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2024)一年级下册6.《家乡的房子》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赣美版(2024)一年级下册6.《家乡的房子》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家乡的房子》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赣美版(2024)美术教材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家乡的房子》是赣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的重要课程。它紧扣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以“家乡的房子”为主题,借助多样图片和示例,展示不同地域、风格的家乡建筑,包括乡村民居和城镇住宅,让学生感受建筑美,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为学生提供绘画、手工等创作启发,培养运用美术元素表现所见所感的能力,为后续美术学习奠基。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旺盛,对身边事物兴趣浓厚,但观察力尚在启蒙,注意力难长时间集中。他们有一定形象思维,喜爱鲜艳色彩和新奇事物,在绘画与手工上有初步尝试,不过美术技能基础薄弱,需要教师引导示范来提升。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敏锐观察并准确说出家乡房子的外形特点,感受不同风格建筑独特的美。
2. 深入体会家乡房子色彩搭配所营造的美感与意境。
艺术表现
1. 熟练运用简单线条与色彩,大胆描绘或制作出心中家乡房子的模样,提升造型表现能力。
2. 巧妙运用基本美术技能,如线条勾勒、色彩涂抹,精准表现家乡房子的形象。
创意实践
1. 独具匠心地抓住家乡房子独特细节特征,进行富有创意的表现,避免画面千篇一律。
2. 灵活运用多种材料和创作形式,展现自己对家乡房子的独特理解。
文化理解
1. 深刻认识家乡房子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激发对家乡的深厚热爱之情,培养对家乡建筑文化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全面细致地观察家乡房子的造型、色彩等特征,如屋顶形状、墙体颜色、门窗样式等。
2. 熟练运用基本美术技能,如流畅画线条、均匀涂色彩,生动描绘或塑造出家乡房子的形象。
3. 深入感受不同风格家乡房子的美,理解其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
难点
1. 独具慧眼地抓住家乡房子独特的细节特征,进行富有创意和个性的表现,避免画面模式化。
2. 科学合理地搭配色彩,巧妙展现家乡房子的美感与意境,营造出独特氛围。
3.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将自己对家乡房子的情感融入作品中,实现情感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手工材料、小奖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1) 教师微笑着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超级有趣的地方。假如我们的城市是一个超级大巨人,那你们猜猜,房子在这个大巨人身上像什么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举手回答。
(2) 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想得真奇妙!”“你的想法太有创意啦!”等。
(3) 播放一段精心制作的展现家乡风貌的视频,视频中从不同角度展示家乡的房子,有古老的瓦房错落有致,崭新的高楼拔地而起,带院子的平房温馨宁静。同时,教师富有感染力地旁白:“看,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那家乡里各种各样的房子就像一个个守护者,陪伴着我们成长。”
(4)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充满激情地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好好认识认识它们,走进《家乡的房子》这个有趣的美术世界。”
(5) 引导学生回顾视频中的房子,提问:“视频里的房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
(6)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家乡房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展示一些不同风格家乡房子的精美图片,让学生再次直观感受,进一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8)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乡房子的样子,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1. 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胆想象并举手回答。
2. 认真观看视频,沉浸在家乡的美景中。
3. 主动表达自己对视频中房子的印象和感受。
4. 踊跃分享自己家乡房子的样子。
评价任务 回答积极度:☆☆☆
想象丰富度:☆☆☆
表达清晰度:☆☆☆
设计意图 利用充满想象力的导入方式,结合直观的家乡风貌视频和图片,瞬间抓住一年级学生好奇、爱幻想的心理,将他们带入熟悉又新奇的情境,引发对家乡房子的高度关注,自然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新授知识 观察房子整体外观
(1) 教师展示多张大图片,上面有不同风格的家乡房子,有古老的瓦房、崭新的高楼、带院子的平房等。教师亲切地说:“小朋友们,快来睁大眼睛仔细瞧,这些房子从整体看,形状一样吗?”引导学生观察房子是高是矮、是胖是瘦,像什么形状。
(2)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当学生说“那个高楼好高,像一根大大的铅笔”时,教师及时回应:“观察得真准确,比喻得很形象!还有哪位小探险家有新发现?”
(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详细点评,肯定他们的观察和表达,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倾听和学习。
(4) 进一步提问:“这些房子的高矮胖瘦不同,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让学生感受不同形状房子带来的视觉差异。
(5) 展示更多不同形状房子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房子整体形状的特点。
(6)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7) 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来模仿不同形状的房子,加深对房子整体形状的理解。
(8) 再次强调观察房子整体形状的重要性,为后续创作打下基础。
探究房子细节特点
(1) 教师接着拿出一张有典型特征的瓦房图片,放大在屏幕上,说:“咱们再凑近点儿,看看房子身上还有哪些小秘密。瞧,这屋顶是用什么铺成的呀?一片一片像什么?让屋顶不怕风吹雨打;墙上的砖块一块一块,有的还有好看的纹路,这些都是房子独特的地方。”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鼓励他们发现更多房子的细节特征,如窗户的样式、烟囱的形状等。
(3) 展示几张不同细节的房子图巩固,如欧式建筑的雕花、现代建筑的玻璃幕墙等,提问学生看到这些细节有什么感受。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房子细节的观察和感受。
(5)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6)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细节特征对房子整体风格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7) 让学生用手指在桌面上模拟描绘房子的细节,感受细节的表现方式。
(8) 总结房子细节特点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创作中注意表现。 1. 认真观察图片,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2. 大胆表达自己对房子整体形状和细节特点的观察和感受。
3. 参与小组讨论,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
4. 用身体动作和手指模拟描绘,加深对房子特征的理解。
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度:☆☆☆
表达准确性:☆☆☆
讨论参与度:☆☆☆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对比强烈的不同房子图片,用简单易懂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房子的整体外观和细节特点,激发他们主动发现和表达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为后续创作积累素材。
感受色彩 活动一:感受房子色彩之美 展示图片
(1) 教师播放色彩鲜艳的家乡房子图片幻灯片,配着轻柔的音乐,营造出温馨美好的氛围。
(2) 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欣赏图片,说:“现在,大家静下心来看看这些房子的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哪些颜色搭配在一起特别好看?”
(3)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房子颜色的感受和喜好。当学生说“红房子配绿窗户好亮眼”时,教师回应:“你观察得很仔细,这种色彩搭配确实很有冲击力!”
(4)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讲解一些简单的色彩搭配知识,如对比色、邻近色等。
(5) 展示更多不同色彩搭配的房子图片,让学生比较和分析,感受不同色彩搭配的效果。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什么样的色彩搭配适合不同风格的房子。
(7)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8) 强调合理搭配色彩对展现房子美感和意境的重要性。
引导思考
(1) 提出问题:“不同的色彩搭配能给人带来不同的心情,你觉得家乡的房子用什么样的色彩搭配能体现出家乡的特色和氛围?”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家乡的理解,思考并回答问题。
(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同时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色彩与情感、文化的关系。
(4) 展示一些具有地域特色色彩搭配的房子图片,让学生感受色彩在表达地域文化中的作用。
(5) 组织学生再次讨论,如何运用色彩来展现家乡房子的独特魅力。
(6)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新想法,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
(7)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大胆尝试运用色彩,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8) 总结色彩在表现家乡房子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指导。 1. 安静地欣赏图片,感受房子色彩的美。
2. 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房子颜色的感受和喜好。
3. 参与小组讨论,思考色彩搭配与房子风格、家乡特色的关系。
4. 大胆表达自己在创作中运用色彩的想法。
评价任务 色彩感受力:☆☆☆
搭配理解度:☆☆☆
思考活跃度:☆☆☆
设计意图 借助多媒体营造美的氛围,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色彩搭配效果,激发色彩感知力,为创作中的色彩运用铺垫,同时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理解色彩与情感、文化的关系。
示范创作 活动二:教师示范创作 示范绘画
(1) 教师在黑板前,边说边示范:“小朋友们,现在老师要开始画家乡的房子啦。先用简单的直线画出房子的主体轮廓,像画一个大大的盒子当作墙,注意线条要稳稳的、直直的。”
(2) 示范画屋顶,说:“再添加上三角形的屋顶,三角形要画得尖尖的,这样房子就更有立体感啦。”
(3) 用波浪线画瓦片,说:“瞧,我用波浪线来画瓦片,一片一片的,多像真的瓦片呀。”
(4) 用小方块画砖块,展示如何表现墙体的细节:“用小方块画砖块,注意砖块的大小和排列顺序,这样墙体就更真实啦。”
(5) 画门窗等细节,说:“接下来,我们给房子加上门窗,让它更完整。门窗的大小和位置要合适哦。”
(6) 每画一个步骤,都问学生:“看懂了吗?”鼓励学生随时提问互动。
(7)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确保学生理解每个步骤。
(8) 强调绘画时要注意线条的流畅和形状的准确。
色彩示范
(1) 选彩色笔给房子上色,边涂边说:“我选这个黄色涂屋顶,像阳光洒在上面,再用蓝色涂窗户,感觉很清凉,房子是不是变得生机勃勃啦?”
(2) 示范如何均匀地涂色,避免出现颜色涂到外面的情况。
(3) 展示不同颜色的搭配效果,让学生感受色彩的魅力。
(4)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但也要注意色彩的协调。
(5) 再次强调合理搭配色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房子的风格和氛围选择色彩。
(6) 提醒学生可以用不同的色彩表现房子的不同部分,如屋顶、墙体、门窗等。
(7) 示范完成后,展示完整的作品,让学生整体感受绘画和色彩搭配的效果。
(8)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创意,画出独特的家乡房子。 1. 认真观看教师的示范,学习绘画步骤和技巧。
2. 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参与互动。
3. 观察教师色彩搭配的方法,感受色彩的运用。
4. 思考自己在创作中如何运用所学技巧和色彩。
评价任务 观察专注度:☆☆☆
互动积极性:☆☆☆
技巧理解度:☆☆☆
设计意图 一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直观的教师示范能让抽象创作步骤具象化,降低难度,在过程中强调线条、形状、色彩运用技巧,同时通过互动增强学生参与感,确保学生跟上思路。
实践创作 活动三:学生实践创作 布置任务
(1) 教师说:“小朋友们,现在轮到你们大显身手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画出心中最美的家乡房子,也可以用彩纸、黏土等材料动手做一个立体的房子。要是能给房子添上周围的小花、小草、小路,它就更完美啦!”
(2) 提醒学生注意色彩搭配和细节表现,鼓励他们大胆创作,发挥自己的创意。
(3)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创作情况。
(4) 当学生遇到技巧问题,如线条画不直时,教师手把手示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5) 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及时鼓励和肯定,如“你画得真棒!”“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等。
(6)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作品更独特,如添加一些个性化的元素。
(7) 提醒学生注意画面的构图和布局,让作品更加美观。
(8)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相互交流和学习。
个别指导
(1) 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进度和困难,对于进展较慢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
(2) 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如指导学生如何表现房子的立体感。
(3)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材料和创作方法,拓展他们的创作思路。
(4)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观察和学习的内容,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5) 与学生交流他们的创作想法,了解他们的创意来源。
(6) 及时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展示,激励其他学生。
(7) 提醒学生注意创作的时间,合理安排进度。
(8) 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要放弃,坚持完成作品。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大胆发挥创意。
2. 努力运用所学技巧,注意色彩搭配和细节表现。
3. 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
4. 与同学交流创作想法,相互学习。
评价任务 创作积极性:☆☆☆
技巧运用度:☆☆☆
创意独特性:☆☆☆
设计意图 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创作空间,尊重个性发展,实践巩固所学,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问题,让学生在创作中提高美术技能和创新能力。
展示评价 展示作品
(1) 组织学生将作品贴在黑板或展示区,营造出热闹的展示氛围。
(2) 说:“哪位小作者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这么画、这么设计?”鼓励学生勇敢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3) 认真倾听学生的介绍,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的想法很有意义,介绍得也很清楚!”
(4) 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
(5) 对学生的介绍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创作思路和表达能力。
(6) 邀请更多的学生展示作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分享。
(7) 展示过程中,注意调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展示的乐趣。
(8) 强调展示作品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学生互评
(1) 引导其他学生评价:“大家看看这幅作品,形状好不好看?颜色好不好看?你觉得哪里最棒,还有没有小建议?”鼓励学生互评。
(2) 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引导,让他们从不同角度评价作品,如创意、色彩、技巧等。
(3)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但要注意评价的语言要文明和客观。
(4) 对于学生的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肯定,如“你评价得很有道理,很有自己的见解!”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
(6)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总结小组互评的结果,向全班汇报。
(7) 引导学生在互评中学习他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
(8) 强调互评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教师总结
(1) 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全体学生的努力与创意,如“大家都非常棒,每个人的作品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老师看到了你们的努力和进步!”
(2)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整体评价,指出普遍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3) 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如如何更好地表现细节、如何更合理地搭配色彩等。
(4) 颁发“最佳创意奖”“最美色彩奖”“最细心观察奖”等小奖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5) 再次强调创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发挥创意,用美术表达自己的情感。
(6)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同时鼓励其他学生下次更加积极。
(7)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8) 激发学生对下一次美术课的期待。 1. 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创作思路。
2. 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作品介绍和评价。
3. 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作品,提出合理的建议。
4. 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
评价任务 展示自信度:☆☆☆
评价客观性:☆☆☆
总结收获度:☆☆☆
设计意图 搭建展示平台,满足学生渴望被认可心理,分享过程锻炼表达,互评培养欣赏他人、客观评价能力,教师总结升华评价,强化优点,激励学生持续创作热情,奖项多元肯定不同闪光点。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回家后,用绘画的方式完善课堂上未完成的家乡房子作品,注意色彩搭配和细节表现。
2.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家乡房子,用文字简单描述它的特点和自己对它的感受。
3. 整理自己在课堂上的创作思路和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拓展作业
1. 和家长一起在家附近逛逛,寻找更多不同风格的房子,拍下来或者画下来,带到学校和同学们分享。
2. 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一个立体的家乡房子模型。
3. 了解家乡房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板书设计
《家乡的房子》
1. 房子整体形状:高、矮、胖、瘦,像……
2. 房子细节:屋顶(瓦片形状)、墙体(砖块纹路)等
3. 房子色彩搭配效果
4. 绘画步骤和技巧:直线画墙、三角画顶、波浪画瓦、方块画砖
5. 创作要点:创意、细节、色彩协调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活动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观察、讨论与创作,课堂气氛活跃。
2. 教师示范创作环节,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到绘画和色彩搭配的技巧,降低了创作难度,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基本技能。
3. 展示评价环节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学生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还学会了欣赏他人作品,培养了客观评价的能力。
不足之处
1. 在实践创作环节,部分学生在表现房子细节特征时仍存在困难,说明在细节观察指导与技巧训练方面还需加强。
2. 评价环节学生互评的深度和专业性有待提升,部分学生评价较为简单,需要给予更明确的评价标准和引导。
3.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拓展延伸环节有些仓促,学生未能充分交流和分享课外探索的成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