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课第一课时《家的意味》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形成对家庭的深厚情感。2、道德修养: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3、法治观念: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4、健全人格:体会家人对自己的付出,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 5、责任意识:理解“孝”的精神内涵,提升对自己家庭的责任感,提高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孝亲敬长2、教学难点: 家对我们的意义三、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法 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家》视频,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家的意味有初步的共情。)(二)新课讲授第一篇:家是什么?课本P71“运用你的经验”: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家是什么?生答。(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对话导入,在聊天中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知识点总结:1.家庭的含义(板书):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P72相关链接 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师:说到家庭,它作为社会的细胞,也承担着多种的功能。结合情境,探究家庭的功能:经济功能、生育功能、赡养、扶养和抚养功能、 情感交流功能、教育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师:家对于每个人而言,到底有怎样的作用呢?2、家的作用?(板书)展示图片,归纳作用:(1)家是我们的身心寄居之所。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3页的阅读感悟并谈谈你的认识。学生分享,教师总结:(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生命有了寄托。(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探索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家的作用)师:那说到“家”,中国人的家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观看视频《回家的路》,并思考问题:为什么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远方游子归家的心 学生分享,教师总结: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更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过渡:提到中国人的“家”,那就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规、家训、家风,那什么是家规家训家风呢?第二篇:家风学堂总结:家规是指一个家庭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传承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规、家训是它的承载形式。探究:①你知道我国传统文化中哪些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②你的家风是什么?学生分享,教师总结:通过刚才大家的分享,可以体悟到古人的智慧,更可以感受到每位同学的优良家风,而我们作为家庭一员,应努力地将这些优良家风传承下去。。过渡:中国的家庭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百善孝为先”,现在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孝”这一重要精神内涵。第三篇:孝在行动1、为什么要孝亲敬长?(板书)展示图片:“百善孝为先”、“黄香温席”、“卧冰求鲤”。得出结论:(1)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展示有关“孝”的名言警句。得出结论:(2)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示相关法律规定。得出结论:(3)孝亲敬长是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课堂笔记 1. 为什么要孝亲敬长(孝敬父母)?(1)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2)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孝亲敬长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4)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欣赏视频: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思考:这对孝敬父母有何启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探究:你平时怎么孝敬父母的?孝敬父母的具体行动有哪些?生回答,师总结:2. 怎样孝亲敬长?(板书)(1)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2)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3)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4)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①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②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③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过渡:此时此刻,大家可能对家对父母的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有许多的话想和父母说,爱要大声说出来,让我们来一场爱的告白……(设计意图:情感升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解父母抚育的艰辛,体谅父母,孝敬父母。)(三)课堂小结:略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