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4章 世界人口、城乡景观与文化第三节 多样的世界文化知识点1 世界的三大人种1.人种划分主要按照肤色差异,将人种划分为①__________、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2.三大人种的特征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白色人种 浅白色 波状发或直发 鼻高唇薄 较多黄色人种 黄色 黑直 鼻高适中,唇厚中等 中等黑色人种 黝黑 卷曲 鼻矮唇厚 很少3.三大人种的分布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白色人种 ②____洲、③____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及南部黄色人种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原住民④__________ 撒哈拉以南非洲、美洲欧美黑色人种【易错警示】(1)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为黑色人种,非洲北部主要为白色人种。(2)印度人大部分为白色人种,美洲的印第安人为黄色人种。知识点2 世界的主要语言1.世界主要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其中,⑤______是世界上作为母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⑥______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汉语英语2.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汉语 ⑦______、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英语 ⑧______的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南部等俄语 亚洲西北部和北部、欧洲的东部等中国欧洲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法语 ⑨______及其相邻的国家、非洲西部和中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 非洲北部、亚洲西部法国知识点3 世界的三大宗教宗教 ⑩________ 伊斯兰教 佛教发源地 亚洲西部 阿拉伯半岛 古印度地位 信仰人数最多 世界第二大宗教 世界第三大宗教主要分 布地区 欧洲、美洲、非 洲、大洋洲 亚洲西部、东南部, 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基督教知识点4 多样的习俗及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1.习俗即习惯和风俗,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并世代相传,在某一范围内约束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文化现象,包括饮食习俗、 ______习俗、社交习俗等。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习俗。节日2.饮食习俗地区 习俗中国 饮食以植物性食材为主,辅以肉类等,中餐以热食、熟食为主。进餐方式多为聚餐制,使用 ______进餐西方国 家 以动物性食材为基础,牛肉在肉类食品中的比例较高,烹饪方式较为简单。进餐方式多为分餐制,进餐时使用刀和叉阿拉伯 国家 玉米饼、手抓饭等为主食,西红柿沙拉等为佐餐,肉类主要为牛羊肉筷子3.节日习俗节日 习俗春节 放鞭炮、贴对联、贴“福”字、 ________、吃年夜饭、相互拜年等圣诞节 装饰圣诞树、唱圣诞歌、吃火鸡等冬季狂欢节 冰雕比赛、划船比赛、犬拉雪橇赛、冰上赛马等沙丘节 骆驼竞速比赛、赛马、猎鹰等包饺子4.社交习俗:我们既要传承和发扬我国礼仪规范的精华,又要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礼仪和生活习惯。5.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传承、发展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024陕西渭南期中]读世界三大人种示意图,完成1~3题。1.上图中三大人种依次是( )A.黑色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B.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C.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D.黑色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C2.划分三大人种的主要依据是( )BA.语言、文字 B.体貌特征C.风俗习惯 D.经济生活,文化程度3.下列人种与其主要分布地区,连接正确的是( )CA.黑色人种—欧洲 B.白色人种—非洲中部C.黄色人种—亚洲东部 D.混血人种—非洲南部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中国浙江杭州举行,来自亚洲各国的运动员齐聚杭州。据此,完成4~5题。4.韩国位于亚洲东部,来自韩国的运动员主要属于( )B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5.亚运组委会要求志愿者须具备能使用汉语或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主要原因是( )B①汉语是中国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同时也为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和华人华侨所使用②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③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④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只有汉语和英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4山东菏泽期中]下图为意大利某地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与图中建筑相关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C.印度教 D.基督教D7.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均在( )B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2024陕西安康期中]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安康汉江龙舟节于6月9日在陕西省安康市进行。读赛龙舟活动景观图,完成8~9题。8.赛龙舟活动进行的时间通常为( )BA.2—3月 B.5—6月 C.9—10月 D.11—12月9.除了赛龙舟,端午节还有食用下列哪种食物的传统习俗( )AA.粽子 B.月饼 C.汤圆 D.饺子跨学科历史[2024山东菏泽模拟]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等地区。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图中越瓷的销售地中,当地居民以黑色人种为主的是( )DA.① B.② C.③ D.④11.越瓷销售人员能在③地看到的景象是( )AA.当地居民使用阿拉伯语到清真寺祷告B.当地居民使用英语到教堂做礼拜C.当地居民使用法语到佛寺诵经D.当地居民使用汉语到道观诵经12.[2024广西南宁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从世界人种分布图来看,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区。有些地区成为不同人种材料二: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用来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的混居区。下图为世界人种分布图。(1)读图可知,北美洲北部的主要人种是______人种。(2)A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主要是____语,C地区人们信仰的宗教主要是______教。(3)D地区某城市某年的出生人数约200万人,死亡人数约160万人,总人数约4 000万人,此地该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黄色俄基督1(共28张PPT)第4章 世界人口、城乡景观与文化第4章自主测评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4分)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下图为人类大陆示意图,完成1~3题。1.世界人口密集区主要分布在( )BA.高纬度地区 B.中低纬度沿海地区C.内陆高原地区 D.世界各地均匀分布2.①地区附近人口增长过慢,可能会带来的影响是( )AA.国防兵源不足 B.就业困难C.加剧环境污染 D.资源短缺3.分布在②地区的主要人种是( )CA.黄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2023广东茂名期末]“空心村”是指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打工,除过年外,工作、生活均在城市,农村常住人口犹如大树之空心。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南峪村通过旅游改革发展,将昔日“空心村”的闲置老屋变身“网红民宿”,吸引大量青年回乡发展。读“空心村”示意图和南峪村民宿图,完成4~6题。4.“空心村”现象产生的原因有( )B①城市医疗教育条件好 ②城市有更多就业机会③城市比农村自然环境好 ④城市社会保障制度较完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空心村”的出现给南峪村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CA.加剧了乡村环境污染 B.缓解了乡村人地矛盾C.使得乡村劳动力减少 D.改善了乡村交通条件6.为了促进青年返乡创业,除发展旅游业外,南峪村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D①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乡村振兴②给予人才补贴,鼓励回乡创业③大力发展重工业,提高经济收入④强化技能培训,提高人才素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024安徽淮北期中]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特征划分的。下图为世界三大人种分布图。读图,完成7~9题。7.非洲北部、欧洲、亚洲东部的主要人种分别是( )AA.白色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B.黑色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C.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黑色人种D.黑色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8.下列关于人种与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DA.太阳辐射越强的地区肤色越浅B.白皮肤有助于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C.黄种人头发卷曲,有隔热功能D.北欧人鼻子高而长,有助于御寒9.有关人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DA.发达国家主要是白色人种,因为白色人种最聪明B.区别人种主要是根据人的生活习惯的差异C.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是因为中国人所属的黄色人种最优秀D.将人种分为“高等”和“低等”是种族歧视的表现,应坚决反对读下图,完成10~12题。10.图中人物交流的语言是( )A.日语 B.英语 C.俄语 D.法语B11.下列关于该语言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B.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C.拉丁美洲通用的语言D.向世界转播奥运会时使用的唯一语言A12.通用该语言的欧洲居民大部分属于( )CA.黄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白色人种 D.混血人种[2024江西宜春期中]下图是荷兰画家梵高的油画《麦田》。读图,完成13~14题。13.图中景观反映的是( )A.工业生产 B.林业生产C.城市聚落 D.乡村聚落D14.根据材料及图中景观可以推断当地( )AA.种植小麦 B.地形崎岖 C.气候干旱 D.雨林广布二、非选择题(共16分)15.某校学生分小组开展“世界的人口”探究活动。图1为世界人口分布图,图2为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图3为世界人口增长图(含预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世界人口分布】图1图2图3(1)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衡。______纬度的______(内陆/沿海)地带多为人口稠密区;根据图2可知,世界5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______ (地形类型)地区。(3分)中低沿海平原(2)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均为人口______(稠密/稀疏)地区。影响四地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正确的是___(单项选择)。(2分)A.甲地——纬度低,气候湿热B.乙地——位于内陆,降水少C.丙地——沿海地区、降水多D.丁地——海拔高,高寒缺氧稀疏D【世界人口增长】(3)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世界人口增长快慢存在差异。1950年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_(加快/变慢)。(1分)(4)在不同性质国家,世界人口增长存在差异,总体来看,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____(快/慢)。(1分)加快慢16.[2024广东揭阳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材料一:碇步桥是桥梁的原始雏形,多建于水浅但较为宽阔的山溪之中,按一定间距布设块石,石块微露水面,使人能跨步而过。泰顺县仕阳镇仕水碇步石桥是我国现存保留最完好、最古老、最长的碇步桥,因春晚舞蹈《碇步桥》成为网红打卡点。材料二: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碇步桥多为明清时期修建,其交通功能地位显著下降,数量减少。现存碇步桥多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风雨200年的碇步桥被带火后,游客同比增长50%。材料三:图1为仕阳镇所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和碇步桥景观图,图2为泰顺县气候统计图。(1)依据图2资料,判断该地修建碇步桥最适宜的季节,并说明理由。(3分)冬季。理由:冬季降水少,河流处于枯水期,水浅便于铺设石块建桥。(2)说明明清时期当地居民选择在图示溪流河段修建碇步桥的主要原因。(提示:可从通行需求、水位高低、流速快慢等方面说明)(2分)该河段溪流沿岸聚落规模大,居民和商客流量大,通行需求高;该段溪流水面较为宽阔,水位较低;地势落差相对较小,河面宽阔,水流较平缓。(3)说明碇步桥在早期和现在的主要功能的变化。(2分)早期主要用于行人通过,如今主要的作用是可以进行旅游资源开发。(4)分析仕阳镇形成的有利条件。(2分)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农业发展;道路众多,交通便利等。(共27张PPT)第4章 世界人口、城乡景观与文化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变化知识点1 城镇与乡村城镇聚落 乡村聚落规模 比较大 比较①____建筑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中、高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散、低矮生产活动 工业、服务业 (非农业生产活动) 耕作、放牧、捕鱼(农业生产活动)小城镇聚落 乡村聚落人口分布 ②______ 分散交通便利程度 交通比较便利 交通相对不便基础设施 种类丰富、齐全 种类稀少存在问题 交通拥堵、住房紧 张、环境污染 教育、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环境较好密集知识点2 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与景观变化1.城镇与乡村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1)自然环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③______,适于耕作。(2)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林、渔、矿等)④______的地方,人口集中。(3)交通:交通便利(交通沿线和交通线交会处,沿海港口等)有利于聚落形成。充足丰富2.城镇与乡村的分布规律(1)分布地区:在一些河流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2)分布特点: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呈⑥______状分布,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⑦____状分布。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团块带3.城镇与乡村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 聚落形态⑧______地区 房屋密集,规模较大,呈团块状山地、丘陵地区 主要位于山谷地带,呈⑨______状河湖附近 沿着河流两岸和湖泊四周分布,呈条带状或环状沙漠地区 主要分布在绿洲上,呈点状或带状平原条带4.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保护 的意 义 (1)可以体现民族文化的特点,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3)可以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保护 措施 (1)实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建筑物的侵蚀,禁止在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3)定期对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修缮和保护(4)景区控制客流量,禁止在文化遗产建筑上乱涂乱刻、随意攀爬、触摸等跨学科融合[2024广西南宁期中]右图为《姑苏繁华图》(局部),为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创作,描绘了当时苏州“商贾(ɡǔ)辐辏(còu),百货骈(pián)阗(tián)(指商人云集、货物琳琅满目)”的市井风貌。读图,完成1~2题。1.结合材料,判断图中景观主要反映的是( )A.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 C.城镇聚落 D.乡村聚落C2.结合图文材料,判断图中聚落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AA.交通便利 B.土壤肥沃 C.矿产资源丰富 D.信息闭塞[2024山东青岛期中]东南亚的中学生马莉娅和西亚的中学生伊斯梅尔是网上结识的好朋友,在网上她们各自晒出了自己的家乡照片。读图,完成3~4题。3.马莉娅家乡的常见房屋为双层木楼,窗户大、屋顶坡度大,主要原因是( )AA.气候炎热多雨 B.地表崎岖不平C.四处游牧便于搬迁 D.寒冷多雪,便于积雪滑落4.伊斯梅尔家乡的房屋多土质墙体,墙体厚、窗户小、屋顶平,可以看出当地自然地理特征是( )BA.海拔高,气候冷 B.降水少,气温高C.多河流,多洪涝 D.多山地、多大风[2024广东珠海期中]“珊瑚屋”是用珊瑚当墙搭建而成。数百年以来,广东省徐闻县居民在海边采掘珊瑚石,作为建筑材料,建起了大量的“珊瑚屋”。近年来,国家对珊瑚进行了保护,严禁采掘海中的珊瑚礁。目前,有关专家学者呼吁对现存“珊瑚屋”进行开发性保护。下图为徐闻县地理位置示意图及“珊瑚屋”景观。读图,完成5~6题。5.下列关于“珊瑚屋”的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叙述,合理的是( )D①夏秋多台风,房屋结构低矮②冬季降雪丰富,屋顶斜③春季西北风强烈,窗户小而低④气候湿热,墙体有孔隙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目前,有关专家学者呼吁对现存“珊瑚屋”进行开发性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AA.进行民俗教育 B.调节小气候C.减弱温室效应 D.保护生物多样性[2024广西南宁期中]土掌房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东南部干旱少雨的高山和河谷地带,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捶实而成,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多为平房,无窗。全村房屋墙连墙,下一家的屋顶即为上一家的场院,层层而上,直达山顶,被称为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上右图为土掌房景观图。读图,完成7~9题。7.土掌房以土、石为建筑材料的主要原因是( )CA.工程量小 B.轻质材料 C.就地取材 D.便于翻新8.土掌房墙连墙,下一家的屋顶即为上一家的场院的主要目的是( )AA.节约土地 B.便于出行 C.加强联系 D.为了美观9.为保护“活着”的文化遗产,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B①保护古建筑,将居民全部外迁 ②全部拆除,建设新城镇 ③适度发展旅游,增加经济收入 ④建设成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10.[2024河北廊坊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开展“聚落与自然环境”的探究,请你与该小组一起完成探究任务。【探究课题】聚落与自然环境【探究资料】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别很大,不同的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分布与特征影响深远。【探究思考A】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因素。(1)根据下图可知,荒漠地区的聚落集中分布在______(绿洲/沙漠中心);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形部位)。除此之外,气温适宜、降水充沛的地区,聚落一般比较密集。绿洲山谷【探究结论A】(2)根据探究思考A,总结归纳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气候适宜、资源丰富。【探究思考B】聚落建筑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根据下图可知,与西北地区相比,我国南方地区建筑的墙体更____(厚/薄),屋顶坡度更____(大/小)。结合两地区的气候特征,说明其墙体厚度和屋顶坡度不同的原因。薄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疆喀什民居贵州岜沙苗寨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墙体厚有利于保暖。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墙体薄有利于通风散热,南方地区降水多,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探究结论B】(4)根据探究思考B,说出影响聚落建筑特征的气候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统民居的特点受到当地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南方地区降水多,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北方地区冬季比较寒冷,为了保暖,一般墙体较厚。【探究拓展】(5)请针对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提出两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强立法保护,限制游览人数;保持原貌、适当修护。(共26张PPT)第4章 世界人口、城乡景观与文化第一节 世界人口数量与分布知识点1 人口的数量变化世界人口增长特点1.时间特征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其中,在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2.空间特征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如欧洲、北美洲等),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①____,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如非洲、南美洲等),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②____。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 ,最低的大洲是欧洲。慢快3.人口自然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速度③______。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越快知识点2 人口的分布特点1.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平方千米),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程度。2.世界人口的分布分布地区 原因人口稠 密区 亚洲东部 集中位于北半球⑤______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展早,历史悠久;经济发展较好;交通便利亚洲南部 ④______西部 北美洲东部 中低欧洲分布地区 原因 人口稀 疏区 ⑥__________ 干旱少雨 自然环境条件恶劣,不适宜人们生产和生活雨林地区 气候⑦______ ⑧____________ 终年严寒 高原山地地区 地势高峻 沙漠地区湿热高纬度地区3.人口问题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过多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影响 资源问题:资源短缺、耕地减少等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等(如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水污染等 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就业困难、 居住条件差,饥饿、贫困、教育、 医疗问题难以解决等 措施 实行⑨__________政策 ⑩__________实例 印度采取经济奖励、教育普及等方 法控制人口增长 法国给多子女家庭发放补贴计划生育鼓励生育[2024贵州黔西南期中]下图为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关于图中的四类国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家最可能表示欧洲国家B.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③国家C.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②国家D.④国家的人口出现负增长D2.图上四类国家中,与非洲人口增长现状最相符的是( )BA.① B.② C.③ D.④3.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 )D①人口政策 ②医疗卫生条件 ③经济发展水平 ④人种和语言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024河南新乡期中]人口的分布状况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人口分布概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BA.甲地—气候湿热,人口稀疏 B.乙地—地势高峻,人口稀疏C.丙地—深居内陆,人口稠密 D.丁地—气候湿热,人口稠密5.下列不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 )DA.亚洲的东部 B.亚洲的南部 C.欧洲的西部 D.非洲的北部[2024山东菏泽期中]按国际标准,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便称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下表为2023年世界某两个国家的人口数据资料。读表,完成6~7题。人口年龄结构(%) 出生率 (‰) 死亡率(‰)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甲国 13.1 57.6 29.3 0.79 0.91乙国 39.5 58.0 2.5 3.81 1.216.据表中数据判断( )DA.两国人口都不断减少 B.两国人口都增长过快C.甲国自然增长率比乙国大 D.甲国老年人口比重比乙国大7.推测甲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A.人口老龄化 B.人口增长过快C.环境压力减轻 D.就业竞争压力大[2024河南周口期中]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分析某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产生影响。读下图,完成8~10题。8.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BA.甲国 B.乙国 C.丙国 D.丁国9.丁国最可能位于( )AA.欧洲西部 B.东南亚C.南美洲 D.撒哈拉以南非洲10.下图为人口总数多、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产生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示意图。图中数字含义正确的是( )DA.①—砍伐森林B.②—草场退化C.③—人口快速增长D.④—水土流失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下图为某同学手绘的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11.根据手绘的世界人口分布图,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分析,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CA.丙地人口稀疏,因为纬度较低B.乙地人口稀疏,因为气候过于湿热C.甲地人口稠密,因为地形平坦,距海近D.丁地人口稠密,因为平原面积广阔12.从图中可以看出( )CA.大洋洲东部比西部人口稀疏 B.欧洲东部比西部人口稠密C.亚洲南部比北部人口稠密 D.非洲南部人口最稀疏材料题结束分割线13.[2023贵州贵阳期末]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2)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共同的气候特点是 ______________ 。(3)图中ABCD四个地区中没有定居人口的是 ___ ,因气候炎热干燥导致人口稀少的是 ___ 。气候温暖湿润DC(1)据图分析,从地形类型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 地区;从南、北半球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半球;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______ 纬度地区。平原北中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 世界人口数量与分布 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4.2 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变化 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4.3 多样的世界文化 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第4章 世界人口、城乡景观与文化 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