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章末评价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且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2.小明在两个盆里放入等量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一会儿后,小明观察发现,甲盆内的冰熔化得快,乙盆内的冰熔化得慢,如图所示。则()A.甲盆内水的温度高 B.乙盆内水的温度高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3.小明和小亮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来探究碘的物态变化,小明将碘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小亮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加热。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 ℃,碘的沸点为184.25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 乙A.只有小明的碘锤中会出现紫色碘蒸气B.小亮的实验中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C.小明的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D.若要做碘升华实验,小亮的实验方案更好 物理学与古代技术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的积淀,古代各项技术中用到诸多物理学知识,请完成4~5题。4.《天工开物》初刊于明朝,如图是其中篇章“生熟炼铁炉”:古人将铁料熔炼成铁水,炙热的铁水顺着高处管道流入几尺远的较低水塘并完成淬火,最终制成熟铁。能反映铁水进入水塘完成淬火过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5.《淮南子·俶真训》记载:“今夫冶工之铸器,金踊跃于炉中。”金属在炉中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6.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液化现象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液化现象7. 如图所示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分子冰激凌,其制作过程非常简单。①将沸点为-196 ℃的液氮倒入容器中,液氮瞬间消失不见②冰激凌盒中的牛奶瞬间制成冰激凌③分子冰激凌周围“白雾缭绕”④吃到嘴里的冰激凌解暑降温下列对这四个物态变化过程的解释正确的是()A.①的形成过程属于升华现象B.②的形成过程与霜的形成过程一致C.③中看到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D.④中冰激凌解暑降温利用了熔化吸热原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2分。8.如图所示为小林利用玻璃小药瓶、透明玻璃管、红墨水等器材制作的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如果将玻璃小药瓶放到热水中,玻璃管中的液柱会 (选填“上升”或“下降”);为了提高该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换用内径更 (选填“粗”或“细”)的玻璃管。 9.小李同学在爸爸指导下,走进厨房进行劳动实践,他发现厨房里涉及很多物理知识。小李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排骨表面有“白霜”,“白霜”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在排骨的“解冻”过程中,发现其周围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是 态的水,其形成过程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0.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气体打火机中的丁烷气体是通过 的方法变成液体储存在打火机中的,按下阀门使用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小明在浴室中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又怕烫着而不敢摸,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没有水滴的那根是 。 11.小明起床后发现房间的玻璃内侧出现水雾,这是水蒸气通过 (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的方式液化形成的,此时的季节最有可能是 (选填“冬”或“夏”)季,阳光出现后水雾消失了,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12.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物理学与航空 2024年11月11日,我国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将15颗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请完成13~14题。13.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为了减小燃料仓所占体积,会通过降低温度和 的方法使燃气液化;火箭在发射时,下方有一个水池,如图水池上方有大量“白气”产生,其实质是水池中的水先在高温下 ,后又遇冷 的现象。(后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4.由于火箭的高速运动,火箭的外壳温度比较高,为了保护内部元件,外壳材料的熔点应该很 (选填“高”或“低”),同时为了给外壳降温,在火箭外壳会涂有一层特殊涂料,该涂层可以受热瞬间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气体,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火箭起飞过程中,火箭和内部卫星是相对 的。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5题12分,第16题16分,共28分。15.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甲 乙丙(1)把陶土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3)表中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 (选填“a”或“b”)。 16.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 乙丙(1)一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错误操作是 ;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 (选填“高”或“低”)。 (2)为了保证温度计能正确测量水的温度,组装实验器材时,应先调节 (选填“A”或“B”)的高度。 (3)图乙是二组同学在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 (4)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两组得到a、b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5)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不断 热,但温度 。 四、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4分,第18题5分,共9分。17.小华和小红做探究某种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后,想利用所学的凝固知识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于是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经过多次实验,小华和小红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表: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2)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 A.冰 B.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3)实验后,他们想到冬天市政部门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就是为了 ,从而有利于除去积雪。 (4)标准大气压下,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在正在熔化的盐水浓度为18%的盐水混合物中,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调查中,小丽了解到,夏天在室内安装空调可以调节室温,但安装空调既消耗电能,又会造成环境污染,她受到我国一些建筑物先进建筑理念的启示,和同学们提出了一些节能的好方法。例如研发一种新材料,可以在20~30 ℃范围内凝固和熔化,没有固定的熔点,把它掺在水泥中制作成地板或墙壁,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 如图所示是一种降温水帘系统,图中的湿帘纸是用一种高分子材料制作,具有高吸水、扩散速度快等特点,在波纹状的纤维表面有层薄薄的水膜,当室外干热空气被风机抽吸穿过布满冷却水的湿帘纸时,水膜上的水由液态转化成气态,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从而使空气温度迅速下降,这样经过处理后的凉爽湿润的空气就进入室内了,此时的室内温度能下降5~10 ℃以上。该系统降温迅速,效率达到90%~97%,能不断提供新鲜干净的空气,增加空气含氧量,同等情况下造价是中央空调的。(1)可以在20~30 ℃范围内凝固和熔化的新材料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寒冷的冬天,这种材料会凝固 ( 选填“吸热”或“放热”),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 (2)降温水帘系统的水帘纸呈波纹状,可以增大水膜的 ,从而加快了湿帘纸上的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该系统的优点有 (写出一种即可)。 第三章章末评价卷1.B 2.C 3.D 4.B 5.C 6.C 7.D 8.热胀冷缩 上升 细 9.凝华 液 放出 10.压缩体积 汽化 热水管 11.降低温度 冬 汽化 12.升华 凝华 熔化 13.压缩体积 汽化 液化 14.高 升华 静止 15.(1)均匀 (2)试管壁 46 (3)48 晶体 (4)a 16.(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高 (2)A (3)90 (4)98 小于 质量 (5)吸 不变 17.(1)先降低后升高 (2)B (3)降低冰雪的凝固点 (4)变多 18.(1)非晶体 放热 (2)表面积 汽化 降温迅速,效率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