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化学反应的方向 练习一、单选题1.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将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来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如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单位为)的变化。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B.C. D.2.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某一条件,化学反应aA(g)+B(g) cC(g)的平衡的变化图像如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α表示转化率),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图像反应I中,若p1>p2,则此反应的ΔS>0B.在图像反应III中,若T1>T2,则该反应能自发C.在图像反应II中,说明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由图像可知该反应在任意温度下均可自发3.知道了某过程有自发性之后,则A.可判断出过程的方向 B.可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C.可预测过程发生完成的快慢 D.可判断过程的热效应4.在任意温度下,下列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的是A.2NaCl+2H2O2NaOH+Cl2↑+H2↑B.NH3(g)+HCl(g)=NH4Cl(s) ΔH<0C.CaCO3(s)=CaO(s)+CO2(g) ΔH>0D.X2Y2(s)=X2(g)+Y2(g) ΔH<05.下列关于判断过程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高温高压下可以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自发的化学反应C.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D.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6.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是A.2N2(g)+O2(g)=2N2O(g) ΔH=+163kJ·mol-1B.Ag(s)+Cl2(g)=AgCl(s) ΔH=-127kJ·mol-1C.HgO(s)=Hg(l)+O2(g) ΔH=+91kJ·mol-1D.H2O2(l)=O2(g)+H2O(l) ΔH=-98kJ·mol-17.判断一个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常用焓判据和熵判据,则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判定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的是A.ΔH<0,ΔS>0 B.ΔH>0,ΔS>0 C.ΔH<0,ΔS<0 D.ΔH>0,ΔS<0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的反应是熵减的过程, S<0B.金属钠和水的反应是熵增、放热、自发进行的反应C. H<0的反应均能够自发进行D.氯气和消石灰的反应是熵减、自发进行的,一定是放热的反应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B.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C.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D.常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10.下列不属于自发进行的变化是A.红墨水加到清水使整杯水变红 B.冰在室温下融化成水C.电解饱和食盐水 D.铁器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11.下列不属于自发进行的变化是 ( )A.红墨水加到清水使整杯水变红 B.冰在室温下融化成水C.NaHCO3 转化为 Na2CO3 D.铁器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B.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C.碳酸铵[]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产生氨气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D.是一个熵减小的反应13.二氧化碳甲烷化技术是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反应原理为 。已知298 K时,有关物质的相对能量如表所示:物质相对能量/() 0 -75 -242 -39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B.相对能量:C.该反应的D. ,则14.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图1表示在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3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H2的物质的量对该反应平衡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N2的转化率增大B.由图2信息,10 min末该反应以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N2)=0.015 mol·L-1·min-1C.由图2信息,从11 min起其他条件不变,增加N2的量,则n(N2)的变化曲线为dD.图3中温度T1二、解答题15.乙二醇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以合成气为原料合成乙二醇具有重要意义。Ⅰ.直接合成法:,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温度 298K 355K 400K平衡常数 1.0(1)该反应的 0(填“>”或“<”)。(2)已知的燃烧热分别为,则上述合成反应的 (用a、b和c表示)。(3)实验表明,在500K时,即使压强(34MPa)很高乙二醇产率(7%)也很低,可能的原因是 (答出1条即可)。Ⅱ.间接合成法:用合成气和制备的DMO合成乙二醇,发生如下3个均放热的连续反应,其中MG生成乙二醇的反应为可逆反应。(4)在2MPa、催化、固定流速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初始氢酯比,出口处检测到DMO的实际转化率及MG、乙二醇、乙醇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某物质的选择性]。①已知曲线Ⅱ表示乙二醇的选择性,则曲线 (填图中标号,下同)表示DMO的转化率,曲线 表示MG的选择性。②有利于提高A点DMO转化率的措施有 (填标号)。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C.减小初始氢酯比 D.延长原料与催化剂的接触时间③483K时,出口处的值为 (精确至0.01)。④A点反应的浓度商 (用物质的量分数代替浓度计算,精确至0.001)。16.硼氢化钠(NaBH4)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固体储氢材料。Ⅰ.储氢(1)NaBH4中B的化合价为+3,H的化合价为 。NaBO2(aq)+4H2(g) =NaBH4(s)+2H2O(l) ΔH1。该反应在任意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的原因除ΔH1>0外,还有 。(2)已知:NaBO2(s)=NaBO2(aq) ΔH2; H2(g)+O2(g)=H2O(l) ΔH3;Mg(s)+O2(g)=MgO(s) ΔH4。反应NaBO2(s)+2H2(g)+2Mg(s)=NaBH4(s)+2MgO(s) ΔH= 。Ⅱ.释氢(3)NaBH4水解时发生:NaBH4+2H2O=NaBO2+4H2,产氢的速率比较慢。向NaBH4水溶液中加入固态催化剂Ru/NGR可加快产氢的速率。①加入固态催化剂Ru/NGR,降低了反应的 ,从而加快了产氢的速率②其他条件相同时,NaBH4浓度对产氢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NaBH4的浓度大于3%,随着NaBH4浓度增大,产氢速率下降的原因是 。(已知:25℃时NaBH4的溶解度为55 g,NaBO2的溶解度为0.28 g。) Ⅲ.测定纯度(4)现取0.400 g NaBH4样品,将其投入足量水中并加入固态催化剂Ru/NGR。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896 mL H2。计算该NaBH4样品的纯度 (写出计算过程) [纯度=×100%]。17.甲烷是重要的气体燃料和化工原料,由制取合成气()的反应原理为。回答下列问题:(1)若生成,吸收热量,相关化学键的键能(断裂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如表所示。化学键键能/ 414 436 467①的键能为 (用含a的式子表示)。②当体系温度等于TK时,温度大于T时 (填“>”“<”或“=”)0。(2)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和,在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①X表示 (填“温度”或“压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②m、n、q点的平衡常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③若q点对应的纵坐标为30,此时甲烷的转化率为 ,该条件下平衡常数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8.推动CO2的综合利用、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工业上可利用CO或CO2来生产甲醇燃料,从而实现碳元素的再利用。在某恒压密闭容器中,主要发生的反应有:反应Ⅰ:CO2(g) + 3H2(g)CH3OH(g) + H2O(g) ΔH1 = –41.0 kJ·mol-1反应Ⅱ:CO2(g) + H2(g)CO(g) + H2O(g) ΔH2 ;反应Ⅲ:CO(g) + 2H2(g)CH3OH(g) ΔH3= –90.0 kJ·mol-1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Ⅰ在 (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下能自发进行,反应Ⅱ的△H2= kJ mol-1。(2)下列情况能说明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A.v (CO2)正 = v ( H2O)正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C.CH3OH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再改变(3)T℃时,将n(CO2):n(H2)=3:5的混合气体充入压强为6MPa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CO2和H2的分压相等,甲醇的选择性是CO的2倍,则CO2的平衡转化率为 ,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p为 (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4)在5MPa下,按照n(CO2):n(H2)=1:3投料,达到平衡时,CO和CH3OH在含碳产物中物质的量分数及CO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①图中代表CH3OH的曲线为 (填“m”或“n”)。②解释150~250℃范围内CO2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 。③温度升高,H2O的平衡产率的变化趋势为 。《2.3化学反应的方向 练习》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A D C D A C A C题号 11 12 13 14答案 C C C D15.(1)<(2)-2a-3b+c(或c-2a-3b)(3)温度过高,反应平衡常数较小导致产率过低(或温度过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下降导致产率过低)(4) I IV BD 1.98 0.02516.(1) 价(2)(3) 活化能 NaBH4水解产生溶解度很小的NaBO2覆盖在催化剂表面,降低了催化剂的效率,导致产氢速率下降(4)95.0%17.(1) 1282 4a <(2) 压强 q>n>m 25% 0.1918.(1) 低温 +49(2)BCD(3) 50%(4) m 反应I、Ⅲ是放热反应,反应II是吸热反应,150 ~250℃ 范围内,以反应I、Ⅲ为主导,温度升高,反应I、Ⅲ逆向移动,使CO2平衡转化率减小的程度大于反应II使CO2平衡转化率增大的程度 先减小后增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