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海伦一中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学年生物试卷分值:100 分 时长:75 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B. 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C. 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D.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2. 下列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主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苷酸通过肽键互相连接 B. A与T配对,C与G配对C. DNA分子的两条链方向相同 D. 碱基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内侧3. 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中B. 改变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C. 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D.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所有性状4.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受精作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及其选择透过性B.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C. 原始生殖细胞经过两次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成熟生殖细胞D. 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5. 人类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很长时间。下列与遗传物质探索有关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的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R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S型细菌的DNA中B. 艾弗里通过体外培养技术证明DNA是S型肺炎链球菌主要的遗传物质C. 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关联现象的分析证明果蝇的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D. 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对比实验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6. 下列有关计算中,错误的是( )A. 双链DNA分子中脱氧核糖数=碱基数=磷酸数B. 某DNA片段有3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比例为35%,则第三次复制该DNA片段时,需要78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 若某蛋白质分子中含有120个氨基酸,则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中至少有720个碱基D.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在普通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的1/87. 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A. 大小形态相同的两条染色体B. 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C.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D. 间期经过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8. 柳穿鱼是一种园林花卉,其花的形态结构与Lcyc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植株A的Lcyc基因在开花时表达,植株B的Lcyc基因在开花时不表达是因为该基因被高度甲基化,植株A、B的Lcyc基因相同。科学家将这两个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自交的F2中绝大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的相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体内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生存的环境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B. 基因甲基化可能导致DNA构象改变,影响了基因的转录、翻译导致性状改变C. A株与B株杂交得F1再自交得F2,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后代性状表型比为3:1D. 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对基因的表达影响越大,导致F2中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相似9. 葡萄与爬山虎均是葡萄科常见植物,将二倍体爬山虎的花粉涂在未受粉的二倍体葡萄柱头上,可获得无子葡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爬山虎和葡萄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 爬山虎花粉引起葡萄果实发生了基因突变C. 无子葡萄经无性繁殖产生的植株仍结无子果实D. 无子葡萄的果肉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10. 某二倍体动物种群有100个个体,其常染色体上某基因有A1、A2、A3三个等位基因。对这些个体的基因A1、A2、A3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及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该种群中A3的基因频率是( )动物A. 52% B. 27% C. 26% D. 2%11. 人肠道细胞中载脂蛋白B基因转录后,其mRNA上特定位置的碱基C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碱基U,造成该位置相应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UAA,该终止密码子对应的DNA模板链序列为( )A. 5'-TTG-3' B. 5'-ATT-3' C. 5'-GTT-3' D. 5'-TTA-3'12. 浙江浦江县上山村发现了距今1万年的稻作遗址,证明我国先民在1万年前就开始了野生稻驯化。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现代稻产量不断提高。尤其是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成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创造水稻高产新记录,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在水稻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B. 现代稻的基因库与野生稻的基因库完全相同C. 驯化形成的现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各种性状D. 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培育主要利用基因重组原理13. 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个不同性状由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已知植株A的n对基因均杂合。理论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植株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B. n越大,植株A测交子代中不同表现型个体数目彼此之间的差异越大C. 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D. 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14. 现代人类的阑尾体积缩小且功能弱化,但在草食性动物中,阑尾是消化纤维素的重要器官。这表明人类祖先可能以植物为主食,随着饮食结构变化,阑尾逐渐退化,该发现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 )A. 分子水平证据 B. 化石证据 C. 解剖学证据 D. 胚胎学证据15. 如图为几种生物性别决定方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 a 和图 b 生物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都与性别形成有关B. 可通过观察 c 生物的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识别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C. 图 d 中 n=16 表示的雄性生物为单倍体生物,表现出高度不育D. d 种群中蜂王和工蜂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表观遗传在它们性状上的差别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对得 1 分,有选错得 0 分。)16. 研究人员将 1 个含14N—DNA 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5N—DNA 培养液中,培养 24h 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 DNA。将 DNA 加热处理,即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试管中出现的两种条带含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子代 DNA 分子共有 8 个,其中 1 个 DNA 分子含有14NB. 该实验可用来探究 DNA 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和细胞周期持续时间C. 解开 DNA 双螺旋的实质是破坏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 若直接将子代 DNA 分子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相应的条带含量比为 1:317.某同学进行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用小球代表雌配子或雄配子,具体装置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选用装置①和②可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 选用装置①和③可模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 ①~④各装置内小球的总数必须要相等,且两种球的比例为1:1D. 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并记录组合类型,最多可产生9种组合18. 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突变一定会改变遗传信息并产生新的基因B. 21三体综合征的遗传方式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C. 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 染色体变异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19. 鹌鹑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白羽和栗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群栗羽鹌鹑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每一代都会出现白羽鹌鹑,且均为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栗羽为显性性状,白羽为隐性性状B. 控制白羽和栗羽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C. 所有栗色子代个体中,雄性数量为雌性数量的2倍D. 将栗羽雌鹌鹑和白羽雄鹌鹑杂交,可通过羽色判断子代幼鸟性别20.若探究A/a和B/b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的杂交组合有( )A. AaBb × AaBb B. AaBb × aabb C. AaBb × aaBb D. Aabb × aaBb第II卷(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 一万多年前,某地区有许多湖泊(A、B、C、D)湖泊之间通过纵横交错的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如图1),湖中的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溪流消失后,各个湖泊中的鱼不再发生基因交流,原因是存在________,各个种群通过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其中,突变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方向由________决定。(2)C湖泊中全部鳉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_______。鳉鱼某对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该种群内的个体自由交配。在Y3 - Y4时间段内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经历了图示变化之后,鱼是否产生了新物种?________(填“是”、“否”、“不确定”)。(3)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鱼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A、B两湖内2鱼的差异体现了________多样性。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________的结果。22. 甲遗传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研究小组对某家系进行了调查,并绘制遗传系谱图如下,已知Ⅲ4携带甲病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1)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人群中男性患乙病的概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女性。(2)Ⅱ1、Ⅲ3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Ⅲ3和Ⅲ4再生育一个患甲、乙两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3)Ⅳ2的X染色体来自I代的________号个体,若Ⅲ4与一位表现正常的女性(父亲患乙病,母亲患甲病)婚配,为了提高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他们向医生进行咨询,医生应建议他们育______(填“男孩”或“女孩”)。如图是有关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请据图回答:)图1所示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图1中①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中丙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图2是某高等动物细胞内通过一系列酶,将原料合成它所需要的氨基酸C的过程,该氨基酸是细胞正常生活所必需的。该图表明, 基因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B和基因C的表达与基因A的表达______(填“有”或“无”)关。)如果图1过程合成的一条多肽链含有499个肽键,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信使RNA分子用来转录信使RNA的DNA分子片段至少分别有______、______个碱基。14. 某植物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下表为该植物纯合亲本间杂交的结果请回答亲本 F1 F21 白花×红花 紫花 紫花: 红花: 白花=9: 3: 42 紫花×红花 紫花 紫花: 红花=3: 13 紫花×白花 紫花 紫花: 红花: 白花=9: 3: 41)若表中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则第1组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F2表现与白花的个体中,与白花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______;若第1组和第3组的白花亲本之间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应为______。(2)上图中方法一叫______育种,方法二遵循的遗传原理是:______。方法三和方法四共同遵循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两种育种方法都有秋水仙素处理这一环节,秋水仙素诱导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机理:__________ ; 方法四处理的对象是:__________。25.图甲表示人类镰状细胞贫血的病因,图乙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1)图中①②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分别是①____;②____。(2)α链碱基组成为____,β链碱基组成为____。(3)人类镰状细胞贫血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性遗传病。(4)II6 的基因型是____,II6和II7 婚配后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要保证II9 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____。(5)人类镰状细胞贫血是由____产生的一种遗传病。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B 3.B 4.B 5.D6.D 7.B 8.C 9.A 10.C11.D 12.D 13.B 14.C 15.D二、选择题16.AC 17.ABD 18.BCD 19.ABD 20.AB三、非选择题21.(1)地理隔离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自然选择(2)基因库 32% 不确定(3)物种 协同进化22.(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II3 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但其儿子III4 患乙病 大于(2)AaXBXb AaXBY 1/16(3)1 女孩23. (1)细胞核 RNA 聚合酶 识别并结合 DNA 模板链上的启动子,催化核糖核苷酸形成 RNA(2)GCA(3)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有(4)1500 300024. (1)AAbb 1/4 紫花(2)诱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 单倍体幼苗25. (1)DNA 复制 转录(2)CAT GUA(3)常 隐(4)Bb 1/8 BB(5)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