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探寻家乡的美食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探寻家乡的美食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探寻家乡的美食》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冀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探寻家乡的美食》是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内容。此课在教材体系中具有独特地位,它将美术与生活紧密相连。教材通过展示各地特色美食,如开封灌汤包、山西刀削面等,让学生感受美食的多样魅力。能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能力,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生活经验,对美食有直观感受,但对家乡美食文化了解较浅。他们身心发展处于快速阶段,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学习中,可能难以精准描绘美食外形和色彩。教师可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形式教学,组织小组讨论,突破学习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够敏锐感知家乡美食的色彩、形状、质感等外在特征,提升对美的敏感度。
2. 体会家乡美食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和传统特色,增强对家乡美食文化的审美理解。
艺术表现
1. 尝试运用绘画工具和材料,大胆表现家乡美食的主要特征和细节。
2. 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形状和色彩,创作出生动有趣的家乡美食作品。
创意实践
1. 发挥想象力,对家乡美食进行创意改编和再创作,培养创新思维。
2. 积极参与与家乡美食相关的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文化理解
1. 深入了解家乡美食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背景,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尊重和欣赏不同地区的美食文化,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家乡各种特色美食的外观特点和文化内涵。
2. 掌握用美术形式表现家乡美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家乡美食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认同感。
难点
1. 精准描绘家乡美食的独特外形和色彩搭配。
2. 运用美术语言生动表现家乡美食的质感和细节。
3. 将家乡美食文化内涵融入美术作品创作中。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美食模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美食展示导入
(1) 教师提前在多媒体课件中精心收集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图片,如开封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展示其“提起像灯笼,放下像菊花”的优美形状,详细介绍它来自北宋都城东京,后经历代名厨师承发展而来,用料考究、制作独到,薄皮大馅、灌汤流油、软嫩鲜香、肥而不腻的风味特点。
(2) 展示山西刀削面,播放一段厨师现场削面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看到将面粉和成块状,左手举面团,右手拿弧形刀将面一片一片削到开水锅内的操作过程。介绍刀削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流行于北方,以山西大同刀削面最为著名,具有风味独特、驰名中外,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的特点。
(3) 呈现北京烤鸭的图片,讲解其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著名菜式,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采用果木炭火烤制,炉内温度先高后低,烤出的鸭子色泽红润、外皮酥脆、内层丰满、肥而不腻,挂炉烤鸭用枣、桃、梨等果木烧烤,还有一种特殊香味。
(4) 展示哈尔滨红肠的图片,介绍其原产于东欧的立陶宛,中东铁路修建后传入哈尔滨,外观枣红色,经过数小时烟熏但表面无浮灰,可直接吃,要连表皮一起吃才有带点山野的焦炭味。
(5) 展示南京盐水鸭的图片,引用《白门食谱》中“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的描述,介绍其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鲜香美味,具有香、酥、嫩的特点,每年中秋前后色味最佳,因鸭在桂花盛开季节制作,又称桂花鸭。
(6) 展示重庆辣子鸡的图片,说明这是一道川渝地区的名肴,因缘于重庆歌乐山而得名,成菜色泽棕红油亮、麻辣味浓、咸鲜醇香、略带回甜,一般以鸡为主料,加上多种材料精制而成,各地制作各有特色。
(7) 展示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图片,强调其味道鲜美、誉满全国、名扬中外,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在选料、配方、搅拌乃至揉面、擀面皮都有绝招,每个包子不少于15个褶,大小整齐、色白面柔,看上去如薄雾之中的含苞秋菊,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
(8) 展示长沙口味虾的图片,介绍湖南人好吃,只有真正好吃的在湖南才会被冠上“口味”二字,长沙口味虾又叫麻辣小龙虾、香辣小龙虾等,是湖南省著名的汉族小吃,以小龙虾制成,口味辣鲜香、色泽红亮、质地滑嫩、滋味香辣,20世纪末开始传遍全国,成为夏夜街边啤酒摊的经典小吃。 1. 认真观看图片和视频,被各种美食深深吸引。
2. 积极倾听教师对美食的介绍,对各地美食有初步了解。
3. 小声交流自己吃过的类似美食,分享品尝感受。
4. 对家乡美食产生浓厚的好奇和期待。
评价任务 观看专注度:☆☆☆
倾听认真度:☆☆☆
交流活跃度:☆☆☆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各地美食图片和视频,营造浓厚的美食氛围,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美食的兴趣和好奇心。详细介绍美食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为引出家乡美食做铺垫,让学生对美食文化有更广泛的认识。
新课讲解 家乡美食探寻
(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家乡吃过的美食,提问:“同学们,在咱们家乡的大街小巷里,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回味无穷的美食呢?”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知道的家乡美食,互相交流品尝这些美食的感受和经历。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倾听他们的想法,并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
(3) 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小组讨论中提到的家乡美食。要求代表详细描述美食的名称、外观、味道、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等。
(4) 对于学生介绍的家乡美食,教师进行补充和拓展。比如学生介绍家乡的某种糕点,教师可以介绍这种糕点的历史渊源、传统制作工艺以及在当地节日或习俗中的特殊意义。
(5) 展示一些家乡特色美食的实物或模型,如本地的特色粽子、糕点等,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感受美食的外形、质地和颜色。
(6)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美食的细节,如粽子的形状、粽叶的纹理,糕点的花纹、色泽等。提问学生:“你从这些美食中看到了哪些独特的地方?它们的颜色、形状和质地是怎样的?”
(7) 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美食的外观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和鼓励,肯定他们的观察和表达。
(8) 结合展示的美食,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美食与家乡文化的关系。提问:“为什么这些美食会成为我们家乡的特色?它们和我们家乡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有什么联系?”让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美食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1. 积极回忆并踊跃分享自己在家乡吃过的美食。
2. 热烈参与小组讨论,认真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
3. 推选代表,认真准备向全班介绍家乡美食。
4. 仔细观察美食实物或模型,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评价任务 回忆丰富度:☆☆☆
讨论参与度:☆☆☆
描述准确性:☆☆☆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和介绍家乡美食,激发他们对家乡美食的热爱之情,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展示美食实物或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美食的特征,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美食与家乡文化的关系,加深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创作设计 活动一:美食特征分析 美食特征观察
(1) 再次展示家乡各种美食的图片,如家乡的特色面食、炒菜、小吃等,引导学生从色彩、形状、大小等方面仔细观察美食的特征。提问:“这些美食的颜色搭配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形状是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大小比例如何?”
(2) 选择一种典型的家乡美食,如家乡的特色饺子,让学生观察饺子的形状,是半月形、三角形还是其他形状,饺子皮的厚度和褶皱,以及饺子馅的颜色和透出的质感。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美食的特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美食特征的重要性。
(5)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美食的特征。提问:“如果让你画这些美食,你会先画什么?怎样表现它们的颜色和质感?”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6) 展示一些优秀的美食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学习。分析这些作品中是如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来表现美食的特征的,如用流畅的线条表现美食的轮廓,用鲜艳的色彩表现美食的诱人色泽。
(7) 让学生模仿优秀作品的表现手法,尝试在纸上画出美食的大致轮廓和主要特征。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8) 对学生的初步创作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尝试,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给予改进的建议。 活动二:创作思路启发 创意引导
(1) 提出创意创作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对家乡美食进行创意改编和再创作。例如可以把美食与童话故事、卡通形象相结合。提问:“如果家乡美食会说话,它会说什么?如果把美食变成一个角色,它会是什么样子?”
(2) 展示一些创意美食绘画作品,如把披萨画成一个星球,上面有各种食材作为星球上的居民。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作品的创意点,学习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创作。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创意方案,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创意想法。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给予鼓励和启发。
(4) 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小组的创意方案。教师对各小组的创意方案进行点评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5) 引导学生思考创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比如如何表现美食的创意形象,如何合理安排画面的布局等。
(6)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方案,在纸上画出初步的草图。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草图,确定创作方向。
(7) 提醒学生注意画面的构图和比例,合理安排美食在画面中的位置和大小。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线条和形状来表现美食的创意特征。
(8) 对学生的草图进行检查和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创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清晰的创作思路。 活动三:绘画创作实践 绘画创作指导
(1) 为学生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等,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创作。
(2) 强调绘画的步骤和方法,如先画出美食的轮廓,再填充颜色,最后添加细节和背景。提醒学生注意绘画的顺序和层次,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3) 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色彩,表现美食的鲜艳和诱人。指导学生如何调配颜色,如用红色和黄色调配出橙色来表现美食的温暖色调。
(4) 巡视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5) 提醒学生注意画面的整洁和卫生,保持绘画工具和材料的有序摆放。
(6)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如果发现某个地方不满意,可以进行修改和改进。
(7) 当大部分学生完成作品的主体部分时,引导他们添加背景和细节,如在美食周围画一些餐具、餐桌布等,使画面更加完整和有情境感。
(8) 对学生的创作过程进行评价和鼓励,关注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肯定他们的创意和表现。 1. 仔细观察美食图片,积极分析美食的特征。
2. 热烈参与创意讨论,大胆分享自己的创意想法。
3. 认真选择绘画工具,开始进行绘画创作。
4. 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努力表现出美食的特色。
评价任务 活动一:特征把握度:☆☆☆
活动二:创意新颖度:☆☆☆
活动三:创作完成度:☆☆☆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一,让学生深入观察和分析家乡美食的特征,为创作打下基础。活动二激发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拓宽他们的创作思路。活动三让学生将创意付诸实践,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展示与交流 作品展示布置
(1) 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学生的作品,或者使用展示架展示作品。
(2) 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整齐地摆放在展示区域,要求学生在作品旁边标注自己的姓名和作品名称。
(3) 营造轻松愉快的展示氛围,如播放一些欢快的音乐,在展示区域摆放一些鲜花或装饰品。
(4)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鼓励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作品中的优点和亮点。提问:“你觉得哪位同学的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让他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其他同学作品的感受和评价。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交流内容,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
(6) 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小组讨论中认为最优秀的作品,并说明理由。
(7) 开展“最佳创意奖”“最美色彩奖”“最具特色奖”等评选活动,让学生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作品。
(8) 对评选出的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和奖励,如颁发小奖品、奖状等,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创作。 交流分享总结
(1) 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过程。让他们介绍自己为什么选择这种美食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以及是如何解决的。
(2) 组织学生对上台分享的同学进行提问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和分享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努力和创意,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4)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方面的收获。
(5)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家乡美食,用美术的方式记录更多的家乡美食文化。
(6)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一道家乡美食,并将制作过程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7) 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8) 宣布本节课结束,感谢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1. 精心布置自己的作品,认真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2. 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和评选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3. 勇敢上台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过程,回答同学的提问。
4. 认真倾听教师的总结和评价,思考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评价任务 作品欣赏度:☆☆☆
交流活跃度:☆☆☆
分享精彩度:☆☆☆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路。教师的总结和评价有助于学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指导。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加深对家乡美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一道家乡美食,并拍摄制作过程的照片。
2. 用绘画的方式描绘出自己制作的家乡美食。
3. 写一篇简短的文字,介绍这道家乡美食的制作过程和品尝感受。
拓展作业
1. 收集更多家乡美食的图片和资料,制作一份家乡美食手抄报。
2. 尝试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如手工制作、黏土雕塑等,表现家乡美食。
3. 与同学合作,共同创作一幅以家乡美食为主题的大型绘画作品。
板书设计
探寻家乡的美食
一、家乡美食特点
色彩、形状、质地
二、绘画表现方法
轮廓、细节、色彩
三、创意实践
结合故事、角色创新
四、优秀作品展示
最佳创意、最美色彩等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教学方法多样,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组织小组讨论、创意活动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课堂气氛活跃。
2.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大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3. 展示与交流环节效果良好,学生积极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通过交流分享,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不足之处
1. 在教学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创作环节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完成作品,展示与交流环节也略显仓促。
2. 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够,在他们遇到问题时,未能及时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3. 在引导学生理解家乡美食与家乡文化的关系时,深度和广度还不够,部分学生对家乡美食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