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强化练六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分层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鲁科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难强化练六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分层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鲁科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重难强化练六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类型一 根据物距、像距判断成像特点
1.(2023·菏泽中考)如图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观察到的一种成像情景,下列器械的工作原理与该成像方式相同的是 (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潜望镜 D.放大镜
2.(2023·临沂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能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实验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0 cm
B.光屏上的像是烛焰放大的实像
C.仅将凸透镜左移不能再次成像
D.仅将光屏右移可模拟近视眼成像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
B.当物距为30 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C.当物距为8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利用了这条规律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 cm处移动到30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4.(2022·云南中考)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该成像特点是   的成像原理(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5.(2022·无锡中考)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倒立、   的实像。若此时将光屏移走,烛焰通过凸透镜   (选填“能”或“不能”)成实像。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 cm处,人站在光屏一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放大的“烛焰”。
类型二 根据成像特点判断焦距范围
6.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f( )
A.10 cm10 cm
C.f<10 cm D.f>20 cm
7.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A.f=10 cm B.f=5 cm
C.f=8 cm D.f=12 cm
8.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 )
A.透镜甲的焦距为20 cm
B.透镜乙的焦距比甲的大
C.第二次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D.光屏移动的距离s<10 cm
9.根据表格数据可推知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 ( )
次序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的性质
1 24 cm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0 cm 倒立、放大的实像
3 4 cm 正立、放大的虚像
A.4 cmB.10 cmC.10 cmD.4 cm10.有A、B、C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表所示,由此可知A、B、C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 )
透镜 像的性质
A 放大 倒立 实像
B 缩小 倒立 实像
C 放大 正立 虚像
A.fA>fB>fC B.fC>fA>fB
C.fA>fC>fB D.fB>fC>fA
类型三 像的大小变化的判断及调节
11.(2023·南通中考)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六号飞船腾空而起,它在地面摄像机中所成的像是 ( )
A.实像,像变大     B.实像,像变小
C.虚像,像变大 D.虚像,像变小
12.将一玩具鹦鹉(如图甲)紧靠凸透镜,然后逐渐远离,通过凸透镜观察到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则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13.(2022·苏州中考)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放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 cm
C.先向右移动光屏,再移动凸透镜到某位置一定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只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放上远视眼镜可在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14.(2023·上海中考)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结合图示以及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物距(cm) 2.40 3.05 3.50
像距(cm) 4.60 7.85 11.70
(1)根据表中凸透镜成虚像时的数据,可得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为凸透镜成虚像时,   。
(2)若要使放大镜中所成的像变大,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应   (选填“远”或“近”)一些。
(3)物理课本在物距L1时成放大正立的像,在物距L2时成倒立缩小的像,请比较L1、L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
答案
类型一 根据物距、像距判断成像特点
1.(2023·菏泽中考)如图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观察到的一种成像情景,下列器械的工作原理与该成像方式相同的是 (A)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潜望镜 D.放大镜
2.(2023·临沂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能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A.实验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0 cm
B.光屏上的像是烛焰放大的实像
C.仅将凸透镜左移不能再次成像
D.仅将光屏右移可模拟近视眼成像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B)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
B.当物距为30 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C.当物距为8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利用了这条规律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 cm处移动到30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4.(2022·云南中考)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该成像特点是 照相机 的成像原理(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5.(2022·无锡中考)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倒立、 放大 的实像。若此时将光屏移走,烛焰通过凸透镜 能 (选填“能”或“不能”)成实像。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 cm处,人站在光屏一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正立 、放大的“烛焰”。
类型二 根据成像特点判断焦距范围
6.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f(C)
A.10 cm10 cm
C.f<10 cm D.f>20 cm
7.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A.f=10 cm B.f=5 cm
C.f=8 cm D.f=12 cm
8.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C)
A.透镜甲的焦距为20 cm
B.透镜乙的焦距比甲的大
C.第二次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D.光屏移动的距离s<10 cm
9.根据表格数据可推知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 (C)
次序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的性质
1 24 cm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0 cm 倒立、放大的实像
3 4 cm 正立、放大的虚像
A.4 cmB.10 cmC.10 cmD.4 cm10.有A、B、C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表所示,由此可知A、B、C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B)
透镜 像的性质
A 放大 倒立 实像
B 缩小 倒立 实像
C 放大 正立 虚像
A.fA>fB>fC B.fC>fA>fB
C.fA>fC>fB D.fB>fC>fA
类型三 像的大小变化的判断及调节
11.(2023·南通中考)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六号飞船腾空而起,它在地面摄像机中所成的像是 (B)
A.实像,像变大     B.实像,像变小
C.虚像,像变大 D.虚像,像变小
12.将一玩具鹦鹉(如图甲)紧靠凸透镜,然后逐渐远离,通过凸透镜观察到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则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C)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13.(2022·苏州中考)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放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 cm
C.先向右移动光屏,再移动凸透镜到某位置一定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只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放上远视眼镜可在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14.(2023·上海中考)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结合图示以及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物距(cm) 2.40 3.05 3.50
像距(cm) 4.60 7.85 11.70
(1)根据表中凸透镜成虚像时的数据,可得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为凸透镜成虚像时, 物距越大,像距越大 。
(2)若要使放大镜中所成的像变大,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应 远 (选填“远”或“近”)一些。
(3)物理课本在物距L1时成放大正立的像,在物距L2时成倒立缩小的像,请比较L1、L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L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