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露宿/锋芒毕露 默契/锲而不舍
B.儒家/妇孺皆知 斗志/气冲斗牛
C.谰语/力挽狂澜 憎恶/深恶痛绝
D.宝藏/藏污纳垢 粗拙/咄咄逼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土胚 挺而走险 峭壁 大逆不道
B.闲瑕 至死不懈 门槛 奈人寻味
C.蹒跚 踌躇满志 凝望 千均重负
D.幽寂 黯然失色 高粱 直言不讳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奶奶病了,当之无愧地受到了一家人照顾,就像以前照顾年幼时的我一样。
B.他竟在大庭广众之下高声喧哗,引得众人侧目而视,纷纷投来鄙夷的目光。
C.小语、小文和小增约好了在公园见面,小增不期而至,他们都感到很高兴。
D.观众都深深地被这一场绘声绘色的戏剧表演所吸引,不断传来阵阵的掌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大湾区的建设背景下,民生、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水平持续提升。
B.京剧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他的传承靠的是历代艺术家的坚持与付出取得的。
C.我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心上,也在我眼前缓缓流过。
D.交流会上,三个通讯公司的技术员对我国的5G网络传输方式产生了浓厚兴趣。
初一⑴班开展“发现身边的语文之美“探究活动,小增和他的组员深入增城的大街小巷进行采风,找到不少素材。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5.【品招牌】小组拍摄了以下特色店铺的招牌,请任选一个分析其妙处。
①知粥常乐——粥铺
②布语轻喃——布艺店
我选   (填入序号),这个招牌的妙处在于   
6.【补对联】小增发现文化活动中心的对联写得很妙,他记下了上联,却将下联的词语顺序记乱了。请你帮他调整下联的词语顺序,使之与上联构成完整的一副对联。
上联:敬老如天膝下承欢春永驻
下联的词语:心间 孝亲 积德 泽长流 似海
7.【表态度】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将拍摄到的素材制作成“遇见语文,遇见荔乡“短视频,小语和小增展开讨论,请结合材料劝说小语。
首先,AI能快速模仿《千里江山图》笔触,却无法重现王希孟作画时“江山入梦“的生命体验,那种基于身体记忆与文化情境的情感共振,是代码难以企及的“在场感“。其次,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捕捉鲜活素材,如《人世间》《山海情》等作品,正是通过深刻观察和真实再现普通群众生活获得成功。另外,AI的“创造力“受限于训练数据,难以突破既有范式。更为关键的是,文艺创作不仅是形式创新,更是价值表达。《百鸟朝风》《只此青绿》等作品的内涵,源于创作者对文化根脉的传承,“表达什么“与“为何表达“这一人类主体性命题,算法无法复制。
(整理自《人民日报》2025年3月7日第17版)
小语:现在网上什么素材都有,为了方便快捷,我们小组就不去实地采风了,用AI来完成这次文化采风短视频的创作就好。
小增:我不认可这一观点,我认为   。原因是:   。
古诗文默写
8.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②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
③   ,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④政入万山围子里,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⑤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⑥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9.诗人常借景抒怀,表达壮志豪情或深沉感慨,请你帮助小增完成诗词积累表。
诗句 批注 出处
①   ,   。 落花有情,心系家国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②   ,   。 夜闻曲声,乡思无限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天地苍茫,孤独悲怆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二、阅读与鉴赏(共4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场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逸。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沈括《活板》)
【乙】古人铸①鉴②,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回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篆不能金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③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④所以伤知音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铸:制造。②鉴:镜子。③比:一旦。④师旷:春秋时期著名乐师。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则
B.更互用之/即更刮目相待
C.以纸帖之/昨夜见军帖
D.故令微凸/但微颔之
11.下列对乙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
B.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
C.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
D.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
⑴则字平如砥。
⑵小鉴不能全视人面。
13.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古人的什么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4.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15.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和杜甫的《望岳》同是登高感怀之作,两位诗人站在高处时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殷氏怀胎三年零六个月,生下一个肉球。李靖以为是妖怪,拔剑劈开肉球,里面跳出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这便是哪吒。哪吒天生神异,开口就能叫爹,太乙真人知灵珠子降世,前来收他为徒,并赐予乾坤圈和混天绫两件宝贝。
有一年,陈塘关大早,东海龙王教广趁机要扶百姓,非要献上童男童女才肯降雨。一天,哪吒在海边玩耍,看见夜叉带着一群虾兵蟹将抓小孩往海里,他火冒三丈,大喝一声“住手“,随即扔出乾坤圈,一下打死了夜叉。
龙王三太子救丙听说夜又被打死,气得七窍生烟,带着一群水族冲上岸来要找哪吒算账。哪吒毫不畏惧,挥舞混天绽迎了上去,两人打得天昏地暗。几个回合下来,教丙渐渐招架不住,哪吒瞅准机会,用乾坤圈砸在救丙头上,教丙惨叫一声现出原形,原来是一条青龙。哪吒越打越上头,打趴救丙后还抽出了他的龙筋。
(整理自《封神演义》)
材料二:
在传统神话故事中,哪吒是灵珠子转世,是正义的小英雄,其形象较为单一。他的故事多围绕着闹海、剔骨还父等情节展开,展现出他的勇敢和反抗精神,但这种反抗更多是基于对封建秩序的挑战。
然而,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形象有了全新的演绎,他被设定为魔丸转世,一出生便带有魔性,遭到陈塘关百姓的恐惧和排斥。这种独特的设定让哪吒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他的“叛逆“不再是单纯的对抗权威,而是对自己不公命运的抗争:他的“挣扎“是在孤独中渴望得到认可和爱。例如,哪吒渴望像普通孩子一样玩耍,渴望父母的陪伴,却固魔丸的身份而无法实现,这种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使观众更能感同身受,也让哪吒成为一个有血有肉、贴近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形象的角色。
(整理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离不开其精良的制作。这部电影历经2年打磨剧本,3年制作,有60多家制作团队、1600多位制作人员参与。为了呈现出完美的视觉效果,制作团队在细节上精益求精。在“江山社稷图中四个人抢笔“的场景中,仅草围就做了2个月。而在塑造龙王形象时,位于西湖区艺创小镇园区的浙江花果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特效制作,他们研究了大量的中国传统神话中关于龙的描绘,从龙鳞的质感、龙须的飘逸,到龙身游动时带动的光影变化,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设计,运用先进的3D建模技术和粒子特效系统,将传统的中国元素与现代动画技术完美融合,让龙王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整理自央视新闻)
材料四: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传达了深刻的主题。“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台词,体现了哪吒对命运的抗争精神,也反映了当代人对于掌握自己命运的渴望。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就像哪吒面对的偏见和误解一样。但电影告诉我们,不能被外界的因素所束缚,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同时,电影中添加的亲情元素也令人感动。哪吒的父母,李靖和殷夫人,他们对哪吒的爱是无私的。殷夫人工作繁忙却仍尽力陪伴哪吒,李靖则默默为哪吒承担一切,甚至愿意一命抵一命。这种亲情的描绘,让观众看到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让人们反思现代社会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此外,哪吒与敖丙之间复杂的关系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他们既是对手,又是朋友,在命运的交织中,彼此理解又相互对立,这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和关系。
(整理自央视新闻)
材料五: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该片仅上映3天7小时,票房就突破8亿,最终票房有望达到27.55亿元,成为当时国内影史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它的火爆不仅是票房数字的胜利,更是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部电影让更多人关注到国产动画,也让投资者看到了动画电影的市场潜力,为后续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和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整理自腾讯网)
16.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
A.神话中的哪吒因为夜叉带着一群虾兵蟹将要抓小孩往海里,就扔出了混天绫打死了夜叉。
B.电影中的哪吒与传统神话中的哪吒都是灵珠子转世,形象基本相同,都是正义的小英雄。
C.电影中的哪吒并不是一出生便带有魔性,所以,他的“叛逆“是对封建秩序的单纯对抗。
D.电影展现哪吒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使他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更贴近现实生活中的青少年。
17.下列对电影制作及影响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山社稷图中四个人抢笔“的场景,草图制作两个月,体现了制作团队对细节的追求。
B.浙江花果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研究了大量关于龙的描绘,独立完成这部电影的特效制作。
C.制作团队仅用先进的3D建模技术,将传统的中国元素与现代动画技术融合,丰富龙王形象。
D.此电影仅上映3天7小时,票房就突破8亿元,成为当时全球影史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
18.下列关于对材料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台词,传达出对命运抗争的精神,鼓励人们勇敢追求梦想。
B.电影在原有的神话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编,添加了亲情元素,让人感动又引发反思。
C.电影中哪吒与敖丙之间复杂的关系,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和关系。
D.这部电影是动画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动画电影的制作和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19.结合材料分析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难忘高原吉普车
刘励华
说到军车,不少人会想到北京吉普。这个越野车中的“硬汉子“,曾在军事交通史上留下一行行传奇辙印,高原军人对它更有着特殊情感。
我入伍于20世纪80年代,那时高原部队使用的小车就是北京吉普(212型)。当时我们团只有两辆,是机关公务用车。团首长将其视为宝贝疙瘩,非重要公务不肯轻易动车。驾驶员每天把车擦得锃亮,驾驶时更是生怕碰掉一点漆。
言普车总是吸引着大家的目光。看到吉普车驶进营连,战士们都会行注目礼。外出时,遇见吉普车奔驰在高原公路上,扬起一路烟尘,酷似骏马驰骋在疆场,官兵通常会引颈而望,直到车身消失在天边。
倘若能坐上一回吉普车,那甭提有多高兴了。有一次,炊事班班长到县城办事,返回时正好遇到团长乘车从师部开会回来,见他一个人走在公路上,团长就顺道把他捎回连队。下车后,炊事班班长的脸乐得像一朵花,引来众人羡慕的目光。
几年后,我成长为一名军事新闻工作者,并调到西藏军区机关工作。也就是从这时起,我才真正尝到坐吉普车的滋味。
那时的高原公路多是土路,起伏不平,坑坑洼洼,被人们称为“搓板路“。吉普车行驶在路上,怎么也快不起来。
行驶在海拔高的地区,吉普车也会出现“高原反应“,具体表现为排气管冒黑烟,并不时发出“嘭嘭“的响声。遇到爬坡时,车尾简直是浓烟滚滚,排气管里发出的声响震耳欲聋。有时一段长坡没爬完,巨大的声响戛然而止,车熄火了,驾驶员再怎么点火车也发动不起来。
车趴窝了,怎么办?这时,不等驾驶员发话。我们坐车的人立即跳下来,把车往前推,待车轮渐渐转动起来跑上几十米后,驾驶员猛一挂挡,发动机又重新响起轰鸣声。吉普车的“高反“过去了,推车人的“高反“上来了,只见个个脸色熟白,张大嘴巴喘息好半天才缓过劲来。
高原行车难,途中随时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驾驶员不仅要熟悉吉普车的牌气,拥有过硬的驾驶技术,还要掌握“望闻问切“技能,随时随地能排除车辆出现的各种高原“疾患“。
有一次,我陪同一家媒体的记者去边防采访。吉普车驶出拉萨时,一路坦途,跑得还算欢实。可翻越一座海拔5600米的大山时,车就抛锚了。驾驶员打开车前盖检查。“油泵发‘高烧’了,得用物理降温法‘退烧’。“驾驶员一边说着,一边从路边取来一桶水淋在油泵上。
吉普车继续上路,然而不到20分钟发动机又熄火了。驾驶员下车检查,发现还是同样的问题,索性从路边的水沟里挖来一团泥,糊在油泵上,心想这样冷却效果会更好一些。款料,行驶没多远,发动机又罢工了……就这样,走走停停反复10多次,车终于爬上山顶。
从山脚到山顶20多公里山路,吉普车走了4个多小时。同行的记者感慨地说:“这趟高原之行,真是令人难忘!“
1996年,上级给我们配发了一台新的吉普车。没想到上高原不到1年时间,它就患上了一身“高原病“:动力变弱、故障频发,遇到“拦路虎“就趴窝。
于是,在出行中常出现这样的画面:上高山时,车爬行吃力,我们就推着车走:过冰雪路时,我们给车轮套上防滑链,并下车陪着它走一程,以防发生意外;蹚冰河时,担心车载荷过大陷入河中,我们下车挽起裤腿、举着鞋,先走到对岸,等车渡过河再上车。
那年初冬时节,我们赴千里之外的边防连队采访。吉普车行驶至海拔6100米的山口,就再也跑不动了。驾驶员使出浑身解数,捣鼓了3个多小时,车依然纹丝不动。此时,太阳西沉,气温越来越低,严重缺氧让我们开始感到气短。驾驶员忧心忡忡地说,这里夜间气温达到零下20多摄氏度,缺氧也会加剧,如果不下山,会有性命之忧啊!
就在危险向我们渐渐逼近之时,迎面驶来一辆地方运输车,我果断拦下车,向司机说明情况。司机是个热心人,见我们遇到困难,立即调转车头,搭上我们的一位同事紧急下山,前往70多公里外的边防团报信。
晚上9点多钟,边防团派来的“救兵“到了。救援官兵见我们冻得快失去知觉,立即从保温壶里倒出姜汤让我们喝下,将棉被捂在我们身上,又把我们扶上车,连夜送到团卫生队。所幸救援及时,无人冻伤。第二天,团里又派一辆大车将我们的吉普车拖到团部。
类似经历,我遇到过好多次。在高原工作10多年,吉普车伴着我山一程、水一程,走向边关哨所:风一更、雪一更,探访座座军营,留下一行行深深辙印。每当采访满载而归时,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有意义。吉普车,不仅是我亲密的战友,更是我军事新闻生涯的“功臣“。在我心里,早已为它戴上一朵大红花。
如今,高原的交通条件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工具与出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然而,我与吉普车结下的情,却永远留在心里,慰藉和温暖着我。
(整理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2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描写吉普车在高原的行驶状况,展现了高原环境的恶劣。
B.文中“我“遇到危险深夜被困、最终获救的情节,使文章更具波澜。
C.驾驶员掌握“望闻问切“技能,无需其他人的协助就能解决问题。
D.文章运用通俗易懂、直白流畅的语言进行叙述,使读者易于理解。
21.请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⑴外出时,遇见吉普车奔驰在高原公路上,扬起一路烟尘,酷似骏马驰骋在疆场,官兵通常会引颈而望,直到车身消失在天边。(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⑵这时,不等驾驶员发话,我们坐车的人立即跳下来,把车往前推。(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22.文中的吉普车在高原行驶途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3.文章结尾说“我与吉普车结下的情,却永远留在心里“,结合全文,说说这份情包含哪些情感。
三、写作(共50分)
24.亲人是一把遮风挡雨的伞,让我们感受到温暖;朋友是一湾滋润心田的泉,陪伴我们走过每一段旅程:陌生人是一阵轻拂湖面的风,泛起心灵的涟漪。总有一个人,在我们成长路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请以“幸好遇见▲的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600字以上:
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四、附加题(8分)
【名著阅读】
25.分类批注。根据《骆驼祥子》的内容,把表格补充完整。
作者 书名 相关情节 批注角度 批注
老舍 《骆驼祥子》 ①   (人名)把筷子放下了:“祥子!你让狼叼了去,还是上非洲挖金矿去了““哼!“样子没说出什么来。 人物形象 写出主人公的②   (性格)。为后续她对祥子展开热烈追求埋下伏笔。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为了躲避彼得留拉匪徒的搜捕,③   (人名)来到保尔家,和保尔一起生活了8天。在这期间,他给保尔讲述了很多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让保尔懂得了生命的真理,也让保尔知道了布尔什维克是不屈不挠地跟压迫者、富人作斗争的革命政党。 写作手法 打破保尔原有的生活轨迹,为其后来④   (情节)埋下伏笔,使故事从少年生活转向革命征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6.精思批注。“宿命论者在命运前低头,英雄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人生困境,不同的选择往往导向不同的结局,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小说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启示。
《骆驼祥子》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A
【答案】5.①;“知粥常乐”谐音“知足常乐”,既点明店铺经营的是粥品,又传递出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生动有趣,易记易传播
6.孝亲似海心间积德泽长流
7.应该去实地采风,不用AI创作;AI无法重现人类的生命体验和情感共振,而实地采风能捕捉鲜活素材,且AI创造力受限于训练数据,难以突破范式,文艺创作的价值表达是算法无法复制的;解析:结合材料,从AI的局限性和实地采风的必要性进行劝说
【答案】8.朔气传金柝;青草池塘处处蛙;莫笑农家腊酒浑;一山放出一山拦;濯清涟而不妖;苔痕上阶绿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答案】10.A
11.C
12.那么字印平整得像磨刀石;小的镜子不能完整地照出人的脸
13.体现了古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富有智慧的品质;甲文毕昇发明活板印刷术,乙文古人根据镜子大小设计凹凸面,都展现了创新精神;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答案】14.七言绝句
15.相同点:都抒发了站在高处的豪情壮志;不同点:王安石的诗还表达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政治抱负和高瞻远瞩的胸襟,杜甫的《望岳》则更多体现了对泰山的赞美和攀登顶峰的决心
【答案】16.D
17.A
18.D
19.①形象塑造立体丰满,贴近现实,引发观众共鸣;②制作精良,细节精益求精,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技术;③主题深刻,传达抗争精神、亲情等,引发思考;④票房成功,得到市场认可,推动产业发展
【答案】20.C
2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奔驰的吉普车比作驰骋疆场的骏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吉普车在高原行驶的英姿,以及官兵对它的崇敬与向往之情;运用动作描写,“跳”“推”等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大家主动推车的情景,体现了团队协作精神和面对困难的积极态度
22..①行驶在“搓板路”上,速度慢;②出现“高原反应”,排气管冒黑烟、发出巨响,甚至熄火;③油泵易“高烧”,需要反复降温;④新吉普车患上“高原病”,动力弱、故障频发;⑤在高海拔山口无法行驶
23.①对吉普车的喜爱与珍视,它是高原军人的重要伙伴;②对与吉普车相伴的艰苦而难忘的经历的回忆;③对高原军人不畏艰难、团结协作精神的赞美;④对那段军事新闻生涯的怀念与自豪
24.【答案】略
【答案】25.虎妞;沉默寡言(或不善言辞);朱赫来;走上革命道路
26.示例一:祥子面对人生困境,起初努力奋斗想买车,但经历三起三落,最终向命运低头,变得麻木潦倒,成为宿命论者的悲剧,启示我们面对困境不能放弃,要积极抗争。
示例二:保尔面对身体的残疾和生活的磨难,没有屈服,而是凭借坚强意志投身革命和写作,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英雄,启示我们要勇于战胜困境,掌控自己的人生。
第 PAGE 页,共 NUMPAGES 页
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