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8张PPT)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焓变1.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概念。2.正确认识和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1.内能与焓(1)内能: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它受①______、②______、物质的聚集状态和组成的影响。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变化过程中体系吸收(或放出)的③____和对内(或对外)所做的④____的形式表现出来。(2)焓: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用符号⑤___表示。(3)化学反应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说明] 被研究的物质系统称为体系,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称为环境或外界。温度压强热功 2.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⑥______时,吸收或释放的热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也称反应热。(2)焓变:在⑦______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符号为⑧____,单位常采用 ⑨___________。(3)反应热和焓变的关系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该反应的⑩______。温度恒压 焓变(2)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相对大小的关系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 ______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 ______反应。吸收热 放出热 放热吸热吸收放出 4.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的原因(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相对大小角度分析吸放生成物反应物(2)从反应物断键和生成物成键角度分析物质 金刚石 硅化学键2 2 4 6物质 —化学键 —2 4 8 — 吸收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1)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焓是相同的( )×(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就是该反应的焓变( )×(3)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都是化学能与热能间的相互转化( )×(4)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内能有关,与反应条件无关( )√×(6)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可以发生( )×1.(2025·福州高二月考)下列诗词描述的变化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均发生的是( )A.南宋·辛弃疾《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描述元宵夜焰火B.唐·白居易《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展现了江南风景的美丽C.北宋·苏轼《石炭》中“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描写了煤炭的性质D.北宋·王安石《元日》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描述了春节的习俗√√3.(教材习题变式)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有科学家预言,氢能将成为人类的主要能源。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三种方法中最节能的是____(填标号)。③解析:①电解水法需要消耗大量电能,②甲烷水重整法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③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吸收482C(1)该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放热解析:由能量变化示意图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依据与误区(1)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两大依据”理论依据: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计算依据: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两大误区”误区一:误以为与反应条件有关。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常温下就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误区二:误以为只要吸热就是吸热反应,只要放热就是放热反应。如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但该过程不是放热反应。1.概念:能够表示①________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热能量温度压强 物质的量正比(1)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个数( )××(3)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小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1)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的方法课堂检测 巩固落实A.4个 B.5个 C.6个 D.7个√A.红磷比白磷稳定B.白磷燃烧是吸热反应C.红磷转变为白磷是放热反应D.红磷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根据能量关系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4)已知一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见下表:化学键414 489 565 15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