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
七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19分)
趁着年少的时光多读一点书吧!阅读中,你可以跟随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里感受他永远忘不了母亲那不辍劳作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永远忘不了母亲节衣缩食送他去私shú( )念书的坚定决心;品味《纪念白求恩》,你会知道对待工作不能拈轻怕重、见异思迁;当你吟诵“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时,你会读懂诗人的爱国热chén( );你还可以走进《皇帝的新装》,看看喜欢 ① 的滑稽可笑的一群大臣,零距离地帮皇帝看看哪位大臣已蜕变,哪个最称职;……去阅读吧,把阅读作为一种信仰,把阅读视为生活,让阅读带着我们去感受别样的人生。
阅读陶冶了我的情操,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获益匪浅。它像一轮红日,照进我的心扉,让我豁然开朗;它像一泓清泉,滋润我的心田,让我无比舒畅;它像② , , ……阅读,就像品味一杯醇香甘美的茶,给人带来静谧美好的体验。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私shú( ) (2)热chén( ) (3)陶冶( )
2. 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1)见异思迁:________ (2)蜕变:________
3. 填入横线①处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可救药 B. 惟妙惟肖 C. 随声附和 D. 大大咧咧
4. 仿照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在横线②处续写,使之构成排比句,要求句式一致,内容相关。
它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6. 根据提示,在对应的横线上默写恰当的古诗文句子。
不同诗人笔下的秋景中蕴含着不同的情愫: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触景生情,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谭嗣同的《潼关》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露着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桀骜不驯的少年意气;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在秋天的雨夜,诗人想象自己回家与妻子团聚的欢乐情景,更反衬出眼前的孤寂凄苦;曹操的《观沧海》中,“④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
二、阅读(41分)
(一)(9分)
阅读《我的白鸽》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是一个下午,我准备到河边上去散步,临走之前给白鸽撒一把玉米粒儿,算是晚餐。我打开后门,眼前一亮,后院的土围墙的墙头上,落栖着四只白色的鸽子,竟然给我一种白花花一大堆的错觉。两只老白鸽看见我就飞过来了,落在我的肩头,跳到手背上抢啄玉米。我把玉米撒到地上,抖掉老白鸽,好专注欣赏墙头上那两只幼鸽。
②两只幼鸽在墙头上转来转去,瞅瞅我又瞅瞅在地上啄食的老白鸽,胆怯的眼光如此显明,我不禁笑了。从脑袋到尾巴,一色纯白,没有一根杂毛,牛乳似的柔嫩的白色,像是天宫降临的仙女。是的,那种对世界对自然对人类的陌生和新奇而表现出的胆怯和羞涩,使人顿时生出诸多的联想:刚刚绽开的荷花,含珠带露的梨花,养在深山人未识的俏妹子……最美好最纯净最圣洁的比喻仍然不过是比喻,仍然不及幼鸽自身的本真之美。这种美如此生动,直教我心灵震颤,甚至畏怯。是的,人可以直面威胁,可以蔑视阴谋,可以踩过肮脏的泥泞,可以对叽叽咕咕保持沉默,可以对丑恶闭上眼睛,然而在面对美的精灵时却是一种怯弱。
③小白鸽和老白鸽在那幢破烂失修的房脊上亭亭玉立。这幢由家族的创业者修盖的房屋,经历了多少代人的更替而终于墙颓瓦朽了,四只白色的鸽子给这幢风烛残年的老房子平添了生机和灵气,以至幻化出家族兴旺时期的遥远的生气。
④夕阳绚烂的光线投射过来,老白鸽和幼白鸽的羽毛红光闪耀。
⑤我扬起双手,拍出很响的掌声,激发它们飞翔。两只老白鸽先后起飞。小白鸽飞起来又落下去,似乎对自己能否翱翔蓝天缺乏自信,也许是第一次飞翔的胆怯。两只老白鸽就绕着房子飞过来旋过去,无疑是在鼓励它们的儿女勇敢地起飞。果然,两只小白鸽起飞了,翅膀扇打出啪啪啪的声响,跟着它们的父母彻底离开了屋脊,转眼就看不见了。
⑥我走出屋院站在街道上,树木笼罩的村巷依然遮挡视线,我就走向村庄背靠的原坡,树木和房舍都在我眼底了。我的白鸽正从东边飞翔过来,沐浴着晚霞的橘红。沿着河水流动的方向,翼下是蜿蜒着的河流,如烟如带的杨柳,正在吐穗扬花的麦田。四只白鸽突然折转方向,向北飞去,那儿是骊山的南麓,那座不算太高的山以风景和温泉名扬历史和当今,烽火戏诸侯和捉蒋兵谏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对面。两代白鸽掠过气象万千的那一道道山岭,又折回来了,掠过河川,从我的头顶飞过,直飞上白鹿原顶更为开阔的天空。原坡是绿的,梯田和荒沟有麦子和青草覆盖,这是我的家园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令我陶醉的季节,而今又有我养的四只白鸽在山原河川上空飞翔,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7. 下列对选文结尾“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为白鸽飞翔于故乡山原河川上空景象而陶醉。
B. “我”看到小白鸽第一次飞上天空时,心情十分激动。
C. 表达了“我”对白鸽的喜爱、赞美之情以及对生命成长的感叹。
D. 飞翔的白鸽承载着“我”的思绪,此刻头顶上飞翔的白鸽就是“我”心中的整个世界。
8. 作者在描写白鸽时,为什么要将它们与荷花、梨花、俏妹子等进行对比?
9. 文中提到的“烽火戏诸侯”和“捉蒋兵谏”的故事与白鸽有什么关系?结尾反复描绘作者随白鸽飞翔看到的家园风景,有什么用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名字也带花
锦上
①那年,我跟爸爸到城里上学,怀着隐隐期待。
②谁知,第一天就闹了笑话。老师点名——张小花。我还没应,全班就爆出哄笑,几个女生悄悄说,多土的名字啊。谁也没注意到,最后一排站着瘦瘦的我。等点完名,我才怯怯地说:“我叫张小花。”又是一通笑,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我身上。他们看着这个穿着粗布衣服、个子矮矮的女孩,像在打量另一个星球的怪物。
③我难过极了,不明白父母为何给我起这个名字。我的长相和花没有任何联系:眼睛小,鼻子塌,嘴唇厚。也许是朵狗尾巴花吧,我自嘲道。自卑像是蔓长的藤纠缠着心灵,我用疏离保护自己,从此,我不再和别人说话、总坐在教室后排……
④我像孤独的鼹鼠,窝在自己的穴中,直到初三。
⑤我们换了语文老师,一位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在大家的期待中,新老师出现了,她踏进教室的瞬间,宛如一缕清风拂过湖面。她很漂亮,穿着白灰相间的条纹衫、墨绿长裙、蝶形发卡卡起丝丝墨发。
⑥我们鼓掌,她示意安静下来。“今天讲评作文。”她的声音很好听,带着清甜的气息。“这篇佳作,是最高分哦!”接着用她甜美的声音诵读起来。听到第一句,我愣住了,一股莫名的激动与幸福向我袭来。
⑦读毕,她说:“你们知道它的作者吗?”于是大家七嘴八舌猜测起来。她一一否决:“是张小花。”“啊,张小花。”有人重复,故意拉长声音,拖得好像一列慢吞吞的火车。继而,全班大笑。我难堪极了,心跌入了绝望的谷底。
⑧老师怔了一下,脸上有些愠色,但马上又恢复了平和:“你们笑什么啊?”笑浪渐渐消失。其实大家也不知为何,或许是习惯吧。骄傲的少年总习惯嘲弄一切和自己不同的人和物,终于有人道:“她的名字带个花,挺……挺俗的。”
⑨老师眼睛睁得大大的,然后笑了,嘴角涌现两个酒窝,转身在黑板上写——陈翠花,指点着说;“真巧,我的名字也带花。”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很静很静,大家看着这个年轻高雅的老师,无论如何不能把她和翠花联系起来。老师走到我身边,摸了摸我的头。我感到她手指的温度,泪水一下子充满了眼眶。晶莹的泪光中,我看到她在微笑。
⑩不久,她把我调到了前排,送我带着茉莉香的漂亮本子,鼓励我发表文章……中考时,她送我一支钢笔:“加油啊!”然后轻轻抱了抱我。她的头发挨着我的脖子,散发着薄荷的清香。那个炎热的夏天,一下子安静清凉。
后来我考上一中,再后来我去上海读大学……某天听到雪村的歌“翠花,上酸菜”,我笑了,不知不觉竟流出泪来。我想起那个叫翠花的老师,想起她给我的微笑、赞许和拥抱。
在喑哑无言的青春时光中行走的女孩,有没有人对你说一句:真巧,我的名字也带花,然后把你拉出自卑张皇的泥沼,送到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大路上?
我很幸运,我遇到了。
(选自《少年文摘》,有改动)
10. 全文有一条感情线索,找出来完成下列填空。
随父亲进城上学,内心隐隐期待;开学点名被嘲笑,感到__________;作文被宣读表扬,觉得_____________;因名字再被嘲笑,感到____________;得到老师鼓励安慰,心怀感动自信。
11. 根据提示,赏析下列句子。
(1)我像孤独的鼹鼠,窝在自己的穴中,直到初三。(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2)老师眼睛睁得大大的,然后笑了,嘴角涌现两个酒窝,转身在黑板上写——陈翠花,指点着说:“真巧,我的名字也带花。”(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12. 文中的年轻女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分析。
13.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灵魂,是读者打开文章的眼睛。读了这篇文章,你还可以为这篇文章拟一个怎样的标题?并说说理由。
标题: 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4. 下列对诗歌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通过对萧瑟荒凉的秋景的描写,体现了“逢秋悲寂寥”的常情。
B. 这首诗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 诗中的“排”字是“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
D. 这首诗前两句先引出自己的见解,后两句直接推出“证据”,可以说是完美的“论证”。
15. 本诗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是写秋天的,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①,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②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③,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④,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②日:一天天地。③朴陋:粗俗鄙陋。④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意与日去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 亦以焦躁故尔 温故而知新
C. 夫君子之行 宋之丁氏
D. 静以修身 以刀劈狼首
17. 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B. 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平心静气”,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
C. 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提出了成才需具备立志、学习、珍时这三个条件。
D. 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躁”会阻碍“静”的养成,影响学习与做事的效果。
18.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19. 找出甲文中提到“志”语句,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20. 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三、综合(10分)
综合性学习(10分)
21. 班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1)【任务一:读名著晓内容】请你将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人物 武器 称谓变化 人物形象(结合情节分析)
唐僧 九环锡杖 江流儿→玄奘→唐僧→三藏→旃檀功德佛 ①______(四圣试禅心)、有些迂腐(偷吃人参果)等
孙悟空 如意金箍棒 石猴→美猴王→孙悟空→②______→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 敢于反抗压迫(大闹天宫)、好胜心强(车迟国斗法)等
猪八戒 ③______ 天蓬元帅→猪刚鬣→猪悟能→猪八戒→净坛使者 聪明机智(义激美猴王)、喜欢搬弄是非(三打白骨精)等
沙僧 降妖宝杖 卷帘大将→沙悟净→沙僧→④______ 善良忠厚(为百花羞圆谎)等
(2)【任务二:探方法巧读书】读书也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名人的读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你知道的名人读书方法有哪些?请选择其中的一条来推荐给同学们并简要解释。
(3)【任务三:讲道理说体会】假如你的妈妈认为阅读课外书籍浪费时间,影响学习。请你写一段话劝说你的妈妈。(要求观点正确,有理有据,字数80字以内)
四、写作(5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同学们,通过整本书(语文七上)的学习,你应该对爱有了认识、有了理解,本书中,我们跟随史铁生感受到令人潸然泪下的慈母之爱,跟随诸葛亮感受对后代的殷殷期盼之爱,跟随海伦 凯勒感悟到只为付出不求回报的恩师之爱,跟随鲁迅感喟让人铭记一生的朋友之爱……爱无处不在,也许就在父母的一个眼神里,也许就在老师的一句鼓励里,也许就在伙伴的一次帮助里……
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它滋养万物,沁润心田。请你用文字来表达爱吧。
请以“爱就在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表达真情实感;不套作,不抄袭;(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24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
七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19分)
【1~5题答案】
【答案】1. ①. 塾 ②. 忱 ③. yě
2. ①.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②. 蜕变:形质发生改变或转化。 3. C
4. ①. 示例:一座灯塔 ②. 指引我的航向 ③. 让我不再迷茫
5. 语序不当,改为:阅读开阔了我的视野,陶冶了我的情操,让我获益匪浅。
【6题答案】
【答案】 ①. 夜阑卧听风吹雨 ②.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③. 河流大野犹嫌束 ④. 山入潼关不解平 ⑤. 何当共剪西窗烛 ⑥.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⑦. 水何澹澹 ⑧. 山岛竦峙
二、阅读(41分)
(一)(9分)
【7~9题答案】
【答案】7. D 8. 作者将白鸽与这些美好的事物进行对比,是为了突出白鸽的本真之美。这种美是如此生动,让人心灵震颤,甚至畏怯。
9. 这两个故事都发生在骊山,与作者的家乡有关。白鸽从骊山飞过,让作者想起了这些历史故事,也让他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通过白鸽给作者带来的新感受,显示作者与白鸽的情感进一步增强,也表明白鸽成了家园的代表,寄托着作者对家园深沉的爱恋。
【10~13题答案】
【答案】10. ①. 难过,自卑; ②. 激动,幸福; ③. 难堪,绝望(意思对即可)
11. (1)运用比喻,将“我”比作“鼹鼠”,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内心的孤独与自卑。(2)运用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眼睛睁得大大的”“笑”写出了老师知道同学们因名字嘲笑我的惊讶、恍悟;语言描写,则写出老师巧妙用自己的名字化解我的难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师的善良、温柔与智慧。
12. 温柔和蔼,如面对学生的调皮,她没有严厉批评,而是微笑着做思想工作;善良有爱心,如她表扬“我”的作文,给予“我”拥抱,让“我”拥有自信;富有教育智慧,如她用自己的名字教育调皮学生,化解“我”的难堪,让我拥有自信。
13. ①. 示例1——题目:遇到你,很幸运理由:题目能表达我对老师深深地感激之情,能揭示中心思想。 ②. 示例2——题目: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理由:题目有诗意,具有象征意义(双重含义),能表达内心的温暖,幸福。升华中心。
【14~15题答案】
【答案】14. A 15. 本诗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诗情,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天净沙·秋思》借景抒情,表达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16~20题答案】
【答案】16. C 17. C
18. (1)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我本来就怕弟弟们焦躁。
19. 文中关于“志”的语句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另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20. 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三、综合(10分)
综合性学习(10分)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 ②. 弼马温 ③. 九齿钉耙 ④. 金身罗汉
(2)示例1: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时要:心到,眼到,口到。心思要在书本上,眼睛要看仔细,并能做到诵读。
示例2: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时,我们要做到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有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写得出名人的读书经验,并做解释即可)
(3)示例:妈妈,阅读课外书籍,不仅不是浪费时间,影响学习,还有很大益处的。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学问,拓展思路,改变思维习惯;还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修身养性。您觉得对吗?
四、写作(50分)
【22题答案】
【答案】例文:
爱就在习以为常的俯身里
清晨的阳光如蜜流淌,母亲弯下身,熟练而轻柔地为我系紧松散的鞋带。晨光轻吻着她微白的鬓角,我忽然读懂,爱,就在习以为常的俯身里。
那日放学,忽然下起大雨,我正深一脚浅一脚地跑着,书包带却在这时“啪”地断裂!书本、练习册、试卷,瞬间被冰冷的雨水和泥泞吞噬。我僵在原地,不知所措。就在这时,一把伞稳稳地遮在了我的头顶。是母亲!她顾不上自己半边身子淋在雨里,毫不犹豫地俯下身去。她先用衣袖飞快地抹去封皮上的雨水和泥点,再像护着珍宝一样,紧紧地将它们拢在怀中。那低垂的身影,仿佛为我在喧嚣世界里开辟了一方安宁的岛屿。
又想起考前那晚,我对着台灯下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烦躁得几乎要窒息,笔尖在纸上划出凌乱而无意义的痕迹。这时,房门被轻轻推开,母亲的身影悄然靠近。她没有多问,只是带着一身厨房里沾染的、令人安心的烟火气,轻轻地在我身边俯下身来,在我耳边柔声细语:“妈妈知道,你一直很尽力了。”那声音不高,却像一束温暖的光,瞬间穿透了我心头的层层阴霾。她说话时,微微侧着头,灯光勾勒出她低垂的眼睫和柔和的脸部线条,那眼神里没有催促,没有担忧,只有全然的信任和包容,像一泓宁静的湖水,无声地接纳着我的所有不安。 这句低语,如同神奇的咒语,瞬间抚平了我紧绷的神经,注入一股沉静的力量。那一刻,我豁然明白,最有力的鼓舞,有时并非高亢的呐喊,而是这俯首贴近的耳语,是近在咫尺的、无声的懂得与托举。爱,就藏在这温柔的俯身低语里。
从此,母亲一次次低垂的身影,便是我生命里最坚实的屋檐。爱不必高悬,它就藏在每一次俯首的温柔里,以最低的姿态,托举起我望向高处的目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