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的小手有本领》教案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教材 冀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我的小手有本领》是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内容。这一课题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熟悉的小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手的外形和功能。通过绘画小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对事物的认识还比较直观、表面。在绘画方面,处于涂鸦向造型过渡阶段,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不完善。学习中,可能在表现手的形状和纹路时遇到困难。教师可通过直观演示、趣味引导帮助学生突破。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引导学生观察手的外形特点和细节,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2. 让学生感受手在生活中的美和作用,培养审美情趣。艺术表现1. 指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小手,掌握基本的造型技巧。2. 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色彩,表现小手的生动形象。创意实践1.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为小手添加有趣的元素和场景。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创作有个性的作品。文化理解1. 让学生了解手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拓宽文化视野。2. 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引导学生观察手的形状、结构和纹路,准确表现小手的外形。2. 让学生掌握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手的方法,提高造型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兴趣,激发创作灵感。难点1. 指导学生画出不同姿态的小手,表现出手的动态和立体感。2. 帮助学生在绘画中表现出手的细节和质感,使作品更生动。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为小手创作独特的背景和情节。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手模等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猜谜语导入(1) 教师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有趣的谜语,看谁能最快猜出来。”然后大声念出谜面:“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都靠它,它是我们的好朋友。”(2) 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鼓励他们积极举手回答。当有学生猜出是手时,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如“你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对了!”(3) 接着提问:“那谁能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手都有哪些本领呀?”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手的用途。(4) 请几位学生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拓展,如学生说手能写字,教师可以说:“对,手能写出漂亮的字,还能画画、做手工呢。”(5) 展示一些手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图片,如吃饭、穿衣、写字、画画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手的重要性。(6) 提问:“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是不是对手的本领有了更多的认识?那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小手画下来呢?”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7) 教师总结:“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它有很多本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一画自己的小手。”(8) 顺势引出课题——《我的小手有本领》。 1. 认真听谜语,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2. 回忆生活中手的本领,踊跃发言。3. 观看图片,感受手的重要性。4. 被激发绘画兴趣,期待画小手。评价任务 谜语回答:☆☆☆发言积极:☆☆☆兴趣激发:☆☆☆设计意图 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引导学生回忆手的本领,为后续的绘画创作奠定基础。展示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手的重要性,自然引出课题。新课讲解 观察手的外形(1) 教师伸出自己的手,说:“同学们,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手,看看手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引导学生观察手掌、手指的形状。(2) 让学生伸出自己的手,和同桌互相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3) 请几位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手的组成部分,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如“手由手掌和手指组成,手指有长短之分。”(4) 展示不同形状的手的图片,如大人的手、小孩的手、男人的手、女人的手,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差异。(5) 提问:“这些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呢?”引导学生思考手的形状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6) 请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引导,如“你观察得很仔细,大人的手比小孩的手大,是因为大人身体发育得更成熟。”(7) 再次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感受手的皮肤纹理,如指纹、掌纹等。教师可以用放大镜展示指纹的细节,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8) 介绍指纹的类型,如斗形纹、箕形纹、弓形纹,并展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指纹。 1. 观察老师的手,思考手的组成部分。2. 和同桌互相观察、交流。3. 比较不同手的差异,思考原因。4. 观察自己的手,认识指纹类型。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交流积极:☆☆☆知识掌握:☆☆☆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示范观察、学生自主观察和交流,让学生全面了解手的外形特点和细节。展示不同手的图片,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思考手的形状与多种因素的关系。介绍指纹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科学性,为绘画小手做好铺垫。创作设计 活动一:画小手轮廓 教师示范(1) 教师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说:“同学们,现在老师要给大家示范如何画小手的轮廓。”然后将手放在纸上,沿着手的边缘慢慢画出轮廓。(2) 边画边讲解:“大家看,我们要把手指的形状、长短都画出来,注意关节处要稍微弯曲一点。”(3) 画完后,展示给学生看,说:“这就是小手的轮廓啦,是不是很简单?大家也来试试。”(4) 让学生将自己的手放在纸上,用铅笔轻轻地画出轮廓。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手的摆放姿势和线条的流畅。(5) 对画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如“你画的小手轮廓很准确,线条也很流畅。”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帮助他们调整手的姿势和线条。(6) 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画的小手轮廓,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评价结果,肯定优点,指出不足。(7) 提问:“在画轮廓的过程中,大家遇到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交流绘画中的困难和体会。(8)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示范,如学生觉得画手指难,教师再次示范画手指的方法。 1. 观看教师示范,学习画小手轮廓的方法。2. 自己动手画小手轮廓。3. 展示作品,参与评价。4. 交流绘画中的问题和体会。评价任务 轮廓准确:☆☆☆线条流畅:☆☆☆交流积极:☆☆☆设计意图 教师示范画小手轮廓,让学生直观地掌握绘画方法。学生亲自实践,能提高动手能力。展示和评价环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交流能力。交流问题和体会,有助于学生解决困难,提高绘画水平。创作设计 活动二:添加细节和色彩 启发想象(1) 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画出了小手的轮廓,接下来要让小手变得更生动。大家想一想,小手可以在什么场景里,做什么事情呢?”(2) 展示一些小手在不同场景中的图片,如小手在花丛中采花、小手在球场上打球等,启发学生的想象力。(3)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如“你的想法真有创意,小手在太空中探索一定很有趣。”(4) 指导学生在小手轮廓内添加细节,如指甲、指纹等。教师边示范边说:“我们可以用线条画出指甲的形状,用小圆圈表示指纹。”(5) 让学生动手添加细节,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细节的大小和位置。(6) 对添加细节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如“你添加的指甲和指纹很逼真,小手看起来更生动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观察自己的手。(7) 引导学生为小手和背景涂上喜欢的色彩,说:“色彩能让我们的作品更漂亮,大家可以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8) 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如不要用太刺眼的颜色,相邻的颜色要协调。 1. 思考小手的场景和动作,积极发言。2. 观看图片,获取灵感。3. 为小手添加细节,如指甲、指纹。4. 为作品涂上色彩。评价任务 想象丰富:☆☆☆细节添加:☆☆☆色彩搭配:☆☆☆设计意图 通过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添加细节和色彩,能让学生的作品更生动、丰富。教师的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创作设计 活动三:完善作品 深入创作(1) 教师说:“同学们,我们的作品已经有了大致的样子,接下来要进一步完善它。大家看看自己的作品,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2) 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作品,思考改进的方向。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方法。(3) 请几位学生说一说自己打算改进的地方,教师给予建议和指导,如“你可以在背景上添加一些星星,让画面更有氛围。”(4)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教师的建议,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5) 对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如“你把小手的姿势改了一下,整个作品看起来更有动感了。”(6) 展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学习借鉴,说:“大家看,这些同学的作品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色彩的运用、细节的处理。”(7) 再次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整,鼓励他们追求完美。(8) 提醒学生在完善作品的过程中,要保持画面的整洁。 1. 观察作品,思考改进方向。2. 根据建议修改作品。3. 观看优秀作品,学习借鉴。4. 再次调整作品,保持画面整洁。评价任务 改进思考:☆☆☆修改效果:☆☆☆借鉴学习:☆☆☆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我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展示优秀作品,为学生提供学习榜样,促进他们相互学习和交流。通过不断修改和完善,提高学生的作品质量。展示与交流 作品展示(1) 教师说:“同学们,现在大家的作品都完成得差不多了,让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吧。”(2) 组织学生将作品贴在展示区,或用投影仪展示在屏幕上。(3) 请学生依次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请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小手在做什么,你是怎么画的。”(4)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给予掌声鼓励。(5) 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说:“大家觉得这幅作品怎么样?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6)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如造型、色彩、创意等。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和补充,引导学生客观评价。(7)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如颁发小奖品或奖状。(8) 最后,教师总结本次展示交流活动,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鼓励他们继续创作。 1. 将作品展示出来。2. 介绍自己的作品。3. 倾听他人作品介绍,参与评价。4. 接受表扬和鼓励。评价任务 展示自信:☆☆☆介绍清晰:☆☆☆评价客观:☆☆☆设计意图 展示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和相互学台,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交流能力。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回家后,将自己画的小手作品送给家人,并向他们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2. 用小手的形状创作一幅新的画,如小手变成花朵、小动物等。3. 收集一些手在不同文化中象征意义的资料,下节课分享。拓展作业1. 尝试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水彩、油画棒等,重新画一幅小手的作品。2. 和小伙伴一起合作,用手的形状创作一幅大的壁画。3. 根据手的功能,设计一个小手机器人的模型。板书设计我的小手有本领手的组成:手掌、手指指纹类型:斗形纹、箕形纹、弓形纹绘画步骤:轮廓 - 细节 - 色彩创意表现:场景、动作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教学方法多样,通过猜谜语、观察、示范、交流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积极性高。2.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创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许多有创意的作品。3. 评价环节有效,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展示交流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交流能力。不足之处1.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创作环节,部分学生完成作品较慢,导致后面的展示交流时间有些紧张,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展示和交流。2. 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在绘画技巧和创意表现上存在困难,教师没有及时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指导。3. 教学资源的利用还可以更充分,如在介绍手的文化象征意义时,可以结合更多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