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 章末评价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A.玻璃 B.水 C.铁 D.真空带2.语文老师在朗读课文时或雄浑有力,或婉转动听,极富感染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朗读时,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C.老师声情并茂朗读时,声音的音色不断改变D.老师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3.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B.高架桥两旁修建隔音板C.飞机引导员戴耳罩 D.路边安装噪声监测装置4.如图所示为一种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5 m内障碍物的情况,并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该手杖可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 HzB.该应用体现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超声波信号遇到障碍物后不会发生反射现象D.该导盲手杖对障碍物的定位原理与蝙蝠的定位原理相同5.监测器离发声体甲、乙的距离相同,测得甲、乙发出声音的数据如图所示,0~t这段时间发声体甲()A.振动幅度比乙大B.发出声音的音调比乙低C.发出声音的响度比乙大D.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多6.如表所示是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人能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在85~1 100 Hz,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大约在20~20 000 Hz,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物种 发声频率f/Hz 听觉频率f/Hz人 85~1 100 20~20 000猫 760~1 500 60~65 000狗 452~1 800 15~50 000蝙蝠 10 000~120 000 1 000~120 000海豚 7 000~120 000 150~150 000蚱蜢 7 000~100 000 50 000A.蝙蝠发声时,发声器官振动幅度大于人类B.蚱蜢发出的声音,猫总能听到C.狗听觉频率范围比狗发声频率范围要大D.猫发声时,发声器官每秒钟振动次数高于蚱蜢7.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甲 乙 丙 丁A.乐器甲和乙发声的响度相同B.乐器甲和丙发声的音调相同C.乐器甲和乙发声的音调相同D.乐器丙和丁发声的音色相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2分。8.学校艺术节,小辉、小丹的合奏震撼全场。同学们能辨别出萨克斯的演奏声是由于声音的 不同。声音是由发声体 产生的,由 传到同学们的耳中。 9.如图所示是某班物理兴趣小组成员探究声现象的一些情景,回答下列问题。甲 乙 丙(1)图甲中,某同学耳朵紧贴在课桌一端的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端,另一位同学用手轻轻地敲击,该同学能听到声音,说明 。 (2)图乙中,两个同学拍手后发现鱼儿惊慌地游动,说明 。(3)图丙中,当不断地抽气时,真空罩中闹钟声音在逐渐地减弱,说明 。 10.在项目式学习中,小明和小组的同学一起用纸盒、橡皮筋和吸管自制了一件乐器。如图所示,用笔拨动吸管右侧的橡皮筋,可以奏出乐曲中的部分旋律。拨动时,橡皮筋因 而发出声音;若用大小不同的力度拨动同一根橡皮筋,则发出声音的响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若拨动最 (选填“上”或“下”)面的橡皮筋,则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11.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越 ,音调越 。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500 kg的海豚和100 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 (选填“甲”或“乙”)是蓝鲸发出的。 12.蝙蝠在夜间飞行时不会撞到障碍物,是因为它在飞行时发出 (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被 回来,形成回声。根据回声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 (选填“能量”或“信息”)。 军事科技专题 2024年12月28日开始,中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进行第六次下水试验,进行了大量低速和变速航行,以及多次舰载飞机起降测试。请回答13~14题。13.舰载飞机从我国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过程中,以飞机上的座椅为参照物,飞行员是 的。航母上的声呐,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发现水下目标的,其频率至少为 Hz。 14.战斗机起降时,发动机轰鸣声的 很大,甲板上的工作人员要佩戴防护耳罩以保护听力,这是在 减弱噪声;战斗机弹射起飞需要电磁弹射车的牵引,如图乙是电磁弹射车一次飞机低速试验时的路程-时间图像,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km/h。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5题6分,第16题14分,共20分。15.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此现象说明 ,所用实验方法是 。 (2)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此现象说明 ,所用实验方法是 。 16.如图1所示,某小组同学在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入高度不同的水,来研究“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首先,小组同学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甲、乙、丙、丁四个玻璃瓶会依次发出“fa(4)”“mi(3)”“re(2)”“do(1)”四个音阶不同的声音,接着小组同学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瓶身,发现甲、乙、丙、丁四个玻璃瓶会依次发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不同的声音。由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同样的瓶子,例如玻璃瓶甲,为什么向瓶口吹气发出“fa(4)”的音,而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瓶身则发出“do(1)”的音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后发现主要是由于 不同。 (2)小组同学由两次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结论: 不同,音调不同。(3)接着,小组同学又用示波器来显示敲击丙、丁两瓶身时的振动波形图,如图2所示,其中图2中a是敲击 瓶身的振动波形图,图2中b是敲击 瓶身的振动波形图;同时,小组同学还发现由于两次敲击时的用力程度不同,从波形图上能反映出瓶身发出的响度也不同,其中敲击 瓶身时响度大。(均选填“丙”或“丁”) (4)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还得出可以用此实验的规律判断生活中的一些发声体。例如:吹笛子时,用手堵住不同的笛孔能产生不同的声音,与上述 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提着水壶向热水瓶里灌开水听到的声音会发生改变,与上述 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均选填“向瓶口吹气”或“用橡皮锤敲击瓶身”) 四、计算题:本题9分。17.2024年7月17日,“海上联合-2024”演习在广东湛江某军港开幕。如图所示是某舰艇发现距离舰艇2 040 m远的目标,舰艇发射火箭炮后经过4 s击中目标,同时看到爆炸的火光(不计光的传播时间,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求:(1)火箭炮的飞行速度。(2)火箭炮发射后舰艇人员能听到爆炸声的时间。(3)为了探测该海域海水的深度,舰艇人员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6 s,该海域的海水深度。(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五、综合能力题:本题8分。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冰上声呐探鱼器 小崔爸爸是钓鱼爱好者,这天小崔发现爸爸的钓具中多了一个新设备——冰上声呐探鱼器(如图甲所示)。小崔通过说明书发现,其声呐工作器内部是一个超声波发生器,利用超声波具有 的特点,可以测量各种距离,如河道宽、水深、冰层厚度等。 小崔尝试使用其测量自家院子宽度,将其尾部紧靠院子一侧院墙,对准另一侧院墙按下开关,结果显示135 m,明显不符,原来他错选了测水深模式,则院子的实际宽度为 m。(设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水=1 530 m/s,是空气中声速v空的4.5倍,不计设备自身长度) 一天,小崔随爸爸来到某冰钓钓场的冰面上,用多功能开关选择计时模式(记录从超声波发射到接收的时间),接着紧贴冰洞中的水面(与冰面齐平)按下开关,显示数值为t1=0.02 s,则此处水深为 m。随后他在邻近冰面上紧贴冰面再次测试,超声波穿透冰层水层碰到水底后反射回来的时间为t2,若声音在冰中的传播速度为v冰,则冰层厚度为 。(用t1、t2、v水、v冰表示) 第二章章末评价卷1.D 2.A 3.A 4.D 5.D 6.C 7.C 8.音色 振动 空气 9.(1)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2)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10.振动 不同 下 11.大 低 甲 12.超声波 反射 信息 13.静止 超声波 20 000 14.响度 人耳处 36 15.(1)乒乓球弹跳起来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转换法 (2)声音越来越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科学推理法 16.(1)振动的物体 (2)频率 (3)丙 丁 丁 (4)向瓶口吹气 向瓶口吹气 17.(1)510 m/s (2)10 s (3)4 500 m18.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30 15.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