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 八年级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学习重点】1.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学习难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自主预习】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蜡烛、_____、光屏和光具座,分别把上述物体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得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_____上。光屏的作用是承接并显示凸透镜所成的_____ (选填“虚”或“实”)像,光具座上的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成像时的_____u和_____v的大小。2.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____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3.凸透镜成的实像有_____、等大、_____三种,而虚像只有_____的。实像与物体在透镜的_____侧,虚像与物体在透镜的_____侧。【探究新知】探究点一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设计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什么因素有什么关系?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跟__________有关系。2.实验方案: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可以观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特点。3.测量的量:物距:_____到透镜的距离简称为物距,用符号u表示。像距:指_____到透镜的距离,用符号v表示。4.实验器材: 光具座、光屏、凸透镜、蜡烛、火柴。在光具座上放置蜡烛、_____、光屏时,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将蜡烛点燃作为物体,研究_____所成的像。5.讨论交流①如何保证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②如何找到像的位置?找实像:点燃蜡烛,移动光屏找到烛焰清晰的像,确定像的位置。找虚像:移近蜡烛,取下光屏,直接用_____观察虚像。做一做:点燃蜡烛,使蜡烛位于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取下光屏,直接用眼透过凸透镜观察。③如何能更加方便的测出物距和像距?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标尺的50cm处,调节蜡烛和光屏改变物距和像距。6.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请设计一个表格记录实验数据?探究点二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步骤:(凸透镜的焦距f=10cm、f=5cm)①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仍使u=2f,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④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⑤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⑥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探究点三 分析与论证1.请以凸透镜的焦距(f)为参考标准,如u>2f、u=2f、f<u<2f、u=f、u<f时的成像特点?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正倒 大小 虚实u>2fu=2ff<u<2fu=f —— —— ——u<f ——2.讨论交流: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交流讨论回答下列问题:①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②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成实像时,实像有怎样的共同特点;成虚像时,虚像有什么共同特点?③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④变化规律:(1)u>f成实像时,物体逐渐靠近凸透镜,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大小怎么变?(2)u<f时,物体靠近凸透镜,像的大小及像距大小的变化 ⑤应用:依据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各自成像的特点,分析它们各是根据怎样的原理工作的?巧学妙记: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总是异侧倒,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远像变大,焦点以内反变化。3.讨论交流(二):①当u=f时,凸透镜为什么不成像?有什么应用?②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你能否利用这一规律测量一未知凸透镜的焦距?③某同学实验时用白纸遮住了部分透镜,还能成完整的像吗?像有什么变化?④某同学实验时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可以将蜡烛怎样移动?【当堂练习】1.小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着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在光屏上应( )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2.某同学经过一节课的凸透镜实验探究,写出了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她的记录中不正确的是( )A.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B.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4.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便于观察,该实验的环境光线应该较______(选填“暗”“亮”)为好。(2)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蜡烛,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位置跟烛焰中心的位置大致在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3)调节好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与此时成像原理相同。(4)把蜡烛稍稍竖直上移,光屏上烛焰的像会竖直______(选填“上”“下”)移。(5)实验过程中,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光屏上_____成完整的烛焰的像(填“能”或 “不能”)。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有什么体会。。参考答案【自主预习】1.凸透镜 同一高度 实 物距 像距2.最小 最亮 10.03.缩小 放大 放大 两 同【探究新知】探究点一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设计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3.物体 像4.凸透镜 烛焰5. ①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②眼睛透过凸透镜6.如表所示物距/cm 成像特点 像距/cm虚实 大小 正倒探究点三 分析与论证1.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正倒 大小 虚实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u=f 不成像 —— ——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2. ①u>f时成倒立像,u<f成正立像,所以焦点是正立像和倒立像的分界点。②u>f时成实像,u<f成虚像,所以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实像都是倒立的在异侧,虚像都是正立的在同侧。③u>2f时成缩小像,u<2f时成放大像,所以2f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④ u>f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u<f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⑤u>2f,照相机;f<u<2f, 投影仪;u<f,放大镜。3.① 物体在焦点上,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故不成像,可获得平行光。② 求焦距:成等大实像时,f=u。③仍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④向上移动【当堂练习】1.B 2.D 3.A4.(1)暗(2)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 照相机 (4)下 (5)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