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导学案 (含答案)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导学案 (含答案)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人教版 八年级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习重点】
1.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学习难点】
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自主预习】
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蜡烛、_____、光屏和光具座,分别把上述物体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得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_____上。光屏的作用是承接并显示凸透镜所成的_____ (选填“虚”或“实”)像,光具座上的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成像时的_____u和_____v的大小。
2.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____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3.凸透镜成的实像有_____、等大、_____三种,而虚像只有_____的。实像与物体在透镜的_____侧,虚像与物体在透镜的_____侧。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设计
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什么因素有什么关系?
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跟__________有关系。
2.实验方案: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可以观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特点。
3.测量的量:物距:_____到透镜的距离简称为物距,用符号u表示。像距:指_____到透镜的距离,用符号v表示。
4.实验器材: 光具座、光屏、凸透镜、蜡烛、火柴。
在光具座上放置蜡烛、_____、光屏时,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将蜡烛点燃作为物体,研究_____所成的像。
5.讨论交流
①如何保证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②如何找到像的位置?
找实像:点燃蜡烛,移动光屏找到烛焰清晰的像,确定像的位置。
找虚像:移近蜡烛,取下光屏,直接用_____观察虚像。
做一做:点燃蜡烛,使蜡烛位于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取下光屏,直接用眼透过凸透镜观察。
③如何能更加方便的测出物距和像距?
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标尺的50cm处,调节蜡烛和光屏改变物距和像距。
6.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请设计一个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探究点二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步骤:(凸透镜的焦距f=10cm、f=5cm)
①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仍使u=2f,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④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⑤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⑥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探究点三 分析与论证
1.请以凸透镜的焦距(f)为参考标准,如u>2f、u=2f、f<u<2f、u=f、u<f时的成像特点?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u=2f
f<u<2f
u=f —— —— ——
u<f ——
2.讨论交流: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交流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②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成实像时,实像有怎样的共同特点;成虚像时,虚像有什么共同特点?
③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
④变化规律:
(1)u>f成实像时,物体逐渐靠近凸透镜,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大小怎么变?
(2)u<f时,物体靠近凸透镜,像的大小及像距大小的变化
⑤应用:依据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各自成像的特点,分析它们各是根据怎样的原理工作的?
巧学妙记: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总是异侧倒,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远像变大,焦点以内反变化。
3.讨论交流(二):
①当u=f时,凸透镜为什么不成像?有什么应用?
②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你能否利用这一规律测量一未知凸透镜的焦距?
③某同学实验时用白纸遮住了部分透镜,还能成完整的像吗?像有什么变化?
④某同学实验时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可以将蜡烛怎样移动?
【当堂练习】
1.小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着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在光屏上应( )
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
2.某同学经过一节课的凸透镜实验探究,写出了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她的记录中不正确的是( )
A.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
B.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4.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便于观察,该实验的环境光线应该较______(选填“暗”“亮”)为好。
(2)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蜡烛,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位置跟烛焰中心的位置大致在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
(3)调节好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与此时成像原理相同。
(4)把蜡烛稍稍竖直上移,光屏上烛焰的像会竖直______(选填“上”“下”)移。
(5)实验过程中,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光屏上_____成完整的烛焰的像(填“能”或 “不能”)。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有什么体会。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1.凸透镜 同一高度 实 物距 像距
2.最小 最亮 10.0
3.缩小 放大 放大 两 同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设计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3.物体 像
4.凸透镜 烛焰
5. ①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②眼睛透过凸透镜
6.如表所示
物距/cm 成像特点 像距/cm
虚实 大小 正倒
探究点三 分析与论证
1.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u=f 不成像 —— —— ——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
2. ①u>f时成倒立像,u<f成正立像,所以焦点是正立像和倒立像的分界点。
②u>f时成实像,u<f成虚像,所以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实像都是倒立的在异侧,虚像都是正立的在同侧。
③u>2f时成缩小像,u<2f时成放大像,所以2f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④ u>f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u<f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
⑤u>2f,照相机;f<u<2f, 投影仪;u<f,放大镜。
3.① 物体在焦点上,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故不成像,可获得平行光。
② 求焦距:成等大实像时,f=u。
③仍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
④向上移动
【当堂练习】
1.B 2.D 3.A
4.(1)暗(2)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 照相机 (4)下 (5)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