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质量评价(一)(走进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40分钟 8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1~13题为单选,每题2分,14、15题为多选,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1.下列估测的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 cm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00 mmC.初中生100 m短跑的成绩约为50 s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 s2.如图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操作正确的是 ( )3.晚上照镜子时,灯照射什么位置更容易看清自己的脸呢 小明关闭房间里的灯,用手电筒试了试。“用手电筒试了试”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交流与合作4.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 )A.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B.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C.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D.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5.如图所示是某景区多名游客将雪圈连在一起共同下滑的情景。坐在前面雪圈上的乘客感觉自己正顺山坡而下,坐在后面的乘客感觉自己静止不动,前后乘客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树木和雪圈 B.地面和树木 C.树木和地面 D.雪圈和地面6.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B.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短C.物体的速度由运动的时间决定D.物体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无关7.(2023·泰安期中)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2,所用时间之比是2∶1,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4∶1 B.1∶1 C.1∶4 D.1∶28.百米运动员的速度是10 m/s,火车的速度是40 km/h,汽车的速度是20 m/s,则三者的速度从快到慢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运动员、汽车、火车 B.火车、汽车、运动员C.汽车、火车、运动员 D.汽车、运动员、火车9.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B.小明在50 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C.小明50 m测试的成绩是7 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6.25 m/sD.1 000 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 m/s、小亮的成绩是240 s,小明更快10.(2022·淄博期中)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测出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 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 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 )A.90 km/h B.70 km/h C.50 km/h D.40 km/h11.在探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 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150 m/s B.15 m/sC.1.5 m/s D.0.15 m/s12.一列火车以54 km/h的速度完全通过一座1 100 m长的铁桥,用时1 min 20 s。则这列火车的长度是 ( )A.50 m B.100 m C.200 m D.300 m13.(2024·烟台期中)暑假,小明乘坐高铁去旅行。已知列车长150 m,当列车以72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1 500 m的大桥时,坐在车窗前的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和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分别为 ( )A.7.5 s,82.5 s B.75 s,75 sC.75 s,82.5 s D.82.5 s,82.5 s14.(2022·潍坊中考)随着5G信号的快速发展,5G无人物品派送车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图甲所示为无人物品派送车沿直线路径前往派送点的情景。该车从出发点到达派送点,完成任务后返回出发位置,其行驶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用时19 minB.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0.8 kmC.0~10 min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0.08 km/minD.10~13 min内派送车做匀速直线运动15. (2024·烟台期中)沿同一条直线同向运动的物体A、B,从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B.运动2.5 s,A和B相距10 mC.运动5 s,A、B相遇D.A和B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A始终大于vB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14分)16.(4分)(2024·东营期中)测量是物理研究的基础,请完成下列测量的读数。(1)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2)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 s; (3)图丙速度表显示该汽车的速度是 。 17.(2分)(2023·怀化中考)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诗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说轻舟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 (选填“山”或“轻舟”)。 18. (3分)(2024·烟台期中)我国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首飞,飞机在跑道上滑行大约3 000 m后起飞升空,用时约50 s;飞机飞行过程中会经历起飞加速、定速巡航、减速降落等过程,如图是飞机起飞后的s-t图像。飞机在跑道滑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m/s;BC段为定速巡航匀速飞行阶段,速度为 m/s;DE段飞机的速度为 m/s。 19.(2分)小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不怕麻烦测了五次,这是为了 ;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75.1 cm、75.2 cm、75.1 cm、77.2 cm、75.3 cm,但以上测量记录有一次记错了,剔除错误数据后,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cm。 20.(3分)如表所示为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三名运动员发布在某平台中的成绩统计,甲跑完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m/s,由表可知平均配速越大,平均速度越 (选填“大”或“小”),经计算,平均配速5'20″(5分20秒)物理意义是 。 项目 路 程 运动时间 平均配速甲 10.00 km 00:53:20 5'20″乙 10.00 km 00:55:10 5'31″丙 10.00 km 01:03:20 6'20″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1分)21.(8分)(2024·东营期中)如图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在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已知小车的车长为10.0 cm。(1)实验原理是 ; (2)在实验中应该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大”或“小”)一些,金属片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测量 ; (3)图中AB段的距离sAB= cm,若测得时间tAB=3 s,tAC=5 s,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 m/s; (4)分析数据可知,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 (选填“是”或“不是”)匀速运动; (5)如果在测量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时,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这样测得的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图2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22.(7分)如图甲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所用时间为 ; (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 cm/s,这个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3)小球在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小;在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23.(6分)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每次实验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 开始下滑; (2)图甲中AC的长度是 cm,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停表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圈,每格1 s); (3)为了测量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B点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所用的时间,这样的做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4)斜面的坡度增大后,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变 ; (5)图乙中能大致描述小车从A点到C点运动情况的s-t图线是 (填序号)。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3分)24.(5分)某同学骑自行车上学时,从家到学校的骑行导航信息如图所示。某天,该同学因出门晚而选择了乘坐出租车,他于7:42坐上出租车,出租车沿着骑自行车的路线行驶,8:00到达学校。求:(1)该同学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2)该同学乘坐出租车用了多少小时;(3)整个过程中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25.(8分)生物体内信号主要通过神经传导。如图甲,电刺激青蛙的坐骨神经上某一点后,该电信号会立即沿着神经向肌肉匀速传导,传递至神经与肌肉连接处后,经过一小段时间信号转换后,肌肉便开始收缩。(信号转换所需时间为定值)为了测出神经信号的传导速度,某生物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刺激点A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4毫秒(即4×10-3秒),刺激点B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5毫秒。点A、B离肌肉中心的距离分别为12厘米和9厘米。(1)A、B间距为多少 信号从A点传至B点,需要多少时间 (2)根据(1)小问计算,信号在神经上的传导速度是多少厘米每毫秒(cm/ms),合多少米每秒(m/s) (3)刺激神经上离肌肉中心7 cm的C点至肌肉发生收缩,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1~13题为单选,每题2分,14、15题为多选,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1.下列估测的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 cm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00 mmC.初中生100 m短跑的成绩约为50 s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 s2.如图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操作正确的是 (B)3.晚上照镜子时,灯照射什么位置更容易看清自己的脸呢 小明关闭房间里的灯,用手电筒试了试。“用手电筒试了试”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C)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交流与合作4.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B)A.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B.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C.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D.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5.如图所示是某景区多名游客将雪圈连在一起共同下滑的情景。坐在前面雪圈上的乘客感觉自己正顺山坡而下,坐在后面的乘客感觉自己静止不动,前后乘客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A.树木和雪圈 B.地面和树木 C.树木和地面 D.雪圈和地面6.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D)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B.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短C.物体的速度由运动的时间决定D.物体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无关7.(2023·泰安期中)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2,所用时间之比是2∶1,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C)A.4∶1 B.1∶1 C.1∶4 D.1∶28.百米运动员的速度是10 m/s,火车的速度是40 km/h,汽车的速度是20 m/s,则三者的速度从快到慢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C)A.运动员、汽车、火车 B.火车、汽车、运动员C.汽车、火车、运动员 D.汽车、运动员、火车9.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D)A.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B.小明在50 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C.小明50 m测试的成绩是7 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6.25 m/sD.1 000 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 m/s、小亮的成绩是240 s,小明更快10.(2022·淄博期中)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测出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 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 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B)A.90 km/h B.70 km/h C.50 km/h D.40 km/h11.在探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 s内的平均速度是 (C)A.150 m/s B.15 m/sC.1.5 m/s D.0.15 m/s12.一列火车以54 km/h的速度完全通过一座1 100 m长的铁桥,用时1 min 20 s。则这列火车的长度是 (B)A.50 m B.100 m C.200 m D.300 m13.(2024·烟台期中)暑假,小明乘坐高铁去旅行。已知列车长150 m,当列车以72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1 500 m的大桥时,坐在车窗前的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和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分别为 (C)A.7.5 s,82.5 s B.75 s,75 sC.75 s,82.5 s D.82.5 s,82.5 s14.(2022·潍坊中考)随着5G信号的快速发展,5G无人物品派送车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图甲所示为无人物品派送车沿直线路径前往派送点的情景。该车从出发点到达派送点,完成任务后返回出发位置,其行驶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C)A.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用时19 minB.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0.8 kmC.0~10 min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0.08 km/minD.10~13 min内派送车做匀速直线运动15. (2024·烟台期中)沿同一条直线同向运动的物体A、B,从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B、C、D)A.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B.运动2.5 s,A和B相距10 mC.运动5 s,A、B相遇D.A和B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A始终大于vB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14分)16.(4分)(2024·东营期中)测量是物理研究的基础,请完成下列测量的读数。(1)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 ,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5.35 cm; (2)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 126 s; (3)图丙速度表显示该汽车的速度是 80 km/h 。 17.(2分)(2023·怀化中考)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诗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说轻舟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 轻舟 (选填“山”或“轻舟”)。 18. (3分)(2024·烟台期中)我国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首飞,飞机在跑道上滑行大约3 000 m后起飞升空,用时约50 s;飞机飞行过程中会经历起飞加速、定速巡航、减速降落等过程,如图是飞机起飞后的s-t图像。飞机在跑道滑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60 m/s;BC段为定速巡航匀速飞行阶段,速度为 250 m/s;DE段飞机的速度为 0 m/s。 19.(2分)小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不怕麻烦测了五次,这是为了 减小误差 ;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75.1 cm、75.2 cm、75.1 cm、77.2 cm、75.3 cm,但以上测量记录有一次记错了,剔除错误数据后,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75.2 cm。 20.(3分)如表所示为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三名运动员发布在某平台中的成绩统计,甲跑完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3.125 m/s,由表可知平均配速越大,平均速度越 小 (选填“大”或“小”),经计算,平均配速5'20″(5分20秒)物理意义是 运动员每运动1 000 m所用的时间是5'20″ 。 项目 路 程 运动时间 平均配速甲 10.00 km 00:53:20 5'20″乙 10.00 km 00:55:10 5'31″丙 10.00 km 01:03:20 6'20″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1分)21.(8分)(2024·东营期中)如图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在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已知小车的车长为10.0 cm。(1)实验原理是 v= ; (2)在实验中应该使斜面的坡度 小 (选填“大”或“小”)一些,金属片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测量 时间 ; (3)图中AB段的距离sAB= 50.0 cm,若测得时间tAB=3 s,tAC=5 s,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 0.2 m/s; (4)分析数据可知,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匀速运动; (5)如果在测量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时,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这样测得的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图2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B 。 22.(7分)如图甲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所用时间为 1 s ; (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 10.00 cm/s,这个速度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3)小球在 A、B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小;在 E、F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C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23.(6分)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每次实验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 静止 开始下滑; (2)图甲中AC的长度是 80.0 cm,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0.16 m/s(停表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圈,每格1 s); (3)为了测量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B点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所用的时间,这样的做法 不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4)斜面的坡度增大后,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变 大 ; (5)图乙中能大致描述小车从A点到C点运动情况的s-t图线是 ③ (填序号)。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3分)24.(5分)某同学骑自行车上学时,从家到学校的骑行导航信息如图所示。某天,该同学因出门晚而选择了乘坐出租车,他于7:42坐上出租车,出租车沿着骑自行车的路线行驶,8:00到达学校。求:(1)该同学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2)该同学乘坐出租车用了多少小时;(3)整个过程中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解:(1)由图可知:s=7.5 km=7 500 m,t=25 min=1 500 s,则骑车的平均速度:v===5 m/s; (2分)(2)乘坐出租车用的时间:t'=8:00-7:42=18 min=0.3 h; (1分)(3)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25 km/h。 (2分)25.(8分)生物体内信号主要通过神经传导。如图甲,电刺激青蛙的坐骨神经上某一点后,该电信号会立即沿着神经向肌肉匀速传导,传递至神经与肌肉连接处后,经过一小段时间信号转换后,肌肉便开始收缩。(信号转换所需时间为定值)为了测出神经信号的传导速度,某生物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刺激点A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4毫秒(即4×10-3秒),刺激点B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5毫秒。点A、B离肌肉中心的距离分别为12厘米和9厘米。(1)A、B间距为多少 信号从A点传至B点,需要多少时间 (2)根据(1)小问计算,信号在神经上的传导速度是多少厘米每毫秒(cm/ms),合多少米每秒(m/s) (3)刺激神经上离肌肉中心7 cm的C点至肌肉发生收缩,需要多长时间 解:(1)A、B间距s=sA-sB=12 cm-9 cm=3 cm, (1分)信号从A点传至B点,需要的时间t=tA-tB=4 ms-2.5 ms=1.5 ms; (1分)(2)根据(1)小问计算,信号在神经上的传导速度v===2 cm/ms==20 m/s; (2分)(3)信号从B到C的路程s'=sB-sC=9 cm-7 cm=2 cm, (1分)所用时间t'===1 ms, (2分)信号从C点至肌肉发生收缩需要的时间t″=tB-t'=2.5 ms-1 ms=1.5 ms。 (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