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物理苏科版(2024)九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第2节 滑轮 滑轮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些滑轮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健身器材上的滑轮 升国旗旗杆上的滑轮 起重机上的滑轮 1.认识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 2.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其作用。 3.知道滑轮组的特点及其作用。 ①滑轮的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轴 轮 槽 请你观察滑轮的结构: 1. 滑轮 知识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想想议议】下面两个滑轮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呢? 工作时,轴固定 不动的滑轮 ②滑轮分为:定滑轮、动滑轮。 叫定滑轮。 叫动滑轮。 轴随被拉动的物体 一起运动的滑轮。 旗杆顶端的滑轮 定滑轮 起重机下面的滑轮 动滑轮 (一)探究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实验器材】 铁架台、定滑轮、细线、钩码、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组装定滑轮,在它的左侧挂上钩码,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G 拉力F {69012ECD-51FC-41F1-AA8D-1B2483CD663E}钩码重力G/N 物体移动方向 物体移动 距离h/cm 拉力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动 距离S/cm 【数据表格】 活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①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钩码的重力G。 ②使用定滑轮缓缓提升钩码,记录整个过程中拉力的大小F、钩码上升的距离h物、拉力移动的距离s绳及拉力的方向。 【实验步骤】 h物 F s绳 G ③改变拉力的方向: 分别沿竖直方向拉升、斜着拉升、水平拉升钩码,观察拉力F1、 F2、 F3、的大小。把实验数据记入表格中。 F1 F2 F3 ④改变钩码的重力,重复上述实验。 ①拉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F=G,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②拉力的方向:可以改变。 ③拉力(绳末端)移动距离S绳等于钩码上升高度h物: S绳=h物 {69012ECD-51FC-41F1-AA8D-1B2483CD663E}钩码重 G/N 钩码移动 方向 钩码移动 距离h/m 拉力 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动 距离s/m 1.5 竖直向上 0.3 1.5 竖直向下 0.3 1.5 竖直向上 0.3 1.5 斜向下 0.3 1.0 竖直向上 0.4 1.0 竖直向下 0.4 【实验数据】 【分析数据】 ①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 ②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③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拉力的大小; ④使用定滑轮不省距离。 【归纳结论】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是指: 拉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 方向相反(或不同)。 物体运 动方向 拉力方向 (二)探究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实验器材】 铁架台、动滑轮、细线、钩码、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实验装置】 测出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然后按图组装动滑轮,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数据表格】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总重力G/N 物体移动方向 物体移动 距离h/cm 拉力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动 距离S/cm ①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力G。 ②用弹簧测力计缓缓竖直向上拉动滑轮提升钩码,记录整个过程中用力大小F、钩码升高的距离h及拉力移动的距离s。 ③将测量结果填入表格。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F h s ①拉力与重力的关系: F=G/2 ,即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 ②拉力的方向:不能改变。 ③拉力(绳末端)移动距离S是钩码上升高度h的2倍:S绳=2h物。 {69012ECD-51FC-41F1-AA8D-1B2483CD663E}物重 G/N 物体移动 方向 物体移动 距离h/m 拉力 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动 距离s/m 2.0 竖直向上 0.3 1.0 竖直向上 0.6 3.0 竖直向上 0.4 1.5 竖直向上 0.8 6.0 竖直向上 0.2 3.0 竖直向上 0.4 【实验数据】 【分析数据,归纳结论】 结论 拉力(绳末端)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2倍:S拉=2h物。 ①使用动滑轮最多能省一半的力; ②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③使用动滑轮拉力(绳末端)移动距离S是钩码上升高度h的2倍。 G F 1. 定滑轮的实质——等臂杠杆 0. 如图所示,定滑轮的轴心O为支点,动力臂l1与阻力臂l2都是滑轮的半径r。 F=G F1l1=F2l2 l1=l2=r l1 Fl1=Gl2 通过理论分析可知,定滑轮实质上 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不省力。 l2 (三)滑轮的实质——变形的杠杆 2. 用平衡力的知识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在忽略摩擦的情况下,物体受到重力G和拉力F的作用。由于物体匀速上升,所以拉力F跟物体的重力G是一对平衡力。 F=G 。 F G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物体向上运动,用力却是往下拉,所以,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 F1 F2 3. 动滑轮的实质 l1 l2 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动滑轮相当于一根杠杆,支点在绳和轮相切的O处;拉力F1是动力,重物的拉力是阻力F2;动力臂l1是轮直径、阻力臂l2是轮半径。 根据杠杆原理:F1l1=F2l2 l1=2l2 F1= F2= G (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 1 2 1 2 O. 4. 用平衡力的知识研究动滑轮的特点 在忽略动滑轮的重力和摩擦的情况下,物体受到重力G和两段绳子的两个拉力F的作用。由于物体匀速上升,所以两个拉力F跟物体的重力G是平衡力。 2F=G ,F=12????。 ? 若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忽略绳重、摩擦的情况下,由于物体匀速上升,所以四个力平衡,满足: 2F=(G+G动), F=12=(????+????动) ? F F G G动 1. 滑轮组: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滑轮组。 滑轮组有什么特点? 【想想议议】 我们知道: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能否得到这样一种机械,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呢? 知识点二:滑轮组 思考: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有几种组合?这样的组合各有什么特点? 组合一 组合二 用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分别提高重力相同的物体,在不计绳重、摩擦及动滑轮自重时,所用拉力多大?拉力移动的距离与物体升高的距离是什么关系? 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 绳子的固定点不同:甲固定在动滑轮的轴上,乙固定在定滑轮的轴上。 拉力的方向不同:甲作用在动滑轮上竖直向上,乙作用在定滑轮上竖直向下。 2.滑轮组的特点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重力为G的物体提高h,在不计绳重、摩擦及动滑轮自重时,所用拉力F多大?拉力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升高的距离h是什么关系? 图中的重物由三段绳子通过动滑轮吊着,若物体升高的距离为h时,则每段绳子都要缩短h,三段绳子缩短的距离都要被拉力拉走,所以拉力移动的距离为s=3h。 F=13????物 ? 分析动滑轮受力可知,四个力平衡:F1+F2+F=G物 同一根绳子上的力相等:F1=F2=F 3F=G物 (1)分析判断甲滑轮组的省力与费距离的情况 甲 图乙中的重物由二段绳子通过动滑轮吊着,若物体升高的距离为h时,则每段绳子都要缩短h,所以拉力移动的距离为2h。 图乙中的重物由二段绳子通过动滑轮吊着,每段绳子都要承担物重。用这个滑轮组提起重物,只要用物重1/2的力,就可以提起重物。 F=12???? ? n=2 S=2h 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S: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2)分析判断乙滑轮组的省力与费距离的情况 ① ② 用如图乙所示的滑轮组把重力为G的物体提高h,在不计绳重、摩擦及动滑轮自重时,所用拉力F多大?拉力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升高的距离h是什么关系?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滑轮组 甲 乙 拉力F 拉力(绳子末端) 移动的距离S (3)对比两个滑轮组的省力与费距离的情况 如图所示,物体的重力为G,把物体提高h,不计绳重、摩擦及动滑轮自重。所用拉力F大小、拉力移动的距离s如表所示。 F1=12????物 ? F2=13????物 ? s1=2? ? s2=3? ? 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结论 (4)确定绳子的段数(n)的方法 ③ ② ① ① ② ①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 ②数出吊着(拉着)动滑轮的绳子段数。 n=2 n=3 生活?物理?社会 在生活、生产中,人们经常会用到轮轴。轮轴由具有共同转轴的大轮和小轮组成。如下图所示,轮轴也可看成是杠杆的变形,轴心O 为支点,大轮半径R和小轮半径r 分别为动力臂和阻力臂。 根据杠杆原理: F1R = F2r 当动力作用在轮上时,轮轴是一个省力杠杆,但费距离。 当 R >r F1F1 F2 O l1 l2 r R 轮 轴 生活?物理?社会 轮 轴 生活中的一些轮轴: 门把手 自行车链条盘、把手 汽车方向盘 轮轴 滑轮 定滑轮 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费距离,但不能改变 力的方向,实质是省力杠杆 不省力,不费距离,可以改变 力的方向,实质是等臂杠杆 滑轮组 其他简单机械 动滑轮 A .这是一个定滑轮,费力 B .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C .这是一个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D .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用力的方向 1.升旗的旗杆顶上有一个滑轮,如图所示,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旗子就会上升,对该滑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D 2.如图所示,用水平拉力 F 通过滑轮匀速拉动重力 80 牛的物体 A ,已知 A 与水平地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20 牛。则拉力 F 的大小为 ( ) A .10 牛 B .20 牛 C .40 牛 D .80 牛 B 3.某场馆建设中,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重物,工人师傅站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向下拉动绳子自由端,使物体 A 在 5s 内匀速上升了 2m 。已知物体 A 重 400N ,每个滑轮重 20N,不计绳重与摩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人对绳子的拉力为 210N B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6m C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0.8m/s D .使用此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