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鉴别和检验-初中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物质的鉴别和检验-初中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专题复习《物质的鉴别和检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常见物质的鉴别和检验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2.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能根据物质的特性设计出鉴别物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处理
4.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物质鉴别和检验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学生运用特征反应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梳理考点, 构建网络(15—20分钟)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厨房里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液体,一瓶是白醋另一瓶是白酒,你怎么鉴别?
过渡:在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对几种物质进行鉴别,也就是根据物质间的性质差别,以及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同现象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几种物质区分开来。为了更好的鉴别物质,我们先要储备一些物质检验的方法。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自主完成学案考点梳理内容后进行交流汇报。 考点一: 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检验方法 现象 O2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H2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 CO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只用澄清的石灰水浸润过的烧杯 CH4点燃后,用干冷的和澄清的石灰水浸润过的烧杯分别罩在火焰的上方 CO2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考点二: 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试剂或方法实验现象H+紫色石蕊溶液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加入少量锌粒等活泼金属OH-试剂或方法实验现象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滴加CuSO4溶液(或FeCl3溶液)SO加Ba (NO3)2溶液, 稀HNO3溶液CO遇H+,澄清石灰水Cl-加Ag NO3溶液,稀HNO3溶液
NH遇OH-,加热Ag+遇Cl-,稀HNO3 Mg2+加NaOH溶液Cu2+加NaOH溶液Fe3+加NaOH溶液Ba2+加稀H2SO4,稀HNO3溶液
考点三:溶于水温度变化情况 (1)溶于水吸热:NH4NO3 (2)溶于水放热:NaOH、浓H2SO4、CaO 考点四:常见离子的颜色 Fe2+(浅绿色)、 Fe3+(黄色)、 Cu2+(蓝色)、MnO4-(紫色)等。 解题方法指导 :固体、气体、液体物质鉴别和检验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思考回答:闻气味 明确目标 完成学案考点梳理 交流汇报 思考,并总结归纳 师生共同反馈、纠正、补充、完善 木条复燃或燃烧更旺 火焰呈淡蓝色, 烧杯壁上有水珠 火焰呈蓝色, 烧杯内壁变浑浊 火焰呈蓝色,干冷 的烧杯壁上出现水珠,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完成学案考点梳理 交流汇报 变蓝 变红 pH大于7 生成蓝色絮状沉淀(或红褐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于稀HNO3 有气体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HNO3 师生共同反馈、纠正、补充、完善 完成学案考点梳理 交流汇报 3 师生共同反馈、纠正、补充、完善 思考、回答、体会物质鉴别和检验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注重师生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生活情景引入,激发求知欲。 自学感知,构建知识网 交流汇报 知识梳理, 提高复习效率。 训练学生分析能力 让学生体会并了解物质的鉴别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不同,通过明显现象,将物质一一鉴别。 使学生对所学物质的性质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并熟知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使学生明确物质鉴别和检验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典例剖析,精讲点拨(5—8分钟) 课件出示典型题例,剖析例题,精讲点拨解题的关键点和复习的重难点,师生共同提炼总结规律、技巧和方法。 思考、分组讨论 听讲、总结、记忆
三、课堂练习,反馈矫正(5—10分钟) 学案或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自主练习, 检查巡视学生练习情况,反馈矫正练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疑难点,点拨方法。 课堂练习 听讲,纠错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归纳总结,拓展训练(5分钟) 让学生先反思、交流、总结本节课复习内容,教师再指出应该特别识记、理解的重点知识和考点,提示学生查漏补缺。 精选题型新颖、材料新鲜并与生产、日常生活、新科技等有关的新情景题,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 反思、交流、总结 听讲、记忆、强化 课后练习 深化理解知识,进一步掌握应用知识的思路、方法、技巧。
【板书设计】
物质的鉴别和检验专题复习
(








) (
常见气体的检验
)
(
常见
阴离子
的检验
)
(
常见
阳离子
的检验
)
(
溶于水温度变化情况
)
(
常见离子的颜色
)
(
固体、气体、液体物质鉴别和检验
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