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6月期末试卷
一、新时代浪潮奔涌向前,家国情怀就像一颗神奇的种子,在我们血脉里生根 发芽!为弘扬这一伟大情感,学校开展了“青春逐梦·家国同行”系列活动,这份试卷就是活动的特别舞台。同学们,快用学过的知识,完成任务,检验自 己的学习成果,书写属于你的青春家国故事吧!积累运用(27分)
【活动一:诗词寻根————诵诗词家国之韵】
诗以言志,文以传情,请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总分不超过10分)
1. 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 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 草树知春不久归,   。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6.《木兰诗》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木兰行军神速,展现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木兰诗》)
7. 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以落花自比,表达虽辞官归隐仍心系国家的诗句是   ,   。(龚自珍《己亥杂诗》)
8.刘禹锡用“   ,   ”,直抒对官场应酬与文书劳神的厌倦,表达了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刘禹锡《陋室铭》)
【活动二:字里传情——析语段家国之情】
学校开展“家国在心,吾辈当强”主题教育活动,小语同学为此撰写了发言稿。请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亲爱的同学们: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将家国情怀镌 刻于心,付诸行动。他们或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或是在民族危难之际,____,用热血与生命____国家尊严。他们的事迹,如hè rán闪耀的星芒,照亮了历史的天空,也____着一代又一代中 华儿女。
在追寻英雄足迹的过程中,我们被那些闪耀着家国情怀光芒的故事深深打 动。为研制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核武器,邓稼先在条件艰苦的戈壁滩上,日夜拼 搏,以qiè ér bù shě的精神,历经无数次试验,最终实现了我国核武器研发 的重大突破;抗美援朝战场上,黄继光在弹药用尽的危急时刻,毅然用自己的 胸膛堵住敌人枪眼,他的英勇无畏令人sù rán qǐ jìng。这些英雄们的精神,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____在我们心间。
我们要将家国情怀化作前行的力量,用奋斗绘就新时代。
9.(3分)根据拼音补写文段中的词语。
①hè rán   ②qiè ér bù shě   ③sù rán qǐ jìng   
10.(2分)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勇往直前 守护 激发 屹立 B.挺身而出 捍卫 激励 矗立
C.勇往直前 捍卫 激发 矗立 D.挺身而出 守护 激励 屹立
11.(2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要用奋斗绘就新时代的画卷,将家国情怀化作前行的力量。
B.我们要将家国情怀化作前行的力量,用奋斗绘就新时代的画卷。
C.我们要用奋斗绘就新时代的画卷,将家国情怀培养前行的力量。
D.我们要将家国情怀培养前行的力量,用奋斗绘就新时代的画卷。
【活动三:实践传情——探家国文化之魂】
湛江,素有“紫荆之城”的美誉,盛开的紫荆花不仅是城市的美丽象征,更寄托着湛江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班级现在开展“紫荆绽彩家国情”语文实 践活动,请参与并完成小题。
12.(2分)任务一: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取恰当内容,为活动宣传语补充下联。
创 染 融 赤心 碧血 傲骨
上联:红旗扬浩气
下联:紫荆   
13.(3分)任务二:以下是两幅紫荆花盛开的湛江景点图片,请任选一幅作为本次活 动海报的配图,并说明理由。
图 A 寸金桥公园 图B 湛江市博物馆
【活动四:经典共读——感书中家国之思】
典耀中华,赓续文脉。 “青春读典照山河”活动鼓励同学们亲近经典、 品读名著。请阅读以下内容,完成小题。
14.(2分)任务一:请根据提示将表格补充完整。
出处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物 默默忍受二强子打骂,还要照顾挨饿弟弟的“她”是小福子。 在暴雨工地果断指挥,调配队伍、安排任务的“他”是①   
节选文段 暮色笼罩着大杂院,一个纤瘦的身影缓缓挪进破旧屋子。屋内,二强子“砰”地将酒碗砸在斑驳的木桌上,浑浊的眼珠布满血丝,扯着嗓子吼道:“钱呢?老子喝酒的钱呢!”那身影猛地一颤,嘴唇抖了抖:“我……我还没挣到。”二强子摇晃着扑过来,巴掌重重落在她脸上。她踉跄几步扶住墙,没发出一声痛呼。这时,一道小小的身影从墙角冲出来:抱住她的腿哭嚎:…“我饿……”她弯腰抱紧孩子,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始终没落下。 (有删改) 暴雨拍打着工地临时搭建的木棚,一个魁梧的身影握着听筒,声音盖过雨声:“立刻把普兹列夫斯基那一团人调过来!必须肃清匪帮!”他转身看向围过来的众人,眼神锐利如鹰:“把队伍撤到前面修路,换种方法对付这个坡!从现在起进入战时状态,把所有党员编成一个特勒中队,由杜巴瓦担任中队长。”他顿了顿,快速在木板上写下名字分配任务,“帕科拉索夫一队,柯察金五队,杜科利夫负责总工程!”话音落下,众人立即行动,仿佛他的话语就是命令。 (有删改)
人物形象 ②    坚毅果敢,极具领导力
15.(3分)任务二:个人的命运从来都与家国紧密相连。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名著内容,分析其命运与家国环境有着怎样的关联。
① 祥子(《骆驼祥子》) ②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阅读(43分)
【活动五:古籍寻踪————悟古人家国之志】
班级组织了“古籍中的家国情怀”读书沙龙活动。以下是同学推荐阅读的 两篇文言文,请阅读后完成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 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 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白居易《养竹记》节选)
16.(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B.菊之爱 康肃笑而遣之
C.君子见其性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则思中立不倚者 屠乃奔倚其下
17.(4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18.(3分)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竹 本 固 固 以 树 德 君 子 见 其 本 则 思 善 建 不 拔 者
19.(4分)甲乙两文如何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作者的志趣?
20.(3分)学校新建朗读亭,开展征名活动。请结合上面选文,拟2-4字亭名,并简 述理由,要求不超过80字。
【活动六:古今穿梭——铸赤子家国之魂】
在“青春逐梦·家国同行”活动中,学校组织同学们收集了关于“家”和 “国”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的家国记忆与精神 传承。请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
“家”是个会意字。古时候,王公贵族们死后有“庙宇”用于日后 祭拜,而普通百姓没有能力建立“庙”,只能在自己家中用猪(豕)来祭 拜,就逐渐形成了“家”。“家”字后来则引申为居所之义。现在,“家” 除了指居所,还指家庭、家人。
“国”原作“或”。古人认为国家应该是由人口“口”、疆土“一”和 军队“戈”组成的,这三者组合起来就是“或”,代表着有军队保卫的城 邦。“国”本义为邦国,现指以一座城邑为中心及其周围的地区。但凡 从国取义的字皆与都城、地域等义有关。
(选自《说文解字》)
材料二
在中国文化中,家国关系具有多层次的内涵。自古以来既有封建宗法制度 下的家国同构,也有超越封建框架的普遍家国情怀。
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家国一体确实表现为严密的等级关系。正如孟子所言: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国家”在传统文化中其实是家庭概念 在不同层面的表述,都在一个宗法关系之中。《左传》记载的“天子建国,诸 侯立家”等制度,构建了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大夫有家,诸侯有国,天子有天下”,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政治格局。
然而,家国关系在中华文化中又超越了具体的封建制度。孔子提出的“四 海之内皆兄弟也”,孟子倡导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都体现了超越 血缘宗法的普遍家国观。
在当代语境下,家国关系更强调个人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顾炎武“天下 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誓言,都展现了中华 儿女对家国命运的真切关怀。这种情怀既传承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基因,又 突破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局限,使家国关系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因此,中国的家国观念既是历史的产物,又超越了特定历史阶段。它既包 含封建时代的宗法特色,更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共同体命运的永恒关切。这种多 元统一的家国观,构成了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标识。
材料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 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 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 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 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 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21.(3分)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的含义包括庙和住所,“国”本义是用兵器保卫城池。
B.“天下家国”是家庭概念在同一宗法关系中不同层面的表述。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突破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局限。
D.“修齐治平”的儒家思想已内化为中国人爱家爱国的担当精神。
22.(3分)请根据材料一和链接内容,判断“国”是象形字还是会意字,并说明理由。
【链接】象形字和会意字是中国传统汉字分类法“六书”中的两种造 字方法。象形字是指直接模仿自然物体外形轮廓或特征创造的汉字,字形 与实物形状高度相似。会意字是指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已有汉字(或部件),将其意义关联起来表达新的抽象含义的汉字。
23.(4分)为什么说“中国的家国观念既是历史的产物,又超越了特定历史阶段”? 请结合材料阐释理由。
【活动七:文字共情——品文学家国之思】
在“青春逐梦·家国同行”活动的文学鉴赏环节,同学们读到了下面这 篇文章。请阅读后完成小题。
守 望
原上秋
①他经常来这里,不论雨天,还是晴天。这里松柏苍翠,雨天苍翠,晴 天也苍翠。松柏在雨天里有雨水滑落,像流下的泪。
②不下雨的时候,这个区域一半严肃,一半活泼。三十多年前,这是一 个整体。记不清哪一天,一分为二了。外面沿马路的一半划出来,供居民使 用:唱歌、跳舞、打牌、弈棋,老人们静坐,孩子们追逐打闹。另一半,一 千多人躺在那里,很安静。哄闹声随风能进去,人不能进去。当中隔着一道 门。是那种透视的铁艺门,彼此都能窥见,两边的人如相会,能拉手,不能 拥抱。
③他经常坐在那里,看着人聚人散。
④起先没有划开的时候,他也时常过来。那时候有高墙和密不透风的大 铁门。马路的对面是一幢小楼,四层,现在还在,显得破了,像一个老人一 样安静而慈祥地坐在那里。他就在那栋楼里住着。那时候他的双腿还有充沛 的力量支撑躯体,经常绕着高墙行走。回到家里,透过斑驳的玻璃窗子,能 轻而易举地看到这里。
⑤现在,景色不一样了。对面已换成高大的牌楼,牌楼上四个大字:烈 士陵园。字是金色的,底是一种浅浅的蓝,透着淡淡的忧伤。
⑥有一年,他看到对面的高墙被人推倒,听说是要建市民公园,他义愤 填膺。他找到主管部门,亮出军功章,诉说了反对的理由。
⑦负责人看到那些有岁月积淀、仿佛血染过的立功证书和奖章,一脸崇 敬地接待了他。
⑧工作人员一直与他沟通,公园还是建成了,或者说,陵园地块一分为 二了。他接受了现实,他感觉到,实际上这样也不错:战友们在里面,依然 有一份安宁,依然有苍松翠柏相拥。后来,孙子说了一句话,让他释然。孙 子说,先烈打江山,不是为了后代幸福吗?
⑨后来,他看到那些在公园里休闲的人,脸上都挂着幸福。这时候,他 会想起孙子的那句话。
⑩他比任何人在公园待的时间都久,他坐在已成隔挡的大门一边,左耳 和右耳处在分裂的状态。左耳是欢闹,右耳是寂静。有时候反过来。他的情 绪也分裂。右边是伤痛,左边是欢笑。有时候反过来。
他孙子也来过,孙子用一种凝重的表情看着里面。里面被苍松翠柏包 围。大石碑后面,是一排排六十厘米高的墓碑。从门口看不到。
孙子回过头,变成一脸的欢喜,跑开了。孩子这个年纪不会装,高兴 就是高兴。
看到孙子笑着跑开,他也涌动一份幸福。
他的痛只在下雨的时候隐隐发作。这个时候,公园里的欢笑被雨水冲 散,剩下一片空旷和四处飘逸的寂寥。他打着雨伞蹲下来,挨个给墓碑擦 洗,像小心翼翼地给他们洗澡。这里的一千六百五十八个战友,他一个也不 认识,却又都熟悉。无论是与日本鬼子搏斗牺牲的,在解放战争中倒下的,还是抗美援朝魂归故里的,他怎么会不熟悉呢。他们在战场上冲锋的姿态。他们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敌人的壮烈,他永不能忘。
每当擦到一个叫李云峰的烈士的墓碑时,他会想到那时的通信员,一 个叫李什么峰的年轻战士。原谅他记不住战士的名字,因为这个李什么峰之 前,已有两个通信员相继牺牲了。弹雨里,他问,叫什么名字。枪炮声很 重,新的通信员把手围个喇叭大声说,他叫李什么峰。
后来,这个叫李什么峰的通信员也牺牲了。
他深深内疚。
他就把这个李云峰当作那个李什么峰的对待,在他身上多擦几下,在 他身边多停片刻。
擦完墓碑,他已经很累了。他坐在前面的大石碑台阶上,把雨伞扣在 头顶。一下子,弹雨似乎就起来了,啪啪,啪啪。这种氛围,不由他不想起 那些枪林弹雨的故事。
坐久了,他会感觉到凉。由外到内的凉。四周的松柏都淌着雨水,他 的眼睛和心也潮湿起来。
等云一片片散开,太阳光照在大地,公园的一侧开始欢闹起来,一张 张笑脸又荡漾起来。
这是两个世界,彼此守望。
(有删改)
24.(3分)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作用。
25.(4分)陵园地块处在不同的阶段时,“他”分别有怎样的行为?
26.(4分)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他”的人物形象。
27.(5分)请你谈谈对“这是两个世界,彼此守望”的理解。
三、作文(50分)
28.(50分)【活动八:笔墨抒怀——书成长岁月之光】
请以“我成长路上的一束光”为作文题目,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写一 篇文章。
要求: 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⑵不少于500字;⑶杜绝 套作、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1.独怆然而涕下
2.深林人不知
3.何人不起故园情
4.会当凌绝顶
5.百般红紫斗芳菲;惟解漫天作雪飞
6.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赫然;锲而不舍;肃然起敬
10.B
11.B
12.绽赤心
13.选图A寸金桥公园。“寸金”寓意“一寸河山一寸 金”,与紫荆花搭配,既体现湛江地域特色,又象征家国领土神圣不 可侵犯,契合活动主题。
14.保尔·柯察金;坚韧隐忍、默默承受苦难
15.祥子的命运与旧中国黑暗社会紧密相连。军阀混战 中他被抓壮丁,车被抢;孙侦探敲诈夺走他买车钱;小福子死亡使他 彻底堕落。旧中国的剥削与压迫是他悲剧的根源。
16.A
17.①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 却不显得妖艳。
②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大多种植竹子,把它作为庭院中的陈设。
18.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19.甲文借莲“出淤泥不染”等特点,表达不慕名利、洁身 自好的志趣;乙文以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象征君子美德,寄托作者对正直品格的追求。
20.“莲竹亭”。取莲之高洁、竹之正直,寓意传承君 子品德,呼应两篇托物言志的内涵,契合读书沙龙的文化氛围。
21.A
22.“国”是会意字。由“口”(人口)、“一”(疆土)、“戈”(军队)组合而成,通过部件意义关联表示“有军队保卫的城邦”,符合会意字特征。
23.历史产物:源于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家国同构体系;超越阶段:蕴含“天下一家”的普遍情怀,突破血缘等级局限,在当代转 化为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
24.环境描写,以松柏“苍翠”“像流下的泪”,烘托肃穆哀 伤的氛围,暗示“他”对烈士的缅怀之情。
25.没建公园时:绕高墙行走;透过窗户看陵园;公园建成后:常坐门口,雨天擦墓碑;守望两个世界。
26.他是参加过战争的老兵,坚韧执着(反对建公园),重 情重义(缅怀战友),热爱家国(以牺牲精神守护和平)。
27.“两个世界”指陵园的寂静与公园的欢闹,前者代表先 烈的牺牲奉献,后者象征现世的幸福生活;“彼此守望”既指物理空 间的隔门相望,更指生者对先烈的缅怀、先烈对后人的精神守护,体 现家国情怀的传承。
28.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