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含义及曲线-初中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溶解度含义及曲线-初中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专题复习 《溶解度含义及溶解度曲线》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溶解度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可充分利用生活中有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以至用的意识。
2、复习目标:
(1)对本课题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2)加深对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通过生活经历的体验,了解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在形成过程中的特点,能够采用几种方法使他们相互转换。
(4)了解溶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并能通过表格初步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图。
(5)能够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的相关溶解信息
(6)进一步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7)通过观察和绘制曲线图,进一步了解数与形的相互应用,并在操作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重点】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
【难点】饱和溶液的涵义,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溶解度的相关应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及小组讨论等互动交流的形式来明析概念,及概念的使用条件,再配与【误区警示】【高频考点】【甄别·判断】【易错提醒】【高频考点】【经典真题,感悟中考】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重点。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挂图、导学案
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景激趣,明确目标(2分钟) 【思考感悟】 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可以使任意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吗? 它们如何相互转化?溶液是否饱和与浓溶液和稀溶液有什么关系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气体溶解度有何区别及应用? 倾听 观看 思考、 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合作探究,讨论释疑(10-15分钟) 【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出存在的问题或疑惑。 考点一: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判断依据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 4.溶液是否饱和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关系 考点二:溶解度含义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 (2)“四要素” (3)影响因素 2.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 (2)影响因素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考点三: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分析 考点四:结晶 【解决问题】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 【核心要点,聚焦突破】【误区警示】【高频考点】 【甄别·判断】【特别提醒】【易错提醒】【高频考点】【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等方式法帮助解决 自己提出存在的问题 生生合作及小组讨论互动交流解决提出的部分问题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学会归纳和评价。 通过学生合作及小组讨论互动交流找出概念的关键词,易混点,并进行明辨。
(三)总结反刍,当堂检测(10-15分钟) 让学生进行课堂达标练习(见导学案),之后反馈检查。 思考、练习、回答 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四)展示点评,总结升华(5分钟) 通过复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启示或发现? 引导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价值观上总结归纳 思考,回忆学习过程,归纳整理知识 将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考点一: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溶液是否饱和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关系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 考点二:溶解度含义 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气体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考点三: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考点四:结晶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