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期末专项培优 课文识记1.根据积累填空。(1)美景悦目:学了本册课文,我想跟着古诗去旅行,想去看看长江,感受“天门中断楚江开, 。”的壮丽风光;想去西湖边走走,领略“水光潋滟晴方好, 。”的清丽景象;去洞庭湖看看,欣赏“遥望洞庭山水翠, 。”的风姿;到了秋天,到北京香山看“停车坐爱枫林晚, 。”的美景。(2)经典育人:《墨子》中“ 。”告诉我们要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关于成败,我们这样说,一时强弱 ,万古胜负 ;关于道理,我们这样想,有理走遍天下, ;关于团结,我们这样做,人心齐, 。2.按课文内容填空。(1) ,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行》杜牧)(2)朝辞白帝彩云间, 。 (《早发白帝城》李白)(3) ,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刘禹锡)(4) ,暖于布帛, ,深于矛戟。(《荀子》)(5)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书所见》叶绍翁)3.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诗中有壮美的山河。李白途经天门山,情不自禁地吟诵起:“ 楚江开, 至此回。”杜牧行走在山间,写下了这样的佳句:“停车坐爱枫林晚, 。”(2)文中有奇妙的声音。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 , 不同的歌曲。(3)生活中有美好的品质:“众皆弃去,光 击瓮 , ”展示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暖于布帛; ,深于矛戟”教导我们说话要注意分寸,不要恶语伤人。4.“ , 。”通过写梅与雪的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长处必然也有短处;唐代诗人王翰在《 》中写道:“ , ?”描绘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勇气;老师常引用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 。”教我们写作时要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俗语“ ,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5.根据积累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袁枚笔下的小牧童天真可爱,“意欲捕鸣蝉, 。”杜牧眼中,深秋时节的山林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霜叶红于二月花。”李白乘船看到浩荡的长江奔腾不息,因此写下“天门中断楚江开, 。”6.经典阅读与古诗运用。(1)故事中的儿童是那样的天真可爱:“ , ”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 , ”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 ”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2)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恩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中的“ , 。”《泊船瓜洲》中的“ , ?”7.古诗词默写。(1)牧童骑黄牛, 。(袁枚《所见》)(2)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3) ,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4)萧萧梧叶送寒声, 。(叶绍翁《夜书所见》)(5) ,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6) ,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7)洛阳亲友如相问,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8) ,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9)孤帆远影碧空尽,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0)千里黄云白日曛, 。(高适《别董大》)8.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秋天到了,树叶渐渐枯黄了,飘飘悠悠地落下来,唐代诗人杜牧却吟出了“ , ”这样的诗句表达对秋叶的喜爱之情。(2)爸爸经常教育我“ , ”,让我做一个凡事讲理的人。(3)《赠刘景文》一诗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诗中描写了 、 、 、 这几种景物。(4)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正如有句俗语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 。9.(1)诗中有壮丽的山河。李白途径天门山,情不自禁地吟咏:“ ,碧水东流至此回。”杜牧行走在山间,写下了这样的佳句:“停车坐爱枫林晚, 。”;生活中有美好的品质:“众皆弃去,光 击瓮破之,水迸, ”展示了司马光的机智。“ ,暖于布帛; ,深于矛戟。”教导我们说话要注意分寸,不要悲语伤人。(2)《采莲曲》中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女简直就是美丽自然的一部分的诗句是:“ , 。”(3)如图中藏着的一句诗是“ ”这首诗的作者是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 。10.按原文填空。(1)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 ,飘哇飘哇, 凉爽。 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 。——《秋天的雨》(2)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 。小雨滴 , 。 …… ……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 。——《大自然的声音》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那 的服装,把学校打扮的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 的小鸟打招呼,向 的老师问好,向 的国旗敬礼。(2)树枝在林中互相 着,绿叶在狂风里 地响,雷云 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 、 衣裳,冲了出来。(3)秋天的雨,有一盒 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 ,扇哪扇哪,扇走了 。1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风,是大自然的 。他会在森林里 他的 。当他翻动 , 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 。(2) ,有礼者敬人。——《孟子》(3)两岸猿声啼不住, 。(4)灯不拨 ,理不辩 。13.根据课文内容和积累填空。(1)秋天的雨,有一盒 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 ,黄黄的叶子像 ,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 。(2)灯不拨不亮, 。(3)水,也是大自然的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 ,小雨滴 ,一场热闹的 便开始了。(4)疫情挡住了旅行,但读着“荷叶罗裙一色裁, ”,我仿佛看到了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吟咏“湖光秋月两相和, ”,我感受到了洞庭湖的静美。(5)与人善言, ;伤人以言, 。(6)《安徒生童话》创造了一个奇妙的童话王国,这是丹麦作家 送给全世界儿童的礼物,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如 。14.填空。(1)小兴安岭一年四季 ,是一座美丽的 ,也是一座巨大的 。(2)诗中有画,“两岸青山相对出, ”写出了天门山壮丽的景色,“ ,潭面无风镜未磨”写出了洞庭湖宁静祥和之美;诗中有情,苏轼的“ ,最是橙黄橘绿时”写出了对金秋的喜爱,“ ,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出了对西湖的赞美。(3)“人心齐, ”告诉我们团结力量大,“有理 ,无理 ”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讲道理,“ 若爱 ”让我们懂得如何与人相处。15.按课文内容填空。(1)大自然无限美妙。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当微风拂过,那声音 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 ;当狂风吹起, ,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2)古诗意境悠远。同在秋天,诗人所见不同,感受也不同:“停车坐爱枫林晚, ”是杜牧的感悟;“萧萧梧叶送寒声, ”是叶绍翁的愁绪。相同的“望”,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不同的画面:“两岸青山相对出, ”是李白眼中的天门山;“ ,白银盘里一青螺”是刘禹锡笔下的洞庭湖。16.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水,也是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 乐器。(《大自然的声音》)(2)众皆弃去, 。(《司马光》)(3)荷叶罗裙一色裁, 。(王昌龄《采莲曲》)(4) ,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5) ,有礼者敬人。(《孟子》)(6)林暗草惊风, 。(卢纶《塞下曲》)(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8)(夜莺)是丹麦著名作家 (谁)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 (国家)。17.默写。(1)诚实和勤勉, 。(2)远上寒山石径斜, 。作者: 朝代: 。18.下列诗词与图中内容最为接近的一句是( )A.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C.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19.下面哪幅图展现了“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所描绘的画面?( )A.B.C.20.与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相配的图是( )A. B.21.下面的诗句与图片最相符的是(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22.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题目中的“金色巴掌”指的是法国梧桐树的落叶。B.《搭船的鸟》题目中的“搭”字使鸟儿有了灵性,也体现了鸟和人类在自然中的和谐相处。C.《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D.《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按照空间顺序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3.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我认识了不少童话人物,有以身作则的蚂蚁队长,有乐于助人的老屋,还有长着长长胡须的胡萝卜先生。B.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秋雨的颜色,也了解了秋天的声音。C.《在牛肚子里旅行》中,红头经过了牛的四个胃,最后在青头的帮助下脱险。D.身处逆境却仍然心怀美好的灰姑娘是《格林童话》中的一个人物。期末专项培优 课文识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根据积累填空。(1)美景悦目:学了本册课文,我想跟着古诗去旅行,想去看看长江,感受“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的壮丽风光;想去西湖边走走,领略“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的清丽景象;去洞庭湖看看,欣赏“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的风姿;到了秋天,到北京香山看“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美景。(2)经典育人:《墨子》中“ 爱人若爱其身 。”告诉我们要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关于成败,我们这样说,一时强弱 在于力 ,万古胜负 在于理 ;关于道理,我们这样想,有理走遍天下, 无理寸步难行 ;关于团结,我们这样做,人心齐, 泰山移 。【考点】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答案】(1)碧水东流至此回 山色空蒙雨亦奇 白银盘里一青螺 霜叶红于二月花;(2)爱人若爱其身 在于力 在于理 无理寸步难行 泰山移。【分析】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解答】(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2)“爱人若爱其身”出自《墨子》,意思是:爱别人就要像爱自己一样,告诉我们要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意思是:一时的强弱在于力量的大小,而万古的胜负却在于道理是否说服人心。“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意思是:凭理办事,走到哪里都行得通;不讲道理,就会处处碰壁。指做人做事,必须讲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理服人。“人心齐,泰山移”意思是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比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故答案为:(1)碧水东流至此回 山色空蒙雨亦奇 白银盘里一青螺 霜叶红于二月花;(2)爱人若爱其身 在于力 在于理 无理寸步难行 泰山移。【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2.按课文内容填空。(1)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行》杜牧)(2)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 (《早发白帝城》李白)(3)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刘禹锡)(4) 与人善言 ,暖于布帛, 伤人以言 ,深于矛戟。(《荀子》)(5)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叶绍翁)【考点】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答案】(1)远上寒山石径斜;(2)千里江陵一日还;(3)湖光秋月两相和;(4)与人善言 伤人以言;(5)夜深篱落一灯明。【分析】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和名言警句。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解答】(1)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2)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3)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选自《荀子》,意思是:跟人有礼貌的说话,比较尊敬的讲话,让人感觉比布帛还要温暖。跟别人讲话尖酸刻薄,恶语伤人,会给对方的心理带来很大的伤害,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5)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故答案为:(1)远上寒山石径斜;(2)千里江陵一日还;(3)湖光秋月两相和;(4)与人善言 伤人以言;(5)夜深篱落一灯明。【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3.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诗中有壮美的山河。李白途经天门山,情不自禁地吟诵起:“ 天门中断 楚江开, 碧水东流 至此回。”杜牧行走在山间,写下了这样的佳句:“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文中有奇妙的声音。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 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 歌手一样 , 唱出各种 不同的歌曲。(3)生活中有美好的品质:“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 击瓮 破之 , 水迸,儿得活。 ”展示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与人善言 ,暖于布帛; 伤人以言 ,深于矛戟”教导我们说话要注意分寸,不要恶语伤人。【考点】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名言警句.【答案】(1)天门中断 碧水东流 霜叶红于二月花。(2)演奏他的手风琴 歌手一样 唱出各种。(3)持石击 破之 水迸 儿得活 与人善言 伤人以言。【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诗歌默写,有名言警句,有现代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解答】(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出自李白《望天门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杜牧《山行》。(2)出自《大自然的声音》。(3)出自《司马光》。“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是用于劝诫人多说善意的话。和别人说善意的话,让人感觉比布帛还要温暖;跟别人讲话尖酸刻薄,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伤害。教导我们说话要注意分寸,不要恶语伤人。故答案为:(1)天门中断 碧水东流 霜叶红于二月花。(2)演奏他的手风琴 歌手一样 唱出各种。(3)持石击 破之 水迸 儿得活 与人善言 伤人以言。【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4.“ 梅须逊雪三分白 , 雪却输梅一段香 。”通过写梅与雪的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长处必然也有短处;唐代诗人王翰在《 凉州词 》中写道:“ 醉卧沙场君莫笑 , 古来征战几人回 ?”描绘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勇气;老师常引用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教我们写作时要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俗语“ 当局者迷 , 旁观者清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诵读,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解答】出自宋朝诗人卢梅坡诗《雪梅》,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苏轼在《题西林壁》,民间俗语。故答案为: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凉州词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5.根据积累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袁枚笔下的小牧童天真可爱,“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杜牧眼中,深秋时节的山林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李白乘船看到浩荡的长江奔腾不息,因此写下“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忽然闭口立 停车坐爱枫林晚 碧水东流至此回【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诵读,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解答】“忽然闭口立“出自清代文学家袁枚的《所见》。“停车坐爱枫林晚“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碧水东流至此回“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故答案为:忽然闭口立 停车坐爱枫林晚 碧水东流至此回【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6.经典阅读与古诗运用。(1)故事中的儿童是那样的天真可爱:“ 意欲捕鸣蝉 , 忽然闭口立 ”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 路人借问遥招手 , 怕得鱼惊不应人 ”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儿童散学归来早 , 忙趁东风放纸鸢 ”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2)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恩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中的“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洲》中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 ?”【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1)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2)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分析】考查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解答】(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全诗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出自唐代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诗为: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全诗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李白的《静夜思》,全诗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全诗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故答案为:(1)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2)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7.古诗词默写。(1)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袁枚《所见》)(2)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3)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4)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叶绍翁《夜书所见》)(5)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6)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7)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8)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9)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0)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1)歌声振林樾;(2)停车坐爱枫林晚;(3)荷尽已无擎雨盖;(4)江上秋风动客情;(5)醉卧沙场君莫笑;(6)秦时明月汉时关;(7)一片冰心在玉壶;(8)渭城朝雨浥轻尘;(9)唯见长江天际流;(10)北风吹雁雪纷纷。【分析】考查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解答】(1)出自袁枚的《所见》,全诗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2)出自杜牧的《山行》,全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出自苏轼的《赠刘景文》,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4)出自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诗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5)出自王翰的《凉州词》,全诗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6)出自王昌龄的《出塞》,全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7)出自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为: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8)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9)出自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0)出自高适的《别董大》,全诗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故答案为:(1)歌声振林樾;(2)停车坐爱枫林晚;(3)荷尽已无擎雨盖;(4)江上秋风动客情;(5)醉卧沙场君莫笑;(6)秦时明月汉时关;(7)一片冰心在玉壶;(8)渭城朝雨浥轻尘;(9)唯见长江天际流;(10)北风吹雁雪纷纷。【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8.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秋天到了,树叶渐渐枯黄了,飘飘悠悠地落下来,唐代诗人杜牧却吟出了“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样的诗句表达对秋叶的喜爱之情。(2)爸爸经常教育我“ 有理走遍天下 , 无理寸步难行 ”,让我做一个凡事讲理的人。(3)《赠刘景文》一诗描写的是 秋季 (季节)的景色,诗中描写了 荷花 、 菊花 、 橙子 、 橘子 这几种景物。(4)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正如有句俗语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考点】古诗文默写;课文理解;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了诗句的默写和谚语的积累。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解答】(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山行》作者唐代诗人杜牧杜牧,意思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2)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意思是有理到哪儿都行得通,无理到哪儿都不行。指人的言行必须有理可循。(3)《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傲霜枝”得知,写的是秋季的景色。诗中描写了荷花,菊花,橙子和橘子几种景物。(4)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指能力再强的人也需要其他人的帮忙,因为人并不是全能的,一个人的成功同样需要分工合作的团队成员的合作和帮助,就像篱笆一样是靠一个桩一个桩围起来的。故答案为:(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3)秋季 荷花 菊花 橙子 橘子(4)一个好汉三个帮【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9.(1)诗中有壮丽的山河。李白途径天门山,情不自禁地吟咏:“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杜牧行走在山间,写下了这样的佳句:“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活中有美好的品质:“众皆弃去,光 持石 击瓮破之,水迸, 儿得活 ”展示了司马光的机智。“ 与人善言 ,暖于布帛; 伤人以言 ,深于矛戟。”教导我们说话要注意分寸,不要悲语伤人。(2)《采莲曲》中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女简直就是美丽自然的一部分的诗句是:“ 乱入池中看不见 , 闻歌始觉有人来 。”(3)如图中藏着的一句诗是“ 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首诗的作者是 李白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考点】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作家及其作品.【答案】(1)天门中断楚江开 霜叶红于二月花 持石 儿得活 与人善言 伤人以言;(2)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3)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分析】考查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作家及其作品。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解答】(1)考查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出自李白的《望天门山》,全诗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杜牧的《山行》,全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司马光》,原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出自《荀子》:用于劝诫人多说善意的话。和别人说善意的话,让人感觉比布帛还要温暖;跟别人讲话尖酸刻薄,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伤害。(2)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王昌龄的《采莲曲》,全诗为: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3)考查古诗文默写、作家及其作品。出自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全诗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故答案为:(1)天门中断楚江开 霜叶红于二月花 持石 儿得活 与人善言 伤人以言;(2)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3)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10.按原文填空。(1)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 邮票 ,飘哇飘哇, 邮来了秋天的 凉爽。 金黄色 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 金色的海洋 。——《秋天的雨》(2)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 打击乐器 。小雨滴 敲敲打打 , 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 滴滴答答 …… 丁丁冬冬 ……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 不同的声音 。——《大自然的声音》【考点】现代诗文默写.【答案】(1)邮票 邮来了秋天的 金黄色 金色的海洋;(2)打击乐器 敲敲打打 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 丁丁冬冬 不同的声音。【分析】考查了现代诗文默写。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解答】(1)选自《秋天的雨》。(2)选自《大自然的声音》。故答案为:(1)邮票 邮来了秋天的 金黄色 金色的海洋;(2)打击乐器 敲敲打打 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 丁丁冬冬 不同的声音。【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那 鲜艳 的服装,把学校打扮的 绚丽多彩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 欢唱 的小鸟打招呼,向 敬爱 的老师问好,向 高高飘扬 的国旗敬礼。(2)树枝在林中互相 碰触 着,绿叶在狂风里 簌簌 地响,雷云 拍着 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 紫的 、 黄的、白的 衣裳,冲了出来。(3)秋天的雨,有一盒 五彩缤纷 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 小扇子 ,扇哪扇哪,扇走了 夏天的炎热 。【考点】现代诗文默写.【答案】(1)鲜艳 绚丽多彩 欢唱 敬爱 高高飘扬;(2)碰触 簌簌 拍着 紫的 黄的 白的;(3)五彩缤纷 小扇子 夏天的炎热。【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诗文默写。完成这道题,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解答】(1)选自吴然的《大青树下的小学》。(2)选自泰戈尔的《花的学校》。(3)选自陶金鸿的《秋天的雨》。故答案为:(1)鲜艳 绚丽多彩 欢唱 敬爱 高高飘扬;(2)碰触 簌簌 拍着 紫的 黄的 白的;(3)五彩缤纷 小扇子 夏天的炎热。【点评】做此类题目,需要平时多积累,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1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风,是大自然的 音乐家 。他会在森林里 演奏 他的 手风琴 。当他翻动 树叶 , 树叶 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 歌曲 。(2) 仁者爱人 ,有礼者敬人。——《孟子》(3)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4)灯不拨 不亮 ,理不辩 不明 。【考点】现代诗文默写;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答案】(1)音乐家 演奏 手风琴 树叶 树叶 歌曲;(2)仁者爱人;(3)轻舟已过万重山;(4)不亮 不明。【分析】考查了现代诗文默写、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解答】(1)选自《大自然的声音》。(2)“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意思是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3)出自唐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4)“灯不拔不亮,理不辩不明”的意思是:灯不经过木棒拨一下灯油是不会明亮的,道理不经过辩论是不会被人所明悟的。指如果没有后天作用的加持,先天的东西很难长久故答案为:(1)音乐家 演奏 手风琴 树叶 树叶 歌曲;(2)仁者爱人;(3)轻舟已过万重山;(4)不亮 不明。【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13.根据课文内容和积累填空。(1)秋天的雨,有一盒 五彩缤纷 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 银杏树 ,黄黄的叶子像 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 炎热 。(2)灯不拨不亮, 理不辩不明 。(3)水,也是大自然的 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 打击乐器 ,小雨滴 敲敲打打 ,一场热闹的 音乐会 便开始了。(4)疫情挡住了旅行,但读着“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我仿佛看到了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吟咏“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无风镜微未磨 ”,我感受到了洞庭湖的静美。(5)与人善言, 暖于布帛 ;伤人以言, 深于矛戟 。(6)《安徒生童话》创造了一个奇妙的童话王国,这是丹麦作家 安徒生 送给全世界儿童的礼物,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如 《丑小鸭》 。【考点】现代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作家及其作品;经典名著;古诗文默写.【答案】(1)五彩缤纷 银杏树 一把把小扇子 炎热;(2)理不辩不明;(3)音乐家 打击乐器 敲敲打打 音乐会;(4)芙蓉向脸两边开 潭面无风镜未磨;(5)暖于布帛 深于矛戟;(6)安徒生《丑小鸭》。【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现代诗文默写,有谚语、俗语及惯用语,有名言警句,有作家及其作品,有经典名著,有古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解答】(1)出自《秋天的雨》。(2)“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意思是:灯不经过木棒拨一下(灯油),是不会明亮的;道理不经过辩论,是不会被人所明悟的。(3)出自《大自然的声音》。(4)分别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5)“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出自《荀子》。意思是:跟人有礼貌的说话,让人感觉心里舒服很暖心。跟人讲话尖酸刻薄,就像被矛戟刺了一样,会给对方的心理带来很大的伤害。(6)《安徒生童话》创造了一个奇妙的童话王国,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送给全世界儿童的礼物,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如《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故答案为:(1)五彩缤纷 银杏树 一把把小扇子 炎热;(2)理不辩不明;(3)音乐家 打击乐器 敲敲打打 音乐会;(4)芙蓉向脸两边开 潭面无风镜未磨;(5)暖于布帛 深于矛戟;(6)安徒生《丑小鸭》。【点评】做此题要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熟读熟记中,感受道理,受到教育。14.填空。(1)小兴安岭一年四季 景色诱人 ,是一座美丽的 大花园 ,也是一座巨大的 宝库 。(2)诗中有画,“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写出了天门山壮丽的景色,“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写出了洞庭湖宁静祥和之美;诗中有情,苏轼的“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写出了对金秋的喜爱,“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出了对西湖的赞美。(3)“人心齐, 泰山移 ”告诉我们团结力量大,“有理 走遍天下 ,无理 寸步难行 ”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讲道理,“ 爱人 若爱 其身 ”让我们懂得如何与人相处。【考点】现代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答案】(1)景色诱人 大花园 宝库;(2)孤帆一片日边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 一年好景君须记 欲把西湖比西子;(3)泰山移 走遍天下 寸步难行 爱人 其身。【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现代诗文和古诗文的默写,有谚语、俗语的积累,还有名言警句。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解答】(1)选自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2)分别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和《饮湖上初晴后雨》。(3)“人心齐,泰山移”形容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比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意思是:有理到哪儿都行得通,无理到哪儿都不行。指人的言行必须有理可循。“爱人若爱其身”出自《墨子》。意思是:爱别人就像爱自己。教育我们要关爱他人。故答案为:(1)景色诱人 大花园 宝库;(2)孤帆一片日边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 一年好景君须记 欲把西湖比西子;(3)泰山移 走遍天下 寸步难行 爱人 其身。【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15.按课文内容填空。(1)大自然无限美妙。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当微风拂过,那声音 轻轻柔柔 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 大自然的温柔 ;当狂风吹起, 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 ,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2)古诗意境悠远。同在秋天,诗人所见不同,感受也不同:“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是杜牧的感悟;“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是叶绍翁的愁绪。相同的“望”,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不同的画面:“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是李白眼中的天门山;“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是刘禹锡笔下的洞庭湖。【考点】现代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答案】(1)轻轻柔柔 大自然的温柔 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2)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上秋风动客情 孤帆一片日边来 遥望洞庭山水翠。【分析】考查了现代诗文默写和古诗文默写。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解答】(1)“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这句话选自《大自然的声音》。(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故答案为:(1)轻轻柔柔 大自然的温柔 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2)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上秋风动客情 孤帆一片日边来 遥望洞庭山水翠。【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16.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水,也是 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 打击 乐器。(《大自然的声音》)(2)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3)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4)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5) 仁者爱人 ,有礼者敬人。(《孟子》)(6)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8)(夜莺)是丹麦著名作家 安徒生 (谁)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 中国 (国家)。【考点】现代诗文默写;名言警句;作家及其作品;古诗文默写.【答案】(1)大自然的音乐家 打击;(2)光持石击瓮破之;(3)芙蓉向脸两边开;(4)洛阳城里见秋风;(5)仁者爱人;(6)将军夜引弓;(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安徒生 中国。【分析】考查了现代诗文默写、名言警句、作家及其作品、古诗文默写。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解答】(1)选自《大自然的声音》。(2)选自《司马光》。(3)出自盛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4)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5)“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意思是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6)出自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8)《夜莺》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唯一的一篇以中国为背景的童话故事。故答案为:(1)大自然的音乐家 打击;(2)光持石击瓮破之;(3)芙蓉向脸两边开;(4)洛阳城里见秋风;(5)仁者爱人;(6)将军夜引弓;(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安徒生 中国。【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17.默写。(1)诚实和勤勉, 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2)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朝 。【考点】现代诗文默写;作家及其作品;古诗文默写.【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考查了诗词的默写,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的到。【解答】(1)出自(美国)富兰克林经典语录,译文:是说做人应该永远诚实,勤奋上进,充满活力,远离懒散跟虚假丑恶。(2)出自《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深秋时节,沿着山上盘曲的小路一直向上走,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欣赏这傍晚枫林的美景,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故答案为:(1)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2)白云生处有人家 杜牧 唐朝【点评】平时要多多积累优秀的诗词歌赋,提高语文素养和诗歌的鉴赏能力,体会凝练的语言表达。18.下列诗词与图中内容最为接近的一句是( )A.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C.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考点】诗文词句理解.【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诗文词句理解,指的是对诗歌中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与赏析。【解答】A.出自袁枚的《所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间回荡。B.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 其一》,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C.出自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大儿子在溪水东面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D.出自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路上的行人想要问路,小儿远远地就摆手示意,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结合所给图片即可知答案为B。故选:B。【点评】在回答问题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紧扣诗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进行理解和分析,避免脱离语境或偏题的情况。同时要充分考虑诗歌的艺术形式和文化背景,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使答案更加清晰明了、逻辑严谨、有理有据。19.下面哪幅图展现了“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所描绘的画面?( )A.B.C.【考点】诗文词句理解.【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诗文词句理解,指的是对诗歌中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与赏析。【解答】“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绝句《夜书所见》。其意思是:知道有几个儿童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这首诗的前两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描绘了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而后两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则是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整首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通过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和思乡之情。结合所给例图作答即可。故选:B。【点评】在回答问题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紧扣诗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进行理解和分析,避免脱离语境或偏题的情况。同时要充分考虑诗歌的艺术形式和文化背景,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使答案更加清晰明了、逻辑严谨、有理有据。20.与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相配的图是( )A. B.【考点】诗文词句理解.【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文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解答】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意思是:荷花已经落尽,连擎雨的荷叶也凋谢枯萎了。结合句意及图片内容可知,与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相配的图是A。故选:A。【点评】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21.下面的诗句与图片最相符的是(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考点】诗文词句理解.【答案】A【分析】考查诗文词句理解。做题时要能理解诗歌大意,注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细细揣摩,慢慢体会。【解答】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意思: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出自唐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意思: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孤单的一只帆船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意思: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结合释义和图片可知,图中有太阳、两座青山、一只小船,故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与图片最相符。故选:A。【点评】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22.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题目中的“金色巴掌”指的是法国梧桐树的落叶。B.《搭船的鸟》题目中的“搭”字使鸟儿有了灵性,也体现了鸟和人类在自然中的和谐相处。C.《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D.《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按照空间顺序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考点】课文理解.【答案】D【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解答】A、B、C正确。D.有误,《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故选:D。【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23.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我认识了不少童话人物,有以身作则的蚂蚁队长,有乐于助人的老屋,还有长着长长胡须的胡萝卜先生。B.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秋雨的颜色,也了解了秋天的声音。C.《在牛肚子里旅行》中,红头经过了牛的四个胃,最后在青头的帮助下脱险。D.身处逆境却仍然心怀美好的灰姑娘是《格林童话》中的一个人物。【考点】课文理解.【答案】C【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解答】A、B、D正确。C.有误,《在牛肚子里旅行》中,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从第一个胃走到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来到了牛嘴里,最终获救。故选:C。【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