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节 跨学科: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物理观念:1.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与危害。2.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水污染源及水污染现状,认识水污染与缺水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3.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有节约用水的意识,自觉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科学思维: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物态变化;能通过身边的一系列环境变化认识到全球变暖的危害与水资源危机。科学探究:1.通过对全球变暖原因和危害的调查和探究,及对水资源现状的调查和水的净化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发现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2.本节重在用实例说明水的短缺及污染,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交流,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1.初步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有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2.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重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危害。难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探究。多媒体课件。一、情景导入教师多媒体播放有关水资源危机的视频。为了全面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珍惜水资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二、合作探究 全球变暖及其影响教师多媒体展示图片:工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全球变暖将会使北极熊无家可归。 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呢?全球变暖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呢?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呢?同学们分组交流讨论上述问题,并总结出结果。(1)全球变暖的原因:①现代工业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作为能源,排放出CO2等多种温室气体;②大量汽车排放出的气体;③农民燃烧秸秆及各家各户燃烧矿物燃料(如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柴薪燃料等排放出温室气体。(2)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①海平面上升的影响:a.冰山熔化,低地被淹;b.海岸被冲蚀;c.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d.沿海及岛国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②对动植物的影响: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惨遭厄运或被迫转移。③对农业的影响:温度和降水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分布类型。④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高温天气导致人类病发率和死亡率增加,热带地区疾病会向更多国家传播。(3)如何应对全球变暖:①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②保护现有植被和植树造林;③国际合作。国际环境保护发展历程环境保护是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首先引起工业化国家的重视而产生的,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和舆论宣传而使全社会重视和处理污染问题。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书中阐释了农药杀虫剂滴滴涕(DDT)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由于该书的警示,美国政府开始对剧毒杀虫剂问题进行调查,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各州也相继通过禁止生产和使用剧毒杀虫剂的法律。该书被认为是20世纪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联合国发起,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届人类环境大会”,为人类和国际环境保护事业竖起了第一块里程碑。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保护环境的全球性国际文件,它标志着国际环境法的诞生。1975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的国际环境教育会议,该会议发表了著名的《贝尔格莱德宪章》,此宪章阐明了环境教育的目的、目标、对象和指导原理。1977年在苏联邦格鲁吉亚共和国首都第比利斯召开的第一次环境教育政府间会议,会议发表了《关于环境教育的第比利斯政府间会议宣言》和《环境教育政府间会议建议书》。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Bella中心召开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发表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水资源危机及其影响水资源是能被人们生产、生活所利用的淡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面对严峻的缺水、水污染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1)从太空所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可被人类利用,约占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因此,水是人类十分珍贵的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水资源已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我国的水资源匮乏问题也很严重,西北、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几乎都缺水。(2)水资源危机的原因:造成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是水的污染。污染水资源的主要途经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江河、湖泊中的水被污染的同时,海洋也被污染,如污染的江河中的水会流入海洋,以及海上溢油污染等。赤潮就是海洋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是有机物和营养盐过多引起的。面对严峻的缺水、水污染问题,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珍惜每一滴水做起,每天刷牙、洗脸时如不需要用水及时关闭水龙头,把洗手、淘米、洗菜、洗衣服的水蓄起来冲厕所等。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爱护地球,从我做起面对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我们可以从哪些小事做起?人类为了保护地球家园,已有若干重要举措。例如,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CO2也就制造得多。因此,为减缓全球变暖,人们开始追求在一定时间内碳排放达到峰值(碳达峰),然后在一定时间内碳的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碳中和)。这是人类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一大举措。我国在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显示了有担当的大国风范。为了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21世纪行动议程》提出的建议,决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这旨在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面对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我们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小事做起,爱护地球,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丽。第五节 跨学科: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本节课对于知识掌握的要求不高,但是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意识是一个很好的题材,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从小养成节约用水、低碳环保的好习惯,自觉参与到保护学校环境、保护家乡环境的活动中去,热爱学校、热爱家乡,学会构建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