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观沧海》课件(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观沧海》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观沧海
曹操



论说曹操
新课导入
官渡之战中,曹操粮草已绝,眼看就要撑不下去,这时袁绍方的许攸叛逃前来,曹操知此人必有机密相告,大喜之下顾不得穿鞋,赤脚便要来迎许攸,许攸深表感动。
果然如曹操所料,许攸将袁绍藏匿粮草的秘密地点透露给了曹操。曹操连夜派精兵烧了袁绍的粮草,终于以少胜多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写作背景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人(今安徽省亳bó县)。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与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他善诗歌,他的诗歌富有创造性,以旧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有的反应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发人的远大抱负,气势雄伟,慷慨悲壮。
曹操(155-220)
掌握字 音、字义,扫除阅读障碍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jié
dàn
sǒng zhì
zāi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向东来到碣石山。
水波动荡的样子。
高耸挺立。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大意:向东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指银河
幸运到极点,唱这首歌来表达意愿。
大意: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幸运到极点,唱这首歌来表达意愿。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向东。
临:登临。
以:用来。
何:多么。
竦:高。
峙:挺立。
萧瑟:风吹草木的声音。
之:助词,无实意。取消句子独立性
星汉:银河。
幸:幸运。
甚:表程度深。
至:极点。
洪:大。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描写诗人所见所闻。
1层(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
2 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
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实景)
(虚景)
这首诗分几层?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是想像的?
找出诗中的意象,体会景物特点。
日月、星汉
波澜壮阔
欣欣向荣
博大宽阔
水、山岛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洪波巨澜
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的抱负?诗歌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以大海自比,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1.动静结合
写法探究
“水何澹澹”“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使描写对象更有趣味,内涵丰富。
2.虚实相生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课堂小结
观沧海
板书设计
实景
虚景
动:
借景抒情
静:
水、秋风、洪波
山岛、树木、百草
日、月、星汉
统一天下的抱负

海水
山岛
树木
百草
秋风
洪波
日月
星汉
澹澹
丛生
丰茂
萧瑟
涌起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竦峙
(虚景)
(实景)
海水荡漾
欣欣向荣
洪波巨澜
统领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动静结合
《观沧海》赏析
全诗中间十句写景,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看谁能先会背诵
5、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表现的意境。
这四句是诗人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言事点题 地点、俯视
登山望海的勃勃英姿
实 写
(看)第一眼观海全景,大处落笔
气势苍茫浑然,辽阔威严
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听)转入动态,波澜壮阔
显示大海惊人力量,宏伟气象


言 志
虚 写
(想)诗的高潮,奇特的想象、夸张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借以抒发内心豪迈的情怀与胸襟
乐府诗合乐时的附文
曹操
观沧海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关于汉乐府诗
乐府,原来是汉武帝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原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指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