解答】(1)把“石头”比作“雹子”,是比喻句。
(2)把“屋子”比作“地洞”,是比喻句。
(3)把“浮云”比作“红绸子”,是比喻句。
(4)没有本体和喻体,不是比喻句。
故答案为:
(1)√;
(2)√;
(3)√;
(4)×。
【点评】使用比喻手法时 要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22.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他芝麻大的官也发挥作用。 夸张 
(2)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 比喻 
(3)当风提着裙子姗姗走来,安恬的海面顿时泛起密匝匝的弧纹。 拟人 
(4)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 排比 
【考点】修辞手法.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察修辞手法的掌握,考生要牢牢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反复等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
【解答】(1)“芝麻大”夸张的说法,形容官职很小,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
(2)把“苇絮”比作“鹅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3)“提着裙子姗姗走来”人格化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4)“……还在,……还在,……还在,……还在”几个句子句式一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故答案为:
(1)夸张;
(2)比喻;
(3)拟人;
(4)排比。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