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节 运动和静止【A层 基础必会】考点一 机械运动1.(2024·烟台期中)以下诗句描写的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2.观察不同时刻拍摄的甲、乙两组照片(如图所示),其中能判断是飞机还是汽车在做机械运动的图是 ,你判断的依据是 。 考点二 参照物3.(2024·东营质检)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C.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就是指两个物体相对于地面都静止D.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4.(2024·泰安期末)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的“轻舟”是运动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轻舟 B.船夫 C.山峰 D.船舱5.如图所示,在收割工作中,联合收割机和运输谷物的车辆以同样快慢、向相同方向前进。如果说运输车内所装的谷物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联合收割机司机 B.空中下落的谷物C.前方田里的庄稼 D.天空飘着的白云6.低碳出行是节能环保的时尚运动。如图所示是小萌同学骑自行车郊游的情景,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这是以 为参照物的;她说她自己是静止不动的,她是以 为参照物的。 7.(2022·东营中考)2022年5月1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从科考基地成功上浮到海拔9 032米的高空,创造了大气科学观测海拔高度的世界纪录。当通过收放缆绳控制浮空艇“驻空”悬停时,我们选择的参照物是 。 考点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8.(2024·济南莱芜区期末)如图所示是两位初中生放学路上发生的情景,学生和车里的司机以及乘客分别有不同的感受,对情景中的描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以树木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B.以学生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C.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D.以乘客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9.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A正在对战机B进行空中加油。为了确保飞行安全,在加油时加油机A和战机B的飞行应“同步”。此时,加油机A相对于地面是 的,相对于战机B是 的。 小明在观看4×100米接力赛时,刚开始,小明发现运动员跑得飞快,小明是以 为参照物;进入接力区后,接力棒相对于地面是 的;接力的一瞬间,两个交接的运动员是相对 的。 【B层 能力提升】11.有一位诗人曾写下了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这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桥 B.人 C.水 D.地面12.(2024·东营质检)小明在作文中写道:我坐在奔驰的火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看到路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去……其中“奔驰”“静靠”“后退”所选用的参照物分别是 ( )A.火车、地面、椅背B.椅背、火车、地面C.地面、椅背、火车D.都是地面13.(多选)在田径赛场上,为了及时捕捉赛事的精彩画面和比赛细节,常采用先进的高速轨道摄像装置,俗称“电兔子”,就是一个可以在轨道上来回奔跑的载有高速摄像机的小车,它可以跟随运动员一起运动并同步拍摄该运动员,从而实现拍摄完美的视觉画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电兔子”为参照物,看台上的观众是运动的B.以“电兔子”为参照物,被拍摄的运动员是静止的C.以“电兔子”为参照物,被拍摄的运动员是运动的D.以看台上的观众为参照物,比赛中的运动员是静止的14.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和“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 和 为参照物的。(均选填“榆堤”或“船”) 15.在我国古代小说《镜花缘》里写道:“去年一阵大风,把我家院内的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外去。”说这句话的人和相信这句话的人在大风来前是以 为参照物的,在大风来后又是以 为参照物的。一般人不相信一口井会被吹到篱笆外去,是因为他们以 为参照物。 【C层 素养培优】16.(多选)(2024·烟台质检)观光电梯的轿厢壁是透明的,游客可乘电梯观看轿厢外的景物。若甲、乙两人各乘一台观光电梯,甲看见楼房和乙都在匀速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一定都相对地面下降B.乙看见甲在匀速下降C.乙有可能相对地面下降D.甲有可能相对地面静止17.(2024·淄博质检)小高坐在出租车甲里,看到楼房在快速地向南后退,同时感觉路边的另一辆出租车乙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楼房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运动的,出租车乙是静止的B.以楼房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向南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小高是向北运动的答案【A层 基础必会】考点一 机械运动1.(2024·烟台期中)以下诗句描写的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D)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2.观察不同时刻拍摄的甲、乙两组照片(如图所示),其中能判断是飞机还是汽车在做机械运动的图是 乙 ,你判断的依据是 相对于树而言,飞机的位置变化,汽车的位置没有变化 。 考点二 参照物3.(2024·东营质检)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C.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就是指两个物体相对于地面都静止D.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4.(2024·泰安期末)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的“轻舟”是运动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C)A.轻舟 B.船夫 C.山峰 D.船舱5.如图所示,在收割工作中,联合收割机和运输谷物的车辆以同样快慢、向相同方向前进。如果说运输车内所装的谷物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A.联合收割机司机 B.空中下落的谷物C.前方田里的庄稼 D.天空飘着的白云6.低碳出行是节能环保的时尚运动。如图所示是小萌同学骑自行车郊游的情景,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这是以 自行车(或小萌自己) 为参照物的;她说她自己是静止不动的,她是以 自行车 为参照物的。 7.(2022·东营中考)2022年5月1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从科考基地成功上浮到海拔9 032米的高空,创造了大气科学观测海拔高度的世界纪录。当通过收放缆绳控制浮空艇“驻空”悬停时,我们选择的参照物是 地面 。 考点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8.(2024·济南莱芜区期末)如图所示是两位初中生放学路上发生的情景,学生和车里的司机以及乘客分别有不同的感受,对情景中的描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A.以树木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B.以学生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C.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D.以乘客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9.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A正在对战机B进行空中加油。为了确保飞行安全,在加油时加油机A和战机B的飞行应“同步”。此时,加油机A相对于地面是 运动 的,相对于战机B是 静止 的。 10.小明在观看4×100米接力赛时,刚开始,小明发现运动员跑得飞快,小明是以 跑道 为参照物;进入接力区后,接力棒相对于地面是 运动 的;接力的一瞬间,两个交接的运动员是相对 静止 的。 【B层 能力提升】11.有一位诗人曾写下了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这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C)A.桥 B.人 C.水 D.地面12.(2024·东营质检)小明在作文中写道:我坐在奔驰的火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看到路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去……其中“奔驰”“静靠”“后退”所选用的参照物分别是 (C)A.火车、地面、椅背B.椅背、火车、地面C.地面、椅背、火车D.都是地面13.(多选)在田径赛场上,为了及时捕捉赛事的精彩画面和比赛细节,常采用先进的高速轨道摄像装置,俗称“电兔子”,就是一个可以在轨道上来回奔跑的载有高速摄像机的小车,它可以跟随运动员一起运动并同步拍摄该运动员,从而实现拍摄完美的视觉画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A.以“电兔子”为参照物,看台上的观众是运动的B.以“电兔子”为参照物,被拍摄的运动员是静止的C.以“电兔子”为参照物,被拍摄的运动员是运动的D.以看台上的观众为参照物,比赛中的运动员是静止的14.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和“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 船 和 榆堤 为参照物的。(均选填“榆堤”或“船”) 15.在我国古代小说《镜花缘》里写道:“去年一阵大风,把我家院内的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外去。”说这句话的人和相信这句话的人在大风来前是以 篱笆 为参照物的,在大风来后又是以 篱笆 为参照物的。一般人不相信一口井会被吹到篱笆外去,是因为他们以 地面 为参照物。 【C层 素养培优】16.(多选)(2024·烟台质检)观光电梯的轿厢壁是透明的,游客可乘电梯观看轿厢外的景物。若甲、乙两人各乘一台观光电梯,甲看见楼房和乙都在匀速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A.甲和乙一定都相对地面下降B.乙看见甲在匀速下降C.乙有可能相对地面下降D.甲有可能相对地面静止【点思路】楼房静止在地面上不动,以此展开运动情况的推断。17.(2024·淄博质检)小高坐在出租车甲里,看到楼房在快速地向南后退,同时感觉路边的另一辆出租车乙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以楼房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运动的,出租车乙是静止的B.以楼房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向南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小高是向北运动的D.以出租车乙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向北运动的【点思路】楼房在地面上静止不动,以此作为参照判断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