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选择性必修2第13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选择性必修2第13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课件

资源简介

(共56张PPT)
第三部分
区域发展
(选择性必修2)
第十三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研清教材 · 固基础
深化整合 · 提素能
素养培优 · 补短板
研析课标 · 定目标
研析课标 · 定目标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2.结合实例,从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区域认知:通过区域图、景观图等,描述区域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区域特征。
2.综合思维:通过区域图、景观图以及文字叙述,说明区域差异的表现,分析区域差异的原因。
3.人地协调观:对比找出不同区域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
研清教材 · 固基础
一、多种多样的区域
1.区域概况
(1)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_______划定的______单元。
(2)特点:具有一定的范围、______和边界,区域内部的__________相对一致。
标准
空间
形状
特定性质
2.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1)区域空间尺度的内涵: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较高级的区域往往与______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小尺度的区域。
(2)区域空间尺度的意义
①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__________。
②同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和不同的__________。
较大
相互促进
发展条件
发展方向
二、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1.区域整体性:区域内各类要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_,使得区域具有________,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1)区域差异的表现:_________差异、自然条件差异、___________
________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
(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的关系: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______。
(3)区域关联: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直接或______地与其他区域关联。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_______间流动实现的。
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
整体性
地理位置
社会经济发
展水平
基础
间接
区域
3.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差异 地理位置 长江入海口 东北地区中部
气候 ____________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耕地条件 以________为主 黑土分布广泛
矿产 贫乏 ______等矿产丰富
亚热带季风
水稻土
石油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影响 农业 耕作类型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作用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__________
特色产业 水产业 以西部畜牧业为主
工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__________基地
一年一熟
重化工业
深化整合 · 提素能
考点一 多种多样的区域
[答案] (1)C (2)C
研 析 典 题
归 纳 导 学
1.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每一个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组成区域的各要素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差异性:指某一区域与同等级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同一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包括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的区域差异,是进行区域划分的基础。如下图所示。
(3)关联性:区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以及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如下图区域之间经济要素的流动。
(4)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其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出下一级区域。如下图所示。
(5)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是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2.认识区域的一般思路
根据区域的内涵和特点,常从以下五个方面认识一个区域。
3.区域地理特征分析5步法
如图示意2004—2017年我国某地5—10月降水量与蒸发量差值和近地面空气湿度的年际变化。该地春季多大风,冬季湖沼结冰。据此完成1~3题。
对 点 训 练
1.若该地上游来水年际变化较小,该地的河流径流量最小的是(  )
A.2005年 B.2007年
C.2013年 D.2017年
2.2006—2010年5—10月降水量与蒸发量差值较大,但近地表空气湿度的年际变化不大,说明(  )
A.外来水汽输入少 B.水汽向外输出少
C.蒸发量变化较小 D.降水量变化较小
3.若该地能反映周边较大范围的气象状况,推测该地最可能位于(  )
A.干旱区 B.湿润区
C.半干旱区 D.半湿润区
[答案] 1.C 2.C 3.D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若该地上游来水年际变化较小,则该地河流径流量中由上游补水较稳定,该河流的流量变化受降水量与蒸发量差值影响明显。读图可知,结合坐标可知,该地2013年降水量与蒸发量差值最小,河流受大气的补给量最少,说明径流量最小。第2题,图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一直大于0,说明水资源收入大于支出;该地春季多大风,冬季湖沼结冰,说明冬季气温低,应该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5—10月受夏季风影响,外来水汽输入较多,故A错误;5—10月当地受夏季风影响,水汽向外输出较多,B错误;5—10月为当地夏季,气温较高,下垫面水分较充足,所以蒸发量变化较小,导
致空气湿度年际变化不大,C正确;5—10月当地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风不稳定,降水量变化较大,D错误。第3题,图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一直大于0,说明水资源收入大于支出;该地春季多大风,冬季湖沼结冰,说明冬季气温低,应该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基本上属于半湿润区。
考点二 区域的差异性与关联性
(2024·广东卷)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可反映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在外围城市集聚”的城市分工特点,指数值越大,表明分工程度越高。下表为2008年、2015年和2019年我国三个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值。据此完成下题。
研 析 典 题
名称 2008年 2015年 2019年
上海都市圈 3.45 5.21 6.54
兰州都市圈 2.20 2.36 2.78
合肥都市圈 2.16 0.81 0.97
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考虑,与2008年相比,2019年上海都市圈内(  )
A.各城市间的信息流大幅降低
B.城市间功能互补性明显减弱
C.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显著提升
D.中心城市制造业多样化增强
【思路导引】 
信息获取 知识调动
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可反映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在外围城市集聚”的城市分工特点,指数值越大,表明分工程度越高 合肥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值变化较大且降低,可能是受上海都市圈等其他因素影响,导致其自身分工特点发生变化
[答案] C
归 纳 导 学
1.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分析
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①气候差异的形成
②地貌差异的形成
③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
④土壤、植被差异的形成
区域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土壤、植被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土壤的质地、厚度、肥力、酸碱度方面和植被的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类活动 差异成因 具体表现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机械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类活动 差异成因 具体表现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城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 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2.因地制宜发展区域
根据地理环境的差异及“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的原则,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和路径,即为因地制宜。
(1)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的基本分析思路
区域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深刻影响着区域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2)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的意义
①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地和谐。
②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综合效益。
③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
④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读我国两区域简图,甲、乙两区域因地制宜选择发展之路,主要途径是(  )
考向1 区域差异性
对 点 训 练
①甲区域产业基础好,重点发展高端金融业
②甲区域提升资源利用率,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③乙区域建设用地多,应大幅扩大耕地面积
④乙区域为沿海航线中枢,发展高端装备制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甲区域为东北地区,属于我国的重工业基地,现由于资源逐渐枯竭,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应该提升资源利用率,培育新的主导产业,②正确;东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产业基础好,但是高端金融业欠发达,应该灵活妥善地运用好政策力量和市场力量,完善东北地区金融业发展,①错误;乙区域为长三角地区,靠近沿海地区,产业基础好,应该以沿海航线为中枢,发展高端装备制造,④正确;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众多,土地资源紧缺,大幅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其生态承载力,③错误。
辽中南城市群是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核心地区,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下图示意2013—2018年辽中南城市群城市联系网络的变化。据此完成5~6题。
考向2 区域发展的关联性
5.辽中南城市群城市联系网络的转变带来的主要影响有(  )
A.双核结构解体 B.辐射范围扩大
C.人口趋于分散 D.发展差距缩小
6.该城市群中有两个城市相互联系一直较强,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城市(  )
A.空间距离较近 B.地域文化相近
C.区位功能互补 D.行政等级较高
[答案] 5.B 6.C
[解析] 第5题,由图可知,2013年仅有两城市间联系较强,2018年后各城市间都形成了直接的联系,有利于增强区域间交流,扩大了各城市的辐射范围,故B正确;尽管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但2013年双核心城市联系构建早,发展起步早,到2018年仍为该城市群的核心,双核结构依然存在,A错误;城市间联系增强,不一定推动人口分散、缩小发展差距,也可能造成人口集聚、发展差距扩大,故C、D错误。故选B。第6题,这两个城市为沈阳和大连,这两个城市由于区位条件不同,城市功能存在差异,二者加强联系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故相互联系一直较强,C正确;空间距离近、地域文化相近、行政等级与二者联系较强关联性较小,故A、B、D错误。故选C。
素养培优 · 补短板
答题规范12 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
思 维 建 模
1.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1)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思维流程为
(2)比较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其思维流程为
(3)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思维流程为
2.区域差异分析的答题术语
(1)自然要素差异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位于××半球;位于××纬度(或××带);距海较远(近);位于××大陆××部,××大洋××岸
气候 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灾害 夏季××,冬季××;气温年较差大(小),降水季节变化大(小);光照充足(不足);易受××灾害影响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地形 地形类型、地势特征 以××地形为主;地势××高××低;多××地貌
河流 内流河、外流河、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为内(外)流河;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大(小),汛期××,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凌汛;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支流分布状况,河网密度大(小)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植被 植被类型、覆盖率 以××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低)
土壤 类型及肥力状况 肥沃的土壤(紫色土、黑土等);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资源 种类、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缺)
(2)人文要素差异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人口 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 劳动力丰富(不足);人口素质高(低);老龄化问题××;人口就业压力××
城市 数量、规模、布局、城镇化 城市数量××;规模××,辐射带动作用××;多沿××分布;城镇化水平××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土地价格、科技。有利条件是××,不利条件是××
其他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工业 工业类型 以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
交通 运输方式、便利程度、区位因素 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通便利(不便);有利因素是××,不利因素是××
环境 环境问题类型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提 升 训 练
(2025·兰州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甜酸角是一种吸收钙质最多的热带水果,最适宜生长于海拔1 400米以下的干旱山坡、干热河谷,喜光、喜热,耐干热、喜干湿分明、生长快、根系发达。甜酸角原产于非洲的科摩罗和
马达加斯加岛等地,后传入亚洲南部和中美洲
地区,其中,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种植最为集中。
该地盛产的甜酸角果营养丰富、含钙质高,其
钙含量是苹果的 24倍,因此,被誉为水果中的
“高钙君”,颇受栽培国家政府和种植户的欢
迎。下图示意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甜酸角种植区。
(1)说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甜酸角被誉为“高钙君”的自然原因。
(2)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甜酸角颇受政府和种植户欢迎,请说明其理由。
(3)推测墨西哥甜酸角最适宜在我国种植的地形区,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 (1)尤卡坦半岛地处热带,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有利于钙的吸收;干热河谷和干旱山坡土壤水分少,钙含量高;甜酸角根系发达,吸收钙的能力强。
(2)甜酸角营养丰富,含钙量高,市场需求量大;生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种植甜酸角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3)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原因: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光照充足,符合甜酸角喜光、喜热的生长习性;干热河谷地区土壤水分少,钙含量高,符合甜酸角耐干热、喜干湿分明的生长习性;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地势起伏大,有利于排水,符合甜酸角根系发达的生长习性。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甜酸角原产于非洲的科摩罗和马达加斯加岛等地,后传入亚洲南部和中美洲地区,尤卡坦半岛地处热带,纬度较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有利于钙的吸收;最适宜生长于海拔1 400米以下的干旱山坡、干热河谷,干热河谷和干旱山坡土壤水分少,土壤钙含量高;由材料可知,甜酸角根系发达,且由图可知,多分布于石灰岩地貌,内含大量碳酸钙,甜酸角根系发达,吸收钙的能力强。第(2)题,被誉为水果中的“高钙君”,甜酸角营养丰富,含钙量高,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由材料可知,甜酸角生长快,产量高,收益高,经济效益好;种植甜酸角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岗
位,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第(3)题,适宜地区: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原因: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低,热量条件充足,气温较高,光照充足,符合甜酸角喜光、喜热的生长习性;干热河谷地区多焚风效应,蒸发旺盛,土壤水分少,钙含量高,符合甜酸角耐干热、喜干湿分明的生长习性;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地势起伏大,且喀斯特地貌广布,石灰岩内含大量碳酸钙,有利于排水,符合甜酸角根系发达的生长习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