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A层 基础必会】考点一 匀速直线运动1.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正在进站的火车B.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C.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2.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照相机拍摄到的4个物体运动时的闪光照片,图中箭头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那么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 )3.(2024·淄博质检)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其速度就越大B.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C.匀速直线运动是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其速度就越大考点二 平均速度4.(2024·淄博质检)学校运动会100 m决赛时,中间过程丁乐落后于张宇,冲击阶段丁乐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丁乐比张宇的平均速度大B.丁乐比张宇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5.一列火车由静止从车站出发,开出100 s后速度可达20 m/s,在此期间火车共行驶1 000 m,平均速度是 ( )A.0.2 m/s B.20 m/sC.10 m/s D.无法确定6.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第1 s内的距离是3 m,第2 s内的距离是5 m,第3 s内的距离是7 m,此时速度达到6 m/s,这个物体在做 运动,则第1 s的平均速度是 ,前2 s的平均速度是 ,3 s内的平均速度是 。 7.如图所示为测试飞机滑跑阶段动力性能的监控屏幕截图,图中计时器(格式“时:分:秒”)表示飞机到达感光装置的时刻,飞机长度约为教室长度的2倍,结合图片信息,估算飞机的滑跑速度最接近 ( )A.10 m/s B.30 m/sC.60 m/s D.90 m/s考点三 物体的运动图象8.图中表示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B)9.如图为甲、乙两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 ( )A.0~5 s内,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1~3 s内,乙的速度为2 m/sC.3~5 s内,两物体速度相等D.2 s时刻,乙追上甲相遇易错点 误将速度的平均值当成平均速度10.(2023·淄博市周村区期中)小红参加百米赛跑,她起跑的速度是7 m/s,中途的速度是9 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0 m/s,若她的成绩为12.5 s。则她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10 m/s B.8.67 m/sC.8 m/s D.12 m/s【B层 能力提升】11.(2024·淄博质检)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v的大小不变,与s、t的大小无关12.(多选)假期,小勇骑自行车外出游玩,从家里出发后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他骑行中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勇骑行离家最远距离为100 kmB.整个过程中,小勇停下来休息了1次C.骑行中,小勇最快速度为50 km/hD.整个过程中,小勇骑行的平均速度为10 km/h13.(2023·北京期末)司机驾驶汽车以15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司机经过0.4 s的反应后踩下刹车,之后经过3.6 s汽车滑行了34 m停止。则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这段时间,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m/s。 14.(2024·烟台质检)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璀璨夺目,熠熠生辉,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秉承和弘扬。如图为我国汉代科学家、发明家张衡研制出的一种会自动记载行程的车辆:记里鼓车。因为车行一里路(古制“一里”等于现代的长度600 m)就自动打一次鼓的装置,故名“记里鼓车“。某次张衡乘鼓车从A城去B城,途径C地时他恰好听到了第48次鼓声(即48里路),历时一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两个小时)。根据题文,试求:(1)鼓车从A城到C地的平均速度v1为多少m/s;(2)到达C地后,鼓车以v2=6 m/s的速度又匀速行驶了一个时辰后恰好到达了B城,则A、B两城的距离为多少米 (3)若张衡选择以速度v1匀速走前一半路程,以v2的速度匀速行驶剩余的路程,则他从A城到B城的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m/s 【C层 素养培优】15.甲、乙两同学在一段平直道路上相向而行,两位同学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甲的速度为 m/s,当t等于10 s时,甲、乙相距1.2 m,则当t= s时,甲、乙相遇。 16.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由图甲可知在0~t1时间内,两车速度vA vB (选填“>”“<”或“=”),30~40 s内B车移动的路程是 。在t2~t3时间内,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 (选填“东”或“西”)运动。 答案【A层 基础必会】考点一 匀速直线运动1.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B)A.正在进站的火车B.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C.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2.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照相机拍摄到的4个物体运动时的闪光照片,图中箭头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那么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C)3.(2024·淄博质检)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其速度就越大B.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C.匀速直线运动是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其速度就越大考点二 平均速度4.(2024·淄博质检)学校运动会100 m决赛时,中间过程丁乐落后于张宇,冲击阶段丁乐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A.丁乐比张宇的平均速度大B.丁乐比张宇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5.一列火车由静止从车站出发,开出100 s后速度可达20 m/s,在此期间火车共行驶1 000 m,平均速度是 (C)A.0.2 m/s B.20 m/sC.10 m/s D.无法确定6.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第1 s内的距离是3 m,第2 s内的距离是5 m,第3 s内的距离是7 m,此时速度达到6 m/s,这个物体在做 变速直线 运动,则第1 s的平均速度是 3 m/s ,前2 s的平均速度是 4 m/s ,3 s内的平均速度是 5 m/s 。 7.如图所示为测试飞机滑跑阶段动力性能的监控屏幕截图,图中计时器(格式“时:分:秒”)表示飞机到达感光装置的时刻,飞机长度约为教室长度的2倍,结合图片信息,估算飞机的滑跑速度最接近 (B)A.10 m/s B.30 m/sC.60 m/s D.90 m/s考点三 物体的运动图象8.图中表示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B)9.如图为甲、乙两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 (C)A.0~5 s内,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1~3 s内,乙的速度为2 m/sC.3~5 s内,两物体速度相等D.2 s时刻,乙追上甲相遇易错点 误将速度的平均值当成平均速度10.(2023·淄博市周村区期中)小红参加百米赛跑,她起跑的速度是7 m/s,中途的速度是9 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0 m/s,若她的成绩为12.5 s。则她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C)A.10 m/s B.8.67 m/sC.8 m/s D.12 m/s【B层 能力提升】11.(2024·淄博质检)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v的大小不变,与s、t的大小无关12.(多选)假期,小勇骑自行车外出游玩,从家里出发后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他骑行中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C)A.小勇骑行离家最远距离为100 kmB.整个过程中,小勇停下来休息了1次C.骑行中,小勇最快速度为50 km/hD.整个过程中,小勇骑行的平均速度为10 km/h13.(2023·北京期末)司机驾驶汽车以15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司机经过0.4 s的反应后踩下刹车,之后经过3.6 s汽车滑行了34 m停止。则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这段时间,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10 m/s。 14.(2024·烟台质检)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璀璨夺目,熠熠生辉,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秉承和弘扬。如图为我国汉代科学家、发明家张衡研制出的一种会自动记载行程的车辆:记里鼓车。因为车行一里路(古制“一里”等于现代的长度600 m)就自动打一次鼓的装置,故名“记里鼓车“。某次张衡乘鼓车从A城去B城,途径C地时他恰好听到了第48次鼓声(即48里路),历时一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两个小时)。根据题文,试求:(1)鼓车从A城到C地的平均速度v1为多少m/s;(2)到达C地后,鼓车以v2=6 m/s的速度又匀速行驶了一个时辰后恰好到达了B城,则A、B两城的距离为多少米 (3)若张衡选择以速度v1匀速走前一半路程,以v2的速度匀速行驶剩余的路程,则他从A城到B城的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m/s 解:(1)从A城到C地的路程:sAC=48×600 m=28 800 m,鼓车从A城到C地所用的时间tAC=2 h=2×3 600 s=7 200 s,鼓车从A城到C地的平均速度:v1===4 m/s;(2)由v=可知,C地到B城的距离:sBC=v2tBC=6 m/s×2×3 600 s=43 200 m,A、B两城的距离:s=sAC+sBC=28 800 m+43 200 m=72 000 m;(3)根据题意可知,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相等,即s1=s2=36 000 m,由v=可知,张衡以速度v1匀速走前一半路程所需的时间:t1===9 000 s,张衡以v2的速度匀速行驶剩余的路程所需的时间:t2===6 000 s,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t=t1+t2=9 000 s+6 000 s=15 000 s,他从A城到B城的全程平均速度:v===4.8 m/s。【C层 素养培优】15.甲、乙两同学在一段平直道路上相向而行,两位同学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甲的速度为 0.8 m/s,当t等于10 s时,甲、乙相距1.2 m,则当t= 9 s时,甲、乙相遇。 【点思路】 读图找相关物理量(1)出发前:甲、乙相距10 m。(2)交点:甲、乙相遇的时间。(3)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晚出发2 s。16.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由图甲可知在0~t1时间内,两车速度vA > vB (选填“>”“<”或“=”),30~40 s内B车移动的路程是 120 m 。在t2~t3时间内,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 东 (选填“东”或“西”)运动。 【点思路】根据图象,结合两车的速度大小、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解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