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岭南春早+画眉跳架》第1课时 教案学科 音乐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2课时教材 粤教花城版 授课类型 唱歌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岭南春早+画眉跳架》是粤教花城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唱歌课内容。《岭南春早》用音乐描绘春天湖光山色与万物复苏之景,表达对春天的向往热爱,歌词有诗意,隐含改革开放带来繁荣的寓意,结构清晰,旋律轻快,融合岭南民俗音乐元素。《画眉跳架》是潮州音乐经典,受唐宋音乐熏陶,以清秀典雅、轻快明朗为特色。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音乐学习热情高,但处于变声期。他们能掌握基本音符、节拍,部分有演唱基础,不过音准和节奏把控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喜爱流行音乐,音乐理论知识薄弱,对复杂作品理解不足。接受能力较强,但自主和合作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课堂注意力和参与度也需提升。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岭南音乐的特点和魅力。2. 培养学生对不同风格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艺术表现1. 学会演唱《岭南春早》这首歌曲,并准确把握其节奏和旋律。2. 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感。创意实践1.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对歌曲进行简单的改编。文化理解1.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 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感受改革开放对岭南地区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分析歌曲《岭南春早》的旋律和节奏特点,感受岭南音乐韵味。2. 学会准确演唱《岭南春早》,把握其节奏和音准。3. 了解《画眉跳架》的音乐特色和文化背景。难点1. 通过学习歌曲,理解《岭南春早》所表达的深层思想感情,感受改革开放为岭南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2. 准确把握《岭南春早》中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和前倚音的演唱。3. 引导学生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出岭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琴、打击乐器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问题导入 音乐知识问答(1) 教师热情地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过哪些广东的音乐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2)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详细介绍《步步高》,说明其由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作曲,他对广东音乐的形成和发展贡献重大,擅长演奏高胡且善作曲,《步步高》大胆采用新表现手法,开门见山地迸发出奋发向上的情调。(3) 接着介绍《彩云追月》,提及这首乐曲最早出自清代广东音乐的曲谱集,1935年由作曲家任光和聂耳重新编曲成为优秀民族管弦乐作品,解释“彩云追月”标题寓意仙人乘五彩祥云奔月宫,其旋律洋溢着广东音乐的闲适淡雅。(4) 再介绍《雨打芭蕉》,说明它是广东音乐中“以景抒情”的代表作,描绘夏天夜晚人们屋内听窗外雨声拍打芭蕉叶的场景,雨水带走闷热,人们享受凉爽舒适,乐曲旋律流畅明快,抒发喜悦惬意心情。(5) 播放《雨打芭蕉》的音频,让学生安静聆听,并引导他们用心感受音乐。(6) 音乐播放结束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聆听音乐的感受,如音乐给自己带来的情绪、脑海中浮现的画面等。(7)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广东音乐的独特魅力。(8) 教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走进广东潮州音乐《岭南春早》。”同时在黑板上书写板书《岭南春早》。 1. 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关于广东音乐的问题。2. 认真聆听老师对不同广东音乐作品的介绍。3. 安静聆听《雨打芭蕉》,感受其音乐特点。4. 主动分享自己聆听音乐的感受。评价任务 回答积极:☆☆☆理解准确:☆☆☆表达清晰:☆☆☆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广东音乐,为学习《岭南春早》做好铺垫。介绍相关音乐作品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他们对广东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聆听《雨打芭蕉》并分享感受,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为后续引出《岭南春早》奠定基础。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活动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引导聆听(1) 教师播放《岭南春早》的音频,亲切地对学生说:“下面聆听歌曲,大家仔细听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旋律有什么特点?速度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专注聆听。(2) 音乐播放结束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歌曲情绪、旋律和速度的感受。(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明确指出《岭南春早》F大调,2/4拍,中速、欢乐的特点。详细解释歌曲展现了岭南地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作曲家受春天启发,用音乐描绘春天湖光山色和万物复苏的景象,表达对春天美好的向往和热爱。(4) 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逐句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感受歌词的诗意,体会其中赞美岭南春天美景以及隐含改革开放为岭南大地带来繁荣兴旺的寓意。(5) 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边听边跟着歌词轻轻哼唱,进一步熟悉歌曲。(6) 提出问题:“通过聆听分析,歌曲由几个乐段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7)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准确判断歌曲的乐段结构。(8) 总结学生的表现,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鼓励他们继续积极参与后续的学习。 活动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学唱简谱(1)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岭南春早》第一乐句的简谱,向学生讲解简谱中的音符、节拍等基本乐理知识,然后逐句教唱第一乐句的简谱,引导学生跟随老师的琴音准确发音。(2) 强调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前倚音的特点和演唱方法,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感受这些特殊节奏和音符的独特效果,然后让学生再次演唱第一乐句,重点关注这些特殊之处。(3) 当学生基本掌握第一乐句简谱后,教学生填词演唱,一句一句地引导学生将歌词与旋律完美结合,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错误。(4) 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教唱第二、三、四、五、六、七乐句的简谱和填词演唱。在教唱第三乐句时,特别强调空拍节奏的演唱;教唱第七乐句时,提醒学生注意附点节奏和重音的演唱。(5) 引导学生观察整首作品的两个声部,提问:“大家观察一下第二声部,说一说第二声部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6) 解释第二声部是锣鼓点,亲自示范演唱和击打锣鼓点的节奏,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学唱和击打,让学生感受不同声部之间的配合。(7) 为学生提供打击乐器,让他们利用乐器敲一敲第二声部的节奏,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的表现力。(8) 组织师生合作演唱,教师演唱第一声部,学生演唱第二声部或反之,通过合作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两个声部之间的和谐与互动。 欣赏《画眉跳架》(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下面我们欣赏一下潮州小锣鼓《画眉跳架》。”然后播放《画眉跳架》的音频,让学生安静聆听。(2) 音乐播放结束后,引导学生分享这首作品给自己的感受,如音乐带来的情绪、联想到的画面等。(3) 详细介绍《画眉跳架》的相关知识,说明它属于中国民族音乐,是潮州音乐中的经典之作,受唐宋的清乐、燕乐、宗教音乐和古老战曲的熏陶和影响,成形于宋末,鼎盛于清代中叶。强调这首乐曲以清秀典雅见长,具有轻快、明朗的特色,乐曲中节奏的重复及音乐强弱对比的演奏易于引发听众的想象。(4) 再次播放《画眉跳架》的音频,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中的乐器进行简单的伴奏,感受音乐与乐器配合的乐趣。(5) 鼓励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画眉跳架》的音乐节奏和情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6)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肯定他们的创意和努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7) 引导学生总结《画眉跳架》的音乐特点,加深学生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和记忆。(8)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在欣赏和表现《画眉跳架》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1. 认真聆听歌曲,思考并回答老师关于歌曲情绪、旋律和速度的问题。2. 有感情地朗诵歌词,理解歌词含义。3. 跟随老师学唱简谱和填词演唱,努力掌握特殊节奏和音符的演唱。4. 积极参与师生合作演唱和乐器伴奏,分享自己对《画眉跳架》的感受。评价任务 节奏准确:☆☆☆音准良好:☆☆☆理解深刻:☆☆☆设计意图 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对《岭南春早》的整体风格有初步的感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朗诵歌词有助于学生理解歌曲内涵,为演唱做好准备。逐句教唱简谱和填词演唱,能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尤其是对特殊节奏和音符的处理。学习第二声部和使用乐器伴奏,可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欣赏《画眉跳架》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感受潮州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舞台表演(1) 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下面我们找几位同学上台边演唱边做声势动作表现音乐。”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2) 组织学生自愿报名或小组推荐,确定上台表演的同学名单。(3) 为上台表演的同学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如调整表演顺序、提醒注意事项等。(4) 营造轻松愉快的表演氛围,为表演的同学鼓掌加油,让他们感受到舞台的乐趣。(5) 认真观看学生的表演,关注学生的演唱、动作和表情,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6) 表演结束后,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从演唱水平、动作表现、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7)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新,同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表演水平。(8) 鼓励更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参与表演,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 1. 积极报名参与上台表演。2. 认真准备表演,设计演唱和动作。3. 自信地在舞台上表演,展现自己的风采。4. 客观评价其他同学的表演。评价任务 表演自信:☆☆☆创意丰富:☆☆☆配合默契:☆☆☆设计意图 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体会舞台的乐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将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组织学生相互评价能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视频欣赏(1) 教师播放与《岭南春早》相关的视频,如岭南地区春天的美景、改革开放后岭南的繁荣景象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岭南的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2)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提醒学生注意视频中的画面、色彩、人物等元素,感受视频所传达的情感和信息。(3) 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通过学唱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鼓励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和歌曲学习过程,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4) 倾听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尊重,对学生的想法和感受表示肯定和理解。(5) 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歌曲所表达的深层思想感情,结合视频中展现的改革开放为岭南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与时代、社会的紧密联系。(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见解,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7)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8)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岭南音乐和文化,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和文化知识面。 1. 认真观看视频,感受岭南的魅力。2. 积极思考并分享自己学唱歌曲的感受和想法。3. 参与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观点。4. 认真倾听小组代表的发言。评价任务 思考深入:☆☆☆表达真实:☆☆☆交流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岭南的美景和发展变化,为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深层思想感情提供形象的支持。引导学生分享感受和想法,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组织小组讨论和代表发言,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歌曲内涵,感受改革开放为岭南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文化知识面。结语 课堂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吧。”鼓励学生积极发言。(2) 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收获进行总结和归纳,肯定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和进步。(3) 再次强调《岭南春早》和《画眉跳架》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加深学生的记忆。(4)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岭南音乐,进一步体会岭南音乐的独特魅力。(5) 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学生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6) 感谢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宣布本节课结束。(7) 整理教学用具和资料,为下节课做好准备。(8)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1. 回顾本节课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2. 认真聆听老师的总结和期望。3. 向老师表达感谢。4. 有序离开教室。评价任务 总结准确:☆☆☆态度积极:☆☆☆收获丰富:☆☆☆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记忆。总结和强调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欣赏岭南音乐,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提出期望和感谢,能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基础。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回家后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岭南春早》给家人听。2. 复习《岭南春早》的简谱,熟练掌握其旋律和节奏。3.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岭南音乐的知识。拓展作业1. 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岭南春早》进行简单的改编,如改变节奏、添加歌词等。2. 与同学组成小组,合作编排一个关于《岭南春早》的音乐小短剧。3. 收集其他岭南音乐作品,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板书设计《岭南春早》1=F 2/4拍 中速、欢乐地附点节奏 切分节奏 前倚音《画眉跳架》潮州音乐 清秀典雅 轻快明朗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导入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回顾旧知的同时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在学唱歌曲时,逐句教唱和强调特殊节奏,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演唱技巧。2.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尤其是在精彩演绎和自由发挥环节,许多学生勇敢地上台表演,展现了自己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说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3. 拓展思路环节通过播放视频和组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了歌曲的深层思想感情,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为岭南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不足之处1. 在教学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部分教学环节有些仓促,如在教唱歌曲时,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和指导。2.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部分学生可能没有完全跟上教学进度。3. 在小组合作环节,个别小组的讨论不够深入,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够充分,教师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监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