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我的小手有本领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我的小手有本领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我的小手有本领》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冀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我的小手有本领》是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内容。这一课题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熟悉的小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手的外形和功能。通过绘画小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对事物的认识还比较直观、表面。在绘画方面,处于涂鸦向造型过渡阶段,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不完善。学习中,可能在表现手的形状和纹路时遇到困难。教师可通过直观演示、趣味引导帮助学生突破。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引导学生观察手的外形特点和细节,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2. 让学生感受手在生活中的美和作用,培养审美情趣。
艺术表现
1. 指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小手,掌握基本的造型技巧。
2. 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色彩,表现小手的生动形象。
创意实践
1.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为小手添加有趣的元素和场景。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创作有个性的作品。
文化理解
1. 让学生了解手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拓宽文化视野。
2. 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引导学生观察手的形状、结构和纹路,准确表现小手的外形。
2. 让学生掌握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手的方法,提高造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兴趣,激发创作灵感。
难点
1. 指导学生画出不同姿态的小手,表现出手的动态和立体感。
2. 帮助学生在绘画中表现出手的细节和质感,使作品更生动。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为小手创作独特的背景和情节。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手模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猜谜语导入
(1) 教师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有趣的谜语,看谁能最快猜出来。”然后大声念出谜面:“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都靠它,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2) 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鼓励他们积极举手回答。当有学生猜出是手时,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如“你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对了!”
(3) 接着提问:“那谁能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手都有哪些本领呀?”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手的用途。
(4) 请几位学生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拓展,如学生说手能写字,教师可以说:“对,手能写出漂亮的字,还能画画、做手工呢。”
(5) 展示一些手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图片,如吃饭、穿衣、写字、画画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手的重要性。
(6) 提问:“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是不是对手的本领有了更多的认识?那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小手画下来呢?”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7) 教师总结:“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它有很多本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一画自己的小手。”
(8) 顺势引出课题——《我的小手有本领》。 1. 认真听谜语,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
2. 回忆生活中手的本领,踊跃发言。
3. 观看图片,感受手的重要性。
4. 被激发绘画兴趣,期待画小手。
评价任务 谜语回答:☆☆☆
发言积极:☆☆☆
兴趣激发:☆☆☆
设计意图 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引导学生回忆手的本领,为后续的绘画创作奠定基础。展示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手的重要性,自然引出课题。
新课讲解 观察手的外形
(1) 教师伸出自己的手,说:“同学们,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手,看看手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引导学生观察手掌、手指的形状。
(2) 让学生伸出自己的手,和同桌互相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3) 请几位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手的组成部分,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如“手由手掌和手指组成,手指有长短之分。”
(4) 展示不同形状的手的图片,如大人的手、小孩的手、男人的手、女人的手,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差异。
(5) 提问:“这些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呢?”引导学生思考手的形状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
(6) 请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引导,如“你观察得很仔细,大人的手比小孩的手大,是因为大人身体发育得更成熟。”
(7) 再次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感受手的皮肤纹理,如指纹、掌纹等。教师可以用放大镜展示指纹的细节,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
(8) 介绍指纹的类型,如斗形纹、箕形纹、弓形纹,并展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指纹。 1. 观察老师的手,思考手的组成部分。
2. 和同桌互相观察、交流。
3. 比较不同手的差异,思考原因。
4. 观察自己的手,认识指纹类型。
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
交流积极:☆☆☆
知识掌握:☆☆☆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示范观察、学生自主观察和交流,让学生全面了解手的外形特点和细节。展示不同手的图片,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思考手的形状与多种因素的关系。介绍指纹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科学性,为绘画小手做好铺垫。
创作设计 活动一:画小手轮廓 教师示范
(1) 教师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说:“同学们,现在老师要给大家示范如何画小手的轮廓。”然后将手放在纸上,沿着手的边缘慢慢画出轮廓。
(2) 边画边讲解:“大家看,我们要把手指的形状、长短都画出来,注意关节处要稍微弯曲一点。”
(3) 画完后,展示给学生看,说:“这就是小手的轮廓啦,是不是很简单?大家也来试试。”
(4) 让学生将自己的手放在纸上,用铅笔轻轻地画出轮廓。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手的摆放姿势和线条的流畅。
(5) 对画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如“你画的小手轮廓很准确,线条也很流畅。”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帮助他们调整手的姿势和线条。
(6) 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画的小手轮廓,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评价结果,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7) 提问:“在画轮廓的过程中,大家遇到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交流绘画中的困难和体会。
(8)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示范,如学生觉得画手指难,教师再次示范画手指的方法。 1. 观看教师示范,学习画小手轮廓的方法。
2. 自己动手画小手轮廓。
3. 展示作品,参与评价。
4. 交流绘画中的问题和体会。
评价任务 轮廓准确:☆☆☆
线条流畅:☆☆☆
交流积极:☆☆☆
设计意图 教师示范画小手轮廓,让学生直观地掌握绘画方法。学生亲自实践,能提高动手能力。展示和评价环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交流能力。交流问题和体会,有助于学生解决困难,提高绘画水平。
创作设计 活动二:添加细节和色彩 启发想象
(1) 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画出了小手的轮廓,接下来要让小手变得更生动。大家想一想,小手可以在什么场景里,做什么事情呢?”
(2) 展示一些小手在不同场景中的图片,如小手在花丛中采花、小手在球场上打球等,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3)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如“你的想法真有创意,小手在太空中探索一定很有趣。”
(4) 指导学生在小手轮廓内添加细节,如指甲、指纹等。教师边示范边说:“我们可以用线条画出指甲的形状,用小圆圈表示指纹。”
(5) 让学生动手添加细节,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细节的大小和位置。
(6) 对添加细节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如“你添加的指甲和指纹很逼真,小手看起来更生动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观察自己的手。
(7) 引导学生为小手和背景涂上喜欢的色彩,说:“色彩能让我们的作品更漂亮,大家可以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8) 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如不要用太刺眼的颜色,相邻的颜色要协调。 1. 思考小手的场景和动作,积极发言。
2. 观看图片,获取灵感。
3. 为小手添加细节,如指甲、指纹。
4. 为作品涂上色彩。
评价任务 想象丰富:☆☆☆
细节添加:☆☆☆
色彩搭配:☆☆☆
设计意图 通过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添加细节和色彩,能让学生的作品更生动、丰富。教师的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创作设计 活动三:完善作品 深入创作
(1) 教师说:“同学们,我们的作品已经有了大致的样子,接下来要进一步完善它。大家看看自己的作品,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2) 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作品,思考改进的方向。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方法。
(3) 请几位学生说一说自己打算改进的地方,教师给予建议和指导,如“你可以在背景上添加一些星星,让画面更有氛围。”
(4)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教师的建议,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5) 对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如“你把小手的姿势改了一下,整个作品看起来更有动感了。”
(6) 展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学习借鉴,说:“大家看,这些同学的作品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色彩的运用、细节的处理。”
(7) 再次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整,鼓励他们追求完美。
(8) 提醒学生在完善作品的过程中,要保持画面的整洁。 1. 观察作品,思考改进方向。
2. 根据建议修改作品。
3. 观看优秀作品,学习借鉴。
4. 再次调整作品,保持画面整洁。
评价任务 改进思考:☆☆☆
修改效果:☆☆☆
借鉴学习:☆☆☆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我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展示优秀作品,为学生提供学习榜样,促进他们相互学习和交流。通过不断修改和完善,提高学生的作品质量。
展示与交流 作品展示
(1) 教师说:“同学们,现在大家的作品都完成得差不多了,让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吧。”
(2) 组织学生将作品贴在展示区,或用投影仪展示在屏幕上。
(3) 请学生依次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请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小手在做什么,你是怎么画的。”
(4)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给予掌声鼓励。
(5) 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说:“大家觉得这幅作品怎么样?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6)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如造型、色彩、创意等。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和补充,引导学生客观评价。
(7)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如颁发小奖品或奖状。
(8) 最后,教师总结本次展示交流活动,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鼓励他们继续创作。 1. 将作品展示出来。
2. 介绍自己的作品。
3. 倾听他人作品介绍,参与评价。
4. 接受表扬和鼓励。
评价任务 展示自信:☆☆☆
介绍清晰:☆☆☆
评价客观:☆☆☆
设计意图 展示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和相互学台,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交流能力。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回家后,将自己画的小手作品送给家人,并向他们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 用小手的形状创作一幅新的画,如小手变成花朵、小动物等。
3. 收集一些手在不同文化中象征意义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拓展作业
1. 尝试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水彩、油画棒等,重新画一幅小手的作品。
2. 和小伙伴一起合作,用手的形状创作一幅大的壁画。
3. 根据手的功能,设计一个小手机器人的模型。
板书设计
我的小手有本领
手的组成:手掌、手指
指纹类型:斗形纹、箕形纹、弓形纹
绘画步骤:轮廓 - 细节 - 色彩
创意表现:场景、动作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教学方法多样,通过猜谜语、观察、示范、交流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积极性高。
2.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创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许多有创意的作品。
3. 评价环节有效,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展示交流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交流能力。
不足之处
1.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创作环节,部分学生完成作品较慢,导致后面的展示交流时间有些紧张,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展示和交流。
2. 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在绘画技巧和创意表现上存在困难,教师没有及时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3. 教学资源的利用还可以更充分,如在介绍手的文化象征意义时,可以结合更多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