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平衡引发的“独立与依赖”“闭锁与开放”等矛盾心理,让我们感到烦
恼。面对这些矛盾心理,我们合理的做法是()
A学会自我暗示,回避烦恼
B.寻找网友倾诉,毫无保留
C.参加体育活动,转移注意
D.尝试自我调节,随意宣泄
2.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以“如何看待异性交往”为议题组织教学,同学们纷纷发表看法,
其中正确的是()
①与异性交往不可取,男女授受不亲
②与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③与异性交往,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④与异性交往,要掌握分寸,举止得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有()
①宪法
②未成年人保护法
③义务教育法
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小飞由于基础差,学习成绩不理想,情绪有些焦虑,甚至有些自暴自弃的倾向。在心理老
师的引导下,他重拾信心,坚信只要足够努力,就有机会赢得美好未来。这种调节情绪的
方法是()
A.注意转移
B.合理宣泄
C.放松训练
D.认知调节
5.当读到李白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时,我的情绪低落;当读到孟郊
的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时,我感到愉悦…这表明(
A.人的情绪复杂多样,无法捉摸
B.人的情绪是会受到感染的
C.人的情绪相对稳定
D.人的情绪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6.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展示了如下名言警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士可杀不可辱”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些名言警句共同告诉我们(
A.要格守为人之德,坚持人格独立
B.学会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C.真正的自尊只来自一个人的努力拼搏和进取
D.面对他人的侮辱和诋毁,我们应当予以回击
7.小明学习成绩不错,却因自己说话有些口吃而畏惧与同学交往,虽然他心里非常渴望参加
学校、班级的活动,但总是害怕被人嘲笑,不敢去尝试。对此,小明应该()
①重视他人的态度,不去尝试
②正视自己的不足,练习改善
6爱
扫描全能王创建
③发现自身的长处,树立自信
④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以免被嘲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中国人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推动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学习这一精神,青少年需要()
①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实现自身价值
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
③培养坚强意志、进取精神,找到青春进取的方向和力量
④掩饰自身缺点,让自己时刻保持完美形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其中“纸
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分别蕴含的思想理
念是()
A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B.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C.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D.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10.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特质,下列关于这一思想的理解,最符
合其精神实质的是()
A.坚持过去的做法,不改变既有的规则和习惯
B.在技术层面上进行创新,不涉及制度和观念的更新
C.完全放弃传统,追求全新的发展模式,不必考虑历史
D.保持传统优势,淘汰过时的观念和做法,积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11.晏子向齐景公解释“和”与“同”的区别时,以“五味调和”作比喻,强调只有不同味道
相互配合才能成就美味。这一故事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尚和合”的思想,下列行
为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A.在班级管理中要求所有人言行完全一致,消除分歧
B.坚持自己的观点,拒绝接受他人的建议
是信日1N
C.尊重不同意见,协调各方差异以达成共识
D.为避免冲突,表面附和他人意见而不表达真实想法
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下列名句中,能体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的处事方法的是()
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
承担民事责任。这一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规则,被称作“好人法”。其用意是鼓励公民()
扫描全能王创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