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4.1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 河流地貌)教学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4.1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 河流地貌)教学课件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的地貌类型
(第2课时)
2019
新课标人教版
Karst Landforms
喀斯特地貌
Coastal
Landforms
海岸地貌
Aeolian
Landforms
风沙地貌
Fluvial Landforms
河流地貌
地貌
地表的各种形态和外貌
常见的地貌类型
第2课时 河流地貌
1.掌握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
2.结合实例,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及主要的特点;
3.结合实例,分析河流地貌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逊河。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级行政区,注入东海。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被誉为“黄金水道”。

情境导入:
长江不同河段形成的地貌类型是否相同
长江不同河段的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
河流地貌
概念: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
分类: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
二、河流地貌: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侵蚀类型 概念 对河流的影响
溯源侵蚀 向河流 方向的侵蚀 使河流向 方向伸长
下蚀 垂直于 的侵蚀 使河流( )
侧蚀 垂直于 的侵蚀 使河流 ( )
源头
地面
变深
两侧河岸
变宽
源头
【知识拓展】河流的侵蚀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
二、河流地貌:
溯源侵蚀过程
由于斜坡上沟谷下段的水量大于上段,侵蚀作用也大于上段,出现了水蚀凹地(图中a、b),凹地的形成使河谷纵剖面变陡,因而流速变大,使水流下蚀更为剧烈,且集中在坡度最陡的凹地的上段,结果使b逐步移动到b1、b2……
二、河流地貌:
(一)山区(上游段):
探究1:阅读教材69页文字及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1.上游山区的典型地貌类型?
2.该处地貌特点及形成原因?
3.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山区(上游段):
1.上游山区的典型地貌类型?
2.该处地貌特点及形成原因?
3.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V形河谷
特点: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地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成因:水流不断侵蚀(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
山区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人口稀少,水能较丰富。
(二)平原地区(中、下游段):
探究1:阅读教材70页文字及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1.进入平原区,河流地貌有何变化?
2.该处地貌特点及形成原因?
3.平原地区常见的堆积地貌的类型?
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平原地区(中、下游段):
1.进入平原区,河流地貌有何变化?
2.该处地貌形成原因?
多发育冲积平原,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
地形平坦,河流流速减慢,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堆积作用增强,形成冲积平原。
冲(洪)积扇
三角洲
出山口
中下游
入海口
河漫滩
(二)平原地区(中、下游段):
3.平原地区常见的堆积地貌的类型?
冲积平原
(二)平原地区(中、下游段):
冲积平原多为重要的农业区和聚落分布区。
4.冲积平原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河流泥沙淤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非常适合发展农业,有利于村落集聚。
地貌特点:自山前地势高处向扇缘坡度减小,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沉积厚度逐渐变小
冲积扇
形成原因:河流流经上游山区,携带大量泥沙,到山前处,地势平坦、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
多个冲积扇相连,形成冲积扇平原
冲积扇平原
课堂练习
1.图1所示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
2.AA’、BB’分别对应图1四幅剖面图中的哪幅图?。
3. A到A’, B到B’沉积物颗粒大小变化规律?
图1
图2
冲积扇
流水堆积
A、B
A到A’: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
B到B’:沉积物颗粒由小到大再到小
(二)平原地区(中、下游段):
河漫滩平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凸岸
凹岸
(三)地势平缓地区----河曲、牛轭湖
河曲:①概念: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的河道,即河曲;
②成因:河流在凹岸_______,凸岸_______,河道呈“S”形。
河流剖面图
凹岸
侵蚀
陡峭
港口
凸岸
堆积平坦民居
侵蚀
堆积
a
b
(三)地势平缓地区----河曲、牛轭湖
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形成过程:曲流的发展过程中,河道愈来愈弯曲,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河流裁弯取直,被截去的河弯积水,形成牛轭湖。
湖南岳阳市
牛轭湖
(三)地势平缓地区----河曲、牛轭湖
牛轭湖
河曲
河漫滩
(四)河流入海口/入湖口----三角洲
河口三角洲形成过程:
①河流携带着大量泥沙
②在入海口处
③河流处水下坡度平缓,海水的顶托作用明显,河水流速减慢
④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
物质
位置
流速
沉积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条件
物质条件:沙子
动力条件:地平(海顶) 流缓 沙沉
(四)河流入海口/入湖口----三角洲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地貌特点: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组成物质颗粒较细,适合农耕。
案例探究:“年轻”的黄河三角洲
1984年
1994年
2004年
黄河三角洲每年将超过亿吨的泥沙从黄土高原搬运到入海口,这些泥沙以平均每年两三千米的速度把海岸线向前推进(如上图所示),同时也为我国每年新增几十平方千米的“年轻”土地。
思考题1:黄河三角洲的泥沙主要来自哪里?解释原因?
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因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泥沙随黄河带到河口。
案例探究:“年轻”的黄河三角洲
1984年
1994年
2004年
思考题2:为什么黄河三角洲能以较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带来丰富的泥沙来源;
渤海湾潮差小,潮汐搬运作用弱;
入海口海滨地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
案例探究:“年轻”的黄河三角洲
思考题3:黄河三角洲为什么能成为候鸟迁徙的“中继站”?
①黄河三角洲基本位干候鸟迁移路线的中间,位置优越:
②三角洲面积大,有无数的河湾和水塘,无边的芦苇荡.食物和水源丰富;
③人类活动少,对候鸟的人为干扰小;
④自然环境好。
在这里,沿河道向海边走,土地越来越年轻,人类活动的痕迹越来越少。望不到边的芦苇荡里,有无数的河湾和水塘。每年,数百万只候鸟把这里作为迁徒的“中继站”。
前情回顾,解决问题:
长江不同河段形成的地貌特点不同
中游荆江河段河曲景观
下游长三角景观
课内拓展提升:河谷的发育过程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其发育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发育初期
发育中期
发育后期
河流上游
侵蚀地貌:V 形谷
堆积地貌:山前冲积扇
河流中下游
侵蚀地貌:曲流(凹岸侵蚀)
堆积地貌:河漫滩(凸岸堆积)
河口
侵蚀地貌:槽形河谷
堆积地貌:三角洲
向河谷两岸侵蚀,河道弯曲
河流入海或入湖处,泥沙淤积
总结
课堂练习
下图为牛轭湖形成过程图,读图完成1—2题。
1.牛轭湖形成的地理过程正确排序为( )
A.④③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
B
课堂练习
下图为牛轭湖形成过程图,读图完成1—2题。
2.下列关于牛轭湖及其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质较好 B.湖水较深
C.地形以平原为主 D.由流水沉积形成
C
课堂练习
下图为我国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某段河流中下游的发育状况。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甲乙两河岸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甲为侵蚀岸,泥沙堆积量大
B.甲为堆积岸,泥沙堆积量小
C.乙为侵蚀岸,泥沙堆积量小
D.乙为堆积岸,泥沙堆积量大
C
D
课堂练习
下图为我国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某段河流中下游的发育状况。读图完成3—4题。
4.若未来一段时间,乙处沉积的颗粒物逐渐变大,说明该河流在演化过程中的流速变化是( )
A.没有变化 B.先慢后快
C.逐渐变快 D.趋于缓慢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