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能源和资源-初中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初中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资源简介

专题复习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教学设计
一、命题思路导航
燃料的燃烧和能源问题在近几年中考中的比重上升趋势非常明显,资源的利用、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是这部分内容在命题中的重头戏。考查形式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为主。这部分试题的难度都不大,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目标
1.认识常见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3.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4.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及石油加工的主要产品。
5. 了解我国能源短缺的国情。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6. 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复习专题内容 要点、考点聚焦:提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要求 了解复习的知识提纲、复习目标 明确复习方向
【多媒体展示】 考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一、燃烧是 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 反应。 燃烧的条件 特别强调三者缺一不可 增大 三、促进燃烧的方法 增大 缓慢氧化 五、自然 六、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原理 几种常见的灭火器及适用范围 火灾逃生的方法 播放各种火灾逃生的方法视频 【多媒体展示】 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下列实验中白磷能够燃烧的是( ) 3.入夏以来,消防官兵扑灭了黑龙江、内蒙古三起特大森林火灾。开辟防火带(用于防火的通道)是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消防人员快速通行 B.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C.减少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4.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白色蜡状固体,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然后按A装置进行实验 (1)观察到的现象为:①铜片上的红磷 ;②水下的白磷 。 (2)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和C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装置中的白磷燃烧。 (3)从以上实验分析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 和 。 【多媒体展示】 考点2可燃物的爆炸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爆炸的原理 爆炸 常见易燃、易爆物 安全知识 (1)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2)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三、一些与燃烧和爆炸的图标 【多媒体展示】出示课本上的一些图片 【多媒体展示】 1.下列物质和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氮气 B.天然气 C.氢气 D.面粉粉尘 2.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其共同点是( ) A.放出热量 B.发光 C.达到着火点 D.必须都是气体 3.燃放鞭炮容易给人身和环境带来危害,益阳市政府早已在市区发布了禁放令,作为中学生,除了要带头遵守外,还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是( ) A B C D 【多媒体展示】 考点3 煤、石油、天然气的组成及用途 化石燃料------包括 煤、石油、天然气,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1、煤: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混合物,主要 C元素组成 2、石油: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混合物,主要有C元素组成,利用沸点不同可提炼出汽油,煤油等多种化工产品。 3、天然气(又名:沼气、瓦斯、坑气 ) 主要成份是(CH4)甲烷 【多媒体展示】 1.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天然气 B.煤 C.石油 D.乙醇 2.据《彭城晚报》报道,我市明年开始供应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一氧化碳 B.甲烷 C.氢气D.煤气 3.对于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氢气三种物质,根据它们某种共同的性质可以归为一类。根据这种性质,下列物质中可以和它们归为一类的有( ) A.N2 B.CO2 C.SO2 D.CO 【多媒体展示】 考点4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化石燃料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有害气体 空气污染物 固体颗粒 1.自1999年初,北京市政府采取措施,强制各用煤单位应使用低硫优质煤,主要是为了防止下列哪种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 2.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的汽油(含铅汽油中溶有能提高汽油抗震性的四乙基铅),其主要原因是( ) A.提高汽油燃烧效率        B.降低汽油成本 C.避免铅污染大气        D.铅资源短缺 【多媒体展示】 考点5 开发新能源 乙醇——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是一种有机物。 俗名:酒精 书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说说乙醇的用途 2、氢气——最清洁燃料 说说氢气作为最清洁能源的原因 书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可燃冰 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将成 为未来新能源,但目前开采技术存在困难。 4、新能源开发——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等 【多媒体展示】 1.氢气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下列关于氢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 B.氢气可用于生产盐酸、氨气等化工产品 C.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常用于冶炼金属 D.氢气作为燃料,主要优点是来源广、热值高、无污染 2.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气体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它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电池所需燃料的理由是( ) A都是无毒无害气体 B在自然界都大量存在 C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D燃烧产物均为CO2和H2O 3.合理开发和使用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列保护资源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A.铁栏杆上刷一层油漆,以保护金属资源B.工厂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以节约水资源C.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以节约石油资源D.严禁使用一次性木筷,以保护森林资源 4.合理利用燃料,防止污染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是比汽油更环保的燃料 B.天然气是比煤更清洁的燃料 C.氢气是比天然气更理想的燃料 D.石油是工厂经常使用的燃料 【多媒体展示】 考点6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丰富性: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 有限性:可利用的淡水不到0.65% 。 水体污染主要来源 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爱护水资源的措施 节约用水 (2)防止水体污染 回顾知识点 根据课件展示的提纲,完成知识点的填空 认识燃烧和缓慢氧化、自然的不同 根据课件展示的内容完成灭火的原理填空 了解各种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观看视频 独立思考完成相关练习 根据导学案快速完成 思考 完成练习 根据课件的内容认识爆炸的原理及安全知识 看图、识记 根据知识点完成练习 根据课件展示的内容回顾知识点 知道天然气的俗名 会写天然气燃烧化学方程式 思考独立完成 思考回答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回答有害气体有哪些 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回顾知识点 知道酒精的俗名 会写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知道氢气作为最清洁能源的原因 了解未来能源可燃冰 知道一些新能源 独立思考快速完成练习 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 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形成网络。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及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根据不同的火灾会选择不同的灭火器 学会在火灾中逃生的方法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理解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灭火的原理、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是中考热点。 巩固知识点 牢记知识点 能够说出每个图片所代表的含义及能分辨哪些地方该张贴什么图片 巩固考点2的内容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识记知识点 巩固考点3的内容 知道空气污染的原因 巩固考点4的内容 回顾知识点并识记 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会列举新能源 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作用。 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中考链接】 附导学案 积极思考,完成本节课所 巩固本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 (
燃烧与灭火
)化 (
易燃物与易爆物
)与 (
化石燃料
) (
CH4 + 2O2 = CO2 + 2H2O
)能 (
气体
)源 (
空气污染物
) (
固体颗粒
)资 源 (
新能源
) (
乙醇:C2H5OH+3O2= 2CO2+3H2O
)的 (
氢气:2H2+O2= 2H2O
)利 用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复习课,教学内容几乎含盖了第七单元的所有知识内容,虽然学生已经学习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分析能力。但间隔的时间较长,因此内容较多、任务也较重,在时间上也显得紧张,这要求教师课前做好调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做好调控,环节紧凑、语言简练,该细的地方细,该略的地方略,着重解决学生仍感到难的知识和问题,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所以本课采用了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交流补充、设疑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前面所学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本节课进行得较仓促,因此,如果时间允许,本课应分成两课时进行,那样会有更多的时间加强巩固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