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平衡引发的“独立与依赖”“闭锁与开放”等矛盾心理,让我们感到烦 恼。面对这些矛盾心理,我们合理的做法是( )
A.学会自我暗示,回避烦恼 B.寻找网友倾诉,毫无保留
C.参加体育活动,转移注意 D.尝试自我调节,随意宣泄
2.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以“如何看待异性交往”为议题组织教学,同学们纷纷发表看法, 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与异性交往不可取,男女授受不亲 ②与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③与异性交往,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④与异性交往,要掌握分寸,举止得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有()
①宪法 ②未成年人保护法 ③义务教育法 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小飞由于基础差,学习成绩不理想,情绪有些焦虑,甚至有些自暴自弃的倾向。在心理老 师的引导下,他重拾信心,坚信只要足够努力,就有机会赢得美好未来。这种调节情绪的 方法是( )
A.注意转移 B.合理宣泄 C.放松训练 D.认知调节
5.当读到李白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时,我的情绪低落;当读到孟郊 的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时,我感到愉悦……这表明()
A. 人的情绪复杂多样,无法捉摸 B.人的情绪是会受到感染的
C.人的情绪相对稳定 D.人的情绪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6.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展示了如下名言警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士可杀不可辱”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些名言警句共同告诉我们( )
A.要恪守为人之德,坚持人格独立
B.学会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C.真正的自尊只来自一个人的努力拼搏和进取
D.面对他人的侮辱和诋毁,我们应当予以回击
7.小明学习成绩不错,却因自己说话有些口吃而畏惧与同学交往,虽然他心里非常渴望参加 学校、班级的活动,但总是害怕被人嘲笑,不敢去尝试。对此,小明应该( )
①重视他人的态度,不去尝试 ②正视自己的不足,练习改善
③发现自身的长处,树立自信 ④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以免被嘲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中国人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推动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学习这一精神,青少年需要()
①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实现自身价值
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
③培养坚强意志、进取精神,找到青春进取的方向和力量
④掩饰自身缺点,让自己时刻保持完美形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其中“纸 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分别蕴含的思想理 念 是 ( )
A.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B.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C.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D.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10.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特质,下列关于这一思想的理解,最符 合其精神实质的是( )
A.坚持过去的做法,不改变既有的规则和习惯
B.在技术层面上进行创新,不涉及制度和观念的更新
C.完全放弃传统,追求全新的发展模式,不必考虑历史
D.保持传统优势,淘汰过时的观念和做法,积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11.晏子向齐景公解释“和”与“同”的区别时,以“五味调和”作比喻,强调只有不同味道 相互配合才能成就美味。这一故事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尚和合”的思想,下列行 为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在班级管理中要求所有人言行完全一致,消除分歧
B.坚持自己的观点,拒绝接受他人的建议
C.尊重不同意见,协调各方差异以达成共识
D.为避免冲突,表面附和他人意见而不表达真实想法
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下列名句中,能体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的处事方法的是 ( )
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 承担民事责任。这一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规则,被称作“好人法”。其用意是鼓励公民( )
A.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B.培养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
C.遇到侵害时能够正当防卫 D.应对违法犯罪采取一切措施
14.小吴发现自己健身前后胖瘦对比的照片被用于某整形美容公司的广告宣传,这给小吴的日 常生活造成了困扰。该整形美容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小吴的 ( )
A. 肖像权 B.健康权 C.继承权 D.生命权
15.赵某因驾车闯红灯被处以扣6分、罚款200元的处罚。据此判断,赵某的行为属于()
A.违反道德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 行政违法行为 D. 民事违法行为
二 、非选择题(4小题,共30分)
16.【 品味美好情感】
材料一:李丽在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她下半 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但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
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 理教育工作。
材料二: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 米半决赛中,以9秒83 的成绩成功闯入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他用 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向世界证明了中国速度。
(1)李丽和苏炳添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分)
(2)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得美好的情感 (4分)
17.【自信自强】
材料一小刚在英语课上不敢举手发言,担心发音不标准被嘲笑。但在老师的鼓励下,他 每天朗读课文并录音, 一个月后主动参与课堂演讲,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材料二小华因意外失去右臂,但坚持游泳训练,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练习,最终在残奥会 赛事中夺冠。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我们应如何做自信自强的人。(4分)
(2)说说个人自强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关系。(3分)
18. 【学习核心思想理念】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 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1)上述规定内容不仅是民法典的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核心思想理念的体现,请你写出两 句体现诚信原则的名言名句。(4分)
材料二、古人的智慧令人深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为学习相关理念,小南摘抄 了以下名言名句。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 梁惠王上》
②得民心者,可以为官;失民心者,何足道哉 —— 《为政九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名言名句分别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并谈谈你对这些核心思 想理念的理解。(4分)
19. 【增强法治意识】
材料一、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小陈遭遇高年级学生勒索,他不敢告诉别人也不敢报警, 心里既害怕又无助,对此同学们众说纷纭。
小倩:小陈,你越害怕、越不敢说,他们就会越欺负你!
冬冬:小陈,你当时把钱给他们是对的,但要记住他们的长相,最好还能知道他们的住 址、姓名,事后再报警。
(1)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请你为大家总结,如果碰到类似遭遇,我们该怎样做 (4分)
材料二、在放学路上,小吴看到同学小陈遭社会不良青年李某的敲诈和殴打,便拨打110 报警,公安民警很快将李某抓获。经审讯,李某原本也是一位好学生,自从沉迷于网络游戏, 就经常出入营业性网吧。因无钱上网,便去敲诈。
(2)李某的结局给我们什么警示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应该怎样做到严于律己。(4分)
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B
6.A 7.C 8.A 9.B 10.D
11.C 12.D 13.B 14.A 15.C
16. (1)坚强的意志、积极乐观的心态、奉献精神、坚持不懈等
(2)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美好的 情感
17. (1)相信自己,勇于尝试,不断积累成功经验;面对困难不退缩, 磨砺坚强意志,坚持不懈地努力
(2)个人自强能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提供动力;社会进步、国家发 展为个人自强创造更好的条件,二者相互促进
18.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
(2)①蕴含的是尊老爱幼、推己及人的思想理念,强调要关爱自己的 长辈和晚辈,并将这种关爱推广到他人身上;②蕴含的是以民为本的思 想理念,强调执政者要赢得民心,关注民众的需求
19. (1)保持冷静,优先保护自身安全;记住对方的特征等信息;事后 及时告诉家长、老师或报警求助
(2)警示:要增强法治意识,杜绝不良行为,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 路。做法: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诱惑,培养良 好的行为习惯;学会自我约束,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