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含答案)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含答案)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人教版 八年级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初步区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了解实像和虚像的概念和区别。
【学习重点】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规律,分析凸透镜成像的几种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对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能从理论上理解,会从光路上分析。
【自主预习】
1.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_____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像。
2.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____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物体的像。物体经过投影仪形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像。
3.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物体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像。
4.实像是由通过镜头的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_____(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_(填“同侧”或“异侧”);虚像是由通过镜头的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_____(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_(填“同侧”或“异侧”)。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照相机
1.照相机的结构:(观察照相机):
(1)镜头—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起成像作用;
(2)胶卷——相当于_____;
(3)调焦环——调节镜头到_____的距离;
(4)快门——控制曝光_____;
(5)取景窗——观察所拍_____;
(6)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_____。
2.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来自物体的_____经过镜头后会聚在_____上,形成物体的_____。胶片上有一层对光_____的物质,在曝光后发生_____将像记录在胶片上。照相机胶片上的像是_____、_____的实像。 现在的数码相机用一种电荷耦合器件代替_____。这种电荷耦合器件能把_____信号转换成_____信号,从而更方便地记录物体的像。无论是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他们的成像都离不开_____。
3.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镜头比像离镜头___(远、近)。照相机所成的是_____ (正立、倒立)、_____ (放大、缩小)、_____ (实像、虚像)。物体离镜头越远,所成的像越_____;反之,则成的像越_____。像与物在透镜的_____侧(同、异)。
4.想想做做:自制模型照相机
做法:用两个粗细相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并能前后滑动(如图),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1)镜头对准窗外远处景物,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的距离,直到在半透明纸上得到一清晰的像,观察像的特点。
(2)从拍摄远处景物到近处景物,应如何调节透镜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纸上的像如何改变?
归纳:照相机成像时景物离镜头远,像离镜头_____,成的是_____(填 “倒立”或“正立”)、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填“实”或“虚”)像。
探究点二 投影仪
教学中常用到投影仪,现在观察它的结构,想想使用它有什么优点?
1.结构:由灯泡、投影片、镜头、平面镜、屏幕组成。
(1)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____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的光,形成物体的像。
(2)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3)灯泡:让光线充足,使_____更明亮。
(4)屏幕:相当于_____。
2. 投影仪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的_____像。
探究点三 放大镜
做一做:用课桌上的放大镜观察课本上的字,并改变放大镜到字的距离,观察字的放大情况。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你会发现,当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书上的字时,将凸透镜逐渐远离书上的字,字的像越_____ (选填“大”或“小”);再继续移远凸透镜,你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字放大的正立像。
1.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
2.放大镜成是_____、_____、_____像。物体和像在放大镜的_____(填“同侧”或“异侧”)。
3.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时,要想看到的像大一些,放大镜应_____(填“远离” 或“ 靠近”)课本的字,但不能超过一倍的焦距。
探究点四 实像和虚像
1.实像:实像是由通过镜头的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_ (选填“同侧”或“异侧”)。
2.虚像:虚像是由通过镜头的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_ (选填“同侧”或“异侧”)。
【当堂练习】
1.如图所示,手机镜头成缩小的像,其成像特点与下列仪器相同的是(  )
A. 幻灯机 B. 照相机 C. 放大镜 D. 潜望镜
2.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④⑤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3.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如图。多媒体教室的投影屏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投影片在屏幕上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如果没有平面镜,该投影仪就不会成像
D.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4..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
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
5.如图所示,大威拿出手机对着关闭的屏幕,看到了自己的______(填“虚”或“实”)像。保持手机到眼睛的距离不变,开启屏幕打开手机前置摄像头,大威通过摄像头成的像与屏幕关闭时成的像相比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用铁丝围成一个内径约4mm的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透镜,用这个水膜透镜贴近课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此像为_____(实像/虚像);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楼房倒立缩小了,这种成像情况与_____(照相机/幻灯机)成像原理相同。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有什么体会。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1.凸透镜 胶卷 缩小 倒立的 实
2.凸透镜 放大 倒立的 实
3.凸透镜 放大 正立的 虚
4.能 异侧 不能 同侧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照相机
1.(1)凸透镜 (2)光屏 (3)胶卷 (4)时间 (5)景物 (6)多少
2.光 胶片 像 敏感 化学变化 倒立 缩小 胶片 光 电 透镜
3.远 倒立 缩小 实像 小 大 异
4.近 倒立 缩小 实
探究点二 投影仪
1.(1)凸透镜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像 (4)光屏 2.倒立 放大 实
探究点三 放大镜
大 不能 1.凸透镜 2. 正立 放大 虚 同侧3.远离
探究点四 实像和虚像
1.能 异侧2.不能 同侧
【当堂练习】
1.B 2.D 3.D 4.A 5.虚 变小6.虚像 照相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