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复习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掌握化学综合计算题的特点,及一般解题思路及方法。2.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求解,在练习中掌握提高并总结综合计算的基本技能。3. 学会类比联想,灵活转化思路。4.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5.通过复习常见的化学计算题,让学生学会类比联想,灵活转化思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6.复习常见的化学计算题,让学生学会类比联想,灵活转化思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化学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重点:1、 利用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有关知识进行综合计算。2、 掌握综合计算题的基本解题思路。难点:1、 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2.、理清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通过比较、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来突破难点。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创景激趣,明确目标(2分钟) 【导入】中考要求 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通常在试卷的最后一题考察,所占分值为6分。 【板书课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学生观察、倾听、思考、 回答 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展示学业水平检测对计算题的要求,引起学生的重视。(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一)计算步骤 1、设未知数 2、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3、找出有关物质的量 4、列出比例式 5、求解 6、简明写出答案 (二)提示 三个要领 三个关键 1、步骤要完整 1、准确书写化学式 2、格式要规范 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3、得数要准确 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提示】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时,一定要用纯净物的质量列比例式。 三、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 一、文字表达一型: 一、文字表达二型: 守恒法 反应物或生成物气体或沉淀的量= ∑反应物的量 - ∑生成物的量 一、文字表达三型 —— 纯度法 纯净物的质量 = 混合物(或溶液)的量×纯度(或质量分数) 二、图像 三、表格型 观察表格中实验数据判断恰好反应完时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再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不纯反应物、计算纯度) 四、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如果要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思考: 1、反应后所得溶质的质量(分子)。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求出。有时溶质的质量还包括原固体混合物中该溶质的质量。 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母)。 反应后溶液质量=反应前所有物质的总质量—生成沉淀质量 — 生成气体质量。 3、代入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典例剖析,精讲点拨(10—15分钟) 课件出示典型题例,剖析例题,精讲点拨解题的关键点和复习的重难点,师生共同提炼总结规律、技巧和方法。 自己提出存在的问题 与老师一同再现知识,强化印象并加深理解 与老师一同分析计算的类型,并寻找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归纳,总结,记忆 生生合作及小组讨论互动交流解决教师提出的例题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学会归纳和评价。 通过让学生回顾知识点,查找知识上的漏洞,构建知识网络。 让学生学会类比联想,灵活转化思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理解及归纳能力 帮助学生熟悉有关知识,并加深记忆和理解,为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三)总结反刍,当堂检测(10-15分钟) 学案或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自主练习, 检查巡视学生练习情况,反馈矫正练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疑难点,点拨方法。 思考、练习、回答 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四)展示点评,总结升华(5分钟) 通过复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启示或发现? 引导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价值观上总结归纳 思考,回忆学习过程,归纳整理知识 将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板书设计 专题复习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计算步骤 1、设未知数 2、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3、找出有关物质的量 4、列出比例式 5、求解 6、简明写出答案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