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项脊轩志》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项脊轩志》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9.2《项脊轩志》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二)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扁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①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②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③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 节选自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注】①粥:通“鬻”,卖。②俗呰窳:民风不淳。③遘悯:指遇到不顺心的忧愁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以余好书A故B家有零落C篇牍D辄E令F里媪访求G遂置书无虑H数千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宁,多指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诗经》已有“归宁父母”之记载。
B.逋,拖欠、积欠,与《陈情表》中“责臣逋慢”的“逋”字意思不同。
C.黍离之悲,与《扬州慢》(淮左名都)中“黍离之悲”意思相同。
D.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此指“我”,与《孔雀东南飞》中“及时相遣归”的“相”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名门之后,她娘家被县里人称为南戴王氏,是由于他们家居住在昆山南戴,又出了一个官员。
B.安亭民风不淳、土地贫瘠,归有光想借钱买下世美堂,县里的人都劝阻他,但他最后还是买下,并在数年后把欠款还完。
C.归有光妻子孝敬老人,用稻谷酿了酒,先给公婆品尝;不好意思把用麦子做成的食酱给公婆吃,只好自己烹饪食用。
D.归有光妻子操持家业,孝敬公婆,处理亲友间的礼尚往来,帮助前来投奔的姐妹和读书人,有时碰到不顺心的事也没有任何怨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2)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
5.归有光曾写道:“吾与吾妻非独伉俪之情,别有世外之交。”说明归有光与妻子不仅有夫妻之情,还有超脱世俗的互相理解。结合材料二,请分析归有光这样说的原因。
6.举例说明《项脊轩志》采用了哪些细节描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材料二: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拔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娶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俟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节选自袁枚《祭妹文》)
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
B.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
C.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
D.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吾儿,久不见若影
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愿陛下矜愍愚诚
C.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妪每谓余曰
D.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顾视无可置者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的“乳”与《苏武传》中“杖汉节牧羊”的“杖”都是名词作动词。
B.“束发”,一般指男子20岁时要把头发束起来,表示已经成年;而“弱冠”则一般指男子15岁,此时要举行冠礼。
C.“大母过余曰”的“过”与《过秦论》题目中的“过”意义不相同。
D.“望日”通常指阴历每月十五或十六,这一天日月相对,月亮圆满,而“既望”通常指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如《赤壁赋》中的“七月既望”。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觉莞尔,连呼“则则” 莞尔:形容微笑
B.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 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C.堂上阿奶,仗汝扶持 扶持:照顾
D.墙往往而是 往往:到处
11.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使不上漏
A.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C.妪,先大母婢也 D.其制稍异于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见证了家族的变迁。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庭院相连的大家族走向了分崩离析,表现了归有光对诸父分家后情感隔阂的无奈和悲凉。
B.归有光回忆先人时感情表达并不相同。回忆母亲时情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但想到祖母,却可谓情动于中,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
C.袁枚兄妹感情融洽无间。文中回忆了妹妹回到娘家后服侍母亲、处理文书事务等事情,记录了作者曾想将身后事托付于妹妹的想法,表达了兄妹间的深厚感情,
D.两篇文章在写作上均注重在叙事中充分抒发强烈的感情。或寓情于事,以情动人;或在叙事中穿插一些抒情性的话语来直抒胸臆,表达真情实感。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14.材料二中袁枚主要通过回忆一些童年琐事来抒发对亡妹的悼念之情,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去思堂手植双柳今已成阴而有感
欧阳修
曲栏高柳拂层檐,却忆初栽映碧潭。
人昔共游今孰在,树犹如此我何堪!
壮心无复身从老,世事都销酒半酣。
后日更来知有几,攀条莫惜驻征骖①。
【注释】①征骖:驾车远行的马。亦指旅人远行的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拂层檐”写柳枝繁茂、掩映楼檐,由此引发了诗人回忆“初栽”时的情景。
B.颔联表现了对“人昔共游”的怀念,承接了首联的情感,将回忆进一步展开。
C.颈联“壮心无复”“世事都销”对举,感叹年老无壮志,借酒消愁却无从解脱。
D.尾联诗人感叹“后日更来知有几”,用问句的方式表达对现状以及将来的感慨。
16.本诗的“双柳”和《项脊轩志》里的“枇杷树”在意象表达上有相通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文言小题
17.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志”中的“志”,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情感的一种文体。
B.“三五之夜”,指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
C.“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
D.“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13岁前指儿童时代。
18.下列对课文中语段“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牺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牺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岁不行(不会走路) B.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报告申诉〈苦衷〉) D.臣欲奉诏奔驰(奔跑)
20.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荫,指在封建时代子孙后代因为先世官爵而得到官职。
B.行幸,古代指皇帝出行,也可以指皇帝留宿妃妾宫中。
C.万乘,即万辆兵车。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而“万乘”可以代指天子。
D.禁中,也作“禁内”,指帝王接见大臣,商讨、处置国家重要事务的办公场所。未经帝王允许,人在其中不可随便进出。
21.与“顷之,持一象笏至”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B.先妣抚之甚厚
C.儿之成,则可待乎 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B.①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②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①内外多置小门。 ②顾视无可置者。
D.①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②今已亭亭如盖矣。
四、名篇名句默写
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项脊轩志》中写亡妻,只说:“ , , 。”寥寥数笔,绘出了夫妻之间的一片深情。末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到一棵枇杷树上:“ , , 。”
(2)《项脊轩志》中起到承上启下,使行文思路陡转的过渡句是:“ , , 。”
(3)《项脊轩志》中表现项脊轩狭小的句子是:“ , 。”
(4)《项脊轩志》中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句子是:“ , , 。”
(5)《项脊轩志》中写原来院前普通的围栏因主人在周围种植了兰花、桂树、修竹而增添了无限美景的句子是:“ , , 。”
(6)《项脊轩志》中表现项脊轩阴暗的句子是:“ , , 。”
(7)《项脊轩志》中写妻子归宁回来时转述小妹们充满稚气的问话,并传神地表现了小妹们的娇憨之态的句子是:“ , ?”
五、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如一声叹息洇开纸页,是轩中岁月的分水线,亦是情感潮汐的交界碑。
“可喜” 是晨光里的琥珀:借书满架的清寂如琴瑟静候,偃仰啸歌的疏狂似云鹤闲飞,三五之夜的月光会爬上桂影,在阶前织就满地碎玉 —— 那是归有光与轩窗私藏的诗酒年华。
“可悲” 是暮色中的沉钟:诸父异爨的叩门声惊散了庭阶寂寂,老妪忆母的絮语会拧疼少年的衣角,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更在风雨中摇晃着亡妻的笑靥 —— 每一桩 “可悲” 都似锈迹,在时光的铜镜上蚀出裂痕。
此句以喜悲为双桨,划开生活的平湖:前桨拨响青春的清越,后桨搅动身世的沉郁,让小轩成为载着悲欢的舟楫,在岁月长河里既漂着书墨的暖香,又浸着泪痕的咸涩,恰似人生两岸,一面是花开灼灼,一面是叶落纷纷。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与认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DG 2.C 3.C
4.(1)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
(2)我的妻子也从来不把有还是没有的情况告诉我,只是叫僮仆们去开垦荒地,在大旱的年成,只有我家的地获得丰收。
5.①归有光的妻子非常信任地托付丈夫,希望能把老房子赎回来。
②归有光落第后回家,妻子并没有埋怨之语,反而安慰丈夫。
③长沙张文隐去世,归有光很伤心,妻子也为世间再没有理解归有光的人而流泪。
6.①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关爱。
②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祖母的话亲切又风趣,既表爱怜,又隐含着夸誉,表现慈爱的长者对小辈的疼爱。
③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表现了祖母唯恐打扰孙子读书的心理,后面的自言自语,则表现了祖母发自内心的期望。
7.B 8.B 9.B 10.B 11.B 12.B
13.(1)我的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一样?
(2)往事堆积在我的胸中,想起来,心头悲切得像被堵塞似的。它们像影子一样似乎非常清晰,但真要靠近它抓住它,却又不见了。
14.①二人同捉蟋蟀,同葬蟋蟀,体现了妹妹性情温厚善良。
②童年相伴读书,温馨之情溢于言表。
③作者远行广西,妹妹不忍哥哥分离,掎裳拽衣,放声大哭。
④袁枚考中进士,衣锦还家,妹妹惊喜万分,扶案而出,家人瞠视而笑。
15.C
16.①欧诗柳树成荫,归文枇杷如盖,都借树木的繁茂生长,表达时光的流逝;
②柳树、枇杷均为手植,强化了物与人的联结,情感更加紧密;
③欧诗中故友离散,归文里爱妻亡故,与树的生长形成反差,强化了离别之痛、孤独之感;
④柳树与枇杷的繁茂,含有对亲友长久的纪念,暗含对未来的期许。
17.D
18.B
19.D
20.D
21.D
22.B
23.时至轩中 从余问古事 或凭几学书 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然余居于此 多可喜 亦多可悲 室仅方丈 可容一人居 而庭阶寂寂 小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旧时栏楯 亦遂增胜 又北向 不能得日 日过午已昏 闻姊家有阁子 且何谓阁子也
24. 岁月舟楫,载满悲喜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下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短短数字,如同一把精巧的钥匙,打开了人生悲喜交织的深邃之门。岁月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是驾舟而行的旅人,舟中既装载着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的清越之喜,也承载着 “诸父异爨,枇杷摇影” 的沉郁之悲,而正是这悲喜交织,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可喜” 是生命旅程中闪耀的星光,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温暖与希望。归有光笔下,项脊轩中借书满架的清寂,如同静谧的琴瑟,等待知音来奏响美妙的乐章;偃仰啸歌的疏狂,恰似自由的云鹤,在广阔的天空中肆意翱翔;三五之夜,月光爬上桂影,在阶前织就满地碎玉,这般诗意的场景,是他与轩窗共同珍藏的诗酒年华。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邂逅这样的 “可喜” 时刻:或许是攻克难题后的豁然开朗,或许是与家人团聚时的欢声笑语,又或许是欣赏到一场绝美的日落时内心的震撼与感动。这些 “可喜” 时刻,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给予我们勇气和力量,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能够满怀希望,坚定地走下去。
然而,人生并非只有晴空万里,也会有风雨如晦的时刻,“可悲” 便是生活抛给我们的重重考验。归有光经历了 “诸父异爨” 的家族变故,那叩门声惊散了庭阶的宁静,打破了曾经的和睦;老妪忆母的絮语,勾起了他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刺痛了少年的心;而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在风雨中摇晃着亡妻的笑靥,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无尽的哀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样会遭遇挫折与苦难,亲人的离世、梦想的破碎、事业的低谷,这些 “可悲” 如同沉重的巨石,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但正是这些 “可悲”,让我们学会了坚强,懂得了珍惜,也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厚重。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此句以喜悲为双桨,划开生活的平湖。人生本就是一场悲喜交加的旅程,喜与悲相互交织,相互映衬。没有 “可喜”,生活将变得黯淡无光,失去色彩;没有 “可悲”,我们便无法真正理解幸福的珍贵,难以获得成长与蜕变。就像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正是这种变化与交替,才让我们的人生变得生动而富有韵味。
作为生活的旅人,我们不应逃避悲,也不应沉溺于喜。当 “可喜” 来临时,我们要用心感受,珍惜当下的美好;当 “可悲” 降临时,我们要勇敢面对,在挫折中汲取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强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驾驭好人生的舟楫,在岁月的长河中,既品味书墨的暖香,也能直面泪痕的咸涩,从容地欣赏两岸 “花开灼灼” 与 “叶落纷纷” 的不同景致,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