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计划课题 第二节 形形色色的植物 课时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7~9年级:④说出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的主要特点。科学观念:通过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观察、探索活动等,概述三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初步形成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进化与适应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通过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观察、对比分析等活动,培养归纳与概括等科学思维。探究实践:通过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探索活动,掌握观察植物的方法,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态度责任:通过观察记录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认识三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关注并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提升责任意识。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已经知道植物一般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构成,并能识别常见植物的器官组成,而对低等、简单的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等的认识相对陌生浅显,且不乏错误的认知,如将藻类植物中的海带误认为是叶,将苔藓植物的“假根”误认为是根。同时由于学生平时接触到的大多数植物以种子进行繁殖,对孢子植物的繁殖也很陌生。因此需要通过感性材料、探索活动等帮助学生解决陌生问题、消除前错误概念,以提升理性思维。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形形色色的植物》第二课时,由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等内容组成,是在第一课时“调查校园植物”的基础上学习植物类型的识别。教材从校园内和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植物类型出发,通过探索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形成生物的结构与环境相适应、进化与适应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科学观念。通过该节内容的学习,为后续学习生物分类作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过程学习任务①识别植物类型的方法学习活动交流总结:在科学中,一般是根 教学活动探索活动:教师(或学生)通过多据植物是否具有根、茎、叶等器官来初步 媒体播放校园内(或小区内)低等植物识别植物类型。 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说出采集地点,并指出它们是否具有根、茎、叶等。过程诊断通过该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来识别植物类型,掌握认识植物的方法,为后续学习探索孢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分类奠定基础。学校任务②探索藻类植物的特征学习活动教师将海带与高等植物的根、茎、 教学活动通过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衣藻、叶进行比较,如叶有叶脉等,而海带没有。 水绵、紫菜、海带等藻类植物的结构,记让学生观察到海带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录并交流它们是否具有根、茎、叶。建立海带是藻类植物的概念。同时用多媒体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它们没有根、茎、叶呈现出不同种类、生活环境各异的藻类植 的分化(少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海带是叶)。物,指出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和多细胞的有生活在淡水中的和生活在海水中的等。过程诊断通过探索活动认识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建立认识植物的方法以及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前概念。同时通过认识不同的藻类植物,体会藻类植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过程学习任务③探索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学习活动像苔藓、蕨类植物和藻类植物都 教学活动观察葫芦藓(或墙藓等)、肾蕨(或不会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铁线蕨等)等植物的形态结构,记录是否具称为孢子植物。并结合图片或视频简单介 有根、茎、叶,并用刻度尺测量它们的高度。绍孢子是如何萌发成新个体的。播放苔藓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葫芦藓和肾蕨等都有植物、蕨类植物和高等植物如何吸收水分 明显的茎和叶,用牙签刺破葫芦藓顶上的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推测它们的根是否为 膨大部分,用数码显微镜观察到里面有孢真正的根。 子,而蕨的叶背面有孢子囊,孢子囊内也有孢子。过程诊断通过探索活动认识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以及真正认识苔藓植物的“假根”和蕨类植物的根的区别,从而矫正错误的前概念。学校任务④对比分析植物类型学习活动 教学活动 请对比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对比项目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植物的异同点,并完成表格。代表植物 从形态结构上看,蕨类植物、苔藓生活环境 植物和藻类植物的主要区别是什形态结构 么 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繁殖方式 吗 过程诊断通过思考与讨论,树立植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科学观念。同时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法进行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达标检测画一张校园示意图,将调查到的植物标注在图上,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这些植物的生活习性,谈谈你所在学校绿化的不足之处和改进建议。如何培养学生科学调查的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调查的能力旨在帮功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升他们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分析信息和得出站论的能力。课堂小结反思改进 本节课作业如果在上这节课,我会这样设计: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