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城区联考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城区联考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城区联考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 运用(24分)
1.下面是小林同学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感悟片段,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题目。
待人kěn切的叶圣陶先生力求工作的完美,疲惫不堪的斯科特探险队不畏凛冽的风雪,_____,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我钦佩他们(  )的治学态度,至死不懈的探索精神。
(1)根据文段,写出相应的汉字和拼音。
①kén切    
②凛冽    
(2)在横线处补写句子,和前文构成一组排比。
(3)请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并列结构的四字词语。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真正的诗意,不应只是优雅时光里读书弄茶的闲情逸致,更应是纵使身处 ,依然不忘抬头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诗意不能带你渡过所有现实的难关,却能 智慧, 心灵,让平凡的生命,身在井隅,心向璀璨,追寻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A.困境 启迪 抚慰 B.困境 启发 抚恤
C.困难 启迪 抚恤 D.困难 启发 抚慰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的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自身对经典文学作品的价值作深入思考和逐步了解。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是否培养阅读的兴趣。
C.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弘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D.《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②所以说,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也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
③比如面对社区停车难这样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该怎样盘活各类资源,解决治理难题,满足居民诉求?
④这类问题都需要切实讲究科学方法和艺术,深入调查研究,才能予以解决。
⑤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A.⑤①③④② B.⑤①②③④ C.①⑤②③④ D.①⑤③②④
5.生活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小林要参加某社区的“语文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帮小林完成以下任务。
(1)社区里有一家中医馆即将开业,有人给写了一副对联,被家中的宠物咬碎了,只能隐约辨别出以下词语:
救 百病 千家 治
请你帮忙恢复这副对联,为中医馆做宣传。
上联:妙手回春    
下联:灵丹济世    
(2)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商家们的促销手段不断翻新,然而一些商家靠赠品、打折等手段向消费者索要好评。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问题。
小林和父母在某餐馆就餐后,对菜品质量很不满意,结账时服务员表示:如果写好评发朋友圈可以打折。小林母亲准备照做。如果你是小林,该怎样劝说母亲?
6.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    。
(2)    ,柳暗花明又一村。
(3)有约不来过夜半,    。
(4)杜牧《泊秦淮》中渲染了一幅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    ,    ”。
(5)《登飞来峰》中的“    ,    ”与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思相近。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7.对比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完成小题。
望岳①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②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①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杜甫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②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三月。头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八月,杜甫被俘。
(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B.“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词,此处将它人诗新颖别致。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到长安,山河依旧,草木茂密,诗人感慨万千。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颈联。
(2)这两首诗是杜甫在人生的两个不同阶段所写,而当时社会环境也截然不同,所以两首诗的内容和风格相差很大。请你分别写出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8.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②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③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选自《郑板桥集》)
【注释】①没没墨墨:意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仄径:狭窄的小路。③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有仙则名 查阅课下注释 ①   
窗外修竹 查阅字典法:a:修饰;b:整治c:学习;d:编纂;e:设置;f:长,高。 ②    (填字母)
惟劳苦贫病之人 课内迁移法:惟吾德馨 ③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志趣上的共同点。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自谋出路的树
麦伽
①好希望我家再多几棵蓝花楹树啊。蓝花楹那么美,春天里,满树紫云,氤氲旖旎,哪能仅仅一棵就够呢。我家后院,偏偏就一棵蓝花楹树。而且,这棵树还总是歪着脖子。
②也不只是歪着脖子。刚从泥地里钻出来,它就往邪路上长。说得不好听点,它真是从脚后跟开始,就已经铁下心走上旁门左道。
③它那歪脖子越过篱笆墙探入邻居家的躯干,被时不时来鸡窝里偷食的袋貂当作栈道,轻易就从邻居家的后花园暗度陈仓,翻入我家后花园。继而登堂入鸡舍,不掏分文,大吃大喝。
④该树实在可恨。它若年幼,我会在其主干下撑根粗壮柱子,逼着它往栋梁之才的方向健康成长。但是,这棵蓝花楹树是前屋主栽种的,壮实得让我无可奈何。甚至,我猜想着,在前屋主建房子之前,它大概就在此落地生根了吧?它那身材,比我的腰还粗壮。显然,已经与它短兵相接过的春雨秋风,少则它也见识过二十余载了。
⑤因为歪,横看竖看都不顺眼。我又没胆偷偷将它一锯了之——私自砍伐树木,哪怕是种在自家院子里,那也是违法的。
⑥说起来,我也挺佩服这棵树那么歪,比45度还歪,竟能做到不摔倒在地。对于树来说,身子是歪的,根是正的,就足以稳如泰山。就算根不正,甚至东倒西歪,那也不怕,只需根扎得足够深,也就够了。
⑦我家这棵蓝花楹树,之所以歪着身子长,会不会是一种无奈之下,自行琢磨出来的绝地生存之道呢?因为,那棵蓝花楹树的正上方,是两棵高大强壮、枝繁叶茂、对它来说简直是遮天蔽日的柏树。
⑧这两棵柏树,都至少有15米的身高,光是每年落在我家车库顶上的枯枝败叶,用一辆五十铃车的拖斗也装载不完。
⑨假如人群中的小弟,能有个大哥罩着,日子自然会轻易许多。但,若是一棵树头顶上有个实力强大的老大哥罩着,日子就太难过了。要阳光没阳光,要雨露没雨露,简直比没爹没妈的孤儿还惨。
⑩如果能到我家后花园来看一眼,你就会发现,那两棵参天的大柏树下,连杂草都没兴趣长出来。而那两棵参天大柏树,是后邻家的。
可蓝花楹树不是杂草,它既有骨气又有智慧。我猜,它被前房主栽下后,抬头一瞧,发现形势不对,看不到阳光雨露,也无法仰望星空,就赶紧另谋出路了。
一棵树,能有啥出路呢?总不是深更半夜,偷偷从土里爬出来,单腿跳着去找个新家吧?如果不愿一死了之,它唯一的办法,也只能是使出最大力气,歪着身子,瞅准空子,往斜刺里突围——哪里有无遮无拦的天空,它就往哪里伸展枝叶。
就这么长啊长,最后长到谁也奈何不了它的粗壮,谁也不得不仰视它的高大时,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我家这棵歪着身子、挣扎着成长的蓝花楹树,春天一到,花开满树,足以把我们家后院,以及后邻家的院子,都明亮得如同塞满整个蓝紫色海洋。
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谁能不说它满满的正能量呢!
(选自《意林》2022年5月下半月刊,有删改)
(1)请你说说,为什么一开始作者觉得这棵树“可恨”?
(2)文中两句划线句写得非常形象生动,请你根据提示,试着加以赏析。
①说得不好听点,它真是从脚后跟开始,就已经铁下心走上旁门左道。(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它唯一的办法,也只能是使出最大力气,歪着身子,瞅准空子,往斜刺里突围——哪里有无遮无拦的天空,它就往哪里伸展枝叶。(从加点词语表达效果角度赏析)
(3)文章写蓝花楹树,却花了很多笔墨写邻居家的两棵柏树,你认为有何作用?
(4)本文蓝花楹树的形象让你联想到《一颗小桃树》,请结合两文内容,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
10.文学类文本阅读。
图灵测试
王诺诺
格子间的四面墙都刷得雪白,年轻人对着屏幕,荧屏的光在他眼前不断闪烁,与屏幕背后的人工智能不断交谈已经使他声音沙哑,这就是人工智能图灵测试员的悲惨生活。
“你知道这个实验是干什么的吗?”年轻人对着屏幕问。
“图灵测试。将计算机接入可调取海量信息的网络,再命令它和人类测试员对话,如果人类测试员——也就是你,无法分辨对象是人还是电脑,那该人工智能就算通过了图灵测试。”一个生硬的声音回答道。
“说得对。那你来讲个恐怖故事吧。”
“从前有个庙……”
“停,你是电脑,这太明显了。”年轻人揉揉太阳穴,伸手去拿咖啡。
“第362号人工智能图灵测试失败。”系统宣布。
“我在这儿工作三个月了,每次电脑都能被我揪出来。已经362次了!”年轻人说。门外的统计员能够通过集音器听到他的话。
门外的统计员传来声音:“测试不都这样吗?我们隔壁有个实验,已经失败15019次了,照样启动了15020次测试。”
“难道要我也测试15020次吗?我说就该降低点难度,让这些电脑好通过测试……这样也好交差嘛!唉!363次实验启动!”
屏幕再度亮起,显示数字363。“你讲个恐怖故事吧。”年轻人说。
“真实的世界里从不缺少恐怖的故事。”363号人工智能说道。
“有意思。说得你好像在真实世界里活过一样。”
“你说的真实又是什么呢?”
“我是人类,我能喝咖啡,能在这里坐着,这就是真实。而你,很可能就是一段程序。”
“能喝咖啡就是真实吗?”扬声器里的音量忽然提高了,“如果一个人出生后就困在格子间,接受既定的知识,重复既定的对话,那他的生活是真实的吗?”
话音落下,似乎触碰到了什么开关。
年轻人忽然弯下腰去。这三个月他做着同样的事,但他这么做的原因呢?是谁聘用他的?是谁让他坐在这里的?他的回忆呢?他的姓名、父母、学校,他对此一无所知!为什么,他这三个月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你们……骗我!其实我、我才是被测试的对象,对吧?”半晌,年轻人抬起苍白的脸向屏幕问道。
就在此时,屏幕上的数字发生了变化———“第15020号人类镜像图灵测试,通过!”扬声器里的声音说道。
此时,在测试间外,两个机械外壳包裹的个体正在交谈:“成了!我就说要降低难度吧!这不就可以交差了!”
“是值得庆贺!自从两千年前人类灭绝,我们无数次想利用基因残片复制出有自我意识的‘人类’,成功的标准就是他能否通过镜像图灵测试——让复制人和计算机对话,看他能不能觉醒,并意识到人类已经毁灭,自己只是实验的观测对象。”
“之前15019个失败实验都快把我搞疯了。”
“是啊,人类向来不聪明,尤其是从他们完全依赖我们之后……我们给了他提示,他才能通过实验。接下来也不能松懈!我们试试不降低标准他要多久才能觉醒。记忆初始化——准备!”
(选自《今日文摘》,2023年11月刊,有删改)
(1)阅读小说,从“设置悬念——解开悬念”的角度来梳理小说情节。
设置悬念 解开悬念
年轻人为什么与屏幕背后的人工智能不断交谈? ①   
隔壁失败了15019次的测试是什么测试? ②   
③    年轻人是被测试的复制人。
真正开展图灵测试的是谁? ④   
(2)联系上下文,揣摩语句,分析年轻人的复杂情感。
半晌,年轻人抬起苍白的脸向屏幕问道。”
(3)小说中年轻人没有姓名。下列对这种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轻人是人工智能创造的人类镜像,是用作图灵测试的工具,人工智能没有赋予他姓名。
B.姓名是人具有人类个体特征的一种属性,年轻人其实并没有父母、家庭,自然没有姓名。
C.故事中没有赋予年轻人姓名,暗示他长时间以来没有真正的自我意识,不知道“我是谁”。
D.作者在刻意设置悬念,让读者对年轻人的姓氏产生疑问,从而产生进一步读下去的兴趣。
(4)结合文本内容以及链接材料,探究科技对人类来说有哪些现实意义。
材料一
“在人难以到达的海底进行探险,确实让人匪夷所思,但我相信,科学的进步终有一天会使海底变成通途的。”
(儒勒 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材料二
“……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
(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
四、名著阅读(6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填空。
名著联读探究卡
联读语段 联读意义
是的,我热爱大海!大海就是一切!……可以说,地球始于海洋,说不定将来还会最终归于海洋呢!大海宁静无边,它不属于独裁者。在海面上,独裁者们还能够行使某些极不公正的权利,相互争斗,弱肉强食,把陆地上的种种暴行带到了海上。然而,在海平面以下30英尺的海里,他们的权力就鞭长莫及……在这里,我享受着充分的自由。 ——《海底两万里》选段 联读,就是将两部或多部作品放在一起,在内容、主题或写法等方面进行关联探究,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们可以将儒勒 凡尔纳的两部作品《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放在一起联读。 左侧《海底两万里》选段中的“我”是 a     (人名),《神秘岛》则为读者揭示了他的身世。联读左侧两个语段,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海底两万里》中塑造该人物形象的意图,除了表达对科学的痴迷与追求,还表达b     。
他原来是印度王子,十岁时被父亲送到欧洲接受教育。父亲希望他将来能成为领导人民反抗压迫、恢复国家独立的领袖。但因为科技和军事的极端落后,他的起义以失败告终。从那时起,他便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节选自小华阅读《神秘岛》的笔记
12.《骆驼祥子》中,祥子周围的人在他悲剧人生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请在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他(她)对祥子的悲剧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人物】虎妞 小福子 孙侦探 曹先生
五、作文(50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炎炎夏日里,一口清凉的西瓜,是沁人心脾的味道:蔚蓝天空下,满野金黄的稻谷,是馥郁芬芳的味道;异地他乡处,一缕淡淡的乡愁,是魂牵梦萦的味道;依稀晨光中,母亲忙碌的身影,是淳厚质朴的味道:静谧柳荫旁,品读那别有情趣的文字,也是一种特别的味道……味道,无处不在。
请以“____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戏剧、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城区联考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 运用(24分)
1.下面是小林同学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感悟片段,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题目。
待人kěn切的叶圣陶先生力求工作的完美,疲惫不堪的斯科特探险队不畏凛冽的风雪,_____,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我钦佩他们(  )的治学态度,至死不懈的探索精神。
(1)根据文段,写出相应的汉字和拼音。
①kén切    
②凛冽    
(2)在横线处补写句子,和前文构成一组排比。
(3)请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并列结构的四字词语。
答案:
(1)恳 lǐn
(2)示例:遨游太空的杨利伟完成艰险的任务
(3)示例:勤奋刻苦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真正的诗意,不应只是优雅时光里读书弄茶的闲情逸致,更应是纵使身处 ,依然不忘抬头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诗意不能带你渡过所有现实的难关,却能 智慧, 心灵,让平凡的生命,身在井隅,心向璀璨,追寻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A.困境 启迪 抚慰 B.困境 启发 抚恤
C.困难 启迪 抚恤 D.困难 启发 抚慰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的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自身对经典文学作品的价值作深入思考和逐步了解。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是否培养阅读的兴趣。
C.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弘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D.《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答案:B
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②所以说,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也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
③比如面对社区停车难这样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该怎样盘活各类资源,解决治理难题,满足居民诉求?
④这类问题都需要切实讲究科学方法和艺术,深入调查研究,才能予以解决。
⑤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A.⑤①③④② B.⑤①②③④ C.①⑤②③④ D.①⑤③②④
答案:A
5.生活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小林要参加某社区的“语文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帮小林完成以下任务。
(1)社区里有一家中医馆即将开业,有人给写了一副对联,被家中的宠物咬碎了,只能隐约辨别出以下词语:
救 百病 千家 治
请你帮忙恢复这副对联,为中医馆做宣传。
上联:妙手回春    
下联:灵丹济世    
(2)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商家们的促销手段不断翻新,然而一些商家靠赠品、打折等手段向消费者索要好评。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问题。
小林和父母在某餐馆就餐后,对菜品质量很不满意,结账时服务员表示:如果写好评发朋友圈可以打折。小林母亲准备照做。如果你是小林,该怎样劝说母亲?
答案:(1)治百病 救千家
(2)妈妈,这样做不好。做人要讲诚信,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帮助商家做虚假宣传,这样会误导别人,您说呢?
6.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    。
(2)    ,柳暗花明又一村。
(3)有约不来过夜半,    。
(4)杜牧《泊秦淮》中渲染了一幅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    ,    ”。
(5)《登飞来峰》中的“    ,    ”与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思相近。
答案:
(1)独怆然而涕下;
(2)山重水复疑无路;
(3)闲敲棋子落灯花;
(4)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5)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7.对比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完成小题。
望岳①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②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①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杜甫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②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三月。头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八月,杜甫被俘。
(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B.“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词,此处将它人诗新颖别致。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到长安,山河依旧,草木茂密,诗人感慨万千。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颈联。
(2)这两首诗是杜甫在人生的两个不同阶段所写,而当时社会环境也截然不同,所以两首诗的内容和风格相差很大。请你分别写出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1)D;
(2)《望岳》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春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8.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②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③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选自《郑板桥集》)
【注释】①没没墨墨:意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仄径:狭窄的小路。③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有仙则名 查阅课下注释 ①   
窗外修竹 查阅字典法:a:修饰;b:整治c:学习;d:编纂;e:设置;f:长,高。 ②    (填字母)
惟劳苦贫病之人 课内迁移法:惟吾德馨 ③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志趣上的共同点。
答案:(1)①出名,有名:②f;③只,只有;
(2)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3)①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②这是何等高雅有趣的事,可是能安然享受的人却不懂得;
(4)刘禹锡住的是陋室,却认为“何陋之有”;郑板桥住的是三间茅屋,却感到“适适然”,两人都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志趣。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自谋出路的树
麦伽
①好希望我家再多几棵蓝花楹树啊。蓝花楹那么美,春天里,满树紫云,氤氲旖旎,哪能仅仅一棵就够呢。我家后院,偏偏就一棵蓝花楹树。而且,这棵树还总是歪着脖子。
②也不只是歪着脖子。刚从泥地里钻出来,它就往邪路上长。说得不好听点,它真是从脚后跟开始,就已经铁下心走上旁门左道。
③它那歪脖子越过篱笆墙探入邻居家的躯干,被时不时来鸡窝里偷食的袋貂当作栈道,轻易就从邻居家的后花园暗度陈仓,翻入我家后花园。继而登堂入鸡舍,不掏分文,大吃大喝。
④该树实在可恨。它若年幼,我会在其主干下撑根粗壮柱子,逼着它往栋梁之才的方向健康成长。但是,这棵蓝花楹树是前屋主栽种的,壮实得让我无可奈何。甚至,我猜想着,在前屋主建房子之前,它大概就在此落地生根了吧?它那身材,比我的腰还粗壮。显然,已经与它短兵相接过的春雨秋风,少则它也见识过二十余载了。
⑤因为歪,横看竖看都不顺眼。我又没胆偷偷将它一锯了之——私自砍伐树木,哪怕是种在自家院子里,那也是违法的。
⑥说起来,我也挺佩服这棵树那么歪,比45度还歪,竟能做到不摔倒在地。对于树来说,身子是歪的,根是正的,就足以稳如泰山。就算根不正,甚至东倒西歪,那也不怕,只需根扎得足够深,也就够了。
⑦我家这棵蓝花楹树,之所以歪着身子长,会不会是一种无奈之下,自行琢磨出来的绝地生存之道呢?因为,那棵蓝花楹树的正上方,是两棵高大强壮、枝繁叶茂、对它来说简直是遮天蔽日的柏树。
⑧这两棵柏树,都至少有15米的身高,光是每年落在我家车库顶上的枯枝败叶,用一辆五十铃车的拖斗也装载不完。
⑨假如人群中的小弟,能有个大哥罩着,日子自然会轻易许多。但,若是一棵树头顶上有个实力强大的老大哥罩着,日子就太难过了。要阳光没阳光,要雨露没雨露,简直比没爹没妈的孤儿还惨。
⑩如果能到我家后花园来看一眼,你就会发现,那两棵参天的大柏树下,连杂草都没兴趣长出来。而那两棵参天大柏树,是后邻家的。
可蓝花楹树不是杂草,它既有骨气又有智慧。我猜,它被前房主栽下后,抬头一瞧,发现形势不对,看不到阳光雨露,也无法仰望星空,就赶紧另谋出路了。
一棵树,能有啥出路呢?总不是深更半夜,偷偷从土里爬出来,单腿跳着去找个新家吧?如果不愿一死了之,它唯一的办法,也只能是使出最大力气,歪着身子,瞅准空子,往斜刺里突围——哪里有无遮无拦的天空,它就往哪里伸展枝叶。
就这么长啊长,最后长到谁也奈何不了它的粗壮,谁也不得不仰视它的高大时,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我家这棵歪着身子、挣扎着成长的蓝花楹树,春天一到,花开满树,足以把我们家后院,以及后邻家的院子,都明亮得如同塞满整个蓝紫色海洋。
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谁能不说它满满的正能量呢!
(选自《意林》2022年5月下半月刊,有删改)
(1)请你说说,为什么一开始作者觉得这棵树“可恨”?
(2)文中两句划线句写得非常形象生动,请你根据提示,试着加以赏析。
①说得不好听点,它真是从脚后跟开始,就已经铁下心走上旁门左道。(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它唯一的办法,也只能是使出最大力气,歪着身子,瞅准空子,往斜刺里突围——哪里有无遮无拦的天空,它就往哪里伸展枝叶。(从加点词语表达效果角度赏析)
(3)文章写蓝花楹树,却花了很多笔墨写邻居家的两棵柏树,你认为有何作用?
(4)本文蓝花楹树的形象让你联想到《一颗小桃树》,请结合两文内容,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
答案:(1)外形丑陋,从脚后跟开始就歪着生长;成为袋貂翻去后花园偷食的栈道;树干已经非常粗壮,无法再逼着它健康成长;因私砍树木违法,无法偷偷一锯了之。
(2)①拟人,将蓝花楹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外形的歪斜丑陋,表现出作者起初对其的厌恶。为下文揭示其歪斜生长的原因做铺垫。
②用“歪”“瞅准”“突围”“伸展”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蓝花楹树在两棵高大强壮、枝繁叶茂的柏树遮蔽下顽强生存、想方设法努力生长的状态,表现了它的生存智慧和骨气,抒发了作者对蓝花楹树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3)两棵柏树高大强壮,枝繁叶茂,和刚栽下的蓝花楹树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蓝花楹树生长环境的恶劣;交代了蓝花楹树选择歪斜生长的原因;更加彰显出蓝花楹树的顽强与智慧,暗含了作者对蓝花楹树的惊叹与赞美。
(4)小桃树与蓝花楹树都面临生存的困境,都因外形丑陋而受到鄙视,最终又都奋力生长,顽强绽放。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会时常遇到各种困难,但只要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就能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10.文学类文本阅读。
图灵测试
王诺诺
格子间的四面墙都刷得雪白,年轻人对着屏幕,荧屏的光在他眼前不断闪烁,与屏幕背后的人工智能不断交谈已经使他声音沙哑,这就是人工智能图灵测试员的悲惨生活。
“你知道这个实验是干什么的吗?”年轻人对着屏幕问。
“图灵测试。将计算机接入可调取海量信息的网络,再命令它和人类测试员对话,如果人类测试员——也就是你,无法分辨对象是人还是电脑,那该人工智能就算通过了图灵测试。”一个生硬的声音回答道。
“说得对。那你来讲个恐怖故事吧。”
“从前有个庙……”
“停,你是电脑,这太明显了。”年轻人揉揉太阳穴,伸手去拿咖啡。
“第362号人工智能图灵测试失败。”系统宣布。
“我在这儿工作三个月了,每次电脑都能被我揪出来。已经362次了!”年轻人说。门外的统计员能够通过集音器听到他的话。
门外的统计员传来声音:“测试不都这样吗?我们隔壁有个实验,已经失败15019次了,照样启动了15020次测试。”
“难道要我也测试15020次吗?我说就该降低点难度,让这些电脑好通过测试……这样也好交差嘛!唉!363次实验启动!”
屏幕再度亮起,显示数字363。“你讲个恐怖故事吧。”年轻人说。
“真实的世界里从不缺少恐怖的故事。”363号人工智能说道。
“有意思。说得你好像在真实世界里活过一样。”
“你说的真实又是什么呢?”
“我是人类,我能喝咖啡,能在这里坐着,这就是真实。而你,很可能就是一段程序。”
“能喝咖啡就是真实吗?”扬声器里的音量忽然提高了,“如果一个人出生后就困在格子间,接受既定的知识,重复既定的对话,那他的生活是真实的吗?”
话音落下,似乎触碰到了什么开关。
年轻人忽然弯下腰去。这三个月他做着同样的事,但他这么做的原因呢?是谁聘用他的?是谁让他坐在这里的?他的回忆呢?他的姓名、父母、学校,他对此一无所知!为什么,他这三个月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你们……骗我!其实我、我才是被测试的对象,对吧?”半晌,年轻人抬起苍白的脸向屏幕问道。
就在此时,屏幕上的数字发生了变化———“第15020号人类镜像图灵测试,通过!”扬声器里的声音说道。
此时,在测试间外,两个机械外壳包裹的个体正在交谈:“成了!我就说要降低难度吧!这不就可以交差了!”
“是值得庆贺!自从两千年前人类灭绝,我们无数次想利用基因残片复制出有自我意识的‘人类’,成功的标准就是他能否通过镜像图灵测试——让复制人和计算机对话,看他能不能觉醒,并意识到人类已经毁灭,自己只是实验的观测对象。”
“之前15019个失败实验都快把我搞疯了。”
“是啊,人类向来不聪明,尤其是从他们完全依赖我们之后……我们给了他提示,他才能通过实验。接下来也不能松懈!我们试试不降低标准他要多久才能觉醒。记忆初始化——准备!”
(选自《今日文摘》,2023年11月刊,有删改)
(1)阅读小说,从“设置悬念——解开悬念”的角度来梳理小说情节。
设置悬念 解开悬念
年轻人为什么与屏幕背后的人工智能不断交谈? ①   
隔壁失败了15019次的测试是什么测试? ②   
③    年轻人是被测试的复制人。
真正开展图灵测试的是谁? ④   
(2)联系上下文,揣摩语句,分析年轻人的复杂情感。
半晌,年轻人抬起苍白的脸向屏幕问道。”
(3)小说中年轻人没有姓名。下列对这种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轻人是人工智能创造的人类镜像,是用作图灵测试的工具,人工智能没有赋予他姓名。
B.姓名是人具有人类个体特征的一种属性,年轻人其实并没有父母、家庭,自然没有姓名。
C.故事中没有赋予年轻人姓名,暗示他长时间以来没有真正的自我意识,不知道“我是谁”。
D.作者在刻意设置悬念,让读者对年轻人的姓氏产生疑问,从而产生进一步读下去的兴趣。
(4)结合文本内容以及链接材料,探究科技对人类来说有哪些现实意义。
材料一
“在人难以到达的海底进行探险,确实让人匪夷所思,但我相信,科学的进步终有一天会使海底变成通途的。”
(儒勒 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材料二
“……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
(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
答案:
(1)①年轻人在进行图灵测试;②人类镜像图灵测试;③年轻人为什么对自己的一切一无所知?(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④两个机械外壳包裹的个体/人工智能/机器人;
(2)示例:他为自己并不是真正的人类而震惊/惊讶/恐惧,为自己一直被人工智能所欺骗而愤怒,为自己丧失测试员身份,只是一个被测试的实验品而感到沮丧/悲哀/无助/懊恼;
(3)D;
(4)示例:科技可以帮助人类探索未知的领域;科技可以为人类描绘关于未来美好的蓝图,激发人类创造未来的愿望(科技进步/科学发展);科技的神奇力量和积极意义,让人类弥补现实中的缺憾并能够即时分享美好感受;科技的发展也在警示我们不能一味依赖科技,否则可能被高科技操控从而走向毁灭;警示人们反思科技与人类的关系(科技和人类共处角度)。
四、名著阅读(6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填空。
名著联读探究卡
联读语段 联读意义
是的,我热爱大海!大海就是一切!……可以说,地球始于海洋,说不定将来还会最终归于海洋呢!大海宁静无边,它不属于独裁者。在海面上,独裁者们还能够行使某些极不公正的权利,相互争斗,弱肉强食,把陆地上的种种暴行带到了海上。然而,在海平面以下30英尺的海里,他们的权力就鞭长莫及……在这里,我享受着充分的自由。 ——《海底两万里》选段 联读,就是将两部或多部作品放在一起,在内容、主题或写法等方面进行关联探究,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们可以将儒勒 凡尔纳的两部作品《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放在一起联读。 左侧《海底两万里》选段中的“我”是 a     (人名),《神秘岛》则为读者揭示了他的身世。联读左侧两个语段,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海底两万里》中塑造该人物形象的意图,除了表达对科学的痴迷与追求,还表达b     。
他原来是印度王子,十岁时被父亲送到欧洲接受教育。父亲希望他将来能成为领导人民反抗压迫、恢复国家独立的领袖。但因为科技和军事的极端落后,他的起义以失败告终。从那时起,他便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节选自小华阅读《神秘岛》的笔记
答案:a尼摩船长
b对现实中殖民主义以及民族压迫的批判。
12.《骆驼祥子》中,祥子周围的人在他悲剧人生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请在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他(她)对祥子的悲剧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人物】虎妞 小福子 孙侦探 曹先生
答案:(1)虎妞:祥子并不爱虎妞,但不得已接受她的爱情,虎妞从假装怀孕、婚后变态的情欲,到最后难产而亡。祥子卖车给她办丧事,生活又一次跌入谷底,他逐渐走向堕落;
(2)小福子:祥子得知小马已经死了,老马建议祥子去白房子找小福子,小福子已经上吊自尽,祥子的所有希望都破灭,他完全堕落了,到处占便宜,甚至开始骗钱;
(3)孙侦探:祭灶那天,祥子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回家,发现被侦探跟踪了。曹先生让祥子将自己拉到左先生家里去,并让祥子坐汽车回曹家报信。祥子刚回到曹家,就被侦探抓住,原来这侦探就是当年祥子被大兵拉走时的孙排长。在孙侦探的敲诈、逼迫下,祥子将自己的所有积蓄给了孙侦探,祥子的生计又成了问题,买车希望又一次成泡影;
(4)曹先生:曹先生扮演了“祥子的救世主”这样一个角色。每次一出现什么事儿,曹先生总会适度地出现。但是这个时候,祥子慢慢发现了一点,他一直把曹先生当救世主,后来发现他救不了他,他仅仅是能给他一线希望,而这点希望其实是海市蜃楼。
五、作文(50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炎炎夏日里,一口清凉的西瓜,是沁人心脾的味道:蔚蓝天空下,满野金黄的稻谷,是馥郁芬芳的味道;异地他乡处,一缕淡淡的乡愁,是魂牵梦萦的味道;依稀晨光中,母亲忙碌的身影,是淳厚质朴的味道:静谧柳荫旁,品读那别有情趣的文字,也是一种特别的味道……味道,无处不在。
请以“____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戏剧、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第7页(共1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