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探访春天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探访春天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探访春天》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冀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探访春天》是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首课,在单元中起到开篇引导作用。教材围绕“探访春天”展开,分为“探究与发现”和“表现与创意”两部分,通过展示自然变化特写照片、情景照片等,引导学生观察春天、发现春天之美。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形象思维活跃的特点,但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发展中。他们对春天有一定生活经验,但对春天的美缺乏深入观察和感知。在学习中,可能存在观察不细致、表达不精准的困难。教学中可通过直观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通过观察与欣赏,能准确感知春天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象的色彩、形态等特征之美。
2. 体会春天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氛围,增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艺术表现
1. 能够运用相机清晰、完整地记录下自己眼中最美的春天画面。
2. 准确在照片上写下拍摄信息,与他人流畅分享自己拍摄的春天照片。
创意实践
1. 在摄影过程中,尝试从不同角度、对象、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创意拍摄。
2. 能将自己对春天的独特感受融入摄影作品中,展现个性化创意。
文化理解
1. 深刻理解艺术与自然、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春天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了解24节气中春天的六个节气,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春天自然景象中植物、动物等的变化,如柳树发芽、桃花开放等。
2. 让学生了解春天人们的活动,如春耕、踏青等,感受春天的人文气息。
3. 指导学生掌握用相机记录春天的方法,包括拍摄角度、对象选择等。
难点
1. 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欣赏摄影作品,如分析照片的选材、构图、色彩等。
2. 帮助学生在摄影中进行创意表现,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融入作品。
3. 让学生深刻理解春天在文化中的意义,体会艺术与自然、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相机模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引发思考
(1) 在上课伊始,教师打开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关于春天的视频。视频中包含冰雪消融的场景,厚厚的冰层逐渐裂开,清澈的水缓缓流淌,发出清脆的声响,展现出冬天向春天过渡的奇妙变化。
(2) 展示万物生长的画面,嫩绿的小草从土地里探出脑袋,努力向上生长,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3) 呈现百花盛开的景象,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散发出阵阵芬芳。
(4) 呈现鱼跃灵动的瞬间,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时不时跃出水面,溅起晶莹的水花。
(5) 展示春风慢舞的情景,轻柔的春风吹拂着柳枝,柳枝随风摇曳,仿佛在翩翩起舞。
(6) 呈现燕子归来的画面,燕子在空中轻盈地飞翔,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7) 播放完视频后,教师微笑着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仔细看看视频里展现的是哪个季节呀?”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回答。
(8) 当学生回答出是春季后,教师热情地引出本单元的主题:《春天来啦》,并生动地介绍春天的美好,如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大地复苏,万物都焕发出新的生机,让学生们充满期待地去感受春天之美。 1. 认真观看视频,被视频中春天的美景所吸引。
2. 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踊跃举手回答。
3. 跟随教师的介绍,对春天充满期待。
4. 打开课本,端正坐姿,准备进入学习状态。
评价任务 观看专注度:☆☆☆
回答积极性:☆☆☆
对主题期待:☆☆☆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画面优美、内容丰富的春天视频,以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自然地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情境导入 讲述情境故事
(1) 教师在课件上展示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图片,图片中有一只可爱的小熊呼呼正蜷缩在洞穴里呼呼大睡,周围是寒冷的冰雪,营造出冬眠的氛围。
(2) 同时播放春姑娘甜美的语音:“小朋友们,你们看,小熊呼呼还在冬眠呢,它错过了这么美好的春天。我们一起想办法让它快点醒来,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3) 教师充满激情地讲述这个情境故事,强调小熊呼呼在冬眠中错过了春天的美景,引发学生的同情心和帮助小熊的欲望。
(4) 讲述完故事后,教师板书标题:《探访春天》,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5)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如何帮助小熊醒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个任务中来。
(6) 教师向学生强调完成这个任务的重要性,即让小熊感受到春天的美好,珍惜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7) 教师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
(8) 教师引导学生安静地把课本翻到第一课,端正坐姿,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1. 观看课件上的图片,被可爱的小熊和美丽的画面所吸引。
2. 安静聆听春姑娘的语音和教师的讲述,了解情境故事内容。
3. 积极接受任务与挑战,希望帮助小熊快点醒来。
4. 安静地翻开课本,端正坐姿。
评价任务 故事关注度:☆☆☆
任务接受度:☆☆☆
坐姿端正度:☆☆☆
设计意图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通过趣味情境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将课堂环节以完成任务的形式贯穿起来,使课堂条理清晰、结构分明。
探究新知 活动一:寻春 引导观察春天变化
(1) 教师在课件上依次展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典型图片,如春天是繁花似锦的花园,夏天是绿树成荫的森林,秋天是金黄的稻田,冬天是银装素裹的世界。然后亲切地引导学生一起说出图片中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季节,让学生了解一年四季循环往复,各有独特的魅力。
(2) 教师微笑着询问学生:“同学们,在这四个季节里,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能说说原因吗?”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认真倾听,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如“你说得很有道理”“你的想法真独特”等。
(4)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进行简单的评价与总结,着重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如“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万物复苏,百花盛开,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5) 教师接着提出问题:“春天来啦,大自然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美妙的瞬间?”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教师加以鼓励和引导。
(6)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播放几段精心挑选的视频,依次展示冰雪消融、万物生长、百花盛开、鱼跃灵动、春风慢舞、燕子归来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深入感受春天自然景象之美。
(7) 看完视频后,教师温柔地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景象带给他们什么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8)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这些景象让我们感到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充满希望。”然后播放春姑娘的语音:“我们已经探寻到了春天的足迹,接下来想想如何让小熊呼呼珍惜春天,快点醒来呢?”由此引出第二个任务。 1. 欣赏课件上四季的图片,准确说出每个季节的名称。
2. 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及原因。
3. 思考春天大自然的变化,与同学交流讨论。
4. 认真观看视频,大胆表达自己对春天景象的感受。
评价任务 季节识别度:☆☆☆
表达积极性:☆☆☆
感受表达力:☆☆☆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四季图片和播放春天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春天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自然地引出后续任务,为学生深入了解春天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活动二:惜春 了解春天人们的活动
(1) 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在春天人们会有哪些活动呢?”然后在课件上展示一幅春耕的图片,图片中农民伯伯正辛勤地翻耕土地,旁边是绿油油的麦苗。引导学生说出春耕这一活动。
(2) 教师进一步提问:“农民伯伯这么辛苦,你知道为什么要春耕吗?”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与发言。
(3)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补充:“春耕指的是在春季播种前翻松土地,这样播下的种子就能顺利扎根了。中国春耕文化代表了农民对春天的期盼和努力,是农民智慧和劳动的产物,承载着传统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希望!”让学生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
(4)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在春天人们还会有哪些活动呢?”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表达。然后在课件上出示春日踏青、室外露营、放风筝、野餐等图片。
(5) 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要走出室内,去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温暖与生机,珍惜时间,不负好春光。
(6)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问:“在春天小朋友们还能做哪些有意义的事呢?”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发言。
(7) 教师在学生发言后,在课件上出示画画、春游、种一棵植物、在春雨中漫步、植树、观察昆虫、吃青团、欣赏春雨后的彩虹等图片,加深学生的感知与理解。
(8) 播放课件上小女孩的语音:“春天可真美好啊!我们要珍惜时光,充分体验和享受这些时刻哦!”进一步强调珍惜春天的重要性。 1. 主动思考春天人们的活动,说出春耕等活动。
2. 思考农民春耕的原因,积极发言。
3. 继续思考春天人们和小朋友的活动,与同学交流。
4. 感受珍惜春天的重要性。
评价任务 活动思考力:☆☆☆
原因理解力:☆☆☆
珍惜意识度:☆☆☆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图片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春天人们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人文气息,增强学生珍惜春天、热爱生活的意识。
探究新知 活动三:留春 学习用摄影记录春天
(1) 课件上播放小女孩的音频:“春天好短暂啊,有什么方法可以留住春天吗?”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想想方法。
(2) 教师在学生发言后,依次在课件上出示植物标本、植物书签、植物拓染、画画、摄影的图片,并简单介绍这些方法。
(3) 教师重点展示蒲公英的照片,播放摄影师的语音:“用相机记录下自己眼里最美的春天,写下发现地点,分享给小伙伴吧!”然后详细介绍这张蒲公英照片的名称、拍摄者、年龄、地点的文字信息,同时说明这是一张竖构图的照片。
(4) 教师接着展示黄鹂鸟和玉兰花的照片,引出这两张是横构图的照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表达:“说一说,你最想拍哪些景物,能记录下你眼里最美的春天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5)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进行简单的评价,如“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观察得很仔细”等。
(6) 教师再次强调用相机记录春天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摄影中尝试不同的角度、对象和色彩搭配。
(7) 教师拿出相机模型,向学生简单介绍相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如何打开相机、如何对焦等。
(8) 教师布置任务:“接下来,大家去室外寻找你认为的最美春天,用镜头记录下来吧!”让学生明确实践活动的内容。 1. 积极发言,提出留住春天的方法。
2. 学习用摄影记录春天的方法,了解不同构图的照片。
3. 思考自己最想拍摄的景物,与同学交流。
4. 明确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评价任务 方法思考力:☆☆☆
景物思考度:☆☆☆
任务明确度:☆☆☆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留住春天的方法,重点介绍摄影记录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为学生的创意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佳作欣赏 引导欣赏优秀摄影作品
(1) 教师在课件上展示九张优秀春天摄影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如自然风光、人物活动等。
(2) 教师微笑着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欣赏,说:“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作品,想一想你更喜欢哪张作品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 当学生表达自己的喜好后,教师进一步引导:“那它有哪些特别之处呢?”从照片的选材、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深入引导。
(4)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分析,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观察得很敏锐,发现了这张照片构图的巧妙之处”。
(5)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从专业角度分析照片的优点和特色,加深学生的理解。
(6) 教师再次强调从这些方面欣赏摄影作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7) 教师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摄影中借鉴这些优秀作品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8)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1. 认真欣赏课件上的优秀摄影作品,仔细观察。
2. 主动进行对比欣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喜欢的作品。
3. 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专业角度分析作品的特别之处。
4.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评价任务 作品关注度:☆☆☆
表达准确性:☆☆☆
分析深入度:☆☆☆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欣赏优秀摄影作品,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进行赏评,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创意实践提供灵感和借鉴。
创意实践 布置实践活动
(1) 教师热情地发布实践活动内容:“同学们,现在去室外寻找你认为的最美春天,用镜头记录下来吧!”
(2) 教师明确创作要求,如要创意表现,大胆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和对象;要在照片上准确写下拍摄信息,包括拍摄时间、地点、拍摄者等。
(3) 教师鼓励学生在拍摄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自己眼中独特的春天。
(4)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如在室外拍摄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
(5) 教师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增强学生的信心。
(6) 教师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亲身体验春天之美,提高自己的摄影能力。
(7) 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拍摄任务,有更多的时间去寻找和发现春天的美。
(8) 教师表示期待看到学生们精彩的作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 了解实践活动的内容,明确创作要求。
2. 愿意利用课余时间走到室外,寻找自己眼中最美的春天。
3. 创意表现,大胆实践,尝试不同的拍摄方法。
4. 在照片上写下拍摄信息,做好记录。
评价任务 活动参与度:☆☆☆
创意表现度:☆☆☆
记录完整性:☆☆☆
设计意图 明确创作内容和要求,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亲身体验春天之美,进行创意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佳作展示 举办摄影展并评价
(1) 教师以“春意盎然摄影展”的形式布置教室,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如在教室的墙壁上挂上彩带,摆放一些鲜花等。
(2) 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挑选出自己的得意之作上台展示,说:“同学们,把你们拍摄的最美春天照片展示给大家吧!同时讲讲自己对春天的感悟和理解。”
(3) 教师在学生展示作品时,认真倾听学生的讲解,给予关注和鼓励。
(4) 在作品评价环节,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生评,让学生互相评价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如“你觉得这张照片哪里拍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5) 接着进行自评,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在拍摄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
(6) 然后进行互评,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7) 最后进行师生共评,教师和学生一起对作品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客观的反馈和建议。
(8) 教师引导学生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构图奖、最佳表达奖、最佳纪录奖等,为获奖同学颁发小奖品,如小贴纸、小书签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创作。 1. 挑选自己的得意之作,上台展示并讲解。
2. 积极参与生评、自评、互评和师生共评。
3. 认真倾听他人的评价和建议。
4. 共同评选出各个奖项,获奖同学上台领取奖品。
评价任务 展示表现力:☆☆☆
评价参与度:☆☆☆
奖项评选度:☆☆☆
设计意图 通过举办摄影展和多元评价,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沟通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评价中相互学习和提高。
拓展延伸 了解春天节气文化
(1) 教师微笑着对学生说:“恭喜同学们成功唤醒了小熊呼呼,它有话要对我们说。”然后播放小熊的语音:“哇,原来春天这么美,谢谢大家把我唤醒,我们一起去感受春天,珍惜春天吧!”
(2) 教师鼓励学生齐声说出:“春天,你好!”营造出欢快的氛围。
(3) 教师播放一段生动有趣的视频,介绍春天里的六个节气,如立春是春天的开始,雨水表示降雨开始增多,惊蛰意味着春雷惊醒冬眠的动物等。
(4)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跟着视频学唱24节气歌,让学生在欢快的歌声中学习节气知识。
(5) 看完视频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谁能说出春天的六个节气呀?”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6)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加以补充和总结,强调24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7)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节气与生活的关系,如在不同的节气里人们会有不同的习俗和活动。
(8) 教师希望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关注传统文化,感受春天的魅力。 1. 认真聆听小熊的语音,和小熊一起说出“春天,你好!”
2. 观看视频,了解春天的六个节气。
3. 跟着视频学唱24节气歌。
4. 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思考节气与生活的关系。
评价任务 语音聆听度:☆☆☆
节气了解度:☆☆☆
歌曲学唱度:☆☆☆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24节气,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整理自己拍摄的春天照片,制作成一个简单的相册。
2. 在相册中为每张照片配上一段简短的文字,描述自己拍摄时的感受。
3. 与家人分享自己的相册,向他们介绍春天的美。
拓展作业
1. 选择一张自己最喜欢的春天照片,根据照片内容画一幅画。
2.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春天的诗词或故事,与同学分享。
3. 尝试用其他艺术形式,如手工制作、舞蹈等,表现春天的主题。
板书设计
探访春天
寻春: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充满希望
惜春:春耕、踏青、露营、放风筝…… 不负好春光!
留春:相机记录 名称 拍摄者 年龄 地点 (横构图或竖构图)
春天的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情境创设有效:以“唤醒小熊”为主线串联课堂,学生参与热情高,任务驱动模式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积极学习。
2. 多感官联动:融合视频、音乐、实物观察等多维度体验,帮助学生在互动中直观感受春天之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3. 文化渗透自然:春耕文化与节气知识的融入,使美术课兼具人文性与审美性,落实学科育人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了解了传统文化。
不足之处
1. 课堂节奏把控:部分学生沉浸于情境互动时出现过度兴奋,需加强动静交替的过渡引导,如增设“春雨静心呼吸操”等调节环节,以保证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
2. 分层指导细化:对构图能力较弱的学生应提供更多可视化支架(如取景框模板),避免创作畏难情绪,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 材料准备优化:室外拍摄环节可提前与家长沟通准备儿童相机/旧手机,避免设备不足影响实践效果,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拍摄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