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防灾减灾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第六章 自然灾害【教学目标】1.结合资料,认识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2.结合实例,阐述在面临自然灾害时宜采取的应对措施;3.掌握灾害中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是我国继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后,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2日设为“防灾减灾日”,提醒社会各界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国家在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遭遇自然灾害,应该怎么做?图1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震后遗址课前导读——Pre class guidance防灾减灾手段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measures01防灾减灾的方针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policy图2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我国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工作指导方针,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1.防灾减灾工作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2.防灾减灾工作灾前:灾害监测灾前:灾害防御灾中: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灾后恢复灾害监测Disaster monitoring监测内容: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监测手段: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灾害监测Disaster monitoring1.人造卫星卫星遥感监测服务已经业务化,并且在台风、森林草原火灾、洪涝灾害、沙尘暴监测以及其他各项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图3 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图4 静止卫星全球红外云图灾害监测Disaster monitoring2.气象站通过收集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太阳辐射、雨量、气压、光照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露点等多项信息进行实时气象监测。图5 实时气象监测图6 校园气象站灾害监测Disaster monitoring3.水文站水文站观测的水文要素包括水位、流速、流向、含沙量、水温、地下水等;气象要素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湿度、气压和风等。图7 黄河龙门水文站吊箱测流吊箱测流是目前最适合对高含沙、冲淤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进行流量测验的设施。吊箱测流可以测得河流的水量、含沙量、流速、水位等水文特征,监测洪水灾害的孕灾环境。利于测得河道中心数据,避免岸边人为干扰,获取数据速度快。灾害监测Disaster monitoring4.地质监测 | 地震预警系统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是利用电磁波(电视、广播、短信等)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而产生的时间差,在震后数秒内快速估算地震影响范围和程度,抢在地震波到达目标地之前发布预警。图8 地震预警原理灾害防御Disaster Prevention我国为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工程措施:一方面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非工程措施: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图9 三峡水利工程卫星影像图灾害防御Disaster Prevention1.工程措施图10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通过修建防灾减灾工程,改变地表环境,控制灾害与人口和财物的直接接触,提高财物的抗灾性能。三北防护林有效地减少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减轻大气污染(沙尘暴);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经济发展。灾害防御Disaster Prevention2.非工程措施图12 江苏连云港市南城中心小学进行应急疏散演练图11 5.12防灾减灾日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灾害救援与救助Disaster relief and assistance应急响应级别 Ⅳ级--一般 Ⅲ级--较大 Ⅱ级--重大 Ⅰ级--特别重大死亡人数 20人以上50人以下 50人以上100人以下 100人以上200人以下 200人以上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人数 10万人以上50万人以下 50万人以上100万人以下 100万人以上200万人以下 200万人以上表示颜色《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的救灾应急响应级别灾害救援与救助Disaster relief and assistance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图13 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我国已建有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如果遇灾时采用空运救援,从距灾区最近的基地出发,最多7小时就可到达受灾地点。灾害救援与救助Disaster relief and assistance2019年10月,中国救援队和中国国际救援队成功通过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测评和复测,我国成为亚洲首个拥有两支获得联合国认证的国际重型救援队的国家。图15 中国救援队进行地震搜救演练图14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地震救援行动(2001-2017年)灾后恢复Post-disaster recovery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这一过程也能帮助重建区增强防灾能力。图16 5.12地震后汶川映秀镇影像图图17 5.12地震后异地重建的北川新县城自救与互救Self-help and mutual help02自救与互救的重要性与内容Post-disaster recovery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自救与互救。自救与互救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平时多掌握一些自救与互救的知识、技能,就会在关键时刻为挽救生命提供更多可能。自救与互救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灾前准备、灾中救助、灾后自我保护。图18 2018年11月8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码头镇济南屯小学,学生在消防员的指导下使用灭火器灾前准备Post-disaster recovery常见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台风等灾害是可以较准确预测的。因此,在洪涝、台风多发地区,居民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做好灾前准备,这对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台风“利奇马”于2019年8月10日1时45分许在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随后其纵穿浙江、江苏两省并移入黄海海面。图19 台风“利奇马”未来24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灾前准备Post-disaster recovery地震等地质灾害往往是突发的,较难准确预测,但做好灾前准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地震为例,震前准备主要包括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图20 地震应急救援包图21 应急救援卡图22 地震演练灾中救助Post-disaster recovery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应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在应对不同的自然灾害与灾害情况时,应该选择当前情况下最科学合理的救助方式。如不能逃脱或被掩埋,要尽可能地进行自我保护,并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自救或向他人求救;如对别人进行救助,也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和被救者。自然灾害 自救与互救方法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向地势高处逃生(平房或一楼)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向垂直于滑坡滑动的方向逃离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灾后保护Post-disaster recovery自然灾害过后,还需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洪灾过后,应做到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的热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地震发生后往往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等余震过后再作打算。了解身边的应急避难场所Post-disaster recovery应急避难场所是城镇供人们躲避自然灾害的场所;这里能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并配有一定功能设施;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布设在城镇空旷地带。①利用电脑、手机等工具,在网络地图上查找身边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②若所在地区建设了应急避难场所,查找从学校或居所前往应急避难场所的最佳路线。③若所在地区没有应急避难场所,请选择附近你认为合适的应急避难场地,并说明理由。1.图中,某地高速公路一侧的坡面防护设施的主要功能是A.挡风升温,防御寒潮B.减缓坡度,防御地震C.降低风速,防御台风D.加固坡面,防止滑坡2.下列各项防御和减轻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措施中,比较可行的有①加强科学研究,进行灾情监测预报②大量开采山石,修建梯田 ③恢复植被,实施护坡工程④大量迁移居民至平原地带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DC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长江流域工农业发达,是我国人口、城市密集区,也是我国遭受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区域,每年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元。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流域重大洪水灾害点位图。材料三 下面的漫画示意洪水灾害中的逃生。(1)长江下游地区发生洪水的原因有哪些?下游降水量大且集中;围湖造田,湖泊蓄水滞水能力下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河床变浅,泄洪能力下降;人类进入河流高风险区进行开发,易受灾害侵袭。(2)当洪水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洪水发生时,要保持镇定,尽量逃往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高坡等,以获得逃生机会;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提高警惕,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线杆上的电线电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