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王戎不取道旁李》课件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rónɡ
王戎不取道旁李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天才无数。四岁让梨的孔融,七岁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天才少年。
看了视频,说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道旁苦李、道边苦李
王戎不取道旁李
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晋朝人,
“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道路两边
李子
王戎不摘取道路旁的李子。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雅量”指为人具有宽广之胸怀、淡定之气度、优雅之涵养。
文章出处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
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世说新语》
一部古代名人的故事集
王戎
为“竹林七贤”之一,他自幼聪慧,神采秀美。
魏晋时期有七位文人,他们常常相约在竹林里喝酒、弹琴、创作文章,被人誉为“竹林七贤”。王戎是其中最小的一个。
知识窗
任务一:俊 杰 故 事 我 会 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zhū
jìng
róng
wéi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zhū
jìng
róng
wéi
自由朗读:读出节奏
听读,试着用笔划分出节奏。
读文言文时,句中词与词之间,要根据意思合理停顿。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朗读课文
【同桌合作】
互相练习:互读整篇课文。
互相点评:读音正确
停顿恰当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读出韵味
我问你答读
诵: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诵: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诵: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诵: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诵:取之信然。
王戎几岁时,和小伙伴一起玩耍?
看到道边的李树怎么样?
大家都是怎么做的?
王戎说了一句什么话?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任务二:俊 杰 故 事 我 能懂
学习方法
文言文锦囊
1.朗读法
2.看注释
3.看插图
4.查字典
5.联系上下文
6.组词法
......
7.联系旧知
王戎七岁,尝②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③取之,唯④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⑤。
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 雅量》。王戎:“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②【尝】曾经。
③【竞走】争着跑过去。
④【唯】只有。
⑤【信然】的确如此。
王戎不取道旁李①
众、多
游玩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群小朋友去游玩。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③取之,唯④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⑤。
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 雅量》。王戎:“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②【尝】曾经。
③【竞走】争着跑过去。
④【唯】只有。
⑤【信然】的确如此。
王戎不取道旁李①
压弯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看视频,试背诵
任务三:俊 杰 故 事 我 会 讲
我们已经弄懂了故事的大意,接下来一起讲讲这个故事吧!
比一比,看谁讲得好。
第一层级:把故事讲完整
第二层级:把故事讲生动
提示:
1.参考注释,结合情节;
2.发挥想象,补充内容。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叫王戎的孩子,他从小就很聪明。王戎七岁的时候……
借助图片 讲述故事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起因
经过
结果
讲故事
有条有理 讲述完整 发挥想象
任务四:俊 杰 故 事 我 想辩
讨论: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因为李子树在路边,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如今李子压弯了树枝,行人视而不见,如果不是苦李,就不会有这种情况。
王戎观察到道路旁边的李树“多子折枝”,推断出“此必苦李”,所以他“不取”!
那假如你走在道边,看到李树多子折枝,而且果子很甜,“取”还是“不取”呢 说说你的观点。
1.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从《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思而后行
透过现象看本质
拓展延伸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

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
diān pū
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惧色。
注释:
①纵:让。
②承间攀栏:抓住笼子的空隙处。
③辟易颠仆:惊退跌倒。
④湛然:镇定的样子



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王戎?
王戎观虎
聪明
镇定
勇敢
试一试:借助注释和三要素说故事
好书推荐
《王戎不取道旁李》和《观虎》的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这本书中还记录了很多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像“鹤立鸡群、望梅止渴、栋梁之材、难兄难弟”等。同学们可以用以上方法读一读,相信你会发现文言之美,并受到启发。
识李观虎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诵经典诗文,做少年君子。
基础性作业(必做):背诵本篇文言文。
实践性作业(选做):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讲一讲、画一画或演一演这个故事。
探究性作业(选做):课后阅读《世说新语》,找一找感兴趣的小故事,并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给同学听。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